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压轴:图形动点问题

2021-11-16 来源:步旅网
(1)求m的值;

(2)点P(0,t)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0,B两点重合),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AB,0c,DC于点E,F,G.设线段EG的长为d,求d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点H是线段OB上一点,连接BG交OC于点M,当以OG为直径的圆经过点M时,恰好使∠BFH=∠ABO.求此时t的值及点H的坐标.

2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8,0)、(0,6),点P由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作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由A出发沿AO(O为坐标原点)方向向点O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连接PQ,若设运动时间为t(0<t<答如下问题:

(1)当t为何值时,PQ∥BO? (2)设△AQP的面积为S,

①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②若我们规定:点P、Q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新坐标(x2﹣x1,y2﹣y1)称为“向量PQ”的坐标.当S取最大值时,求“向量PQ”的坐标.

10)秒.解33如图,在△ABC中,∠C=90°,BC=5米,AC=12米.M点在

线段CA上,从C向A运动,速度为1米/秒;同时N点在线段AB上,从A向B运动, 速度为2米/秒.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AMN=∠ANM?

(2)当t为何值时,△AM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4

如图,在YOABC中,点A在x轴上,∠AOC=60,OC=4cm.OA=8cm.动

o

点P从点O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线段OA→AB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O出发,以 ..acm/s的速度沿线段OC→CB运动,其中一点先到达终点B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填空:点C的坐标是(______,______),对角线OB的长度是_______cm;

(2)当a=1时,设△OPQ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当t为何值时,S的值最大?

(3)当点P在OA边上,点Q在CB边上时,线段PQ与对角线OB交于点M.若以O、M、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相似,求a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5如图,在Rt△ABC中,∠C =90,AC = 4cm , BC = 5 cm,点D 在BC 上,且CD = 3

0

cm ,现有两个动点P,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 厘米/秒的速度沿AC 向终点C 运动;点Q 以1 . 25 厘米/秒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 运动.过点P作PE∥ BC 交AD 于点E ,连接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t秒(t > 0 )。

(1)连接DP ,经过1 秒后,四边形EQDP能够成为平行四边形吗? 请说明理由;

(2)连接PQ ,在运动过程中,不论t 取何值时,总有线段PQ与线段 AB平行。为什么?

(3)当t 为何值时,△EDQ为直角三角形。

6在直角梯形ABCD中,C90,高CD6cm(如图1)。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

点P沿BA,AD,DC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两点运动时的速度都是

1cm/s。而当点P到达点A时,点Q正好到达点C。设P,Q同时从点B出发,经过的时间

为ts时,BPQ的面积为ycm2(如图2)。分别以t,y为横、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已知点P在AD边上从A到D运动时,y与t的函数图象是图3中的线段MN。

(1)分别求出梯形中BA,AD的长度; (2)写出图3中M,N两点的坐标;

(3)分别写出点P在BA边上和DC边上运动时,y与t的函数关系式(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在图3中补全整个运动中y关于t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

(图1)

(图2)

(图3)

7

于点Q。

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P在AB上从A向B运动,连接DP交AC

(1)试证明:无论点P运动到AB上何处时,都有△ADQ≌△ABQ; (2)当点P在AB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

1; 6(3)若点P从点A运动到点B,再继续在BC上运动到点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P运

动到什么位置时,△ADQ恰为等腰三角形。

例1【答案】解:(1)如图,过点C作CK⊥x轴于K,

∵y=2x+4交x轴和y轴于A,B, ∴A(-2,0)B(0,4)。∴OA=2,OB=4。 ∵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BC=OA=2 。 又∵四边形BOKC是矩形,

∴OK=BC=2,CK=OB=4。∴C(2,4)。

将C(2,4)代入y=-x+m得,4=-2+m,解得m=6。

(2)如图,延长DC交y轴于N,分别过点E,G作x轴的垂线 垂足分别是R,

Q,则四边形ERQG、四边形POQG、四边形EROP是矩形。

∴ER=PO=CQ=1。 ∵tanBAOEROBt41,∴AR=t。 ,即AROAAR22∵y=-x+6交x轴和y轴于D,N,∴OD=ON=6。 ∴∠ODN=45°。 ∵tanODNGQ,∴DQ=t。 QD又∵AD=AO+OD=2+6=8,∴EG=RQ=8-∴d=-

13t-t=8-t。 223t+8(0<t<4)。 2(3)如图,∵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

∴AB∥OC。∴∠ABO=∠BOC。 ∵BP=4-t, ∴tanABO∴EP=4EP1tanBOC。 BP2t。 23由(2)d=-t+8,∴PG=d-EP=6-t。

2∵以OG为直径的圆经过点M,∴∠OMG=90°,∠MFG=∠PFO。∴∠BGP=∠BOC。 ∴tanBGPBP14t1tanBOC。∴,解得t=2。 PG26t2∵∠BFH=∠ABO=∠BOC,∠OBF=∠FBH,∴△BHF∽△BFO。 ∴

