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思路研究
2023-02-19
来源:步旅网
理 经纬 大学语文教学思路研究 ◎赵方辉 卢瑞生 教育部高教司的最新文件对大学语文课程的}j的和意义 所做的描述是: “允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 具性特 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F了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 势,为我罔的社会士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伞能素质的高质 量人才。”为了达到这 目标,许多M仁在大学语文教学方 法、教学思路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结果见仁见智, 莫衷 是。我们认为,在人学语文教学过程巾,教员应牢牢 把握点、面、线三个重要环节。 一、任课教员上课要把握“点” 所谓“点”,是指教师存上课时对文本要讲深讲透,让 学生彻底弄懂。比如自居易的《K恨歌》课后有这样‘个问 题: “对《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有不 的认识,或说讽刺 荒淫,或说歌颂爱情,或说双重主题。你的意见如何?理由 是什么?”这就是教学寸l的“点”。为了亮明观点、说明理 由,一L课时教师可采取辩论式教学模式,将不问意见的学生 分成几组,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展开辩论。通过辩论,学 生不仅对问题的认识得到深化,而且分析问题的水平也得 到提高。比如赞成“歌颂爱情”说的一办存辩论中就捉jIj 如 理由: 从诗歌选材上看。“汉皇重色思倾阳,御字多年求不 得。大生州质难自弃, ‘朝选在君 侧”【rq句,好像店玄宗 不经意『日J从民问就找到一个姓杨的女子。事实L,杨贵妃l7 岁时已嫁给唐玄宗的儿子寿王做妃子,而后山家,27岁时又 被册封为贵妃。老公公娶了儿媳妇的事实被作者省略了 再 如“云鬓花颜会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 一朝。”表面看是谴责唐玄宗的荒淫,但联系上 下文可以看出,作者是通过剥离他们的皇L、贵妃头衔,以 达到剥离他们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目的。再如“后宫仲丽 三丁人,二于宠爱在一 身。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f] 户” 句,不仅隐去了杨贵妃和杨 忠的暧眯天系,也隐去 了杨贵妃和安禄山的暖昧关系。我们说历史对丁真实是…种 201O.1 2 筛选,文学对历史义…次进行了筛选。而在作者的取舍中, 其思想倾向充分 现,那就是“歌颂爱情”。 从诗歌用墨}:看。作品的第‘ 部分通过“缓歌慢舞凝丝 竹,尽同君王看不足。”等诗句,作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对李、杨爱情火肆渲染;第三部分通过“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灭”等诗句,从时间、地点、心情等几个角 度,把李对杨的思念描写到极致:第四部分通过“在天愿作 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诗句,运用浪漫主义的手 法,精心的细节刻画,升华了永恒的爱情。与此相反,作品 的第二部分仅仪通过“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 死。”等寥寥数语,对安史之乱、贵妃之死等重大历史事件 带而过、惜睾如金,作者的兴奋点昭然若揭,那就是“歌 颂爱情”。 从作品的描写 法上看。“忽闻海上有仙【Ll,山在虚无 缥渺问。楼 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这是写入物 出场前所用的铺垫写法。日的是衬托杨贵妃生前是美丽的, 死后更加美矾。“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 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F堂柬。”作者这种迂回曲折的写来 写去,是想利用“珍贵的东两是不易得到的”这~ 生活哲 理,营造出‘‘种T 呼万唤的艺术效果。显然这首诗着重写 美:美的爱情,美的故事,关的人。 从诗歌字 行间}: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 颜色。”“ 容寂寞汨阑下,梨花~枝春带雨。”“昭阳 殿罩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等诗句说明,杨贵妃不 仪有美的外表,而}』J有荚的心灵。不仪朝朝暮暮,而且天 长地久。 总之,因为“歌颂爱情”,才使得《长恨歌》成为名 篇,千古流传。但有时对作晶的分析不能只囿于文本本身, 要做剑客 地把揖人物,还要沣意到“面”。 二、任课教员上课要强调“面” 所滑“面”是指作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包括这‘一历史 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 在了解“面”的基础上,对于“点”的理解才能准确。比如 笑,鼓}世而去。歌日: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教材中有一篇精读课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这篇笔记小说 讲解这类文章最好联系到“线”。比如,为了说明文学 全文仅有60余字: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 史中“渔父”题材的传承关系,学习时可联系李白《宣州谢 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日: ‘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日: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 人,此乃英雄也!’