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黄河在兖州附近河段决口成灾原因再考察
2021-03-24
来源:步旅网
第11卷第8期 鸡西大学学报 J0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V01.11 No.8 Aug.2011 2011年8月 文章编号:1672—6758(2011)08—0125—2 汉代黄河在兖州附近河段决口成灾原因再考察 刘江旺 摘要:汉代黄河屡次决口充州附近河段,除了与当地土质疏松、河道复杂有关外,最主要因素是:当时 的决策者、河道治理的指挥者、治河制度的不完善程度以及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只有这四方面同时满足并 有机结合,才能彻底治理好黄河水患,使黄河造福人民。 关键词:汉代黄河;兖州;决口;主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汉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但也是一个 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灾害与繁荣并存在,而灾害最严重 的莫过于黄河的频繁决口,泛滥成灾,而黄河决口之重灾 区莫过于兖州及其周边地区,本文希望在前辈学者的基 础上,再考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新的看法。 两汉时期黄河兖州附近河段决溢情况 自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决通川防” 是黄河第一次有了固定的河道,到东汉明帝十三年(公元 7O年)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史记》、《汉书》中明确记载的 黄河决溢并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如下。 《史记・河渠书》记载:“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 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酸枣在今天的 河南省延津西南,属兖州陈留郡。这是黄河在在两汉时 期的第一次溃决。 《汉书・沟洫志》记载:“其后三十六岁,孝武元光 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淮、泗。” 瓠子即今河南 濮阳西南,属兖州东郡 《汉书・沟洫志》记载:“自塞宣房不久,河复北决于 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渤海人海,广 深与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 馆陶属魏郡 《汉书・沟洫志》记载:“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灵鸣 一二黄河在兖州河段频繁决口的原因 汉武帝、汉成帝时期的占了两汉时期黄河决溢次数 的八成,造成这一特殊情况的原因,我认为有客观原因与 主观原因两方面。下面将具体讨论这两方面原因。 1.黄河在兖州河段频繁决口的客观原因。 黄河在此段频繁决口的客观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 下三个方面:黄河自身含沙量大,兖州段黄河河道的土质 疏松,黄河此段河道曲折复杂。 首先:黄河自身的含沙量。《汉书・沟洫志》记载:大 司马史长安张戎言:“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 深。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 可见至少 在西汉后期的时候,黄河的含沙量已经很大,大量泥沙的 沉积,必然是下游河道连年提高,最终使河道高出地面成 为悬河,威胁两岸大堤。 其次:兖州河段地质疏松。《汉书・沟洫志》载: (汉)成帝初,清河都尉冯奏言:“郡承河下游,于兖州东 郡分水为界,城郭所居者尤卑下,土壤轻脆易伤。 ” 由此可以推测,至少在西汉时期,兖州地区的土 质已经沙化很严重,当夏季河水暴涨时候,河段决口也不 足为奇了。 最后:兖州河段黄河河道弯曲复杂。《汉书・沟洫 志》记载:“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 刚;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黎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 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使 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迫呃如此,不得安息。” 黄河在百里之内,居然西折二次,东折三次,此段河道复 杂之现状可见一般。河道复杂则通水不畅,遇大水则对 ……犊口,而屯氏河绝。”… 《汉书・沟洫志》记载:“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 郡金堤,泛溢兖、豫,人平原、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 县,水居地十五万余顷,深者三丈,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 所。”[ 《汉书・沟洫志》记载:“后二岁,河复决平原,流人 济南、千乘,所败坏者半建始时,复遣王延世治之。”【2 平 原即今平原郡。 《汉书・沟洫志》记载:“是岁,渤海、清河、信都河水 湓溢,灌县邑三十一,败坏官亭民舍四万余所。” 《汉书・王莽传》记载:“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 年),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3 通过对以上史料的统计,我们发现:黄河在西汉时期 决口八次,其中汉武帝时两次,汉成帝时三次汉文帝与汉 元帝时一次,新莽时期一次,由此可见,汉武帝与汉成帝 时是黄河水患比较严重的时期,造成这两个时期黄河水 患严重的原因,先辈学着已从多方面论及,比如:黄河中 两岸河堤的威胁冲击很大,河堤决口也在所难免。 以上所论述的是黄河在汉代时期,兖州河段所具有 的客观特点,客观因素的不利,对于黄河的决口有一定的 推动作用。但是我认为客观因素是次要的,人为因素才 是黄河在此河段屡次决口的主要原因,下面我将主要论 述造成黄河在此河段的主观人为原因。 2.黄河在兖州河段屡次决口的主观人为原因。 对于黄河在这一河段屡次决口的主观原因,前辈学 着也多有论述,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和这一时期黄河的治 理不当造成的。。。 但是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不是单个的 游植被的破坏 、气候因素 等。但是鄙人以为黄河 在这特殊两个时期、特殊的地点屡次泛滥成灾是多种原 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某个具体的、单独的原因所 能决定的。下面我将具体讨论造成这两个时期,这一特 殊地域屡次决口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 某个原因单独所能决定的,它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 成的。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兖州地区特殊 的人地矛盾突出,河道治水措施的不当,国家财政的支持 力度这三个方面,下面我将分段详细考察 首先:兖州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汉书・沟洫志》贾 让奏言:“盖堤防之作,近起战国,雍防百川,各以自利。 作者简介:刘江旺,硕士,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9级中国古代史专业,江苏・徐州。