BHBF2

,即BF=BH•BO。 BFBO∵OP=2,∴PF=1,BP=2。∴BFBP2PF25。 ∴

52=BH×4。∴BH=

5511。∴HO=4-=。 444∴H(0,

11)。 4【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根据直线y=2x+4求出点A、B的坐标,从而得到OA、OB的长度,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求出BC的长度,过点C作CK⊥x轴于K,从而得到四边形BOKC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求出KC的长度,从而得到点C的坐标,然后把点C的坐标代入直线即可求出m的值。

(2)延长DC交y轴于N分别过点E,G作x轴的垂线 垂足分别是R,Q则四边形

ERQG、四边形POQG、四边形EROP是矩形,再利用∠BAO的正切值求出AR的长度,利用∠ODN的正切值求出DQ的长度,再利用AD的长度减去AR的长度,再减去DQ的长度,计算即可得解。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可得AB∥OC,再根据平行线内错角相等求出

∠ABO=∠BOC,用t表示出BP,再根据∠ABO与∠BOC的正切值相等列式求出EP的长度,再表示出PG的长度,然后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OMC=90°,根据直角推出∠BGP=∠BOC,再利用∠BGP与∠BOC的正切值相等列式求解即可得到t的值;先根据加的关系求出∠OBF=∠FBH,再判定△BHF和△BFO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BHBF,再根据t=2求出OP=2,PF=1,BP=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的长度,代入数据BFBO进行计算即可求出BH的值,然后求出HO的值,从而得到点H的坐标。

例2【答案】解:(1)∵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8,0)、(0,6),则OB=6,OA=8。

∴ABOB2OA2628210。

如图①,当PQ∥BO时,AQ=2t,BP=3t,则AP=10﹣3t。 ∵PQ∥BO,∴∴当t=

APAQ103t2t20,解得t=,即。 ABAO1051120秒时,PQ∥BO。 11(2)由(1)知:OA=8,OB=6,AB=10.

①如图②所示,过点P作PD⊥x轴于点D,则PD∥BO。

∴△APD∽△ABO。 ∴

APPD103tPD9,即,解得PD=6﹣t。 ABOB10652119959∴SAQPD2t6t=t2+6t=t+5。

2255359510∴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t+5(0<t<)。

53325秒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5(平方单位)。 35②如图②所示,当S取最大值时,t=,

391∴PD=6﹣t=3,∴PD=BO。

521又PD∥BO,∴此时PD为△OAB的中位线,则OD=OA=4。∴P(4,3)。

2101414又AQ=2t=,∴OQ=OA﹣AQ=,∴Q(,0)。

333142依题意,“向量PQ”的坐标为(﹣4,0﹣3),即(,﹣3).

332∴当S取最大值时,“向量PQ”的坐标为(,﹣3)。

3∴当t=

【考点】动点问题,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1)如图①所示,当PQ∥BO时,利用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线段比例式

APAQ,求出t的值。 ABAO(2)①求S关系式的要点是求得△AQP的高,如图②所示,过点P作过点P作PD⊥x

轴于点D,构造平行线PD∥BO,由△APD∽△ABO得求得PD,从而S可求出.SABOB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一个关于t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出S的最大值。

②求出点P、Q的坐标:当S取最大值时,可推出此时PD为△OAB的中位线,从而可求出点P的纵横坐标,又易求Q点坐标,从而求得点P、Q的坐标;求得P、Q的坐标之后,代入“向量PQ”坐标的定义(x2﹣x1,y2﹣y1),即可求解。

APPD例3【答案】解:(1)∵从C向A运动,速度为1米/秒;同时N点在线段AB上,从A

向B运动,速度为2米/秒,运动时间为t秒,

∴AM=12﹣t,AN=2t。

∵∠AMN=∠ANM,∴AM=AN,即12﹣t=2t,解得:t=4 秒。 ∴当t为4时,∠AMN=∠ANM。

(2)如图作NH⊥AC于H,

∴∠NHA=∠C=90°。∴NH∥BC。 ∴△ANH∽△ABC。

ANNH2tNH10,即。∴NH=t。 ABBC1351311056052180∴SABC12tt=t2+t=t6+。

21313131313180∴当t=6时,△AMN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13∴

【考点】动点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用t表示出AM和AN的值,根据AM=AN,得到关于t的方程求得t值即可。

(2)作NH⊥AC于H,证得△ANH∽△ABC,从而得到比例式,然后用t表示出NH,从而计算其面积得到有关t的二次函数求最值即可。

例4【答案】解:(1)C(2,23),OB=47cm。

(2)①当0过点Q作QD⊥x轴于点D(如图1),则QD= ∴S=

3t。 2321OP·QD=t。

42 ②当4作QE⊥x轴于点E(如图2),则QE=23。 ∴S =

1DP·QE=3t。 2③当8延长QP交x轴于点F,过点P作PH⊥AF于点H(如图3)。

易证△PBQ与△PAF均为等边三角形,

3(t-8)。 2311∴SSOQFSOPF=t·23-t·(t-8)

