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鞍山市水运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4-03-05 来源:步旅网


马鞍山市水运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介绍马鞍山市水运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加快马鞍山市水运发展的对策,以为提高马鞍山市水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运企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内河水运;发展现状;问题;发展对策;安徽马鞍山

马鞍山市位于长三角最顶端,处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中“一轴”的最前沿,境内水运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自全省海事系统“三三三”行业服务活动开展以来,马鞍山市海事局根据工作实际,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领导班子成员分头行动,先后调研了辖区内姑溪河、青山河航道及沿线码头,查看了梅塘渡、上泗渡等15道渡口,走访了马和汽渡有限公司、马鞍山市江东航运有限公司、当涂城关水运公司、安徽恒顺方舟船舶工业公司等20家水运、造船企业。调研中,市局班子成员贴近服务对象,开展现场办公,收集相关建议,仔细分析问题。从总体情况看,虽然马鞍山市水运资源丰富,但有效利用率不高,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监管科技水平等相对滞后,水运企业有待向规模化发展。

1 马鞍山市水运发展现状

1.1 航道

现有内河航道8条,通航里程118 km。内河航道主要是姑溪河和青山河:姑溪河为长江支流,起点珍珠关,终点西陡门,全程55 km,航道现状等级为五级(可通航300 t级船舶);青山河位于当涂县西南部,起点是与姑溪河相交的三汊河处,终点是与芜申运河相交的三里埂,全长35.07 km,其中自龙山桥至三汊河段(5 km)为五级航道,龙山桥至三里埂段(30 km)为六级航道。这2条航道均于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规划为三级航道。除姑溪河、青山河外,另有芜太运河、塘沟河、丹阳河、纪村新河、博望河和慈湖河。这8条河流均属长江水系,以姑溪河、青山河为基本框架,构成一个环形航道网,北入长江、南靠宣城、西连芜湖、东进江苏至上海。此外,塘沟河与秦淮河相连,南京市正计划提升秦淮河等级,与芜申运河对接。

1.2 客渡运

现有内河渡口20道,渡船21艘。“十一五”期间,通过开展渡口渡船标准化建设,共筹措资金近300万元,使80%的老旧渡船得到了更新;交通、海事部门累计投入400万元建设渡运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了乡镇渡口的渡运条件。在多年的安全监管实践中,市地方海事部门逐渐摸索、积累了一整套监管模式,如每季度召开安全例会制、客渡船跟踪检查制、与县、乡政府之间的水上交通安全隐患通报联系制度等。截至目前,已实现辖区内连续28年无安全监管责任事故的良好记录。

1.3 水运及造船企业

全市现有水路运输及服务企业54家,其中沿海运输企业4家、省际运输企业34家、省内运输企业1家、省内客运企业1家,水路运输服务企业13家,船舶在册数1 400余艘,运力103万载重吨。

船舶修造企业10家,性质均为民营企业,其中2家为招商引资企业,其余为当地造船企业,经营模式以租赁船台为主,兼顾修造业务。2010年造船工业产值23.1亿元。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马鞍山市水上运输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船舶数量较多,水上运输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富民增收贡献份额较大,但是也存在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和条件落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2.1 通航环境未得到明显改善

2.1.1 航道等级偏低。受经济、技术等因素限制,多年来马鞍山市内河航道建设投资总量小,重大项目少,先进及前沿技术运用率低,通航能力受水位和季节性影响很大,航道条件的改善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较大距离,航道的整体通过能力与不断增长的航运需求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

2.1.2 通航环境亟需整治。地方相关部门及少数民众对航道的法规意识、保护意识不足:小渔船、居家船占据航道;航道沿线的非法码头、装卸作业点随意施工作业;浮动设施、渔网等碍航建筑物构成安全隐患[1]。

2.2 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监管的硬件设施、科技水平滞后,加之部分乡镇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少数渡口经营人用船不管船,轮流摆渡、冒险渡运、违章渡运等现象存在,致使水上安全形势严峻。2011年以来,辖区内发生水上事故及险情7例,其中一般事故1例、小事故4例、险情2例,涉险107人。尤其是6·16事故中,马客2号船舶螺旋桨被缠绕,主机熄火,船舶失去控制,船上32人涉险,若非海事部门救助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2.3 水运企业、造船企业缺乏有力的引导扶持

