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

2024-02-02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

作者:唐春艳

来源:《商情》2008年第35期

【摘 要】本文尝试从新课程改革角度探究创新阅读的方法,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与主动,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使其受到更好的文化薰陶。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阅读教学

当下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高度发达,使得我们大多数的阅读活动失去了应有的风采。我今年任高一语文,开学仅几周,我发现高中学生要么不读书,要么读的就是没有品味的书,这种现状,于三年前的高一新生相比,情况更为严重,因此,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创新阅读的方法,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与主动,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使其受到更好的文化薰陶。

一、加强师生的课堂交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这里的交流所蕴含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如何在轻松惬意的交流过程中完成阅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师生双方的和谐发展,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交流要平等

新的形式要求教师正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学生的学习合作者,教师已由传统意义的知识传递者与目标管理者,转化为心理诱导者、方法引导者、学习指导者,所以要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民主化,必须从平等入手。例如这样说:“您的回答让老师很惊讶,怎么想的,给老师和同学们说说。”,“像你这样的答案是独到的,寻找到了阅读的切入口。能否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入手的吗?”“对于刚才的问题,敢来试试吗?要敢为天下先!”。这样的语言有请求,有要求,有鼓励,有赏识,也有启迪。 2.课堂交流要有教育性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语言应具有教育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语言具有教育性的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中的每一句话,都应充满激励与启迪。老师个人不能把对人事的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满、社会的不公发泄在课堂上。在课程改革下,要对学生激励鼓舞,更好的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注重熏陶感染。如教学李密的《陈情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孝心、孝道的丧失,呼唤孝道回归。如教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启发学生什么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今价值多元,很多学生认为“人人为我“才正常,不论是死还是活都应该是为自己,什么是有价值的生死,得让他们明白。

3.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在新课标的环境下,要求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良好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试想,一个老师语言幽默、有趣,善于激发学生,学生既佩服你的语言功力,又会是他学习的榜样。

二、培养学生阅读学习方式的自主独立性

当前,学生一跨进校门,走进课堂,就受到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天长日久,学生养成了听讲的习惯,习惯于服从。老师叫读什么就读什么,叫想什么就想什么,学生是听懂的,不是自己读懂的。在知识获取上完全依赖于老师。这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独立性。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需求,那么教师就要在创设融洽、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的前提下,对学生以激发、激励。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但是自控能力还是不足,加上贪玩好动,大部分学生对读书的需要还需老师的引导,为保证“读书”时间,教师应对课内的文章,主张长文短讲,短文精讲,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老师可以每周开设“自由阅读”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由阅读,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自由地畅游。

三、老师要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文本

学校、教师都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创设丰富的课程文本,如可开设讲故事比赛、学用成语、古诗赏析、演讲、辩论等阅读课型。还可以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如学校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开设读书廊、文化厅、阅览室,张挂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提倡相互借书,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布置“读书园地”“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读书心得在上面展现,以便互相交流,这样的氛围,学生一定能受到感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创新阅读动机

“阅读”是什么?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阅读是为了活着。”文化学者余秋雨也说:“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对于中学生,阅读可以使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精彩、历史的厚重、道义的神圣和生命的价值;可以调动起他们心灵中诸如感恩、爱与坚强等美好情愫。例如,读《孟子》,我们能感受到那汪洋恣肆的语言,雄肆严整、充满智慧的思辩,传统士大夫的浩然之气;读《庄子》,我们感受到想象的诡奇丰富,迷离荒诞;读《离骚》,我们感受那瑰丽的幻想,恢宏的境界,以及满腔的爱国热忱;生命中能有如此美丽的文字相伴,我们还不会感到生命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吗?所以,我们提倡:

1.师生同“学”,互“学”

孔子说:“教学相长。”我的理解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同“学”、互“学”才能“长”,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对教材内容是烂熟于心,上课堂之前教师查找资料,要进行大量的准备,要进行所谓的教师集体研究、集体备课,这样,走上课堂的时候,心中已有各种各样的准备,课堂上只要把事前备好的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就大功告成了。而我认为,课堂上理想的学习方式是师生以相同的身份进行一样的学习,一样的感受。学习过程就如同师生一道登山,感受着同样的新奇和愉悦。这样师生一同学习,学生会认为,老师是他们学习上的朋友、合作的伙伴。

2.将阅读精神愉悦纳入学习过程

好的教学方式,应该让学生具有健康的情绪和精神,并将精神愉悦的状态贯穿于学习活动过程的始终,让学生会感恩、会品悟、会悲伤、会喜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教师在课堂上设置学生学习愉悦的情境,学生也会在这种积极状态下进行探索、合作、创新。如果是学生不喜欢的,语文教师为什么一定让学生去硬读、硬记?事实上,语文教学活动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去创新,从而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新的课程标准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这些要求是很理想的,使贯穿和实施都比较困难,但我们是教师,肩负着培养民族未来的重任,我们只有时时创新,创新观念,改革传统做法。这样,持之以恒,我们就会艰难的改变着并收获而快乐着,教育也才有希望。 (作者单位:新疆且末中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