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小麦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为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实现小麦高产、优质、丰产丰收,根据作物生产规律,结合农时,总结工作技术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现就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在农业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1 选择良种
选用品质优良、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有利于实现千斤以上的产量目标[1]。适宜皖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有皖麦38、烟农19、周麦22、济麦22、泛麦5号、淮麦22、良星66等。
2 精细整地,平衡施肥
2.1 精细整地
为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播前进行精耕细整,翻耕23~25 cm,进行秸秆还田,不但增强土壤肥力,而且可以打破犁底层,达到深、细、透、平、实、足(水)的标准,即耕作层要深(旱地20~25 cm,稻茬地15~20 cm),耕后耙细(碎)、耙透、整平、踏实,达到上松下实、蓄水保墒。
2.2 做畦开沟
垒筑田埂,建立麦田灌、排水相配套的设施,挖好“三沟”(墒沟、腰沟、地头沟),开春后及时疏通“三沟”,使沟渠相通,以满足灌、排水的要求。
2.3 平衡施肥
根据土壤综合肥力状况制定施肥方案,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无机肥结合施用,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达到均衡施肥的目的。在耕地的同时要施足基肥,施有机肥30~45 t/hm2、纯N 225.0 kg/hm2、P2O5 90.0~112.5 kg/hm2、K2O 75.0~112.5 kg/hm2(相当于尿素495 kg/hm2、过磷酸钙750~900 kg/hm2、氯化钾120.0~187.5 kg/hm2),为减少冬雪春雨造成的化肥流失损耗,避免小麦中后期脱肥早衰,将50%左右的氮素化肥后移到拔节至孕穗期间分2次追施,从而使小麦籽粒中赖氨酸、蛋白质含量提高。
3 适期适量播种,建立合理群体
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或直接选用包衣种子。对于拌种,可将60%甲拌磷乳油(3911)药液100 mL倒入喷雾器中,对水2~3 kg,可拌小麦种子50 kg,用塑料薄膜密封拌好的种子,闷种4~6 h,在阴凉的地方晾干备用。也可用5%甲拌磷颗粒剂2 kg与20~25 kg细土混合沟施后播种[2]。
3.2 适期播种
为培育壮苗,形成根系发达、茎蘖数较多的小麦生产群体,充分利用热量资源,要适期播种,从而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一般小麦在田间持水量为70%~80%时最有利于出苗。因此,当播期、土壤墒情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做到适墒播种,可晚播3~5 d,从而使小麦全苗[3-4]。一般在日均温、冬前≥0 ℃积温分别为16~17、650 ℃时播种最佳,在越冬期能够形成6叶1心壮苗。
3.3 播种量
根据小麦品种特性、播种期确定小麦的播种量,一般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分别在10月上中旬、9月底播种,播种量90~105 kg/hm2;弱春性、春性品种分别在10月中下旬、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播种比较适宜,播量120~150 kg/hm2,随着播期推迟适当增加播量。7 500 kg/hm2以上的高产田块,基本苗可控制在180万~225万株/hm2,9月底10月初播种可降到150万~180万株/hm2。对于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195万~270万株/hm2。
4 科学田间管理
4.1 科学施肥与除草
为防止发生缺苗断垄现象,保证小麦安全越冬,要及时进行灌水,使小麦形成壮根。为使杂草防治效果较好,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下旬进行化学除草,以百草敌、骠马、百甲合剂、巨星等除草剂为佳。2月中旬至2月底、3月中下旬分别追施尿素75~120、120~150 kg/hm2,促进小麦返青拔节,提高小麦的分蘖率。3月初要浇返青水,肥力中等、群体偏少与肥力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分别在拔节期稍前或拔节初期、拔节后期进行追肥浇水。
4.2 化学调控防倒伏
小麦倒伏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2种,一般主要是茎倒伏,主要是由于前期氮肥施用量较大,造成小麦群体过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小麦徒长旺长,基部节间过长,后期出现大风天气小麦易发生倒伏[5]。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浇水,同时可在小麦起身期用壮丰安525 mL/hm2对水600 kg/hm2喷施,冬前旺长明显的田块,越冬前可加喷1次。
4.3 抽穗及灌浆成熟期管理
小麦抽穗扬花期(4月中、下旬),为防治小麦蚜虫、吸浆虫、粘虫、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延长小麦生长期,提高产量,可用40%多菌灵1 500 mL/hm2、磷酸二氢钾3.75 kg/hm2、吡虫啉300 g/hm2对水750 kg/hm2喷施,连续使用1~2次[6]。同时,灌水1~2次,第1次灌水在初穗扬花期进行,以保花增粒促灌浆,达到粒大、粒重、防止根系早衰的目的;第2次灌麦黄水,以补充水分,并为复播第2茬作物做前期准备。
5 适时收获
一般在6月上中旬小麦基本成熟,整个麦田2/3的麦穗发黄时收割,小麦蜡熟末期是最佳收获期。但小麦不可过于成熟,以免籽粒脱落而减少收成。小麦要分品种进行单收、单晒、单储,以免品种混杂,降低小麦的商品性和经济价值。
6 参考文献
[1] 赵文彬.黑龙江省优质春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J].小麦研究,2007(2):17-20.
[2] 王绍中,季书勤,张德奇,等.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7(10):19-26.
[3] 季书勤,赵淑章,张德奇,等.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1):41-43.
[4] 赵振邦,朱卫生,杨杰,等.淮北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1(3):317-319.
[5] 高健,张现雷,康守瑞.浅谈实施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5):46-47.
[6] 郭传贵,崔晓云,刘琼霞,等.黄淮麦区晚播小麦生长特点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1(3):304-3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