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品管圈活动对小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研究

2023-09-22 来源:步旅网


品管圈活动对小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儿童动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7月开展动静脉置管的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本院2013年6月~12月开展动静脉置管的12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动静脉置管过程中非计划性拔管共发生9例,总发生率为6.1%,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對静脉置管患儿采用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小儿;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品管圈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 ed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E)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人为因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意外完全(半)脱出或出现并发症等原因造成的插管未按照计划留置而提前拔出。UEE为儿科病房常见的问题之一,UEE不但增加了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增加了医疗费用。UEE的患儿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而终止其所需要的治疗,使疾病治疗不彻底,从而使病程反复。同时还有可能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1]。品质管理圈简称品管圈,是在自愿的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组成,由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单位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2]。近年来,本院自2013年7月起针对0~6岁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了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小儿动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开展动静脉置管的147例患儿作为观察组,病例中男童78例,女童69例,年龄0~6岁,平均(3.5±1.6)岁,其中头静脉皮置管78例(正中静脉48例,聂静脉置管30例),四肢静脉置管69例(上肢静脉35例,下肢静脉34例)。另选择本院2013年6月~12月开展动静脉置管的13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病例中男童75例,女童62例,年龄0~6岁,平均(3.2±1.9)岁,其中头皮静脉置管74例(正中静脉置管43例,聂静脉置管32例),四肢静脉置管63例(上肢静脉32例,下肢静脉31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仅开展置管输液期间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则在护理干预中应用品管圈,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课题 本科QCC小组成员10名,10名女性,年龄21~45岁。其专科护士1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4名。

文化程度:本科1名,大专9名。小组选举组长1名负责掌握计划落实情况,设秘书1名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校队,督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小组成立后先确立”降低静脉置管留置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课题,然后对QCC成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QCC的活动原则、方法、所需资料、目标设定、因果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等。

1.2.2调查现状 对2013年6月~12月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患儿的护理记录单和住院病历,以及护理不良事件表等资料进行收集,统计非计划性拔管情况。

1.2.3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设定目标为: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19.7%降至8%。可行性分析:通过对护理人员培训,规范管理,改进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科学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可以降低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1.2.4原因分析 QCC组运用鱼骨图对动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①科室管理因素;②医护人员因素:③患儿因素;④用物因素,5家长及陪护因素

1.2.5制定对策与组织实施

1.2.5.1正确妥善固定动静脉置管,预防脱落 穿刺成功后用贴膜固定留置针,贴膜之前擦干汗渍,使敷贴和皮肤紧贴没有气体。然后头皮静脉用头网套固定,把网套顶端剪开使成圆圈形 防止太紧,四肢3M弹力绷带缠绕留置针一周。输液前,输液中,输液结束后都要仔细检查针管有无滑出脱落,针眼处有无红肿渗液。固定时尽量一次固定好,防止贴膜松脱,留置针一般保留3~5 d,如针眼无红肿保留时间可延长1~2 d。一般中间不更换贴膜。规定置管期间应做好床边交接班。

1.2.5.2合理使用镇静剂及适当有效约束 评估患儿意识状态,对躁动不安、有拔管倾向的患儿选择合理有效的镇静,达到既不影响病情又能安静入睡的目的。根据患儿年龄、病情选择合适的约束,使用约束器具过程中观察肢端皮肤温度、颜色、肢体活动度。

1.2.5.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正确约束患儿、良好固定导管的培训,使其掌握评估患儿意识状态、病情变化,根据皮肤状态,导管置管位置等因素进行适当固定,并定期质量考核。

1.2.5.4加强陪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及相关知识的学习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安排专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新进护士进行一对一培训,定期进行专科培训和业务学习。规范动静脉置管护理流程,对已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原因分析,完善不良事件报告流程,鼓励主动上报非计划性拔管,并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

1.2.5.5正确封管,防止针管堵塞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QCC活动前后动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动静脉置管过程中非计划性拔管共发生9例,总发生率为6.1%,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非计划性拔管中,患者自行拔管是主要原因之一,患儿的躁动或意识不清、活动或者变换体位致使导管移位或脱出。另外,医师在置管时的留置针固定方式不当,镇静剂使用不当;护士对导管等维持置管的物件固定及约束不到位;医护人员的专业不娴熟,评估能力不足;医患、护患之间沟通不佳,不能达到患者的舒适度。医护人员的编制相对不足,欠缺护理风险管理意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均是导致UEX的诱因。

综上所述,针对动静脉置管患儿采用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14.

[2]应秋平.中心静脉置管意外滑脱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浙江医学教育,2011,10(3):32-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