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茜茜
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7期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60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综合心理干预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各30例,疗程8w。于治疗前及治疗8w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焦虑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一个疗程治疗后,综合干预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评分比较综合干预组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 【关键词】 心理疗法 失眠症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49.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033-01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当前超过10%的成年人均患有失眠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失眠症的临床质量仍然以适用人工合成镇定剂以及催眠药物为主,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但是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成瘾现象[1]。近年来,采用综合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逐渐引起众多医疗工作者关注的。对此,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例探讨了心理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2月~9月我院住院部60例老年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综合心理干预组与药物治疗组,每组各30例。本研究中6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同时60例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J)评分均小于10。另外,除失眠症外所有患者均无其他躯体疾病,并且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 1.2 方法 1.2.1 治疗
1.2.1.1 综合心理干预治疗方法
①入院健康宣讲:治疗医师要通过图面、视频、文字等形式向患者讲解有关失眠症的知识,使患者了解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了解可能造成以及会加重失眠症的因素。②生活指导:医生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白天尽量不要睡眠,除特殊情况外不要长时间呆在床上;戒烟戒酒,避免食用咖啡等具有兴奋性的食物;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保持正常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息规律。③认知-行为治疗:本研究中,采用限制刺激技术要求患者只有困倦后才能上床,并且不能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若超过20分钟无法入睡,则需要到另外房间中,直到重新产生困意后才能回到卧室;通过这种治疗使患者重新认知入睡、床、卧室之间的关系,进而改善睡眠。另外,医生还要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取舒适体位,自上而下先紧张躯体各部位肌肉,大约持续10s,然后迅速完全放松,持续约35s,每次反复练习15min,从而改善患者睡眠。
1.2.1.2 药物治疗方法
在患者入睡前30min,指导患者服用艾司唑仑,每天一次,每次1mg。 1.2.2 疗效评定[2]
本研究中,我们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以及8周后使用HAMA、HAMD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定。另外,本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入睡时间小于30min,且能够睡眠2h以上)、有效(入睡时间为30~45min,且睡眠时间处于1h~2h之间)、无效(入睡时间大于45min,持续睡眠不足1h)。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平均数 标准差( )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
综合干预组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的HAMA、HAMD评分均将低,然只有综合干预组治疗前后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HAMA、HAMD评分结果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与药物治疗组相比较,P 2.2 临床疗效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综合心理干预组30例患者中显效有17例,有效有11例,无效有2例,总有效率为93.33(28/30);药物治疗组中,显效有11例,有效有9例,无效有10例,总有效率为63.33%(20/30)。且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 3 讨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之一,而且失眠症主要表现为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差等症状,因此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若失眠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则可能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以及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甚至出现严重的自身倾向[3]。据相关研究指出,失眠症除与患者生活习惯有关外,还受到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失眠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可能有效缓解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本文研究表明,在同时接受一个疗程治疗后,综合心理治疗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两组间评分比较综合干预组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 参考文献
[1]王德春.心理干预对老年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23(7):171-172. [2]吴锦峰.失眠症心理干预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5):16-17. [3]杨永刚.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9(3):358-359. 作者简介:叶茜茜,女,1983.11,浙江温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大学本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