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思考
作者:陈明月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14期
摘要:文章结合黄桥革命老区——江苏省泰兴市元竹镇低收入农户的入户调查情况,研究梳理了当前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制约因素,鉴于当前脱贫的成本和难度提高、避免返贫任务艰巨以及扶贫机制有待创新等新形势,迫切需要通过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民组织发展、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等措施,改变低收入农户现状,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
关键词:低收入农户;增收;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中共中央十八大指出,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农村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增长情况。农村地区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问题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当前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制约因素
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农户处在社会底层,是最贫困和弱势群体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就目前形势而言,一段时期内大幅度提升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一)农户自身素质的限制
农村中的低收入农户自身素质都普遍较低,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这已经成为影响低收入农户收入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革命老区江苏省泰兴市元竹镇低收入农户的入户调查情况显示,低收入农户中23.3%的人为健康或亚健康,66.45%的人为体弱多病和长期生病及重大疾病,10.25%的人为残疾。很大一部分比例为老弱病残,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从文化程度的调查情况显示,其中文盲或半文盲的占比38.68%;小学学历的占比33.81%,总体上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低收入农户知识贫乏、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现象仍然普遍。 (二)技能、资金等要素缺失,增收渠道单一
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低收入农户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和转移就业技能,创业增收渠道严重缺乏。根据调查显示,有12.46%的人口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文化水平较低,这些人的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能力比较差,劳动技能单一,只能从事农业耕作或者以简单的零工为生,整体收入低下;同时,积蓄少又要负担子女的费用,而使整个家庭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另一方面,由于低收入农户缺乏生产资料,低收入农户本身占用的农业资源就相对较少,加上耕地、播种面积的不断减小,农作物收成的降低也成为必然,农产品销售所取得的收入这一农户主要收入渠道受直接影响。
(三)组织化程度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偏弱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在现阶段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严重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远不能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民增收困难。一方面,分散的农户,规模狭小的土地经营,导致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土地流转难以形成,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分散的农户无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的技术改造,导致农业发展后劲无力;市场环境下,个体农户交易费用过高,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市场风险大。另外,农村组织形态的薄弱使得农业的基础地位并不牢固,农业生产波动较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二、新形势下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解决途径
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迫切需要在各级党委党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多管齐下,逐步解决。 (一)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打造帮扶平台
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通过开展代理服务、完善保障机制、健全群众评价机制等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实行村组集体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发包上缴、转移支付、一事一议、上争、扶贫、捐助、奖励等资金全部交镇统管;建立健全村级运转经费的专户核算体系,及时做好村级经费的预算、决算的编制工作,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向全体村民公布;按预算方案实行村级经费支出报账制,对每一笔支出进行审核等。二是在资产资源管理方面,全面清理核实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各类资产、资源,做到“四个见底”,并建立管理台帐;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发包、租赁、出让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应进入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阳光运作,做到应进尽进,限额以上项目进入市级平台交易,档案资料齐全。同时,通过对农村集体“三资”的有效充分利用,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搭建农村帮扶平台,为低收入农户提供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为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经调查显示,全镇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共85户,占总贫困户数的17.7%。通过搭建帮扶平台对有劳动能力无技能的贫困户优先免费进行技能培训,有79户脱贫,占劳力贫困户的93%。
(二)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展增收渠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业产业化道路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有效增加的直接手段。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难以形成和农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的实际,把龙头企业的建设作为关键措施来抓,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培育、政策扶持的思路,加快发展。同时,要根据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一村一品”,重点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经营模式,拓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更好地服务当地农户,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拓展农户增收渠道,有效提升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
(三)扶持农民组织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连接提供了桥梁,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难卖”这一问题,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扶持,应充分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宣传等手段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始终坚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坚持为广大小农成员服务的基本宗旨。通过使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各种政策工具,改善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环境,提升合作经济组织的自主能力,加快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创建活动,完善农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水平。把农民以合作组织的形式组织起来,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增收、抵御风险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提高保障标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通过对低收入农户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以有效地缓解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的概率,也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做好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情况摸底工作,全面充分地掌握低收入家庭的人员构成,收入支出水平和引起贫困的主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既无劳动力又有天灾人祸的贫困户重点实施救助式帮扶,逐步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及重度残疾人补助范围,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使其脱离绝对贫困线。另一方面,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将更多的农村地区低收入农户纳入保障范围,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享受农村最低保障待遇。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节机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经济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有条件的提高当前的保障标准。同时,为减少和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贯彻落实新农合制度,通过宣传教育改变低收入农户的健康意识,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低收入农户医疗费用的报销额度和报销范围,真正使农村地区低收入农户受益。 三、结语
解决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各地政府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应牢牢树立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梦”精神为指引,在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度,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培育新型农民,提高低收入农户自身增收能力。同时,在当前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确保低收入农户也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徐沈.北京市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制约因素及措施[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04). [2]周毕芬.就业援助是农村扶贫战略调整的应有取向[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03). [3]王振颐.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扶贫与传统农业产业化扶贫耦合研究[J].市场论坛,2011(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元竹镇经济服务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