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药物剂型在临床上应用的重要性
答:药物剂型是为了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药物的传递体,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发挥疗效。
根据《中国药典》二部附录,药物剂型有以下31种,分别为:片剂、注射剂、酊剂、栓剂、胶囊剂、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眼用制剂、丸剂、植入剂、糖浆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膜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散剂、耳用制剂、鼻用制剂、洗剂、冲洗剂、灌肠剂、搽剂、涂剂、涂膜剂、凝胶剂、贴剂;另外根据《中国药典》一部附录中,中药剂型包括:锭剂、煎膏剂、滴丸剂、合剂、酒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膏药、露剂、茶剂等;还有一些目前发展中的新剂型,如:脂质体、微囊、微球、纳米粒等…总之,目前剂型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足以保证临床上各种情况下的用药需求。
药物剂型的选择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人体有20多个给药途径,每一种给药途径在发挥药效方面都有其特点,对剂型也有一定要求,药物剂型必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任何药物,只有选择适宜的剂型并在体内外有相关试验中达到合格标准,才能作为药品临床使用。适宜的药物剂型可以发挥良好的药效,剂型的重要性有:
1. 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大多数药物改变剂型后作用性质不变,但有些药物制成不同剂型后可改变作用的性质;
2. 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医生可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作用速度的剂型。如注射剂常用于急救,丸剂属于长效制剂;
3. 改变剂型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氨茶碱制成缓释、控释制剂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制成栓剂可消除毒副作用;
4. 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含有亚微粒子结构的静脉注射剂,如脂质体、微球等等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容易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从而集于肝,脾等脏器,起到肝,脾的被动靶向作用;
5. 有些剂型会影响疗效。片剂、颗粒剂、丸剂等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物的疗效产生显著的影响。如一些难溶性难吸收的药物,在加工成制剂的过程中,采用微粉化或者固体分散技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则能增加疗效。药物晶型、药物粒子大小不同,也可以影响药物的释放,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