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三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2-09-27 来源:步旅网


初三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2、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 4、化学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

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1 / 12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5、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三、化学6、方程式的读法(意义):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o2=2H2o4:32:36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7、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一节xx、石墨和c60

一、“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xx、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式

2 / 12

颜色 形状 硬度 导电性 导热性 润滑性 熔点 用途 金刚石 c 无色透明 正八面体 最硬 无 无 无 高

3 / 12

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细鳞片状 最软之一 优良 良好 良好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颜色、状态 制法 用途 木炭

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

4 / 12

燃料、黑火药、制活性炭、冶炼金属 活性炭

灰黑色多孔颗粒状固体 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处理 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 焦炭

浅灰色多孔性固体 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冶炼金属 炭黑

极细的黑色粉末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

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等,作橡胶制品的填料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四、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五、金刚石、石墨、c60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六、碳的化学性质

5 / 12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具有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具有还原性:c+2cuo=2cu+co2↑2Fe2o3+3c=4Fe+3co2↑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第二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较高。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合,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长颈漏斗插入液面内的气体发

生装置,紧闭导气管出口,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下降,则表明漏气;若水面不下

6 / 12

降,则表明不漏气。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净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时,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并进行干燥)。

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第三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将co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实验现象】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实验结论】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n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实验操作】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实验现象】瓶体变瘪。【实验分析】二氧化

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7 / 12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探究:【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第四朵小花变红;⑤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实验分析】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说明碳酸被分解了。【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注意事项】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②纸花必须是干燥的。

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o2

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一种方法。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原因: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8 / 12

四、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氟利昂)。

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的现象】①发出蓝色火焰;②放热;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煤炉从上至下,常发生的三个反应:2co+o2=2co2、co2+c=2co、c+o2=co2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浅红色。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七、一氧化碳的用途: ◆可燃性:作气体燃料 ◆还原性:冶炼金属 八、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操作】①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②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③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④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注意事项】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②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③一氧

9 / 12

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④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2=2cuo)。⑤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⑥溶液的选择:①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与上面的实验类似(⑥下的酒精灯要换成酒精喷灯)【实现现象】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铁块是银白色的,但铁粉是黑色的。 九、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①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②二氧化碳可以和四大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二氧化碳能和碳单质反应

10 / 12

④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 检验方法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主要用途 做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制汽水、人工降雨

十、三大还原剂:H2、c、co——共同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十一、三大可燃性气体及燃烧时的火焰颜色:H2(淡蓝色)、co(蓝色)、cH4(明亮的蓝)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b.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分析】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1 / 12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注意事项】①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