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分子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共价键和分子立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分子的重要性质,从而达到利用物质性质的最终目标。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同学建立基本化学观念之一——“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能从这一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推测物质的重要性质——分子的极性等。
【设计思路】从身边的事实“肥皂、洗涤剂能去油污”入手,结合已学的化学键等结构知识,对比分析H2、HCl中的化学键,从而得出键的极性这一概念。再过渡到分子极性的讨论,从概念本质——“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以及物理中“共点力的合力是否为零”两条渠道,拓宽思维面,并设计两个实验来加以验证。
为了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分子结构与分子极性的关系,正确判断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成为关键。基于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力”的知识,通过转化,建立“物理”模型,将“电负性”的概念转变为“力”;将“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转变为“共点力的合力是否为零”。再结合直观教具——球棍模型,以及电脑动画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转化为直观的、可操作的“判据”,以简驭繁、化生为熟,同时着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概念;
2.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3.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实验、建立模型和抽象思维,向学生渗透化学学科研究的基本思想方法:
①从宏观到微观,探究“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关系;
②从现象到本质,加强实验和理论的结合,协同揭示化学中的“因果”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求实、合作、进取的优良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揭示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准备】球棍模型、教学课件、实验准备
【教学实录】【科学视野引入】在洗衣服的时候,经常有这种现象,直接用水洗油污,会洗不净,用肥皂、洗涤剂却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通过阅读教材46页的“科学视野”,请同学们自己先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过渡】在“科学视野”里提到了有关分子性质一些问题,其中原因还得从研究它们的结构开始。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键?举例说明离子键、共价键。
2.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学生回答】1.化学键是指直接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间强烈的静电作用;共价键是指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2.略
【动画演示】H2、HCl中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问题讨论】H2、HCl都是靠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间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其共价键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回答】不同,共用电子对位置不同
【教师引导】从两共价键的组成原子、原子吸引电子对能力、共用电子对位置、成键原子电性等方面分析,二者皆不相同。
【板书】一、非极性键、极性键
【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共价键特征 H2 HCl
组成原子 相同原子 不同原子
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能力 相同 不同
共用电子对位置 不偏移 偏移
成键原子电性 电中性 显电性
【板书】在单质或化合物中,两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若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则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否则是极性共价键,简称为极性键。
【提问】如何判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学生讨论回答】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
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练习】指出物质中的共价键类型:
1、O2 2 、CH4 3 、CO2 4、 H2O2 5 、Na2O2 6 、NaOH
(1.非极性键 2.极性键 3.极性键 4.极性键、非极性键 5.非极性键 6.极性键)
【思考与交流】共价键有极性、非极性之分,以共价键结合的分子是否也存在极性、非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