22232

=-t+33t。

4∴OF=OA+AP=t,AP=t-8。∴PH=32t0t44 综上所述, S3t4t8。

3t233t8t124 ∵①②中S随t的增加而增加,

③中S323 t33t=t6293,S随t的增加而减小,

44∴当t=8时,S最大。

(3)①当△OPM∽△OAB时(如图4),则PQ∥AB。 ∴CQ=OP。

∴at-4=t,即a=1+

4。 t的取值范围是0

OPOMtOM27, 即。∴OM=t。 OBOA8747 又∵QB∥OP,∴△BQM~△OPM。

QBBM12at,即OPOMt47277。 27t72,t的取值范围是6≤t≤8。 t42 综上所述:a=1+ (0tt整理得t-at=2,即a=1-

【考点】动点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如图,过点C、B分别作x的垂线于点M、N,

则在Rt△COM中,由∠AOC=60,OC=4,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可求得OM=2,CM=23, ∴ C(2,23)。

由CMNB是矩形和OA=8得BM=23,

ON=10,在Rt△OBN中,由勾股定理,得OB=47。

o

(2)分0例5【答案】解:(1)不能。理由如下:

假设经过t秒时四边形EQDP能够成为平行四边形。

∵点P的速度为1 厘米/秒,点Q 的速度为1 . 25 厘米/秒, ∴AP=t厘米,BQ=厘米。 又∵PE∥BC,∴△AEP∽△ADC。∴

EPAP。 DCAC∵AC=4厘米,BC=5厘米,CD=3厘米, ∴

EPt,解得,EP=厘米。 345t321.25t, 4又∵QDBCBQDC5∴由EP=QD得21.25t=0.75t,解得t=1。 ∴只有t=1时四边形EQDP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 ∴经过1 秒后,四边形EQDP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 (2)∵AP=t厘米,BQ=厘米,AC=4厘米,BC=5厘米, ∴

PC4tQC51.25t4tPCQC, 。∴。 AC4BC54ACBC 又∵∠C=∠C,∴△PQC∽△ABC。∴∠PQC=∠B。∴PQ∥AB。 ∴在运动过程中,不论t 取何值时,总有线段PQ与线段AB平行。 (3)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EQD=90°时,显然有EQ=PC=4-t,DQ=-2 又∵EQ∥AC,∴△EDQ∽△ADC。 ∴

EQDQ4t1.25t2,即, ACDC43解得t=2.5。 ②当∠QED=90°时,

∵∠CDA=∠EDQ,∠QED=∠C=90°,∴△EDQ∽△CDA。 ∴

DQRtEDQ斜边上的高。 DARtCDA斜边上的高Rt△EDQ斜边上的高为4-t,Rt△CDA斜边上的高为, ∴

1.25t24t,解得t =。 52.4综上所述,当t为秒或秒时,△EDQ为直角三角形。

【考点】动点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1)不能。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只有t=1时四边形EQDP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的结果,从而得出经过1 秒后,四边形EQDP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的结论。

(2)由△PQC∽△ABC得∠PQC=∠B,从而得到在运动过程中,不论t 取何值时,总

有线段PQ与线段AB平行的结论。

(3)分∠EQD=90°和∠QED=90°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例6、(1)设动点出发t秒后,点P到达点A且点Q正好到达点C时,BCBAt,则

1SBPQt630,2t10(秒)

则BA10cm,AD2cm; (2)可得坐标为M10,30,N12,30 (3)当点P在BA上时,y当点P在DC上时,y13ttsinBt20t10; 21011018t5t9012t18 2例7(1)证明:在正方形中,

无论点运动到上何处时,都有 = ∠=∠ =

∴△≌△ ·················· 2分

(2)解法一:△的面积恰好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时,

过点Q作⊥于,⊥于,则 = ==

∴= ································· 4分

由△ ∽△得 解得

∴时,△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 6分

解法二: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过点作⊥轴 于点,⊥轴

于点. == ∴=

∵点在正方形对角线上 ∴点的坐标为

∴ 过点(0,4),(两点的函数关系式为: 当时, ∴点的坐标为(2,0)

∴时,△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 6分

(3)若△是等腰三角形,则有 =或=或= ①当点运动到与点重合时,由四边形是正方形知 = 此时△是等腰三角形

②当点与点重合时,点与点也重合,

此时=, △是等腰三角形 ··············· 8分 ③解法一:如图,设点在边上运动到时,有= ∵ ∥ ∴∠=∠ 又∵∠=∠ ∠=∠ ∴∠=∠ ∴ ==

∵= = =4 ∴

即当时,△是等腰三角形

···················· 1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