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2.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机械动力搅拌得到食盐
C.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晒盐是应用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原理
B.减少使用塑料袋是因为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 C.用汽油清洗沾在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脂可溶于汽油
D.给铁质门窗刷油漆是因为油漆能隔绝引起铁发生化学变化所需的反应物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5.要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50g,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6.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配制100g 6%的NaCl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
8.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 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乏铁元素引起的
C.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水受热膨胀是由于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9.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在实验室中,配制500g0.9%的生理盐水: (1)该实验必备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量筒、细口瓶、烧杯和 ; (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溶解、装瓶并贴标签; (3)若稀释浓硫酸,为了实验安全,应将 沿容器壁慢慢地注入 中,并不断搅拌.
12.如图是小明同学配制100g 10% 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认真观察 指出图中错误 的操作步骤 (填序号).
(3)配制该溶液需要NaCl固体 g,需要水 mL(ρ水=1g/mL). (4)小明同学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这样会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填“>”“=”或“<”).
(5)部分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20℃时,将40g NaCl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你认为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是 g,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1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 g,水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14.(1)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稀释成300克15%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仪器需要用烧杯、细口瓶、量筒、胶头滴管和 ; ②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溶解、装瓶并贴标签. (2)在C+2CuO
2Cu+CO2↑的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
(3)化学中处处蕴含化学知识.金属铜常用做导线,是因为它具有 性;乙醇汽油中的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 .
15.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16.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研究表明,地震的成因很复杂,孕震过程中比较活跃的物质有CO2、氢等.
(1)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
CaO+CO2↑ MgCa(CO3)2
MgO+CaO+2CO2↑
①比较反应:上述两个反应的类型均为 ,反应产物均为 (填“单质”、“化合物”或“有机物”); ②分析变化:当地应力(压力)增大时,CO2在地下水中的溶解度将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地下水的PH将会 .
(2)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现代研究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在高温下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地震发生后,大米、蔬菜、禽蛋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运到灾区.上述食品,能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维生素、糖、油脂、 等.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参照教科书内容,在学校实验室里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50g,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实验二:称取5.0g粗盐进行提纯.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述问题: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NaCl g,水 mL. (2)NaCl溶解过程用到了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 (3)粗盐提纯时,操作I的名称为 .
(4)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原因可能是 .
A、溶解时将5.0g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
18.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是 g.
(2)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选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3)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出来).
19.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
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
(1)甲烧杯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 . (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100g水.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 t2(填“>”、“<”或“=”). (4)经实验测定,获得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
分析上述数据,某温度时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温度是 ℃.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
20.下表是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问题: (1)40℃时,将70gKNO3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g. (2)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的一种方法是 . (3)依据表中数据,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画出KNO3溶解度曲线的草图.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1.配制并稀释一定质量分数的Na2SO4溶液. (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2SO4溶液. ①计算:需要Na2SO4 3.0g,水 47.0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3.0g的Na2SO4.天平调零后,分别在天平左右托盘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先 ,然后 ,至托盘天平恰好平衡.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47.0mL水.请在如图中画出47.0mL水的液面位置. ④溶解.
(2)稀释溶液.(由于整个配制过程中溶液很稀,其密度可近似看做1g/mL) ①取1mL 6%的Na2SO4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得到溶液a;
②若用3.0gNa2SO4配制与溶液a浓度相同的溶液,其体积是 mL.
22.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如图1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写出该仪器的另一种用途 ; (2)操作B中,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 里,并置于托盘天平 盘(填“左”或“右”)进行称量;
(3)操作D中,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时还用到 (填写仪器名称),某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2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
(5)制作“叶脉书签”结束后,刘强同学想继续测定废液的酸碱度,下列用品不需要的是 (填写字母标号)
a.玻璃棒 b.pH试纸 c.酚酞试液 d.白瓷板(或玻璃片) 23.(1)在初中化学中学过的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过滤、加热、分馏、蒸发等.为了达到下列实验目的,请将适当的方法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
②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分离出氢氧化铜 .
