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电池散热技术的全球专利分析
2021-05-04
来源:步旅网
102.一节能减排 .20石油和化工设备 16年第19卷 纯电动汽车电池散热技术的全球专利分析 李发喜,付华荣,刘永欣,周小沫,成慧明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电学部,北京100190) [摘要]本文从宏观角度整体分析了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管理的专利技术申请趋势、主要中请人以及全球专利技术的构 成。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电池散热;专利分析 近年来,纯电动汽车在全球的销量突飞猛 进。2012、2013、2014、20l5年,全球纯电动汽 车的销售量分别为12万辆、2O万辆、32万辆和55 万辆,纯电动汽车正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纯电动汽车的设计中,为了防止温度升高导致 纯电动汽车电池性能下降,必须对电池进行散热 管理。 1电池散热管理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发展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在1995年之前,纯电动汽车 的电池散热管理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处于 起步阶段,l995—1999年逐渐增长,自2000年开 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09年之后进入爆发式增 长,随后几年专利申请量有所回落。 图1全球专利申请量发展趋势 2电池散热管理主要专利权人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国外申请人中丰田、LG和本 田在电池散热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比较靠前,国 内申请人中奇瑞、比亚迪比较靠前,但是距离日 韩企业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吉北北国奇比本事日若;现三博戴特通 剥汽汽家瑞亚田国产 代星世姆斯用 福新电 迪 勒拉 田能网 源 图2主要专利权人分析 3电池散热管理专利申请的技术构成 通过对电池散热领域主要申请人的专利申请 的分析,将专利中的电池散热技术分解为六个技 术分支(见图3),再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电池散热 进行研究,其中冷却流道分支主要是对冷却流道 的位置以及形状进行改进,冷却部件分支主要是 对散热片、冷却板、传热板等部件结构的改进, 冷却介质分支主要是对从对冷却液的处理上进行 改进例如搅拌,冷却系统分支主要是对整个冷却 系统的设计上的改进例如双系统,控制方法分支 主要是通过对冷却系统的控制管理以获得需要的 温度控制或其它有利性能,与车辆之问的配置分 支主要是考虑动力电池与电动车辆之间的结合上 的改进,以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位置或系统上的 耦合关系,从而实现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从图3 作者简介:李发喜(1981~),男,河南扶沟人,硕士,助理研 究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电学部审查 员。 第12期 李发喜等纯电动汽车电池散热技术的全球专利分析 ..103.. 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对电池散热管理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冷却部件的改进和冷却流道的改进 上。 4电池散热领域主要申请人的技术特点和典型专利 4.1日韩企业的技术特点和典型专利 申请人 控制方法 冷却介质的处理 冷却流道的改进 一 一 - 图3电池散热专利申请的技术构成 与车辆之间的配置 冷却部件的改进 冷却系统的改进 CNl00361838C CN102725164B 缘片承接凝结水 CN103165955B 使用冷映射图进行 本田 电池的放电控制 CN102658780B 在电池模块的冷 流道内设置隔音部 采用行驶风对 却面和冷却板之 CN101670775B 电池进行冷却 设置吸引件 间设置盘状绝 基于噪声检测以 对冷却液进行搅 集电板上形成流道 用蒸汽气压缩 丰田 控制冷却系统 拌CN1O1542825B C N 1 0 l 4 3 8 4 5 4 B: 电池组、冷却装置 冷却部件中介质 式致冷循环来 使冷却液形成层 