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022-05-08 来源:步旅网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篇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摘 要:社区是城市基本组成部分,完善、

合理的配套设施是构建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伴随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居民需求快速提高,现有社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已难以满足居民需求。本文以溧阳市为例,在分析现状社区问题和居民对设施满意度的基础上,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构建社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期形成合理、系统的社区系统,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字: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 布局 溧阳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背景 2规划思路

本文通过现状调研踏勘及座谈等方法,深入解析现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对设施的满意度和需求状况,以问题为导向,弹性标准,强化社区管理与服务、文化体育休闲设施等社会公益性设施,将规划分级与行政管理单元的结合,构建助于居民的空间流动和文化交往的特色公共设施布局。以期形成一套实用的、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设施配套规划策略。

3当前社区主要问题

现状社区级公共设施布局相对复杂,总体而言,部分新小区的社区中心规模较大,配置较高;而老小区配置规模普遍偏小,服务水平不高。各基层社区中心的管理用房基本能配置到位,各类服务用房(文化、体育、医疗等)配置良莠不齐。 3.1 设施分布差异明显

设施空间布局差异明显,老城片区数量多、质量差,新城片区数量少、质量高。伴随城市建设,老城社区建设较早,设施数量众多,但年久失修,设施品质下降严重。新城社区多为新建社区,配置标准较高,质量较好,功能齐全。 3.2 功能欠缺

各类设施提供了基本的公共服务功能,但对于经济发展、居民整体水平均较高的溧阳市来说,目前的设施功能不能与居民需求相符合。居民对于,文化、体育、医疗、福利设施均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大于目前所提供功能范围。 3.3各地区同类设施规模满意指标存在差异

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伴随城市发展同步进行,通过满意度调查发现,老城基层社区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模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片区,如基层社区级体育活动站和文化活动站,规模较为满意的社区主要分布于老城中,不满意的社区主要分布于新城片区。老城中基层社区级设施数量充足,同时早期市级设施部分也位于老城,因此基层社区级设施指标满意值较其他片区要求较

低。新城的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规模满意指标相对较高。 4 规划要点

(1)按照居民对当前社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满意评价为导向,根据居民对于功能需求、满意规模,制定合理的规划标准,同时比较现有国家规划,制定符合溧阳自身特色的布局模式。

(2)对成熟地区,强调优化完善公共设施,重点解决“有”和“优”的问题;对新拓展区,强调公共服务引导发展,特色和品质并重,形成“特”和“品”的总体特征。

(3)公共设施布局与服务对象、服务空间相对应,促进设施精准配置、提高设施服务效率。日常生活服务等对服务半径要求较高的设施,尤其是基层社区级服务设施,保证居民在可接受的出行时间内得到相应的服务。 5规划策略 5.1设施分级

溧阳市正处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逐渐演变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现有的公共设施层级应做适当调整。管理体系由原来的“市-镇-居委(村委)”形态向“市-街道-社区”逐步转变。公共设施分级体系总体上由“市级-镇级-基层社区级”向“市级-片区级-居住区级-基层社区级”转变。因此社区主要分为主要分为两级,具体到每个领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分级层次,如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区,可省略居住社区级。

居住区级公共设施服务人口规模为3~5万人左右,居民在此可获得较综合全面的日常生活和休闲服务。1-5个左右居住区对口一个街道办事处进行管理。

基层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公共设施服务人口规模为0.5~2万人左右,满足周边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求,3~4个左右基层社区构成社区。1个基层社区对口1个社区居委会进行管理。 5.2设施分类

公益性公共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社区服务、市政公用等设施。在设施规划时,不需要把所有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都纳入规划,本文重点研究由政府直接主导建设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性设施,并根据溧阳市特点将需要配置的设施分为三类:管理类、生活服务类、教育类。(如表5-1) 5.3设施配置标准

两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如表 1 所示) 在配置标准上实行新城、老城差别配置:老城区,以查漏补缺,逐步完善为主,强化设施建设;新城,建设初期集中控制用地,以期形成必备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有一定发展弹性的社区中心。 表格 5-1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一览表 6 空间布局 6.1布局原则