(2)实验室要配制一定量8%的Na2SO4溶液,一学生已开出的实验用品为:硫酸钠、烧杯、等质量的纸、托盘天平(含砝码、镊子)、量筒、胶头滴管、药匙和试剂瓶(带标签).还缺少的必要试剂是 ,仪器是 .
24.某同学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步骤:计算、 、量取、溶解.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该同学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在20℃时,将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4g氯化钠固体未溶解.请填写下列空白:
(1)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该溶液的质量为 g
(2)现欲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固体 g,水 mL,(水的密度是1.0g/cm)
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考点: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关系判断. B、根据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关系判断. C、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判断. D、根据饱和溶液与温度的关系判断.
解答: 解:A、浓溶液是指含有溶质相对较多的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二者无必然的联系,所以错误. B、稀溶液是指含有溶质相对较少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二者无必然的联系,所以错误.
C、饱和溶液有两种判断方法:一是当溶液中有剩余固体存在时,溶液是饱和溶液,二是溶液中无剩余固体,但加入少量该溶质,其质量不减少,溶液也是饱和溶液,所以正确. D、只有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四个基本概念,明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解题的先决条件.
2.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机械动力搅拌得到食盐
C.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考点: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根据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去分析,通过对比得出合理答案.
解答: 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升温不会使食盐析出,所以A错.
B、搅拌不会影响氯化钠的溶解性,与食盐是否析出无关,所以B错.
C、一般来说,对于任何溶质,蒸发溶剂的方法都能使溶质析出,所以C对. D、海水是混合物,食盐从中析出不是化学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所以B错. 故选C.
点评: 正确理解溶解度的含意以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结晶的常见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溶解度知识是溶液部分的重点,也是重要考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晒盐是应用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原理
B.减少使用塑料袋是因为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 C.用汽油清洗沾在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脂可溶于汽油
D.给铁质门窗刷油漆是因为油漆能隔绝引起铁发生化学变化所需的反应物
考点: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氯化钠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分析; B、“白色污染”是难降解的塑料造成的; C、根据油污可溶于汽油分析;
D、根据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分析.
解答: 解:A、氯化钠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海水晒盐是利用阳光使水分蒸发,氯化钠晶体析出,故A错误;
B、减少使用塑料袋是因为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故B正确; C、用汽油清洗沾在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脂可溶于汽油,故C正确;
D、给铁质门窗刷油漆是因为油漆能隔绝引起铁发生化学变化的水和氧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做好本题要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白色污染的原因、油脂可溶于汽油、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的反应等,就是说要具有较为全面的化学知识.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C.B. C. D.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溶液的步骤中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 解:A、瓶塞倒放,用药匙取药品,故A操作正确; B、应左物右码,故B操作错误;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 D、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故D操作正确. 由于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点评: 要熟记配制溶液的注意事项,防止由于错误操作造成误差.
5.要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50g,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运用取用固体药品不能用手拿要用药匙分析. B、运用倾倒液体药品两口要紧靠分析. C、运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分析.
D、运用配制好的溶液要贴上标签,标签上要注明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 解:A、取用固体药品不能用手拿要用药匙,A不正确. B、倾倒液体药品两口要紧靠,B正确. C、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C正确.
D、配制好的溶液要贴上标签,标签上要注明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D正确. 点评: 配制固体溶质的溶液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注意装瓶时的标签上要注明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
6.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强弱的程度;B、溶解度能够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大小;C、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就是指在一定质量的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量;D、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有关.
