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_不治已病治未病论_防治思想探究

2022-09-10 来源:步旅网
・796・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8月第10卷第8期 ChinPrevMed,August2009,Vol110No18

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疫苗SA1421422株的研究〔J〕1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7):58425861

〔28〕 章域震,张海林,俞永新,等1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胸腔

接种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活疫苗SA1421422株的研究〔J〕1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5,19(4):34423461

〔29〕 冯云,张海林,俞永新,等1三带喙库蚊胸腔接种乙型脑炎

病毒减毒活疫苗的感染动态及致病力观察〔J〕1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3):27822811

〔30〕 刘志文,俞永新,张海林,等1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

SA1421422株经三带喙库蚊胸腔接种后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immuneresponceagainst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1ArchVirol,2007,152(1):12521351

〔19〕 JanLR,YangCS,TrentDW,etal1DrocessingofJapaneseen2

cephalitisvirusnon2structualproteins:NS2B2NS3complexandhet2erologousproteases〔J〕1JGenVirol,1995,76(3):57325801

〔20〕 LeeE,FernonC,SimpsonR,etal1Sequenceofthe3′halfof

theMurrayValleyencephalitisvirusgenomeandmappingofthenonstructuralproteinsNS1,NS3andNS5〔J〕1VirusGenes,1990,4(3):19722131

〔21〕 LinCW,LiuKT1ProtectiveimmunityofE1Coli2synthesizedNS1

proteinof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1BiotechnolLett,2008,30(2):20522141

特性〔J〕1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20(6):41924211

〔31〕 KonishiE,PincusS,PaolettiE,etal1Miceimmunizedwitha

subvivalparticlecontainingthe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PrM/MandEproteinsareprotectedfromlethalJEVinfection〔J〕1VirolJ,1992,188(2):71427201〔22〕 王祥,陈焕春1JEV分子生物学与新型疫苗研究进展〔J〕1动

物医学进展,2001,22(3):52101

〔23〕 TakegamiT,SakamuroD,FurukawaT1Japaneseencephalitisvi2

rusnonstructuralproteinNS3hasRNAbindingandATPaseactivi2ties〔J〕1VirusGenes,1995,9(2):10521121

〔32〕 ChangGJ,HuntAR1Asingleintramuscularinjectionofrecombi2

nantplasmidDNAinduceprotectiveimmunityandpreventsJapa2neseencephalitisinmice〔J〕1JVirol,2000,74(9):4244242521

〔24〕 QiWB,HuaRH1Effectiveinhibitionof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replicationbysmallinterferingRNAstargetingtheNS5gene〔J〕1VirusRes,2008,132(1):14521511

〔33〕 WangC,WenWY1Bursinasanadjuvantiaapotentenhancerof

immuneresponceinmiceimmunizedwiththeJEVsubunit〔J〕1VetImmunolImmunopathol,2008,122(324):26522741

〔25〕 吴永林,杨会强,刘杰,等1不同年份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基因稳定性研究〔J〕1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7,35

(2):4261

〔34〕 BharatiK,RaniR,VratiS1EvaluationofJapaneseencephalitis

virusDNAvaccinecandidatesinrhesusmonkeys〔J〕1Vaccine,2009,27(1):62101

(收稿日期:2008212222)

(车宜平 编辑)

〔26〕 俞永新1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21422)弱毒株的

表型和基因型特性及其稳定性〔J〕1中国计划免疫,2002,8

(5):28322871

〔27〕 章域震,张海林,俞永新,等1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经口

【专题报道】

“不治已病治未病论”防治思想探究

陈霞

【摘要】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究朱震亨“不治已病治未病论”的辨证思想,剖析“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的防治原则,挖掘“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的治未病哲理,揭示“备土以防水,备水以防火”的启迪作用,诠释“法于阴阳”、“调于四气”、“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未病先防的调养方法,评价“不治已病治未病论”对现代医学产生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治未病;防治原则;预防保健;中医理论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639(2009)08-0796-03

〔1〕

  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的《不治已病治未病论》是我国

生动形象地论述了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和饮食起居的规律这两种互为联系的养生保健方法,以收“治未病”之效,这对于现代预防保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对于增强人们体质,延长寿命,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其防治思想试加探究。

1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古代现存文献中最完善的“治未病”专著,尽管在他之前也有关于“治未病”的论述,但却散见于其他篇章。《不治已病治未病论》始终贯穿“治未病”的观点,继承和发扬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预防为主的思想,从正反两个方面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08XZ09)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卫生所,浙江 310018

作者简介:陈霞,大专,主管药剂师,主要从事学校卫生工作

朱震亨在《不治已病治未病论》中指出:“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

〔1〕

已”。作者指责了与其在有了病之后才拯救治疗,不如在没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8月第10卷第8期 ChinPrevMed,August2009,Vol110No18・797・

