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本理念下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探析

2021-05-12 来源:步旅网
生本理念下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符生长

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9年第10期

符生长

【摘要】 生本理念下的语文文本细读教学,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为学生创设文本细读教学情境、创优文本细读引导策略、创新文本细读训练活动、创生文本细读学习反思,都可以为学生文本细读提供动力支持。教师积极探索,不仅能够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发动学生学会文本细读,还能够对全面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生本理念;文本细读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立足学生的阅读实际,借助文本细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真正地掌握文本的表达方向,提升其阅读水平。” [1 ]文本细读并不是发生在阅读教学之前的单一环节,而是一个贯穿阅读学习整个过程的一种学习意识和方法。文本细读由信息吸纳、信息分析、信息反馈等环节组成,并且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进行支撑,教师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实际展开“技术”探析,为学生提供阅读学习服务,让学生在文本细读过程中顺利进入文本核心,自然生成学习内驱动力,建立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文本细读教学情境

文本细读需要一定的学习情境,教师利用媒体展示、问题导思、线索追寻等手段,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文本细读环节,能够获得预想教学效果。

1. 媒体导学

“语言是存在的家。”文本细读就是要给语言找到正确的“回家之路”,学生阅读文本受到多种制约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文本细读环境,无疑能够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崭新阅读内驱动力。媒体介入文本细读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信息,个性的图片、丰富的视频、灵动的动画、生动的音频,都可能为学生深入文本内核带来一定启迪。

文本细读需要深入文本内容,对文本细节展开研读。为给学生提供更多辅助和启迪,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阅读情境。如教学部编小学语文第五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梳理性诵读,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是网络电子课件中的插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并结合文本展开阅读分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些黄金树叶的。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阅读文本,很快就进入到文本解读环节。教师让学生对这些黄金树叶进行直观描述,学生借助观察心得展示自己的个性观点:这些金色的树叶,真的就像是小巴掌,紧紧贴在水泥道上,给人带来丰富想象。

2. 问题设置

学生大多有好奇心,在文本阅读时,教师切准学生学习心理,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问题,自然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在问题选择和设计时,教师需要作出深入细致的教学调查,对文本展开深度发掘,找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这样才能给学生设置适合度更高的问题。

为给学生提供清晰阅读思路,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需要给学生布设一些阅读思考问题,以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参与文本细读活动。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阅读启动后,教师为学生布设阅读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将这些金色树叶比作金色巴掌呢?这些金色树叶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呢?如果让你来做一个比喻,你会如何设计呢?教师检查阅读情况,学生大多能够给出比较满意的解读。教师利用问题展开阅读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

3. 线索探寻

“文本细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 ,文本细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优化课堂结构。” [2 ]文本细读需要有一定进路,教师不妨从文本构建线索角度展开探究,引导学生以线索为文本细读重要航向标,对文本内容、人物情感、折射道理等展开深度发掘,以期赢得阅读主动权。小学生阅读目的性比较单纯,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和审美取向,以提升教学布设的针对性。

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细读梳理过程中,为给学生提供整体阅读启示,教师让学生寻找文本写作线索,并通过线索分析,逐步走进文本核心。学生开始展开探索性阅读,对文本线索进行集体研讨。经过一番互动探究,学生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认为作者所见所闻是写作线索,也有学生认为这些黄色树叶是写作线索,教师参与学生讨论,给学生以更多提示,让学生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围绕这些树叶展开思考,为作者描写手法运用、主题情感探索创造良机。

二、创优文本细读引导策略

文本细读需要抓住适当的切点,教师引导学生从典词佳句、精彩片段、题眼、中心句等角度展开解析,势必能够给学生规划清晰解读路线。

1. 词句解读

“字词句段”是文本构建基本单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文本细读时,需要从最基础的字词展开梳理和分析。小学语文教材选择的大多属于名家名篇作品,其文学价值之高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字词句鉴赏时,需要教给学生一些操作方法,让学生联系具体语境展开思考,以提升文本解读适合度。