解答: 解:A、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是用溶解度来表示的,故A说法正确;
B、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有两种情况:饱和和不饱和,而溶解度必须是在饱和状态下溶解的质量,故B说法错误;
C、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就是溶解的最大程度,即已达到饱和状态,故C说法正确;
D、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所以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饱
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溶解度就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7.配制100g 6%的NaCl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一般使用固体氯化钠溶于水,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称量时需要使用天平、药匙,量取时需要使用量筒、滴管,溶解时需要使用烧杯和玻璃棒. 解答: 解:
A、漏斗,用于过滤的仪器;而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过滤;故不需要; B、玻璃棒,氯化钠溶解时用于搅拌加快其溶解速度,故需要; C、量筒,用于配制溶液时量取水的体积;故需要;
D、烧杯,溶解时用于盛放氯化钠和水,完成溶解操作;故需要. 故选:A.
点评: 配制溶液时,若使用固体溶质进行配制,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若使用液体溶质进行配制,其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
8.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 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乏铁元素引起的
C.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水受热膨胀是由于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食盐有咸味分析;
B、根据碘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
C、根据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分析; D、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
解答: 解:A、由于食盐有咸味,“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故A说法合理; 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乏碘元素引起的.故B说法不合理; C、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说法合理;
D、分子间有间隔,水受热膨胀是由于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故D说法合理. 故选B.
点评: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解答本类题的关键.
9.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及在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 解:A、由于溶液有均一性,在将甲转移溶液50mL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B错误;
C、由题可知,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掌握溶液的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溶质质量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解答;
B、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分析溶液的改变; D、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决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
解答: 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多种方法,如增加溶质的量或减少溶剂的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时,若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A说法错误; B、若低温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和高温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因此必须强调同温度下,故B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若通过改变温度,溶液质量不变,故C说法错误;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溶质的析出,得到的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互转化及相关的知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三种方法:改变溶质的量、改变溶剂的量、改变温度,因此在分析问题是要综合考虑.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在实验室中,配制500g0.9%的生理盐水:
(1)该实验必备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量筒、细口瓶、烧杯和 玻璃棒 ; (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称量 、溶解、装瓶并贴标签;
(3)若稀释浓硫酸,为了实验安全,应将 浓硫酸 沿容器壁慢慢地注入 水 中,并不断搅拌.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1)根据配制溶液用到的仪器考虑; (2)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考虑; (3)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方法考虑. 解答: 解:(1)配制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所以还需要玻璃棒;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所以所填空为计算;
(3)由于浓硫酸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放出的热量能使水沸腾,所以要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故答案为:(1)玻璃棒;(2)称量;(3)浓硫酸;水.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配制溶液用到的仪器和步骤,了解了浓硫酸稀释的方法.
12.如图是小明同学配制100g 10% 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②③⑤① (填序号). (2)认真观察 指出图中错误 的操作步骤 ② (填序号).
(3)配制该溶液需要NaCl固体 10 g,需要水 90 mL(ρ水=1g/mL).
(4)小明同学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这样会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10%(填“>”“=”或“<”).
(5)部分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20℃时,将40g NaCl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你认为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是 136 g,溶质质量分数是 26.5 %(精确到0.1%).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考虑;(2)根据用天平称量物质的注意事项考虑;(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考虑;(5)根据溶解度考虑加入的溶质是否全部溶解再进行计算. 解答: 解:(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2)称量时左物右码,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到托盘上;
(3)氯化钠质量:100g×10%=10g,需水:100g﹣10g=90g,水水体积:
=90mL;
(4)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溶质少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了; (5)20℃时,NaCl溶解度为36g说明100g水中最多溶36g,所以溶液质量为36g+100g=136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6.5%
故答案为:(1)④②③⑤①(2)②(3)10 90 (4)<(5)136 26.5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要结合溶解度来看所加入的溶质是否全部溶解,不溶解的不能算溶液质量.
1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 5 g,水 95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B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加速溶解 .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称量器-托盘天平;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计算;
(2)根据在称量中的注意事项考虑; (3)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考虑. 解答: 解:(1)氯化钠质量:100g×5%=5g,需水:100g﹣5g=95g;
(2)在称量中天平发生偏转时,不能再动游码和平衡螺母,已经知道是5克食盐,在称量中已经把5克的砝码放好了,要么加药品,要么减药品,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药品多了,应该减少药品;调节平衡螺母是在称量前调节的. (3)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速氯化钠溶解. 故答案为:(1)5;95;(2)B;(3)加速溶解.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质、溶剂质量的计算方法,用天平称量时的注意事项,掌握了玻璃棒的作用. 14.(1)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稀释成300克15%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仪器需要用烧杯、细口瓶、量筒、胶头滴管和 玻璃棒 ; ②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量取 、溶解、装瓶并贴标签. (2)在C+2CuO
2Cu+CO2↑的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C .
