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福湖岭混合岩–花岗岩剖面的发现及其意义
2020-03-10
来源:步旅网
doi:10.16539 ̄.ddgzyckx.2015.03.001 卷(Volume)39,期(Number)3,总(SUM)146 页(Pages)380-382,2015,6(June,2015) 囱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西福湖岭混合岩一花岗岩剖面的发现及其意义 张俊浩 ,许清燕 ,陈国能 ,唐煜坤 一,胡文烨 一,陈 震 , 娄 峰 ,彭卓伦 ,邱 惟 ,王 勇 (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663) 摘 要:作者野外调查发现的广东阳西福湖岭剖面,自上而下呈云母石英片岩一斑点状和条纹状混合岩一条带状混合岩一 混合花岗岩(或“脏花岗岩”)的连续分带,且不同类型岩石具有不同变形特征,为研究壳内熔融和花岗岩浆形成及大陆流 变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实例。初步测年结果表明,混合岩和花岗岩均形成于415~445 Ma之间,为加里东期的产物。 关键词:混合岩;花岗岩;壳内熔融;大陆流变学;福湖岭剖面 中图分类号:P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52(2015)03—0380.003 1福湖岭剖面的地理位置及发现概况 福湖岭是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沙扒湾旁侧 的半岛状山包,三面环海,图1的剖面发育于其南 东侧,为作者2012年野外调查发现。剖面上出露不 同类型的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脏花岗岩”)(图1), 各类岩石变形特征和接触界线清晰,为一处不可多 8~10 m,岩石表面有铁染现象,故总体呈棕褐色(图 2a上方)。窄条带状混合岩内的浅色体比例一般 <15%,其产出主要受原始岩石的层理、页理等原生 构造控制。浅色条带总体向西(-It;西或南西)倾斜,倾 角一般在30。 ̄4O。问,沿层面或滑动面常有明显的 韧性剪切现象。薄条带状混合岩向上逐渐变为条纹 状和斑点状混合岩及云母石英片岩。 得的研究地壳岩石熔融和岩石流变的天然剖面。该 剖面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2014年1 1月 28日~12月1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山大学、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和广东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了“大陆构造与大陆流 变”学术会议,对该剖面进行了现场学术研讨。 (2)中部宽条带状混合岩:浅色体比例在15%~ 40%之间,其特点是岩石发生强烈的流塑性变形。 形成了一系列形态各异、轴面总体倾向南西、倾角 不等的小型褶皱(图2b),与上方呈单斜产出的窄条 带状混合岩形成鲜明对照(图2a) (3)混合花岗岩,亦称“脏花岗岩”:位于剖面底 部,与上方宽条带混合岩接触界面清晰(图2c),其 内包裹大量大小不等的岩块和暗色残留体(图2d)。 纵、横向上岩浆成分均变化很大(图1),形成不同组 分的熔体团,其内的流线清楚指示岩浆的流动方向 (图2d)。 2福湖岭剖面的地质特征 如本期封面照片所示,剖面自上而下大体可分 为三部分: (1)上部窄条带状混合岩:下界离地面的高度 收稿日期:2014.10.12;改回日期:2014.12.24 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23)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张俊浩(1989一),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地构造与花岗岩成因学研究。Email:247582447@qq.tom 通信作者:陈国能(1952一),男,教授,主要从事花岗岩成因与成矿学、大地构造学等方面研究。Email:chengn@mail.sysu.edu.on 382 斟罐J. 第39卷 3福湖岭剖面的科学意义 花岗岩浆主要来自硅铝质岩石的部分熔融,混合 岩即为原始岩石部分熔融后的产物(Brown,2001;Chen and Grapes,2007)。福湖岭剖面从顶部到底部由斑点状 和条纹状混合岩 窄条带和宽条带状混合岩一混合花 岗岩的变化,揭示了其形成时壳内岩石随着温度升高 从部分熔融到最终生成花岗岩浆的过程,以及岩石熔 融过程中的流变现象,为花岗岩成因和大陆流变学等 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天然实例,相关研究 正在进行中。 ̄tA't-,锆石u—Pb法的初步测年结果表明, 剖面上各类混合岩和花岗岩的年龄均在41 5-445 Ma之 间,即为加里东期的产物,这对于华南加里东造山运动 的研究无疑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Brown M.200 1.Crustal melting and granite magmatism: Key issues.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Part 1 Solid Earth and Geodesy,26(4-5):201—212. Chen G N and Grapes R.2007.Granite Genesis:In—Situ Melting and Crustal Evolution.Springer-Verlag,Berlin- Heidelberg-Dordrecht:1-228. Discovery of the Migmatite・-Granite Profile at Fuhuling in the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its Significance ZHANG Junhao ,XU Qingyan ,CHEN Guoneng ,TANG Yukun ,-,HU Wenye ,CHEN Zhen , LOU Feng ,PENG Zhuolun ,QIU Wei and WANG Yong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 1 0275,Guangdong,China, f 1.Scholl ofEarth Sciences and Geo—Engineering,Sun 2.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CEEC, Guangzhou 5 1 0663,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outcrop at Fuhuling,located by the seashore of Yangxi county,Guangdong province,is distinctly zoned. The rock type changes gradually from mica—qua ̄z-schist,mott1ing/s仃iping—migmatite,banding—migmatite and magmatic granite(or dirty granite)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The rocks in different zone show distinct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which supplies plausible site for the researches of crustal melting,granite formation and continental rheology.Zircon U-Pb dating indicates that the rocks were formed at 415_445 Ma,i.e.,Caledonian stage. Keywords:migmatite;granite;crustal melting;continental rheology;Fuhu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