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教师》读后感
成龙学校 朱会芳
焦点解决策略框架下,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孩子(学生),家长(老师)要做的,是绕开学生的问题或行为,通过接触和教导,从这些最具挑战行为的孩子(学生)本人身上寻求答案,要走出孩子(学生)的系统来开始工作,因为这些孩子(学生)是用从他们的世界里学到的一种不成熟的、不恰当的方式来传达信息。
家长(老师)要知道的是,一个童或青少年通过偏差行为、错误传达或较差的学业成绩发出一个危险信号,他们需要的是与他们的行为或言语相反的东西。注意,是相反的东西。孩子(学生)需要从家长(老师)那里获得意料之外的反应,这样他就知道他的偏差行为是没有用的。这意味着家长(老师)必须做点与之前与孩子(学生)的互动不一样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要家长(老师)必须做出让步、迎合或对孩子(学生)表里不一。
书中为了让读者非常直观地感受到“问题聚焦策略”和“焦点解决策略”的不同,常常以对比的方式列举出具这段时间在阅读《高效教师》一书。虽说书本的主题是焦点解决取向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但里面的诸多理论、方法、策略也同样适用于家长,毕竟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校的教师于孩子而言只是阶段性的,而家长这个“教师”却是永不退休的职业。因此,仍然值得家长阅读。
体的问话。在读这些对话的比较时,感觉到自己虽说学了一段时间的焦点解决,但思维方式仍然还是深陷在“问题聚焦策略”之中,自己平时与孩子的对话,仍然非常靠近问题聚焦的取向。这不得不让我体会到刘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焦点是一门“知易行难”的学问。
是啊,焦点的“五聚焦”和其他基本理念都是一听便懂,如果刻意地去使用也能用上一部分,可是要真正地将焦点融入生活中,运用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受上辈人的影响,在自己固有的思维框架中生活得太久,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较固定地与自己相随,要想改变确实是有难度的。
不过也好,正是因为这些反思和觉察,才能意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成效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持续学习、浸泡式学习、抱团前进,就越发显得重要。只有积淀的量足够多,才会发生质的改变。
在此,分享一下两组问话模式。
无效的问题聚集策略:
乔希,当你准备好要去学习时,请告诉我。我会帮助你,但做不做这项工作由你决定。
有效的焦点解决策略:
乔希,我很愿意帮助你提高几何成绩,你前六周有两次成绩是“乙”,这证明你有能力通过这门课。但现在看起来你好像脱离常规了。以前我们在班上做了什么,使你能够正常发挥?你又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自己呢?
以上两种说法,后一种多了更多合作性谈话,而非只是多了正向或强化性的回应。焦点解决对话将学生(孩子)置于“专家”的位置。在焦点解决取向中,老师(家长)只需通过简单的观察去发现学生(孩子)展现某种能力的时刻,并助将这些发现用关心和惊奇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如此一来,这个策略就会变成学生(孩子)自己的,被执行的可能性也更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