(1)新、老城区区别对待

新城区高要求配置,符合长远发展趋势,留有发展弹性;老城区尊重现实,结合现状特点合理确定配置要求,逐步增补完善。 (2)均衡服务,按需配置

强调社区服务设施的种类、标准和布局均等化,各个地区均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给予合理配给。 (3)兼顾行政管理组织

6.2布局模式

(1)居住区级公共设施布局模式

居住区级公共设施宜集中布局,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集中布局形成“社区活动中心”,派出所和街道办集中布局形成“管理中心”模块,教育设施单独布置。用地紧张地区可在满足建筑面积要求下相对分散布局,不要求独立占地。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的居住区中心布局模式。(见图6-1) 第一种为基本模式的居住区中心,不含管理功能。

第二种为复合模式的社区中心,含管理功能,在基本模式基础上增加街道办事处和其他管理用房以及派出所。 (2)基层社区级公共设施中心布局模式:

基层社区级公共设施应采用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居委会、警务室可集中布局;医疗卫生站、托老(残)所和老年服务站可集中布局;幼儿园分散布局。除幼儿园外均不要求独立用地。由于基层社区级公共设施规模相对较小,并且对服务半径和要求高,因此布局分为3种类型(见图6-2)。

第二种为人口规模在1万人以下的社区,除行政管理和社区服务设施外,其他设施可与相邻社区合并设置,保证规模效应和操作性。

第三种为社区服务半径超过500米的社区,文化、体育等可适当增设一处。 7结语

本文所提出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策略,从居民实际需求情况为出发点,问题为导向,差别配置,集中布局,构建有便于居民使用和交流的公共设施模式。同时,在整个规划研究过程中感到要想改善社区公共设施配套状况,不仅要合理布局,还必须提供服务品质,加强居民意识,平衡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区。

篇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2013年城乡规划工作基本情况 (一)以富美**为目标,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抓好总体规划。《**市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法定程序在多种媒体

进行规划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审查。目前已上报市委常委会研究,待研究同意后,上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加强对各县新一轮总体规划的指导,南靖县已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并获市政府批准实施。诏安县已完成总体规划报批成果。指导漳浦、云霄、长泰、平和完成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评审及报批;并指导云霄、平和、长泰开展县城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相关工作。

推进专项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心城区27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截止10月底已经完成绿道网、郊野公园、产业布局、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危险品仓储布局规划、古城历史街区综合体保护与有机更新规划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控制导则、水城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燃气专项规划、户外广告规划、夜景规划共计13项规划项目。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公共艺术规划及重要节点设计、防灾体系专项规划(抗震防灾、防洪排涝)、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等5项已完成阶段性成果,预计年底前可完成任务。其余竖向及管线综合规划、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智慧城市专项规划、绿城规划、商业网点及物流园区规划、给排水专项规划、加油加气站规划、防灾体系专项规划(人防、消防)、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等9项正开展前期工作,明年全面完成任务。 完善村镇规划。今年全市重新编制规划的行政村395个,目前已编制完成177个,已开展编制140个,还未开展78个已基本落

实了编制单位,力争在年底全部完成任务。对去年完成的347个村庄规划各地进行质量自查,下一步我局将组织审查。13个省、市级试点镇加快推进控规全覆盖,目前角美、岩溪、杜浔(古雷新港城)、靖城、港尾、铜陵、四都、火田、常山等9个试点镇已完成控规全覆盖,郭坑镇正抓紧编制,坂仔和丰山2个试点镇未开展工作。所有试点镇均已编制完成 三个一城市设计,正逐步实施中。我局牵头组织美丽乡村博览会规划设计展,展示我市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成效,推广具有闽南风格的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全力打造独具闽南特色的美丽乡村。为提升村镇规划管理水平,推行派驻乡镇责任师试点,我局派一名注册规划师驻南靖梅林镇。 (二)以宜居城市为导向,优化城市功能配套

