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
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二、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 。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教学方法
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的,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教学内容上,遵照认知规律,先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再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由感性到理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和学案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路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由抵抗派、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到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但最后都失败了,之后的探索先进的中国人又提出学习西方的思想。那么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对中国有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讲述新课】
一、《新青年》的诞生:
1、【探究学习】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至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比1919年增加180%。1919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加168%。
“材料二;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
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材料三: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窃国大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
第89页 共6页
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正如历史学家陈旭麓所说:辛亥革命后产生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在文中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2)主要阵地:《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
(3)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探究学习】
蔡元培认为做大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我不去整顿谁去呢?”他抱定了整顿和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出任北大校长之职。在他的就任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为此他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治校方针。所以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了身着各种服饰的教授,有着西装的,有蓄辨长袍的……
思考: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主要意思是什么?其本质目的何在?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主要意思:让各种不同的思想能够在北京大学得以自由传播。
本质目的:推动新思想在北大传播,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主要原因: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吸引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使得北大的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一﹚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二﹚民主、科学、新道德、旧道德的概念:
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探究学习
• 材料1:“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 ——陈独秀
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即不盲从,不武断,对待什么事物,都不能凭空捏造,对待什么思想,都不随意相信,可以讲是怀疑一切,而应以科学说明真理,以事实证明真相)。
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实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1、 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 2、 为什么要高举这两面旗帜呢?
20世纪中国社会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制度落后,即封建专制制度,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危害,如阻碍社会进步、箝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伍等等。所以要“民主”;唯有民主才能实现社会解放、思想解放,
第90页 共6页
社会进步。另一个问题:科学技术不发达,迷信思想盛行。历代封建统治者大搞封建迷信,给广大人民带上封建的精神枷锁,进行的精神奴役。目的是企图农民放弃对封建制度的“斗争”,甘愿为其所统治。因此需要科学。唯有科学才能扫除迷信,才能确立真正信仰。而唯有摆脱迷信,才能追求民主。提倡科学,实际上也是提倡民主。
因此,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可以讲切中时弊,深入人心。民主科学的思想很快就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继民主共和以后,另一深入人心的主流思潮。
3: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探究学习】 材料1:“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李大钊
问题: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倡导儒家思想?
答案:孔子以后的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地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所以,历代统治者倡导儒家思想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合作探究】我国古代书面文章采用文言文,同口语严重脱节,说的与写的完全是两码事,这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少见的,其目的何在?
统治者神秘性,文化垄断,愚民政策的体现。
【合作探究】这种新旧文学在形式上的区别有什么意义?
使得文学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利于实现语言与文字、文学更好的统一,利于普通群众的接受,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胡适主张:文学改良
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 三、须讲求文法;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五、务去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计对仗;八、不避俗字俗语。
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合作探究】比较胡适与陈独秀在文学革命方面的主要差异。
胡适的主张,着重于文体形式的改革。陈独秀要求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进行一次革命。 ③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合作探究】文学革命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内容上: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形式上:以新文学(新鲜、平易、富有思想内容)取代旧文学(陈腐)
【合作探究】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1)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
(2)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原因:(1)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第91页 共6页
(2)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小结:可见,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猛烈抨击旧道德,提倡白话文,给当时的中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给当时的中国乃至现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去看看新文化运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到?
4、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进步性﹙影响﹚:
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材料:在谈到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时,毛泽东同志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的坏就是绝对的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体会局限性。 ﹙3﹚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导致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1)国内: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 ②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
④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努力。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特点: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3、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4、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俄罗斯研究会”(湖南)等 1920年3月李大钊和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了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个研究会设立了翻译室,下设英文、德文、法文三组,翻译了许多马、恩的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资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国家与革命》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
(3)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瞿秋白和周恩来等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在各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成立于1920年夏天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对各地共产主义运动影响很大,促进了各地党组织的建立。
(4)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同时也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桥梁。各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都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①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这些刊物深受工人欢迎。
②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各地共产党还为工人办补习学校、识字班等,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提高了工人的政治觉悟。共产党组织的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92页 共6页
四、能力拓展: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主流思潮?这说明了什么?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其他思想的纷纷破产、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
说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
五、规律方法总结: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 时间 性质 倡导者身份 资产阶级激进民族主义者 内容 五四运动以前 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以后 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文学 作用 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促进思想解放,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中为马克思足以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六、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D
A、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的影响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尊孔复古逆流
2、在运动中,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B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 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3、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是指 C A、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C、开始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
破坏君主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第93页 共6页
• “……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遵理性,而速从斩焉,而无知亡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蒙昧时代,羞为湛浅化之也,则急起直追,当经科学与人权并重。” ——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该文载于何时何刊物?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答:1915年《新青年》。思想领域兴起新文化运动。 (2)概括上文内容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何作用?
答:提倡“民主”、“科学”两大口号,反对专制和封建愚昧。在社会上掀起思想解放潮流。 (3)由上文内容分析陈独秀的主张属于什么思想范畴?其实质是什么? 答: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范畴,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七、作业:
1、【学思之窗】:这个宣言说明了什么?
这个宣言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指明的方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2、本课测评: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答:新文化运动期间,民主和科学成为运动的核心内容,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并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组建社团、创办刊物、组织工人学校等形式积极宣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学习延伸:
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
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泼掉。 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它由于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它承载了很多封建思想。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儒学是必需的。但是,儒学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有很多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积淀,不能全盘否定。
F板书设计:略 G教学反思:
第94页 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