魏王闻之,追杀此使。” 在赏析过程中,如果仪从文本出发,小说中曹操为了达 到“雄远国”的目的,不问手段,弄虚作假,我们完全可以 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柳宗元《江雪》绝句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词中的“小舟从此逝,江 海寄余生。”以及张志和《渔歌子》词中的“青箬笠,绿蓑 农,斜风细雨不须归。”等语句。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员 得出曹操狡猾、奸诈的结论。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 进一步明白,作者屈原虽然在《渔父》的两个土人公之间有 学生学会将人物放到“面”中去考察。通过背景的放大,要 让学生明白: “魏晋风度”是当时社会一个特殊的文化现 自己明确的选择,但在感情态度上也没有否定洫父的意思, 因为渔父本身还是沽身自好的。在他的和光同尘、不做抗 争的主张中,也包含了睿智和超脱。正因为如此,后世文 象,竹林七贤是最合时尚标准的人物。其特点是相貌堂堂, 丰神潇洒,清高避世,饮酒谈玄。曹操虽为英雄,但仍有未 人面临挫折时, “渔父”意象总能够触发情思,让他们吟 能免俗的一面,误认为找一美公,凭借其风度、气质,就能 咏不绝。 折服匈奴,威震远方。在“玄”风盛行的时代,有此勾当者 何止千万, 此对具体人物应做具体分析才对。 一此外,上课时以《渔父》为中心,最好再引导学生探索 下体裁方面的继承与创新。比如,同一一个“渔父”题材, 同样,如果仅从文本出发,通过“令、问、闻、追杀” 可以用不同的体裁书写,这其中有“线”吗?经过讨论,可 以总结出“一代有一代的文学”这一体裁演变的规律。正如 等几个动词,完全可以得出曹操擅杀、残忍的结论。但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历史地、全面地看问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所说:“四言蔽而有《楚 题。在中国历史上,匈奴一词有不同的称谓,无论是商代的 辞》, 《楚辞》蔽而有五言,五言蔽而有七言,古诗蔽而有 鬼方、周代的猃狁、唐代的胡人、汉代的匈奴,历来都骚 律绝,律绝蔽而有词。”其变化的原因也正如乇 维在《人 扰、威胁着中原。面对劲敌,与汉代对匈奴所采取的“和 间词话》中所说: “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 亲”或“战争”政策不同,具有雄才大略的曹操,想用震慑 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白 的方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弄巧成拙后,曹操不仅看清了匈 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精辟地概括 奴不羡美人而怕英雄,同时也感到对手的明敏可怕。出于保 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时推移的创作规律。 护自身的目的,这才动了杀机。大敌当前,当机立断,勇于 学员认识了这一规律,不仅对教材中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 出手,岂能日q残忍、擅杀。 可见,“面”与人物的关系,犹如土壤和植物的关系。 而且还能顺应时代,面向未来。 又如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所以教师在讲授 时可以所讲内容为中心,上下贯通,引导学生梳理出 一条儒 家思想发展的线索,探索出其发展流变的规律,就更能满足 学生自觉构建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需要,更能启发学生关照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面”中,要准确地评价人物, “面”的因素不可忽视。但要让教学具有深度,还要顾及到 “线”。 三、任课教员上课要突出“线” 现实、领悟人生、自觉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点”是教学重点,“线”是教学难 所谓“线”是指不同时代的作家、流派、创作风格、体 裁和题材之间的继承、联系以及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只有 点,“面”是连接重点和难点的桥梁,点、面、线浑然一 看到了线,才能将点和面的联系放在文学发展史的大背景上 加以领会。比如屈原《渔父》,全文200字左右:“屈原既 体,这应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思路之~。 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 问之日: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日: ‘举 参考文献: 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 (1】陈洪主编.大学语文[^l】.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 7. [2】王吉尧主编.大学语文[M】.外语研究出版社,2 0O 7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涧其泥 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儿啜其酮?何故深思高 举,自令放为?’屈原日: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 (赵方辉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102205;卢瑞生 防化 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渔父莞尔而 指挥_T-程学院102205)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