有疾病以前就进行调养;因为病已形成再投药,只是白白劳神罢了。朱氏从正面告诫人们“治未病”的重要性,这与中医“未病先防”的原则是完全吻合的。正如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所云:“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这是治病防变的重要措施。

中医学理论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建立在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之上的,它从整体观念出发,建立了预防为主的保健观念,这一观念始终贯穿于中医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认识。如“未病先防”,就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从我国现代卫生保健工作来看,更是注重“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因此,无论是古人“治未病”的思想,还是现代“预防为主”的方针,或是中医学“防患于未然”的原则,都体现在预防与治疗两个方面。在未发病之前,进行调养,以预防为主。文献〔1〕将这一原则放在养生保健的首位,足见原文作者见地之非凡。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乃中医

〔2〕“夺其未至”的原则。《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3〕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事〔6〕

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4 法于阴阳,调于四气

“昔黄帝与天师难疑答问之书,未尝不以摄养为先,始论乎《天真》,次论乎《调神》。既以法于阴阳,而继之调于四气”。文〔1〕强调:昔年黄帝和天师岐伯等责难质疑一问一答的《内经》中,总是把养生作为领先的篇章,开始就在《上古天真论》中论述,其次又在《四季调神大论》中论述。已经提出了以遵从阴阳的变化规律作为法规,接着又指出要根据四时的气候变化进行调养。

阴阳学说,是研究自然界事物的运动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间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其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逐渐与中医学的具体内容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指导临床实践的一种基本理论,所谓:“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正如《尽数》所云:“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岁得长焉”。中医在诊治疾病时,首先从总体观念出发,将疾病概括为阴证、阳证。一般而言,表证、实证、热证属阳证;里证、虚证、寒证属阴证。治疗上则根据阴阳独立制约的原理,确立相应治法,遣方用药。如针对热证,采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治疗,即所谓“热者寒之”、以寒治热;针对寒证采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即“寒者热之”、以热治寒;针对虚弱病证,采用具有补虚作用的方药治疗,即“虚则补之”;针对邪气亢盛而正气未衰的病证,采用攻逐邪气的方药治疗,即“实则泻之”。

“调节四气”与中医“因时制宜”的观点是统一的,即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来制定治疗用药的原则。同时,中医学认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古人云:“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夏则虚敞,冬则温密”,“屋宇清洁无秽气,不生温疫病”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5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实上,中医临床上治疗肝病时,常适当地配合健脾和胃的药物,先培补患者脾脏的不足,使脾气旺盛,那肝的邪气就不能逆传脾土;用清泻肝火的方法治疗暴发火眼;用补肝养血之品治疗雀目等病证。又如症见右脸颊出现红赤,要先泻除患者肺经的邪热,那么肺金的邪气就不会亢盛。因此,倘若有病不早期诊治,防止其传变,使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而重,以致虽有良医也无济于事。

2 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

文〔1〕曰:“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意思是说:像这样,常考虑到病患并预防它的人,还会有什么病患呢?这就是圣哲先贤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用意了。正如《养生论》所云:“善养生者则不然也,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

〔4〕

非贪而后抑也”。这说明朱氏早已认识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

文〔1〕中“即曰食饮有节,而又继之以起居有常”。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已经讲了饮食要有节律,接着又提出起居要遵守常规。“食饮有节”即中医“饮食有节”。饮食、劳动和休息,是人类生存和保健的必要条件,但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律,且注意劳逸结合,否则也会成为致病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求:①寒热适中,不偏嗜。如偏好生冷寒凉之品,易耗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内生;偏嗜辛温燥热之品,可使胃肠积热,易致胃热或痔疮,因为偏嗜无法确保机体获得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人体却需要多种营养,日久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②按时、按量。若不按时或暴饮暴食,或中气虚弱而多食,脾胃难于消化转输,均可导致消化不良而致病。所谓“滋味煎其府藏,醴醪煮其肠胃,芳香腐其骨髓”。又如《尽数》云:“凡食,无疆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藏之葆”。

“起居有常”即中医的“劳逸适度”,而睡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生理需求,人类生命的1/3是在睡眠中度过。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动与休息的合理调节,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但若劳逸失度,起居失常,均可致脏腑气血

意义,可见原文作者对不治已病治未病认识的独到之处。

3 备土以防水,备水以防火

文〔1〕用类比的方法指出:“尝谓备土以防水也,苟不以闭塞其涓涓之流,则滔天之势不能遏;备水以防火也,若不以扑灭其荧荧之光,则燎原之焰不能止。其水火既盛,尚不能止遏,况病之已成,岂能治欤”?该文大意是讲,

(俗语)

曾说准备土石用来防御水患,假如不用它去封闭堵塞那涓细的小水流,那么形成白浪滔天的水势后就不能堵住了;储备水用来预防火灾,假若不用它扑灭那微光闪闪的火花,那么成了燎原的烈焰就不能止熄了。那水、火已经盛大,尚且不能制止,何况重病已经形成,哪里还能轻易治愈呢?作者形象地用水、火来比喻疾病,说明早期预防、早期诊治、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这在历史上也有血的教训:春秋时代齐桓侯患疾,扁鹊