引导三城建设。绿城规划。提出构筑五个层次的园林绿地系统,重点是郊野公园、城市公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和社区绿化五个层次绿地规划。加快完成县绿道网规划。目前,城区滨江的20公里绿道全部贯穿(西溪亲水公园绿道16公里、江滨绿道4公里);碧湖生态园4公里绿道已建成;荔海公园绿道已建成8公里,配套服务设施已基本完成。城市片林建设也正在推进中。水城规划。提出打造以水为脉、蓝绿相依、串珠成链、城水交融、活力共享的独特风韵。目前已规划研究水上交通工程12.6公里及配套的沿岸停靠码头。名城保护。《**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审查,经修改完成最终成果,已上报省住建厅审查。与芗城区共同编制完成《古城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总体规划

设计》及《古城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示范工程规划设计》。推进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体示范片工程的建设,完成延安南路北段(太古桥至台湾路)东面街立面修缮项目、中国共产党福建临时省委旧址修缮及周边整治项目和中山公园南门入口改造项目。

解决三难问题。一是行车难。强化城市综合交通。提出中心城区采取改善旧城交通,改造重要节点,拓展城市框架,疏解对外交通四条措施,做好今年市区道路交通建设规划服务,其中城市道路共31条,28.5公里,改造重要交叉路口3个,过街人行天桥2座。完成九龙大道(万达综合体周边区域)交通改善规划编制工作。开展轨道交通专项研究;做好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启动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及支路网规划。二是停车难。完善停车场设施规划。规划建设路外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加大主要公建及周边区域停车供应,缓解中心区停车矛盾。重点解决市医院、市中医院、江滨花园等区域停车难问题。已初步选址了市卫生局、中医院、新浦路、闽南批发市场等地点作为中心城区机械式立体停车楼或地下停车库近期建设的启动点。三是活动难。对市区九龙公园、胜利公园、中山公园及江滨公园等,利用其边角地或者草坪等,挑选若干处进行简单的改造、铺设硬地,新增符合中老年人集体活动的场地,增加活动空间。充分利用街头广场、空地进行配套建设,限制车辆停放,提供作为中老年人集体活动场地,市区已规划10个点。建设26处城市片林:芗城区12处,龙文区12处,圆山新城2处,总面积约593.55亩。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

完善设施配套。一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牵头《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含文化设施、中小学布局、体育设施、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积极参与医疗卫生建设年活动,做好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规划服务,配合市人大、政协相关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配合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配合市铁办开展轨道交通专项研究,确定线路走向及站点的位置,并对周边用地开发进行研究;做好厦漳同城大道规划服务;参与厦门港总体规划论证;参与国道319改线规划方案论证等;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编制2369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的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推动都市大公交发展策略。 (三)以优质服务为宗旨,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做好战役、竞赛工作。一是城市综合体竞赛项目。为加快进度,帮助业主高质量、高品位建设城市综合体,我局领导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先后4次到全市15个综合体建设项目竞赛现场进行调研指导,并分别在漳浦和长泰组织召开两次现场推进会。针对15个竞赛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我局提出许多指导性建议,为建成高品质的城市综合体打下坚实的基础。15个竞赛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5.22亿元。1-10月累计投资97.5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215.64%,超序时进度132.31个百分点。年度计划建筑面积施工量122.94万平方米, 1-10月累计完成施工量163.46万平方米,占年度施工量132.96%,超序时进度49.63个百分点,在所有竞赛项目中暂居第2位。二是城市建设战役。我局共负责16个项目,总投资共计6236万元,2013年投资4856万元,截止10月下半月完成投资

418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93.5%,超时序进度10%以上。年底可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任务13.2个百分点。

