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功率及功率的计算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3)会应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数据处理方法,并培养他们的分工协作能力和初步的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用类比的方法可以研究相似、相近问题的思想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教学重点
传授功率的知识要点,通过例题讲解来教会学生用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以三个演示及结合演示三的分析来引导学生接受功率这个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科学探究教学法和“解决问题”教学法。
教学仪器
一副军棋和两双竹筷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功。那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力学里功的计算公式又是怎样呢?
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某同学回答得很正确,请坐下。现在我手上有一颗军棋,假设它的质量为 ,又假设台面距地面的高度为 ,那当我把军棋从地面捡到台面上时,我克服军棋的重力做了多少功呢?
学生:做了 的功
教师:回答正确,请坐下。当然这也可以说成,我们计为wo=mgh。当我把五颗军棋从地面捡到台面上时,就可以说我克服军棋的重力做了 的功。请大家注意,为了简便,当我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说到某某做了多少功时,都是指他克服军棋的重力做了多少功。
演示
教师:如果两位同学也都克服军棋的重力做 的功,但他们所用的时间可能会不同,这时谁做功会更快呢?为了揭晓这个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做演示。
(把两盒军棋分别放在讲台两旁的地面上)
教师:现在我们找甲和乙两位同学同时用筷子把五颗军棋一颗一颗地捡到盘子里,再找一位同学丙用手机记下他们各自所用的时间,结果会是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把筷子递给甲和乙)(一段时间后)
教师:丙同学,甲乙所用的时间分别为多少?
学生:甲乙克服军棋重力做同样的功 。
教师:但甲比乙所用的时间短,那这说明谁做功快呢?
同学:甲。
教师:回答正确,请坐下
演示
教师:如果时间相同,但做的功不同,这时谁做功会更快呢?为了揭晓答案,让我们来做演示。
(该演示要求甲和乙同时在10秒内把军棋一颗颗的捡到盘子里,丙同学计时并在10秒时喊停。(一会儿)
教师:现在请甲和乙数出各自捡上来的军棋数,结果发现甲比乙多,即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比乙克服军棋重力做的功多,这说明谁做功快呢?
学生:甲做功快。
教师:当甲和乙做的功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该怎样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功率。
2、进行新课
教师:刚刚的问题呢?先让我们回忆一下前面讲速度时是怎样比较运动快慢的:两个运动员在不同的时间内跑不同的路程,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一种方法是用时间除以路程,即比较他们单位路程内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的,则运动得越快;另一种方法是用路程除以时间,即比较他们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路程,路程越远的,则运动得越快。我们把这个思想用到这里来。先用第一种方法,用时间除以功。为了计算的方便,我们比较完成单位功 所用的时间,因此,甲所用的时间为 秒,乙所用的时间为 秒,比较 和 的大小,
谁做功快呢?
学生:甲做功快。
教师:再来用第二种方法,用功除以时间,即比较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因此,甲所做的功为 ,乙所做的功为 。比较 和 的大小,谁做功快呢?
教师:两种方法得出同样的结果,那该用哪种方法呢?
(1)定义
教师:我们知道在讲速度时是通过采用第二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的,同样,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在这里我们也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说明这个力——军棋所受的竖直向上的拉力——做功的快慢,而。顺便告诉大家,功率的英文名字叫 。
(2)物理意义
教师:我们把这个定义运用到演示三中,参照讲速度时“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慢”的12字结论,也可以很轻松的得出功率的12字结论,请一位同学起来总结一下。
学生:功率大,做功快;功率小,做功慢。
教师: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功率是一个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这便是功率的物理含义
(3)公式
教师:如果用 表示功, 表示时间, 的首位字母 表示功率,那么用 和 怎样表示 呢,请大家结合功率的定义思考一下。
学生:P=W/t.
教师:不错,正是这样,功率 等于功 除以时间 ,这便是功率的公式。
(4)单位
教师: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单位的换算,那功率的单位是什么呢?功的单位是焦,时间的单位是秒,根据公式,我们可推导出功率的单位是焦/秒。在物理学中,把焦/秒叫做瓦特,简称瓦。1W=1J/s。1W很小,但许多机器的功率都很大,功率的单位还可用千瓦和兆瓦表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