〔5〕

先后几次去为他看病,桓侯却屡次拒绝治疗,

结果病邪传入了“骨髓”,不可挽救了,导致即使是掌管生命的神也无能为力。这一例子足以说明,早期治疗与既病防变是何等重要!正如《素问》曰:“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98・失调而发生疾病。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8月第10卷第8期 ChinPrevMed,August2009,Vol110No18

想和临证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篇医学论著,不仅在我国古典医学宝库中永放异彩,而且对现代预防保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段逸山,主编1医古文〔M〕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11071

无可否认,朱震亨在《不治已病治未病论》中提出的预防为主的观点,真可谓论述精警,类比生动,集中而又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与科学求实的精神。在该文中,原作者着重指出了预防的重要性,指责了“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告诫人们“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并以“其水火既盛,尚不能止遏”来进行类比。最后朱氏强调“法于阴阳”、“调于四气”、“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可以说是“治未病”画龙点睛之处,这与中医理论中“未病先防”的思想是相统一的。

值得指出的是,朱震亨学识渊博,著述颇丰。他认真钻研《内经》等古典医著,并受刘完素、李杲诸家学术思想的熏陶,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相火易动”等论点,主张滋阴降火,为滋阴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素问纠略》等。

综上所述,《不治已病治未病论》确是一部讲究科学、论证严谨、语言精炼、立意独特的医学佳作,是作者的学术思〔2〕 陈霞1“用药如用兵论”中防治原则探讨〔J〕1医学与社会,

2005,18(6):382391

〔3〕 徐光星,主编1应用医古文〔M〕1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91181

〔4〕 陈霞1《养生论》中“导养得理”探究〔J〕1医学与社会,

2006,19(6):6271

〔5〕 张其成,主编1医古文〔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61

〔6〕 段逸山,主编1医古文〔M〕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161(收稿日期:2008212226)

(李川 编辑)

圆偏振光液晶电视对视疲劳的影响闫晓林,付东,朱昌昌,谢相卫,孙贤文,张泓,黄卫东,杨智宽,蓝卫忠

1

1

1

1

1

1

1

2

2

【摘要】 为研究圆偏振光液晶显示对人体视疲劳的影响,以保护长时间使用电视、电脑人群的视力,减少视疲劳。采用如下方法试验:①按两个年龄段(儿童154人、成人86人),分别测量各年龄段受检者在随机分组观看普通液晶电视或圆偏振光电视过程中分级视力的变化趋势;②应用普通液晶显示或圆偏振光显示,来进行观看电视节目实验(70人)以及玩电脑游戏实验(96人),用眼电图(EOG)记录随机分组的受检者在每个实验前后以及过程中的眨眼频率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①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圆偏振液晶电视组的分级视力下降在各测量时间点均比普通液晶电视组的要小,且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②针对看电视节目和玩电脑游戏两个实验,普通液晶显示组试验前后眨眼频率的增加值明显大于圆偏振光液晶显示组,且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圆偏振光能有效地减轻长时间观看液晶显示而产生的视觉疲劳。

【关键词】 视疲劳;液晶电视;圆偏振光;分级视力;眨眼频率;眼电图

中图分类号:R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639(2009)08-0798-04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机交流方式的变化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群中主诉视觉疲劳的现象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这方面已有大量的相关报道

〔1〕

述因素以外,我们也在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

众所周知,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活了几十万年,自然界中,人眼看到的绝大部分是自然光,自然光是让人眼感觉最舒适的光线。而普通液晶电视发出的光线却是线偏振光,光的偏振状态是否对视觉疲劳也有一定影响呢?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是有振动方向的。自然光的振动方向在传播面各个方向上呈均匀分布,对人眼的作用在各个方向上也是相同的;线偏振光的特点是振动方向固定在某一个方向上;而圆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在传播面上则是旋转的,对人眼的综合效果也表现为各向同性,所以圆偏振光最接近于自然光。

从这个命题着手,为保护长时间使用电视/电脑人群的视力,我们对偏振光与视觉疲劳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开发出圆偏振光液晶显示技术。它突破了目前普通液晶显示的技术局限,将屏幕所发出的线偏振光变成了更接近于自然光的圆偏振光,减少了视疲劳。

。特别是在使用视频

显示终端(visual/videodisplayterminal,VDT)如计算机、电视机的人群中,因为该使用环境对视功能影响的特殊性,这一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站在显示技术的角度,对视觉疲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显示技术领域,液晶显示是当前的主流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液晶电视的普及。从液晶显示技术的特点,学术界对观看液晶电视后的人眼视觉疲劳已有初步的探讨:如液晶电视的平均亮度较高,液晶电视运动图像模糊等原因。除了上

作者单位:11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67;21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作者简介:闫晓林,博士,高级工程师,TCL集团工业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平板显示技术研究工作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