受历史影响和客观条件限制,马鞍山市水路运输业存在运力过剩、运力结构单一、运输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等问题。大部分造船企业先天不足,抗风险能力差,主要是场地不固定,大多租用临时滩涂用地,有的甚至以外租船只的方式经营。由于没有土地使用证,多数银行不同意贷款;没有固定场地,许多船厂不敢投资购设备,制约了企业发展能力[2]。

3 加快马鞍山市水运发展的对策

水上运输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相配合,组成综合运输体系。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属资源节约型的绿色运输。在当前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瓶颈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内河航运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运输方式,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3]。

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马鞍山市地方海事局拟向市委、市政府呈送《专报信息》,建议由市政府统一规划,立足于建设大交通、大航运,与防洪安全、生态保护、城市建设、农林灌溉等规划相配套,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3.1 优化通航环境

3.1.1 整治通航秩序。加强政府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由交通、海事、公安、渔政等部门有效衔接的管理网络,以开展通航环境治理为抓手,将拆除205国道公路桥、姑溪河老大桥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统一改造、安置小渔船、居家船;采取强力措施,取缔航道沿线的非法码头、装卸作业点和浮动设施;严厉打击、遏制超载运输、非法载客和擅自从事危险品运输等非法行为;开展通航安全综合整治执法工作,重点查处占道碍航停泊、占道违法采砂、占道设网捕渔等违章活动,确保内河运输更加安全、顺畅、快捷。3.1.2 提升航道等级。航道是航运的基础。姑溪河、青山河升级后可以实现马鞍山市与皖江各城市之间能源、原材料与工业品的无缝对接。此外,加快姑溪河航道升级改造,可以减轻马鞍山市长江港口资源岸线紧张的压力,减少船舶航行里程,拓展马鞍山市的发展空间,同时对接芜申运河和太平府航道,缓解芜湖入江口的压力。加快青山河航道升级改造,是南部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青山河工业园区的迫切需求,航道升级后,可以承担腹地太白镇和南部产业集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大量的煤炭、铁矿石、钢材、黄砂等散货的进出口运输。

2011年,在省厅、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姑溪河、青山河航道升等的前期工作基本已接近尾声,为推动该项目尽早落到实处,希望市政府尽快确定项目的建设主体,按照“省市共建”的方针,与省交运厅进行沟通,商谈具体的投资方案,尽快推动航道升等项目的实施。

3.2 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3.2.1 改善监控设施,提高科技水平。加大安全经费投入。以基础项目和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建成基本覆盖马鞍山市内河通航水域的船舶动态监控网络。合理布点,建设安全监控体系。成立水上搜救中心,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海事部门为主要依托、搜救机构归口协调指挥的水上搜救组织体系,形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险情应急机制,提高海事应急救援能力[4]。

3.2.2 落实主体责任。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将其纳入年度考核,但部分乡镇政府对水上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未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对安全隐患没有限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建议市政府参照滁州、芜湖、宿州等地市的做法,每年组织召开全市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会议,由市政府出面,要求县、乡人民政府贯彻省政府《安徽省乡镇客渡船管理办法》的规定,落实水上安全工作责任制度,进一步夯实水上交通安全基础。

3.3 推动水运企业、造船企业科学发展

3.3.1 精心培育船舶修造业市场。建议市政府将船舶制造业纳入马鞍山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政策调控,在岸线资源利用、税收等方面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规划造船用地,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引导扶持船舶工业健康发展。

3.3.2 促进水运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出台扶持政策,推进港航企业改革,支持港航企业兼并重组,走规模化经营之路。据调研,马钢每年有大量的进口铁矿粉和煤炭、炉料等物资运输,总量在1 000万t以上,由于马鞍山市水运企业大多规模小,缺少同马钢等大型企业的有效衔接,这些运输目前都是外地大型水运企业承担。建议由市政府出面,加强宏观调控,同马钢等重点企业沟通协调,促进工业经济与马鞍山市水路运输业的双赢。

4 参考文献

[1] 姜海洋.水运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及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26-27.

[2] 梁惠玲.依托长江水运优势 大力发展临港经济[J].学习月刊,2012(2):80-81.

[3] 朱霞.长江内河水运物流现状与需求预测[J].中国港口,2012(1):45-47.

[4] 邓爱民,田丰,HAASIS H D,等.论我国内河水运协调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12,14(7):34-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