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范式从“授受”到“对话”转型的原因

2024-05-03 来源:步旅网
语文教学范式从“授受”到“对话”转型的原因 学号:144767 姓名:马丽

语文教学范式即为语文教师群体对语文教学共同的认知、公认价值和常用技术的总和,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意识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其从“教授”到“对话”转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授受范式自身特点表现出的缺陷。

①授受范式的阅读教学本质观即知识灌输。在这种教学本质认识论中,客观地要求教师不断地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增加了,“灌输”给学生的知识也就增加了,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不是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是将自己的知识原封不动的复制后“粘贴”给了学生。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学生就是“白板”,成了授受知识的机器。 ②教学目的为传授正确的知识和真理。

授受范式的实质就是为了传递各种正确的知识,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知识,使学生变成了授受训练的机器。 ③讲析方法论。

在阅读教学的授受范式里,重视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教师通过讲解自己或者是教参中对教材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理解,教师和教学参考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和理性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

受,反观这种方法,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完全是被忽视的。

④主客师生关系。

在阅读教学的授受范式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却又对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权威的象征,学生大体上是“静听”最终目的是为了亮出教师早已准备好了的“标准答案”学生的人格发展却被有意无意地被遏制了。这便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冷漠、厌恶和反感。这种授受型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抹杀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使偏重于情感,偏重于体悟的语文阅读教学上成了技术技能培训课。 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①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比板的知识掌握更重要。 网络的发展使得以前被少数人掌握的知识逐渐被大众所拥有和分享,学生能了解到的远比老师的知识结构更复杂、更有广度和深度。时代新要求促进了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学要求侧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经验和实际。 ②前喻社会的来临。前喻社会来临对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十分重大。

(1)网络的发展。

网络的发展在前喻社会来临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不再是特权阶层的特有。知识的普及使得传统的教师作为知识化身的形象解体。教师所讲学生已知、

甚至有些知识比教师知道得还多。学生通过网络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教师的教学设计。 (2)媒体影响。

当代社会媒体特别发达,比之媒体贫乏时代,学生拥有了更多学习语文的途径。 (3)社会的开放。

“教学参考书”本来是教师用书,可现在,市场放开,书店可以公开卖了,不但教师有,学生也几乎弄到人手一册。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再照着教学参考书讲,学生听着就没劲了(当然以前可能也没劲)。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之间展开对话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适应学生知识状况、知识水平的一种教学趋势。③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的推动。 1997年11期的《北京文学》发表了邹静芝等三人的一组文章。由此引发了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 在这次大讨论中,语文教育中的弊端得以充分暴露:语文教育思想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僵硬,教材刻板单调,考试制度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等。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运用新的理论建构,通过新方式来解决。话式教学是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三中心 (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一种十分好的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出路。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

当阅读教学接受范式不能很好地解释和解决阅读教学现实的事实和问题的时候,阅读教学范式的转换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但这种范式转换的合理演化的发展链条不是凭空的,它的发展

建立在强大的理论基础之上。其中包括文艺理论的转向,知识观念的变革和教学理论的发展等等。 三、知识观的转移。

知识并非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知识只是人们对现实的一种暂时的假设和解释知识是人类的公共财富;存在各种各样的知识陈述形式,它们之间不可替代,知识具有文化性,相对性和多样性;知识具有“文化性”“境域性”和“价值性”的,知识是相对的,没有一种普遍有效的知识。知识观的转移让人们重新审视学习。学习是知识的建构的理论越来越得到认可,关键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生长的基础,语文阅读教学就得让学生(读者)用自己的经验参与到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之中,得到自己的结论。恰好也符合文艺理论研究中心的转移方向——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尤其是美学的引入,影响着文艺理论的范式重建和语境的更新,也同时影响着阅读教学范式的转换,成为当代“尊重主体”“重视体验”的新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最后对话型阅读教学范式无论从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上都指向人的自我实现,用合作的、交互的方式生成有意义的多元化感悟,使学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其不断丰富、扩大自己,不断去开创新的知识领域、开掘未知的意义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