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专项版解析汇编 历史——专题19 史学研究(解析版)

2020-05-09 来源:步旅网
专题19 史学研究

1.(2019年4月浙江选考,26,2分)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马”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说明

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 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 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可知体现的是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C选项符合题意。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应该注意用史料论证观点的合理性,D选项排除。 2.(甘肃省兰州一中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后人誉为西方“史学之祖”,他在其著作《历史》中声明:“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但我绝无义务相信他们,这适用于整个这部书。”这种主张 A.揭示了历史记述的本质特征 B.反映了研究历史的理性精神 C.表明历史研究的主观性很强 D.说明希腊人注重探索历史规律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历史记述的本质特征,排除A项;从材料中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但我绝无义务相信他们可以看出希罗多德强调历史记录的原始性,但不一定相信他们是真实的,体现了研究历史要有理性精神,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历史研究主观

第1页(共6页)

性很强,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出所有希腊人的特点,排除D项。

3.(福建莆田2019年高三模拟)有学者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下表),并根据“把‘数十万’看作是‘六十万’,战国时期各国平均每户约6人,各出士兵2人”的研究成果,推算出战国中期七国人口总数约1500万。该推算 诸侯国 士兵 齐 数十万 楚 百万 秦 百万 赵 数十万 燕 数十万 韩 数十万 魏 七十万 A.数据来自史学名著,完全合理 B.完整统计七国人数,可靠属实 C.因运用了统计方法,科学准确 D.史料依据不够充分,有待商榷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把‘数十万’看作是‘六十万’”并没有史实依据,不科学,所以说对人口数量的推断是不科学的,有待商榷,故D正确;史学名著属于二手史料,需要和一手史料相互印证使用,A错误;“完整统计七国人数”说法没有史实依据,B错误;虽然使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但是并不能说明得出的数据科学准确,C错误。

4.(云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模拟)“二十四史”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官修正史,几乎都是关于国家、政府和皇帝的内容,而与百姓有关的一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现象,则没有多少关注。这种修史风格反映了 A.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B.民众关心政治的普遍心理 C.统治阶级的阶级本质所决定 D.遵循秉笔直书的春秋笔法 【答案】C

【解析】材料是强调中国古代的历史,更多的是记录国家和政治方面的问题,而很少记录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现象,在儒家思想成为统一思想前就已经出现这一现象,A错误;民众关心政治的心理对史书的编撰没有影响,B错误;中国古代史书的编撰主要是由统治者来组织实施的,所以统治阶级的本质属性就决定了史书修撰的特点,C正确;春秋笔法是用隐晦的手段来进行历史评价材料体现不出来,D错误。

5.(河南名校2019年高三模拟)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领导

第2页(共6页)

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及其军队之间的战争,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国民党则称其为“裁乱史”。这表明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得以呈现 B.立场差异影响对事件的判断与认识 C.历史行为的正当性取决于其是否成功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和国民党对国共两党的战争各自有着各自的定位,究其原因是因为两党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导致的,故B项正确;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得以呈现,夸大了历史叙述的作用,故A项错误;历史行为的正当性取决于其是否成功这种表述错误,正当性主要是看历史行为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故C项错误;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与材料的描述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6.(安徽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模拟)方志是记述地方某一行政区情况的史志,主要用途是作为地方官员的参考手册,而编辑和出版这类手册可提高一个地区的声望。明代保存下来的近1000部方志中以北直隶、南直隶、浙江最多,广西、云南、贵州最少。这反映出 A.明代对偏远地区的控制逐渐削弱 B.地方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方志修撰 C.政治中心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D.明代的文化专制不利于史学发展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明代方志以北直隶、南直隶和浙江这些财富、教育和政权中心为最多,最少的是广西、云南和贵州,这些地方在明代仍是发展不充分的边远地区。这反映出地方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方志修撰,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方志的数量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无关;C选项错误,南直隶、浙江等保存下来方志最多的地区不是政治中心;D选项错误,方志编辑和出版的数量与文化专制无关,材料并未体现文化专制对史学发展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7.(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三模)下表 时间 出处 评论 第3页(共6页)