文本细读需要深入到文本细节,对构建文本的基本单位展开解析感知。如教学《搭船的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展开识字学习,扫除阅读障碍,然后发动学生找出典型的字、词、句,体会这些语言单位的表达效果。学生开始阅读,顺利找出了相关内容。如“蓑衣、橹、翠绿、静悄悄”“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教师让学生对这些字词句展开分析解读,学生进入互动讨论环节。教师让学生搜集文本典型字词句,这是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让学生对典型字词句用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2. 片段鉴赏

片段鉴赏是文本局部细读操作,教师不妨从典词、句式、修辞、结构、选材、写法等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掌握鉴赏方法,也能够为文本细读带来借鉴。小学生习惯从修辞角度展开语言鉴赏,教师对此需要有正确认识,有意识拓展学生鉴赏视野,无疑能够大幅度提升文本细读品质。

语言鉴赏时,教师需要给出方法指导,让学生自然进入鉴赏环节,以便形成深刻学习认知。如学习《搭船的鸟》时,教师为学生圈出鉴赏内容:“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

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给出鉴赏提示:这段话运用了一组疑问句组成,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学生开始思考,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直接对话。学生普遍认为,作者运用一组疑问句的目的是引发读者产生联想,让读者在深入思考中对翠鸟建立更直观认识。

3. 文眼辨析

所谓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在文本细读操作中,让学生筛选文眼,以文眼为文本细读突破口,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文眼集中体现作者写作用意,从文眼角度展开思考梳理,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这对快速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形成崭新阅读认知有重要现实帮助。

文眼是解读文本的关键点,教师需要借助这个点做文章,让学生顺利启动阅读思维。如《搭船的鸟》解读时,教师让学生寻找文本的文眼: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呢?仔细观察题目,你能够找出关键词吗?学生开始思考分析,给出个性观点。有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是写翠鸟的,这个“鸟”便是文眼,也有学生不以为然,这篇课文是写“搭船的翠鸟”,“搭船”的属性强调意味很浓重,这是一只特殊的翠鸟。因为这只翠鸟不是船主饲养的,它只是随便搭乘,自然有其特殊之处。教师与学生互动,对文眼话题展开讨论,并以此为引导,将学生引入到良性阅读环节之中。

三、创新文本细读训练活动

文本细读不仅是教师的教法运用,也是学生的学法实践,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逐渐深入到文本核心,通过课堂演绎、仿写续写、自由创作等阅读活动,对文本进行细读处理,也可以形成丰富学习成果。

1. 创编演绎

文本细读呈现方法众多,教师针对性讲解是文本细读,让学生讲述文本内容、演绎文本内容,都属于文本细读范畴,教师要在文本细读训练活动设计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停留在文意解读上,利用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能够对文本解读带来更多启迪,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阅读思维习惯。教师让学生对一些文本进行课本剧创编演绎,学生接受度更高,对文本理解更为深刻。

学生对课堂演绎有特殊兴趣,但演绎活动大多适用于有故事情节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在其他内容文本中发动学生展开演绎活动,势必给学生带来更激烈的思维冲击。如《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是介绍自然界的声音的,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模拟大自然的声音,以口技形式进行课堂演绎操作。学生听说要展示口技,都显得兴致勃勃,开始深入文本阅读,对文本描写自然声音的内容进行细细揣摩,并尝试运用口技进行展示操作。教室内顿时热烈起来,学生朗读课文声、模拟自然声混成一片。教师利用课堂演绎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文本细读学习,给学生带来全新阅读感知和体验。

2. 仿写续写

仿写续写是两种读写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有广泛用途。教师利用仿写续写等训练形式,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创意解读,这是文本细读的自然升级。学生只有掌握了文本主要内容和写法,才能展开仿写续写操作。仿写续写是阅读认知内化的操作,是文本细读成果的展现。文本细读是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读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训练历练作用。