端子部形成流道 和座椅的位置布置 入口和出口布置 冷却发热源 CN1310780C 流CN1Ol647l48B CN10l490896B CN1O1O9O838B CN101490841B CNl03547467A 将电池安装在 核心框架由C字 状剖面包围的 车辆的空调系统 面上,风扇向 对电池进行冷却 C字状剖面包 CN103153660B 围的区域吹起 CN103843222A 基于热交换余量来 日产 控制制冷剂的流动 CN103153660B LG 设置流量控制板 CN1O1960663B 在流道的端部采用倾 冷却管设置 电池外壳上的排 在冷却板上 角结构CN101322281B 在电池中间的贯 气管与车辆的 CN1 O21 7l884A 使用热沉散热 穿孔中设置流道 内部空间连接 导热片与电极 CNlO2356504B CN103748728A CN101267961B 端子直接接触 CN103125046A 基于车内温度与 对冷却液过滤处 通过阀来控制空气 现代 电池温度的比较 理和除气泡处理 流动路径的选择 结果,控制风扇 CNl02974170A、 CN104675583A CN103l1233IA CN103811782A 热管散将电池浸在 热 冷 却 剂 中 CN1 047 16399A CN104282964A 利用两个板上孔 的重叠面积大 三星 小来调节流量 CN10044986 IC 在流道中设置凸 使与机动车辆的行 使冷却剂以自 起、隔离件或引导 驶方向相反地流动 然的非强迫的 多冷却介质循环 件使冷却剂流形成 的行驶气流转向 方式流动而不 路径进行冷却 湍流CN1 84851 9A、 到余热对流器上 使用驱动器 CN102969544A CN10O454657C CN104159769A CN1O227O776B 4.2欧美企业的技术特点和典型专利 104一■节能减排 申请人 控制方法 20石油和化工设备 16年第19卷 冷却介质的处理 冷却流道的改进 与车辆之间的配 冷却部件的改进 冷却系统的改进 置 使用热保护材料控 博世 制电池的热扩散 CN103545566A 双冷却管道且冷却 介质流动方向相反 CN1O2237561B 热分散构件与导 热片热连接;热 采用冷却介质的蒸 耗散构件与热分 发一冷凝系统进行冷 散构件热联接 却CN102315500B CN1023l5501B 戴姆勒 调整水和乙醇的 流道壁为不同材料 比例US8862414B2 制成的双层结构 US2010104938A1 利用电池壳体的 使电池的冷却系统与 一端延伸进行散 车辆的空调系统相耦 热CNlO1772857A 合DE10201 1 105366AI 串行冷却和并行冷却 双模式CN102275521A 特斯拉 控制电池组的温度 在冷却板的外周部 同时进行乘 冷却板一部 不超过当前电荷状 用扰流器进行扰 员舱的加热 分在电池壳 被动冷却系统和主动 通用 态的最大允许温度 流CN103825066A 形成冷却介质流道 和电池的冷却 体的内部,一 冷却系统的双系统设 CNl02376995B CN1021l7904B CN101386285B 部分露在外部 计CN103579714A CNlO2683766A 4_3中国企业的技术特点和典型专利 申请人 控制方法 冷却介质的处理 冷却流道的改进 与车辆之间的配置 冷却部件的改进 冷却系统的改进 根据电池表面温度 含有阻燃材料成 对电池进行有效散热 左前电池箱体与右 散热片间隔固定 吉利 变化趋势,对风机 分的冷却介质 的同时还能够将乘员 前电池箱体设在地 在导电片的表面 风量进行实时修正 CNlO3779632A 舱内的空气排出到车 板下中央通道两侧 上形成汇流排 CNlO3904384A 身夕lCN1047O1586A CN20175122IU CN10349OO32A 预测模块预测电 北汽福 池的温升状态, 判断是否进入提 田 前开启散热模式 CN104733801A 进风管道向动力电 并行冷却和串 通过冷却风道设计均 半导体冷却 匀冷去口CN1O2891342B 池输送车厢内部空 行冷却并用 气CNlO3123994B CN2O3660018U CN2023O8222U 北汽 新能源 国家 根据环境温度自 动调节散热功能 电网 CN204204995U 比较车厢内外的温 度,根据比较结果 控制电池模块的 多通进气口和多 通排气口的开闭 CN10234OO45A 流道内设置水吸附剂 CN104051817A 进风结构包括引流 板和均匀插接在引 流板上的进风管 CNl01894985B 使用热管散热 CN104681894A 设置相 变 材料吸热 CN103972602A, 半导体制冷 CN1O3972603A 奇瑞 在电池的正极 利用壳体上的凸台 电池包形状随地板 车辆的空调对 在装配时形成流道 下纵梁的形状变化 片或负极片上 电池进行风冷 设置散热孔 CN20340635 IU CN101559705A CN1 02290596A CN1O2139646B 比亚迪 金属风道与单体电池 的电极端子绝缘导热 连接CN201430185Y 热交换系统包括 导热管设置在 热交换器、冷却 电芯的内部 液循环管道以及 CN2O2O42554U 制冷剂循环管道 CN2O2O76386U (下转101页) 第12期 周建渤海油田生产污水处理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 一 0 一 用,气浮原有溶气气浮方式己经不能实现,只能 接旋流分离,实现对罐底泥沙较为有效的排出。 (4)对气浮进行改造,将气泡发生装置喷射 诱导释气方式改为多相流溶气释放方式,效果较 好。装置外部设置溶气罐和多相泵,避免设置曝 气头,产生堵塞。 进行重力沉降,入口含油1 l 5 ppm,出口含油85 ppm左右。 (5)某油田生产水缓冲罐原设计通过罐内堰板 式收油槽收集罐内部上浮的污油,由于收油面积 有限,导致收油效果不佳,不能有效收集浮油。 2改进措施 经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及现场及厂家调研, 总结出以下系列解决措施。 (11将斜板除油器内部填料更换为不锈钢材 质,除油效率有所提高。某平台斜板除油器完成 内部不锈钢填料更换工作后效果对比为:更换 前,进出口含油分别为645/192 mg/L,除油效率为 70.2%:更换后出口含油降低至l13mg/L,除油效 率提高至82.2%。 (2)在斜板除油器水室顶部设置一条向下倾斜 的3”管线,管线顶端焊接漏斗型收油槽,与污油 (5)在污水缓冲罐内设置浮筒收油装置。该 装置利用浮力原理始终浮于液面,同时承载收油 口,使收油口离液面的高度固定,便于收集浮于 水面上的油。设备投用后,从现场连续化验监测 的数据看,缓冲罐出口水质含油下降20 ppm。 3结语 通过各油田现场的调研,所研究的措施可较 好地解决生产污水流程中的诸多问题,较好地改 善油水分离效果,设备较为简单易行,实现了降 本增效。该措施可在今后的油田在役改造项目中 考虑应用,以保证油田生产污水的处理效果。 管线连接。漏斗型油槽的高度略低于水室的正常 液位,可以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收油作业。 同时增加了油槽冲洗管线,为避免油泥聚集而堵 塞收油口,便于污油排出。 (3)鉴于油泥大量产生,在斜板除油器底部增 设Tore OVD罐底排泥装置,Tore OVD(Tore Online Vessel Desander)技术能够将容器底部的砂、油泥直 (上接lO4页) ◆参考文献 [1】《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编委会编著.海洋石油工程设 计指南[M】 E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莫汝郡.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改造及效果[J].中国科技纵 横,2011,(6):143. 收稿日期:2016.08.29;修回日期:2016-10.12 电池散热研究主要集中在冷却部件的改进、 冷却系统的设计、冷却流道的设计上,其次是冷 却控制方法和冷却装置与车辆之间的配置,有少 部分专利涉及到对冷却介质的处理。国外企业研 究涉及面广,除了考虑冷却效率和减小温差等基 通过对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管理领域的专 利分析,有助于了解本行业的国际发展态势、技 术研究方向和竞争对手专利布局情况,国内企业 可据此制定和运用相应的竞争策略,比如跟随专 利技术较强的申请人积极进行专利技术研发,或 本需求之外,同时还已经考虑到车辆使用中乘客 的舒适度需求如降低噪音,除了对冷却部件和流 道的改进外,还考虑到对冷却液的处理。国内企 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冷却流道、冷却回路、冷却 系统的设计上,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提高冷却 效率,简化结构,在对冷却的控制方法方面的研 究较少。国内企业应当加强对冷却控制方法的研 究,更好地从控制上来实现高效散热以及其他需 求。另外,对冷却液处理以提高冷却效果领域方 面,国内还存在技术空白,国内企业应当加快研 究,填补技术空白。 5结束语与专利技术较强的申请人进行合作,以提高竞争 实力。了解现有的电池散热管理的专利技术,避 免重复研究,及时规避竞争对手授权专利,并结 合自身的技术特长,研究开发更为高效、节能环 保的电池散热技术。 ◆参考文献 [1】朱晖,张逸成,朱昌平,等.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的研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 1,30(6):8-10. [2】吴泽民,潘香英,冯超.纯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 计[J].汽车电器,2013,(1):10-12. ll5[稿日期:20l6-O9—D6;修回日期;20l6- 0-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