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2024-08-19 来源:步旅网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鄂州市吴都小学 朱静屏

[摘要]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给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它犹如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及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教学效益

[作者简介] 朱静屏,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电教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计

算机学会会员。 2004年9月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骨干教师,现任鄂州市吴都小学副校长。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学校从事电教工作。执教的信息技术课和制作的各学科课件18次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获奖。撰写的电教论文和教学设计19次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获奖,并有8篇论文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方式。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的教学,谈谈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知识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课文中虽配有几张投影片,但仅靠几张投影片不足以感受双龙洞的“大、奇、美”。于是教师在网上寻找有关双龙洞的煤体资料,找到有关双龙洞的一段录像,结合课文进行欣赏。这生动逼真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兴趣和情绪,不仅对双龙洞的全貌有了印象,而且对于其中的外洞的宽和大、孔隙和小和窄、内洞的奇和美等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被调动起来。接着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学生的情绪之高是教学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教学效果确实很好。

二、运用信息技术 提供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特别适用于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学科知识、生活常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其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屏幕上展示几幅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大榕树的画面,同时播放鸟儿婉转清脆的叫声。这时,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因视屏精彩亮丽、声情并茂的画面而流光溢彩,生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继而提问:“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榕树的?为什么说它是‘鸟的天堂’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此时学生也提出了许多疑问:鸟

的天堂在什么地方?具体有多大?有多少年历史了?上面都有些什么鸟?我们如何能尽快地找到这些答案?当时就有学生建议: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此时,教师顺势引导他们在“百度”的搜索网站中键入“鸟的天堂”,短短的几秒钟后,搜索引擎就提示“共找到36500条有关“鸟的天堂”的网页信息”。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又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涉及到三国的一些生动的故事。教学时,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三国的资料,学生进入Internet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到“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刘备失荆州”“空城记”等故事情节。网上图文并茂的知识载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习轻松易懂,学生的自学所得大大胜过于教师永不停歇的讲解。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交流平台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兴趣、带着猜想、带着期望,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索,获取正确的信息,进而提高探究的能力。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环境,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平台,网络资源突破了知识来源的限制,改变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局限于学习课本中的内容。

《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本文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课前,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恐龙”录像。让学生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两亿年前的恐龙世界。接着提问:你能猜测恐龙灭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有什么假设?并根据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把学生分成两组,各组先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寻找证据,然后让学生用辨论会的形式进行辨论。为了降低学生上网查询的难度,教师课前设计了一个专题栏目,把网上有关恐龙的资料集中到这个专题网页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充分的信息,学生要根据获得的信息证实自己的猜想,还要根据获得的信息去反驳别人的猜想。这样预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定论,因为这样的辩论本身没有定论,但是这样没有定论的争论将会继续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也许是今后一段时间,也许是一辈子,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敏锐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证据的科学态度。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并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

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在采集、整理语文教学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效果第一。同时还要相机搞好信息的反馈和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语文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地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师生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必将为小学语文注

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挖掘信息技术的潜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完美整合,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主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 2.祝智庭 《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2000年1月出版 3.沈玲蓉《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 《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