邮政编码:221116 ・125・ 第8期 鸡西大学学报 2011血 齐与赵、魏,以河为竞。赵、魏濒山,齐地卑下,作堤去河 最后: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汉书・沟洫志》记载: 二十五里。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赵、魏亦为堤去 “今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及其大决,所残无 河二十五里。虽非其正,水尚有所游荡。时至而去,则填 数。” 同书还记载:“今濒河堤吏卒郡数千人,伐买薪石 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大 之费岁数千万。” 又《后汉书・王景传》载:“夏,遂发卒 水时至漂没,则更起堤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泽而 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 居之,湛溺自其宜也。” 黄河最初的河道宽度大约有五 里。……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 由此可以看 十里,但是随着当地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出黄河的治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是单个某郡所能完 加上河道中土地肥沃,所以到了旱季,大量的人口移居到 成的,必须集全国之力。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作保证,才 黄河河道中去开荒种地,久而久之,便在河道中修筑房子 能付诸实施,这也许也能回答王莽时期虽然有好的治河 永久居住,并形成大大小小的聚落,当大水来时,他们便 良策,却只能成为一种空谈,最终却无法实施的原因吧, 筑堤抵御洪水,洪水退去,他们排去积水继续居住。黄河 桓谭总结这些对策说:“凡此数者,必有一是。宜详考验, 河道中出现大大小小的聚落以及自建的提防,必定对黄 皆可豫见,计定然后举事,费不过数亿万。”【2 马大英认为 河河道的通畅情况带来很大的影响,是河水通水不畅,遇 桓谭所说的黄河较大根治工程需经经费数亿钱,“怕是对 到突然的大水,必然造成河堤的决口崩塌。 西汉治理黄河费用的总结,不是一个任意估计数字。”【8 其次:就是河道治理不当。这方面包括用人不当、治 历史证明,黄河之所以难于治理,在汉代屡次决口泛 河方法拘泥古板、后期河堤管理制度不完善三个方面。 滥成灾,虽然有它固有的特点造成的,比如含沙量大造成 《汉书・沟洫志》载:“孝武元光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 其成为地上悬河,河道弯曲复杂使其通流不畅,地质疏松 巨野,通于淮、泗。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 使其容易决口。但是我认为所有这些客观的因素都不是 坏。”同书还记载:“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上乃使 造成黄河在这一特殊时期决口泛滥严重的主要原因,黄 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于是卒塞瓠子, 河之所以频繁决口泛滥成灾,是和当时的决策者,治河的 筑宫其上,名日宣防。”L2 汲黯当时任主爵都尉,郑当时为 指挥者,治河后的后期维护制度,以及当时的财政支持力 詹事,以及其后的汲仁、郭昌大多数学者也认为不是专门 度由主要的关系,只有英明的决策者,加专业灵活的之和 的水利官员。 可见汉武帝的时候治河官员的选派带有 指挥者,加治河后完善的河堤维护管理制度,配合上雄厚 一定的临时性与随意性。《汉书・沟洫志》同载:“许商 的财政做后盾,才能治理好黄河这只猛兽,使其变害为 以为:‘古说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今见在成平、 利。这里结论在之后的王景治河中得到了验证,王景治 东光、鬲界中。自鬲以北至徒骇间,相去二百余里,今河 河后,黄河保持了近千年的安流局面。王景治河成功,正 虽数移徙,不离此域。孙禁所欲开者,在九河南笃马河, 是得益于汉明帝英明,王景治河方法的科学有效,以及国 失水之迹,处势平夷,旱则淤绝,水则为败,不可许。’公卿 家财政的强有力支持。而治河制度的完善更是此后黄河 皆从商言。” 汉成帝时,儒家经学盛行,由于三公九卿皆 千年安流之有力保障。 来自经学大儒,所以把经学思想也用于治水领域,更有甚 者,当时更有人把黄河水患和王道兴衰联系起来,正如谷 永日:“河,中国之经渎,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绝。 参考文献 今溃溢横流,漂没陵阜,异之大者也。修政以应之,灾变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自除。”_2 李寻、解光亦言:“阴气盛则水为之长,故一日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之间。昼减夜增,江河满溢,所谓水不润下,虽常于卑下 [3]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之地,犹日月变见于朔望,明天道有因而作也。”【2 把黄河 [4]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 水患归咎于王道兴衰与上天的意愿,简直教条之极。事 流的局面[J].学术月刊,1962. 实证明,依经治水是不成功的,这也许是汉成帝时期黄河 [5]史念海.由历史时期黄河的变迁探讨今后治河 决口泛滥最严重之根源。再者就是史书中对于黄河治理 的方略[M].北京:三联书店,1981. 后的维护工作很少提及,这也反映了河堤管理维护制度 [6]杨振红.汉代自然灾害初探[J].中国史研究, 的不完善。《汉书・沟洫志》载:“宣帝地节中,光禄大夫 1999. 郭昌使行河。” 可以看出,至少在汉宣帝时,尚无专门主 [7](日]藤田胜久.汉代水利事业的发展[c].刘俊 持河道治理与防洪工程官员,再如汉书中提及的河堤使 文.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上古秦汉卷,上海:上海古 者、河堤都尉等都不是专职的官员,都是黄河决口的时候 籍出版社,1995. 临时派遣的,治河完成之后即撤去,河堤没有专门的官员 [8]马大英.汉代财政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 负责维护与管理,这不能不说是河堤屡次决口之一方面 出版社.1983. 原因。 Reconsideration of Reasons the Huanghe River Burst Along Yanzhou City During the Han Dynasty Liu Jiangwang Abstract:The reasons why the YeHow River near Yanzhou city bumt repeatedly can contribute to the local loose soil strue- ture the complex river course,bu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re due to policy—makers at the time,the imperfect fiver n蛐一 agement system,and to lack of state financial support.So,only the four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are put together to consider can the Yellow River floods be restrained and can the Yellow River benefit the Chinese people. Key words:Yellow River in Han Dynasty;Yanzhou;bursting;main factors Class No.:K234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