做好规划审批审查。继续推出审批机制创新举措:通过招拍挂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用地红线图由10个工作日压减为一日办结。实行前后台工作人员AB岗联动服务机制,确保服务对象到窗口办理审批事项不落空、不脱节,在96123服务平台咨询服务不迟疑,方便企业群众咨询。我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截至10月底,荣获中心授予 流动红旗共4面,3人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服务对象赠锦旗10面,满意度评议100%。截至目前,共办理许可(审批)件数254件。许可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136.46万平方米。牵头联审17次。同时我局在**中心城区率先启用省住建厅统一制式城乡规划审批菜单用表格式。对修规及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程序作了调整,简化和完善告知单,对具备受理条件的申报项目在规定承诺期内办结。完成项目审查52件: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的民生设施改善工程(芝山公园改造项目)、公共场馆建设工程(体育场、福乐家园、游泳馆等项目)、教育配套工程(龙海市九湖镇中心小学、市第九中学等项目)、住房保障安居工程(东裕花园二三期建设等项目)。

做好培训及信息管理工作。一是8月我局与市住建局联合在东山举办城乡规划住建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培训活动,200多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参训人员更新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理念,进一步推动我市规划建设系统的依法行政管理工作上新层次。二

是初步建立**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规划审批子系统)。主要是围绕地下管线资料的利用,主要包括了地下管线信息的GIS浏览、查询、统计、规划数据导入和分析等功能,为使用地下管线信息的各相关部门提供直观、可靠的技术支撑和规划决策的各种地下管线资料等。三是加强信息公开。我局网站加强对政务信息及热点问题公开,对一些较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通过网络、报刊等形式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意见,加大公众参与规划力度。如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等草案,在审核(上报)之前进行事前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四是加强公众互动。网站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共收到各类咨询建议等700多条,比去年增加10%,网站月访问量近20万人次,专栏总点击量已达10多万人次。公众较关注的问题以转办单的形式转发具体承办单位,今年来共办理19件转办件,如碧湖生态园建设与不足的建议、违章建筑投诉等,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规划工作的特色和新亮点 (一)突出定位

经过三年时间的精心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发展新定位,解决了一系列城市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在空间布局上,从上轮总规的集中布局模式转变为轴向带形发展模式,从滨江城市转变为滨海城市,提出**都市区概念,规划区范围拓展到2369平方公里,确定近期一中心、六组团、中远期两轴三带、双城多片的都市区空间发展格局,解决了中心城区规模小、发展空间不

够以及区域统筹协调发展问题;在开发强度上,将全市划分为四个强度区和一个特别控制区,通过优化景观四线,通过两增两降,通过退二进三、优二兴三等,形成由内向外的三二一产业布局;在综合交通上,规划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多层次的组团间路网体系,中心区形成 两横五纵快速路系统;在公共设施上,立足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服务均等,将服务区向城郊城镇、农村地带延伸。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成为引领**城市建设发展的指南。 (二)突出质量

根据省住建厅开展全省城乡规划设计质量和规划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要求,我局对中心城区2011-2012年完成的各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成果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工作,并对各县(市)的自查情况进行了审查,总体上看,我市大部分规划成果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内容深度和要求,符合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有些项目在设计理念、编制思路、成果表达上均达到同时期省内领先水平,设计质量水平得到了提高。在2013年度全省优秀规划设计奖评选活动,**郊野公园概念规划、台商投资区中心区城市设计荣获一等奖,**市绿道网总体规划、常山华侨农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云霄县城将军大道西侧片区城市设计和**市城市地理信息综合平台荣获三等奖。 (三)突出内涵

在全国率先组织编制《中心城区公共环境艺术规划及重要节点设计》,同时编制《龙江路北段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通过这二个规划,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质,凝聚城市的形象与气质,凸显城市的性格与个性,承载公众的理想与需求,成为城市的象征与符号,成为城市新亮点,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四)突出引导

一是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年初全市住建会部署,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我局牵头完成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和三城(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四个近期行动计划,明确总体目标、建设目标、策略和2013-2015年的三年建设计划。二是加强土地收储研究。针对当前城市发展存在的土地价值不彰显、区域功能定位不明晰、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设施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认真研究土地统一收储,提出市、区两级政府要通过制定一个计划、建立一套制度、统一一个出口、编织一张网络、遵循一个标准的五个一策略,积极推动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发展。 (五)突出标准