(3)化学中处处蕴含化学知识.金属铜常用做导线,是因为它具有 导电 性;乙醇汽油中的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 C2H5OH .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氧化反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①根据配制溶液用到的仪器考虑②根据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考虑;(2)根据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考虑;(3)根据性质决定其用途,用途反应其性质考虑,要熟记乙醇的化学式. 解答: 解:(1)①配制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
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2)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由于碳具有还原性,属于还原剂,所以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碳;
(3)金属铜常用做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乙醇的化学式需要熟记:C2H5OH. 故答案为:(1)①玻璃棒;②量取(2)C;(3)导电;C2H5OH.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用98%的浓硫酸稀释成300克15%的稀硫酸的步骤,很多同学与配制固体溶液的步骤混淆,该步骤中没有称量那一步.
15.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t2 ℃.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Z 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X<Z<Y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1)根据在饱和溶液中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分析; (2)根据X、Y、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3)根据X、Y、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及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分析. 解答: 解:(1)由于在t2℃时,Y、Z的溶解度相同,则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
(2)由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X、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X、Y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仍然饱和的是Z的溶液.
(3)X、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3℃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X、Y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Z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可
知,t1℃时Y的溶解度大于X的溶解度、大于t3℃时Z的溶解度,t1℃时x的溶解度小于t3℃
时Z的溶解度,所以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X<Z<Y. 故答为:(1)t2℃;(2)Z;(3)X<Z<Y.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的认识和掌握,同时须明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要据相关知识细心解答.
16.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研究表明,地震的成因很复杂,孕震过程中比较活跃的物质有CO2、氢等.
(1)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CaO+CO2↑ MgCa(CO3)2MgO+CaO+2CO2↑
①比较反应:上述两个反应的类型均为 分解反应 ,反应产物均为 化合物 (填“单质”、“化合物”或“有机物”); ②分析变化:当地应力(压力)增大时,CO2在地下水中的溶解度将会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地下水的PH将会 减小 .
(2)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现代研究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在高温下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O+H2OFe2O3+H2 ;
(3)地震发生后,大米、蔬菜、禽蛋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运到灾区.上述食品,能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维生素、糖、油脂、 蛋白质 等.
考点: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水的性质和应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1)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因此只要是一种物质变成了多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就是分解反应;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水呈酸性;
(2)根据题意提供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生活必需品中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油脂、维生素和蛋白质等. 解答: 解:(1)①由于这两个反应都是一种物质变成了多种,因此都是分解反应,而且在这两个反应中生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答案为:分解,化合物
②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当地应力(压力)增大时,CO2在地下水中的溶解度将会增大,则水的酸性就会增强,则水的PH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增大,减小 (2)由于水蒸气和氧化亚铁在高温下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故答案为:2FeO+H2O
Fe2O3+H2
(3)大米的主要成分是糖类,蔬菜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禽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故答案为:蛋白质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参照教科书内容,在学校实验室里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50g,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实验二:称取5.0g粗盐进行提纯.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述问题: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NaCl 3 g,水 47 mL. (2)NaCl溶解过程用到了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 (3)粗盐提纯时,操作I的名称为 过滤 .
(4)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原因可能是 AB . A、溶解时将5.0g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2)根据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考虑; (3)根据泥沙不溶于水来考虑;
(4)根据溶解时将5.0g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有没溶解的考虑,固体溅出的后果,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的后果考虑.