大自然的声音多种多样,教师在学生文本细读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布设了仿写训练任务:《大自然的声音》主要对风声、水声和动物的叫声进行介绍,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声音值得关注,借助文本写法,介绍一种大自然的声音,以丰富文本内容。教师任务布设之后,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对其写法展开研究。经过一番努力,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仿写操作环节,并有不错的发挥。如有学生写雷声:远处好像传来了踏上楼梯的脚步声,继而显得杂乱起来,没有了节奏感。再聆听时,仿佛是谁在滚动巨石,声音沉闷起来……教师对学生习作表现给出点评。学生通过仿写,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以仿写形式展现出来。

3. 自由创作

仿写续写是紧贴文本的读写活动,而自由创作无疑是升华后的阅读训练,学生对文本展开细读之后,自然生发创作欲望,这是阅读学习的自然升华。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是对读写关系的科学解读,也告诫我们读是写的基础、是蓄积,写是内化、是爆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基础上布设自由创作任务,学生才有写的冲动。

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都可能产生自由创作的冲动,这无疑是重要教学契机。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写作展开认知内化。如学习过《大自然的声音》,教师让学生选择一种自然现象展开介绍,要注意写出其独特的特点,最好是分类介绍,体现严密性。学生听说要独立介绍一种自然现象,顿时有了参与热情。有学生要写天上的云朵,也有学生打算写禾苗的生长规律,还有学生想对雾霾形成进行探究。教师让学生展开自由创作,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选择,这对提升文本细读品质有一定帮助。

四、创生文本细读学习反思

文本细读离不开学习反思,教师要为学生布设反思任务,或者是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反思情境,无疑能够促使学生在反思中建立正确阅读认知。

1. 写法探索

文本写法有自身特点,教师未必要给学生更多专业术语解读,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感知中体会其写法的独特性。文本写法形式众多,象征、比兴、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前后照应、铺垫、伏笔、渲染、烘托、画龙点睛,以及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都能够呈现写法特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认知基础展开教学布设,以帮助学生顺利建立文本细读启动点。

让学生参与文本写法研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感知机会,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其文本特征是将一些物象进行生命化塑造。在写法探索时,教师给学生以提示:这篇童话主要表现什么角色?情节安排有什么特殊顺序吗?从对话中可以获得哪些阅读启示?学生开始针对教师问题展开思考,很快就找到了阅读切点。有学生说,“老屋”是主角,围绕这个角色展开情节布设,突出人物精神品质。教师对学生见解给出积极评价,对文本写作顺序安排给出定性分析。

2. 拓展阅读

文本细读不仅是对文本基本内容展开精细化解读,还需要有延展意识,拓宽阅读视野,让学生结合课外文本阅读,或者是形成课内课外对比阅读,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阅读感知体悟。

学生对童话故事有特殊阅读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动效果。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故事歌颂了奉献精神,文本教育主题是鲜明的。教师发动学生展开拓宽性阅读:关于奉献精神,我们平时能够接触到很多这样

的人和事,不妨展开生活调查,对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集中搜集,并进行拓宽性习作,准备参与课堂展示。学生听说要介绍身边的好人好事,开始热议起来。很多学生都有生活认知经历,对这些好人好事有一定印象,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发动,给学生进一步认知文本主题创造条件。

3. 读后感悟

“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能够融入情境去感受作者的写作情怀。” [3 ]对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展开深度发掘,这是文本细读必须要直面的问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象上,教师需要给出更多启迪,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之中,对文本思想内涵展开深度探析,在文本主题归结、情感感知等角度形成阅读体验。

让学生写读后感,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大多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自然进行读后感的操作,这对文本细读会有更多帮助和促进。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阅读之后,教师便为学生布设了读后感任务:你读过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对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会有更多亲切感。如果让你写一篇读后感,你打算从几个方面展开思考呢?话题投放之后,学生便展开讨论,对读后感操作方向进行定位。教师利用读后感打开教学,也为文本细读创造良好条件。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作为重点部分,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文本细读的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 ]文本细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运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适宜文本细读情境、传授适宜解读方法、

创设丰富细读活动、展开多元文本细读反思,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形成阅读成长动力。

【参考文献】

[1]孙芳.真思考 真感悟 真阅读——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文本细读”的实现[J].华夏教师,2018(27).

[2]叶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

[3]贺丽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7).

[4]席慧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