1739年 《明史·流寇传》 “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张献忠并“不妄杀”,杀的都是与农民军对立的“豪绅1962年 《人民日报》 地主阶级”,是反明抗清的“农民军领袖”。 (张献忠)此人暴戾成性,反复无常,目光短浅,缺2006年 《中国史研究动态》 乏起码的人道主义和见识,导致他后来一手制造了数起灭绝人性的大惨案。 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对张献忠的评价,由此可知 A.多数人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历史评价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答案】C

【解析】明代主要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去评价张献忠,说他是盗贼。而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代,主要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去评价其针对“豪绅地主阶级”。当代的史学研究则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去研究他。从而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历史评价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的意见,且A项本身也表述有误,排除;B项“永远”一词太绝对化,排除;D项也不符合史学研究的历史事实,也过于绝对,排除。

8.(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联考)据下表的史料记述,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朱家茶食陈家酒,沈氏花行韩氏粮” 嘉庆《马陆里志》 “佛山有宗族世以挑泥业为业,景德镇童氏世以举火为业,魏氏世以结窑为业等,均世代相袭不传他人” 民国《佛山忠义乡志》 此两姓“以猗顿之术起家,为一镇领袖,一镇化之” A.官方管理的市镇受到宗族的影响 B.宗族组织垄断了整个手工业流程

第4页(共6页)

嘉庆《方泰志》 C.宗族对市镇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D.民间基层社会组织是市镇管理者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朱家茶食陈家酒,沈氏花行韩氏粮”“佛山有宗族世以挑泥业为业”和“两姓”说明此时宗族对市镇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C正确;表格中信息没有体现出官方管理的市镇,A错误;B项中“整个手工业流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这些材料体现了宗族的影响,不是基层管理组织,排除D项。

9.(山东济宁2019届高三模拟)通过分析表中关于集体农庄的不同记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关于集体农庄的记述 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 过苏共中央审定,作为全国党史教材)体农庄。 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 达里娅·马克西莫夫娜·伊佐托娃(1909年出生)回《国家灾难:苏联农业集体化—亲历者忆道:30年代的饥荒中,人们开始患上浮肿病,上的回忆和档案材料》2001年出版 面来人大肆搜刮,只留一点点种粮,口粮不给。 A.官方公布的材料最为可信 B.折中相反观点可得出真相 C.回忆录年代久远没有价值 D.留意叙述背后的主观目的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记述“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苏联绝密报告记述“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亲历者的回忆录记述“上面来人大肆搜刮”,这些关于集体农庄的不同记述取决于叙述者的立场和主观目的不同,所以我们在叙述时一定要留意叙述背后的主观目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中“最为可信”的说法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选项错误,折中相反的观点不一定能得出

第5页(共6页)

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据苏联档案) 出处 真相,多种史料相互印证可以接近历史真相;C选项错误,回忆录也是有史料价值的。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0.(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以下为《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由此可知 类别 整地类农具词 收割类农具词 仓储类农具词 词及次数 耜(4次)钱(1次)镈(2次) 铚(1次)艾(1次) 场(5次)圃(2次)仓(3次)庾(2次)廪(1次)百室(2次) A.经部要籍兼具史部文献的价值 B.集体农耕已经被个体农耕取代 C.自然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成分 D.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答案】A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统计表》可知,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很多种农具,说明《诗经》这部文学作品同时也具有史料记载的某些价值,故选A项;《诗经》主要记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而此时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在此种制度之下,耕作方式是大规模简单协作,不是个体农耕,排除B项;《统计表》只是列举了西周时期出现了很多种农具,没有提及自然经济,排除C项;铁犁牛耕这种生产方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

第6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