解答: 解:(1)氯化钠:50g×6%=3g,需要水:50g﹣3g=47g,体积:
=47mL;
(2)NaCl溶解过程用到了玻璃棒,是为了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的; (3)泥沙不溶于水,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4)溶解时将5.0g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有没溶解的氯化钠被过滤掉了,所以所得精盐少了;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会导致氯化钠减少,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只能导致质量增多. 故答案为:(1)3;47;(2)搅拌,加速溶解;(3)过滤;(4)AB.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的原因分析,只要能造成固体氯化钠质量减少就行.
18.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是 40 g.
(2)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是 (选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3)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b=c>a(或a<b=c) (用“>”“<”或“=”表示出来).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氯化钾的质量考虑;(2)根据是否能继续溶解溶质考虑;(3)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考虑. 解答: 解:(1)根据图示可知100g水中加入60g氯化钾所得溶液质量为140g,说明只溶解了40g,所以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40g;
(2)实验③中有20g氯化钾没溶解,所以是饱和溶液;
(3)实验①中只溶解了20g氯化钾,实验②、③中都溶解了40g氯化钾,溶剂都是100g,所以①质量分数最小,实验②③质量分数相等. 故答案为:(1)40;(2)是;(3)b=c>a(或a<b=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
19.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
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
(1)甲烧杯中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温度 、 溶剂的种类 . (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40.0 g/100g水.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 > t2(填“>”、“<”或“=”).
(4)经实验测定,获得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
分析上述数据,某温度时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温度是 50 ℃.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溶液的状态; (2)将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溶液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根据溶解度的定义,由t1℃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数据计算溶解度; (4)将表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的数据; (5)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做法,做出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解答: 解:(1)由题意可知,甲烧杯中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晶体,是饱和溶液;
(2)由甲乙实验可知,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由甲丙实验可知,溶剂的不同,溶解度不同;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剂的种类;
(3)由题意可知,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由溶解度的定义可知,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0g/100g水.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由上述实验可知,硝酸钾在低温时溶解的硝酸钾少,所以,则t1>t2;
(4)对比分析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发现在温度是50℃,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现异常变化,在此温度时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
(5)利用表中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如下图: 故答为:(1))饱和;(2)温度,溶剂种类;(3)40.0,>;(4)50,溶解度曲线如图.
点评: 本题考查的有关溶液的知识点较多,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做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下表是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问题:
(1)40℃时,将70gKNO3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163.9 g. (2)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的一种方法是 降温 . (3)依据表中数据,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画出KNO3溶解度曲线的草图.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压轴实验题.
分析: (1)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分析; (2)根据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做法,由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画出KNO3溶解度曲线. 解答: 解:(1)由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可知,在40℃时,KNO3的部分溶解度是63.9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70gKNO3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63.9g,形成的溶液质量为163.9g;
(2)由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KNO3的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的一种方法是降温;
(3)根据KNO3的部分溶解度,画出KNO3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故答为:(1)163.9;(2)降温;(3)见上图.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读取信息,并依据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并会根据有关温度及溶解度绘制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能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1.配制并稀释一定质量分数的Na2SO4溶液. (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2SO4溶液. ①计算:需要Na2SO4 3.0g,水 47.0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3.0g的Na2SO4.天平调零后,分别在天平左右托盘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先 在右盘添加3g砝码 ,然后 向左盘中添加药品 ,至托盘天平恰好平衡.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47.0mL水.请在如图中画出47.0mL水的液面位置. ④溶解.
(2)稀释溶液.(由于整个配制过程中溶液很稀,其密度可近似看做1g/mL) ①取1mL 6%的Na2SO4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得到溶液a;
②若用3.0gNa2SO4配制与溶液a浓度相同的溶液,其体积是 5000 mL.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②根据称量3g药品的操作分析回答; ③根据用量筒量取47.0mL的操作画出图示;
(2)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及溶液的密度、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计算.