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来编制各类规划,根据规模、环境容量来合理确定容积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规划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来审核项目,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在项目的选择上,要正确处理好项目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坚持用规划技术标准规范来决定取舍。由我局制定的《〈福建省城市规

划管理技术规定〉**市实施细化规则(试行)》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该细则主要针对**市实际情况和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在城市绿地、间距控制、建筑退让等方面对《省技术规定》进行补充完善,是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新的重要依据。 (六)突出专审

推行建筑设计方案公开评审制度。位于城市主要街道两侧、重要节点或较大型的建设项目建筑设计方案,推行公开评议审查建筑效果和总平面规划,邀请优秀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师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评审,形成规划主导、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建筑设计方案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增加决策透明度。 (七)突出实效

今年初,为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服务基层,我局芗城、龙文和台商投资区三个分局正式挂牌,通过强化分局职能,做到规划管理主动服务、就近服务、贴近服务基层,通过分局及时掌握基层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局领导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今年以来已召开现场办公会5场,现场解决问题10个。10月8日,局领导到芗城区解决具体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促芗城发展的举措: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无偿为金峰经济开发区提供现有的道路规划设计成果、市政工程管网和项目用地红线等测绘资料,并与金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我局芗城分局还将启动绿色通道,更好的服务金峰开

发区发展。

我们工作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行车难、停车难、活动难等问题仍较突出,规划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项目前期开发研究有待加强。即如何提升土地价值,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激发城市新亮点等实际问题。三是各县财政支持重点更多侧重于城市和县城,用于乡镇及村庄建设的补助有限,村镇规划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四是规划人才紧缺无法突破。各级规划管理部门、设计单位均缺乏专业人才,影响了乡镇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的顺利进行。

三、2014年工作初步思路 (一)打造区域特色,推进全面发展

推进圆山开发,构筑一廊一园九湖。圆山新城作为我市重点开发的城市新区,我局将组织编制《**九龙江闽南文化博览园概念性详细规划》、《**闽南生态文化走廊发展概念规划》和《圆山新城九湖片区前期研究及概念设计》等新区专项规划及城市设计,通过整合闽南人文资源优势,从形象与内涵中全面挖掘适合圆山新城的产城一体化发展,丰富和发展城市文化,构建宜居宜业的生态田园生活文化。

整合资源,激发城市新活力。与芗城区政府共同组织编制《**市芗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入分析芗城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与优化、整合、发展的空间战略。通过城市亮点打造,引导城市与区域未来发展。抓住**市中

心城区(芗城区、龙文区)北扩、西进发展方向,发挥城市设计在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塑造的协调指导作用,组织编制《芗城区金峰滨江公园周边片区城市设计》和《龙文区朝阳公园周边片区城市设计》,提升原有土地使用功能,增强土地利用价值,塑造中心城繁荣繁华城市形象。为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极,打造新的增长点。我局将组织编制《芗城区金峰开发区(康林路口片区)退二进三发展研究》和《蓝田开发区(胜利路北至漳华路南)退二进三发展研究》,积极促进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的转型升级,加快两个开发区与中心城区的融合,进一步做活中心区改造生态经。

做好三规融合,促进协调发展。借鉴相关省市的规划管理经验,研究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有机融合,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的方法,编制三规融合研究,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效率。

(二)谋划重点地块,提升城市价值

抓控规研究。为更好地进行片区开发建设,将计划开展《**中职园区总体用地布局》、《**市北庙片区控规及前期研究》、《**市芗城区红旗路周边用地控规及前期研究》、《**市芗城区益民路周边用地控规及前期研究》、《龙溪南路以东、南昌路以北区域开发前期研究》、《**市酱油厂片区控规前期研究》、《**市巷口片区控规及前期研究》、《钟法路沿线交通改善规划及东侧地块更新改造前期研究》、《龙江路以东、迎宾路以北区域开发前期研究》等9