解答: 解:(1)②用托盘天平称量3.0g的Na2SO4.天平调零后,分别在天平左右托盘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先在右盘添加3g砝码,然后向左盘中添加药品,至托盘天平恰好平衡.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47.0mL水.47.0mL水的液面位置如图: (2)①溶液a的质量分数是:②配制溶液的质量为:
=5000g,体积是:
=0.06% =5000mL
故答为:(1)②在右盘添加3g砝码,向左盘中添加药品;③见上图;(2)500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基本操作.难度不大,在操作是一定要抓住操作的要点,准确操作. 22.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如图1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烧杯 ,写出该仪器的另一种用途 用作反应容器 ; (2)操作B中,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 玻璃器皿 里,并置于托盘天平 左 盘(填“左”或“右”)进行称量;
(3)操作D中,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时还用到 胶头滴管 (填写仪器名称),某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2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偏小 (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硼酸溶液 . (5)制作“叶脉书签”结束后,刘强同学想继续测定废液的酸碱度,下列用品不需要的是 C (填写字母标号)
a.玻璃棒 b.pH试纸 c.酚酞试液 d.白瓷板(或玻璃片)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回答; (2)根据称量有腐蚀药品的操作分析回答; (3)根据量筒的使用、读数的方法分析回答; (4)根据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5)根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分析判断. 解答: 解:(1)由图示可知,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该仪器的另一种用途是用作反应容器;
(2)氢氧化钠是有腐蚀性的药品,在操作B中,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里,并置于托盘天平左 盘进行称量;
(3)操作D中,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时还用到胶头滴管,某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2所示,是仰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多,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4)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制作“叶脉书签”结束后,刘强同学想继续测定废液的酸碱度,应用到玻璃棒、pH试纸和白瓷板(或玻璃片),用不到酚酞试液.
故答为:(1)烧杯,作反应容器;(2)玻璃器皿,左;(3)胶头滴管,偏小.(4)硼酸溶液.(5)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都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解答本类题. 23.(1)在初中化学中学过的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过滤、加热、分馏、蒸发等.为了达到下列实验目的,请将适当的方法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蒸发 ;
②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分离出氢氧化铜 过滤 .
(2)实验室要配制一定量8%的Na2SO4溶液,一学生已开出的实验用品为:硫酸钠、烧杯、等质量的纸、托盘天平(含砝码、镊子)、量筒、胶头滴管、药匙和试剂瓶(带标签).还缺少的必要试剂是 蒸馏水 ,仪器是 玻璃棒 .
考点: 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
(2)根据用固体物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来确定仪器和药品. 解答: 解:(1)①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钠.
故答案为:蒸发;
②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得到氢氧化铜. 故答案为:过滤.
(2)用固体物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需要的试剂是蒸馏水;所需要的仪器有: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所以提供的仪器中缺少的是玻璃棒. 故答案为:蒸馏水;玻璃棒.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蒸发、过滤适用的范围,以及实验仪器的选择,都是基础知识的考查,但也是出错较多的问题,希望同学们注重基础.
24.某同学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步骤:计算、 称量 、量取、溶解.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 (3)该同学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解答;
(2)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3)根据量取水时量多了(量水时仰视读数)解答. 解答: 解:
(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操作方法为:
1、计算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倒入烧杯中.
3、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量取到的水偏大,溶质不变,溶剂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 (1)称量
(2)搅拌,加速溶解 (3)偏小
点评: 解答本题主要从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入手,与溶质和溶剂有关,溶质称少了或量取水时量多了都会使结果偏小.
25.在20℃时,将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4g氯化钠固体未溶解.请填写下列空白:
(1)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该溶液的质量为 136 g
(2)现欲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固体 20 g,水 180 mL,
3
(水的密度是1.0g/cm)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出需要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解答: 解:
(1)在20℃时,将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4g氯化钠固体未溶解,则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的质量为40g+100g﹣4g=136g; (2)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所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00g×10%=20g,
33
需水的质量=200g﹣20g=180g;水的体积为:180g×1.0g/cm=180cm=180ml. 答案:
(1)饱和;136; (2)20;180.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