项开发策略研究,通过深化前期研究,坚持四先四后,先规划后建设,先造景后出让,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开发,进一步指导和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从区域上统筹考虑,并提出合理的控制指标,提升土地价值,塑好城市形象。

抓城市设计。发挥城市设计在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塑造的协调指导作用,从功能布局、交通组织、文化传承、景观塑造、开发强度、高度引导、建筑风格、生态空间给予重点谋划,提升城市景观品质。进一步完善东部的台商投资区中心区、中部的市级城市中心区、南部的圆山新城龙江南路沿线城市设计,下阶段重点推进城市北部孚美滞洪区公园、西部西院滞洪区公园周边区域城市设计工作,形成东、西、南、北、中各有一个重点片区开发建设。

(三)重视重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解决三难问题。针对目前存在出行难、停车难、活动难的三难问题。我局将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整合,开展《**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市中心城区支路网规划》、《**市中心城区竖向规划》等专项交通规划编制工作。

配合 市政提升。根据2014年行动计划。道路建设计划:芗城区计划建设城市道路共4条(青年路、柑仔市路、北仓路、圣王南路),共5.27公里,改造重要交叉路口1个(漳响路与九龙大道)。龙文区计划建设城市道路共3条(建元东路、石仓南路、东环城路),

共9.21公里。解决停车难建设计划:加大路外公共停车建设力度,逐步改变以路边停车为主的停车方式,基本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问题。解决活动难建设计划:结合拟建设的城市片林(芗城区5片,50亩;龙文区4片,48亩),规划留出适合中老年人活动的场地。 推进公众参与。完善公开评审制度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公众参与规划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公众参与到公开评审会中。同时通过实践逐步对公开评审会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完善,力求规划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以制度保障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工作更加公开、科学、合理。 (四)注重风貌塑造,体现闽南元素

提升艺术品位。在注重城市外延式拓展的同时,注重城市内涵品质的提升,重点通过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公共环境艺术建设、夜景工程提升、街头休闲广场设置等方式,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提升景观风貌。编制《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三边三节点规划),三边包括:云洞岩入口整治、龙江南路道路景观提升、国道324九湖-东南花都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走廊建设、南江滨路道路及景观、西环城路道路及景观工程(含九湖公园)和省级绿道1号线(市区-东南花都联通)等6个项目;三节点包括:碧湖城市中心节点、火车南站节点、奥林匹克中心节点、胜利西路与北环城路交叉口节点改造等4个项目。

提升文化内涵。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体系规划》,

对全市各县(市)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进行梳理,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加强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将对全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进行调查及资料整理建档。同时组织编制《**南山寺地块概念规划》和《南靖县梅林镇云水谣村庄保护规划》等保护规划项目。继续推动延安南路北段西面街修建项目、新华西路段及青年路北段小吃街建设项目、古城北入口广场东面骑楼及**侨史馆改造项目、府埕业态更新项目的修建进度。

提升美丽乡村。研究出台《**市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指导,从村庄规划到农村住宅设计等方面体现**特色和闽南元素,展示**生活富裕、生态优美、文化先进的乡村风貌和文化传承。依托各村特有的文化底蕴、历史积淀和生态优势,打造不同类型的村庄规划;通过研究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统筹安排村庄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总结提炼闽南传统民居在院落布局、建筑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的特色,全力打造独具闽南特色的美丽乡村。

篇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说明书

目 录

前 言 -------------------------------------------------- 1

一、规划编制背景 ----------------------------------------- 1

二、规划编制对象 ----------------------------------------- 1

三、规划编制目的 ----------------------------------------- 1

四、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 2 第一部分 武汉文化设施布局规划 -------------------------- 3

一、发展背景 --------------------------------------------- 3

二、现状分析与总结 --------------------------------------- 3

(一)现状用地 -------------------------------------------------- 3

(二)现状设施 -------------------------------------------------- 4

(三)现状评述 -------------------------------------------------- 4

(四)上轮总规实施回顾 ------------------------------------------ 5

三、规划目标及原则 --------------------------------------- 6

(一)规划目标 -------------------------------------------------- 6

(二)规划原则 -------------------------------------------------- 6

四、文化设施体系规划 ------------------------------------- 6

(一)规模测算 -------------------------------------------------- 6

(二)文化设施布局体系 ------------------------------------------ 7

五、专项设施规划 ---------------------------------------- 11

(一)博物馆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会展中心等)规划 ----------- 11

(二)音乐厅、剧院规划 ----------------------------------------- 13

(三)群众艺术艺馆(含文化馆(站)、青少年宫)规划 -------------- 14

(四)图书馆规划 ----------------------------------------------- 15

(五)经营型文化设施规划 --------------------------------------- 16

(六)公益性文化事业规划 --------------------------------------- 17

六、规划实施与近期建设 ---------------------------------- 17

(一)规划实施建议 --------------------------------------------- 17

(二)近期建设 ------------------------------------------------- 17 第二部分 武汉教育科研设施布局规划 ---------------------- 19

一、发展背景 -------------------------------------------- 19

二、现状分析与总结 -------------------------------------- 19

(一)现状用地 ------------------------------------------------- 19

(二)现状教育科研设施 ----------------------------------------- 20

(三)现状评述 ------------------------------------------------- 21

(四)上轮总规实施回顾 ----------------------------------------- 22

三、规划目标及原则 -------------------------------------- 23

(一)规划目标 ------------------------------------------------- 23

(二)规划原则 ------------------------------------------------- 23

四、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布局 -------------------------------- 24

(一)发展预测 ------------------------------------------------- 24

(二)建设标准 ------------------------------------------------- 24

(三)规划 ----------------------------------------------------- 25

五、中等职业教育设施规划布局 ---------------------------- 25

(一)发展预测 ------------------------------------------------- 25

(二)规划布局 ------------------------------------------------- 26

六、高等教育设施规划布局 -------------------------------- 27

(一)规模测算 ------------------------------------------------- 27

(二)规划布局 ------------------------------------------------- 28

七、其他教育设施规划布局 -------------------------------- 29

(一)成人与业余学校 ------------------------------------------- 29

(二)特殊学校 ------------------------------------------------- 29

八、科研设施规划布局 ------------------------------------ 30

九、规划实施与近期建设 ---------------------------------- 30

(一)规划实施建议 --------------------------------------------- 30

(二)近期建设目标 --------------------------------------------- 30

(三)近期建设项目 --------------------------------------------- 30 第三部

分 武汉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 ---------------------- 32

一、发展背景 --------------------- ----------------------- 32

二、现状分析与总结 -------------------------------------- 32

(一)现状用地 ------------------------------------------------- 32

(二)现状设施 ------------------------------------------------- 33

(三)发展趋势 ------------------------------------------------- 33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五)上轮总规实施回顾 ----------------------------------------- 35

三、规划目标及原则 -------------------------------------- 36

(一)规划目标 ------------------------------------------------- 36

(二)规划原则 ------------------------------------------------- 36

四、医院设施规划布局 ------------------------------------ 37

(一)规模测算 ------------------------------------------------- 37

(二)医院设施布局体系 ----------------------------------------- 38

五、其他医疗设施规划布局 -------------------------------- 43

(一)传染病救治设施 ------------------------------------------- 43

(二)疾病预防控制设施 ----------------------------------------- 43

(三)急救医院设施 --------------------------------------------- 44

(四)妇幼保健院(所) ----------------------------------------- 44

(五)专科防治所、检验中心 ------------------------------------- 44

(六)采供血机构 ----------------------------------------------- 44

(七)休疗养设施 ----------------------------------------------- 45

六、规划实施与近期建设 ---------------------------------- 45

(一)规划实施建议 --------------------------------------------- 45

(二)近期建设目标 --------------------------------------------- 45

(三)近期建设项目 --------------------------------------------- 45 第四部分 武汉体育设施布局规划 -------------------------- 47

一、发展背景 -------------------------------------------- 47

二、现状分析与总结 -------------------------------------- 47

(一)现状用地 ------------------------------------------------- 47

(二)现状设施 ------------------------------------------------- 48

(三)现状评述 ------------------------------------------------- 48

(四)上轮总规实施回顾 ----------------------------------------- 49

三、规划目标及原则 -------------------------------------- 50

(一)规划目标 ------------------------------------------------- 50

(二)规划原则 ------------------------------------------------- 50

四、规模测算 -------------------------------------------- 50

五、综合性体育设施规划布局 ------------------------------ 52

(一)市级体育中心 --------------------------------------------- 52

(二)区级体育中心 --------------------------------------------- 53

(三)社区级体育用地(包含农村) ------------------------------- 54

六、其它专门体育设施规划布局 ---------------------------- 54

(一)专业训练基地 --------------------------------------------- 54

(二)体育公园 ------------------------------------------------- 55

(三)游泳场所 ------------------------------------------------- 55

(四)户外运动及健身场地 --------------------------------------- 55

七、规划实施与近期建设 ---------------------------------- 57

(一)规划实施建议 --------------------------------------------- 57

(二)近期建设 ------------------------------------------------- 57 第五部分 武汉社会事业设施布局规划 --------------------- 58

一、发展背景 -------------------------------------------- 58

二、现状分析与总结 -------------------------------------- 58

(一)现状设施 ------------------------------------------------- 58

(二)现状评述 ------------------------------------------------- 58

三、规划目标及原则 -------------------------------------- 59

(一)规划目标 ------------------------------------------------- 59

(二)规划原则 ------------------------------------------------- 59

四、规模测算 -------------------------------------------- 59

五、老龄设施规划布局 ------------------------------------ 60

(一)老年康乐中心 --------------------------------------------- 60

(二)养老院及老年公寓 ----------------------------------------- 61

六、其他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布局 ---------------------------- 63

(一)儿童福利院 ----------------------------------------------- 63

(二)社会救助设施 --------------------------------------------- 63

(三)殡葬设施 ------------------------------------------------- 64

七、规划实施与近期建设 ---------------------------------- 66

篇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范

1 总 则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 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 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

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 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 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2.0.5体育用地sports land use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2.0.6医疗卫生用地medical and sanitary land use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2.0.7教育科研设计用地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use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2.0.8社会福利用地social welfare land use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的用地。

3 行政办公

3.0.1行政办公设施规划用地指标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3.0.2行政办公设施用地布局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以利提高效率。

4 商业金融

4.0.1商业金融设施规划用地指标宜符合表4.0.1的规定

商业金融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4.0.2商业金融设施宜按市级、区级和地区级分级设置,形成相应等级和规模的商业金融中心。各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指标宜符合表4.0.2的规定。

各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指标(hm2)

4.0.3商业金融中心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商业金融中心应以人口规模为依据合理配置,市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100万人,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km;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5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4km;地区级商业金融中心服务人口宜为10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5km。

2.商业金融中心规划用地应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但不宜沿城市交通主干路两侧布局。 3.在历史文化保护城区不宜布局新的大型商业金融设施用地。

4.0.4商品批发场地宜根据所经营的商品门类选址布局,所经营商品对环境有污染时还应按照有关标准规定,规划安全防护距离。

5 文化娱乐

5.0.1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指标应符合表5.0.1的规定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指标

5.0.2文化娱乐设施规划各类设施的规划用地比例宜符合表5.0.2的规定。

文化娱乐各类占该设施规划用地比例

5.0.3具有公益性的各类文化娱乐设施的规划用地比例不得低于表5.0.3的规定

公益性的各类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比例

5.0.4规划中宜保留原有的文化娱乐设施,规划新的大型游乐设施用地应选址在城市中心区外围交通方便的地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