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2021-06-15 来源:步旅网
中 学.i果哥 辅导 2013第32 浅谈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郑香娇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小学数学可以掌握扎实的数学功 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化学、物理等其他学科奠定基础。《小学数 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自由、自觉的学习, 是学生主动实施、积极构建的学习。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方 面的心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积极 主动地掌握数学解题捷径,拥有灵活的数学思想。 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数学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有好奇心,为满足学生的 好奇,让学生对学习有足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创设一 些学生喜欢的情境,设置一些悬念,以有趣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形 式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 接纳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数学问题在生活 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 常生活中有些生活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 性,如在教学“1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可以创设购物的情景,让同桌二 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现有13支铅笔,10支扎成一捆,顾客买去8 支,还剩几支?学生结合操作探求计算方法,有几种算法,有的用拆减 数,把8分成5和3,先算13—3=10,再算1O一5=5;也有的想着把8根 根一根的去数。方法多样化,人人动脑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不受传统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足够的思 维空间,不时地并发出探索、创新的火花。 数学自身的构造与特有的理性之美,彰显了数学共同的魅力。数学 课上假如能及时将新知识和生活经历适当对接。有利于用发展、变化的 目光对待数学知识,用开放的思想审视数学景象和数学成绩。教师只有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 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 到教学的目的。如教被2、5整除的内容时,先让学生说出任意数,老师 很快说出能否被2、5除尽,任选几个数进行验证,都没难倒老师,学生都 很佩服。学生发现,学习这些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认真深入学习才能像 老师一样掌握更多的奥秘,学习兴趣就更浓厚。 二、正确对待学生错误.保护学习积极性 我们数学教师首先要建立一种观念,允许学生出错。即在心理上要 对学生的“错误”有一种接纳的态度,认识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是一种 一每位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各不相同的,作业中的错误正好反映其独特的 思维方式,教师如果能对其进行适时引导,纠正错误,也许纠正的不只是 那道错题,而是某种不完善的思维方式或是其数学认知结构中的某种不 合理。 我们的学生是以一定的年龄阶段划分成各个班级的,同一个年级的 学生会有一些共同的具有规律性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学习中的有些 “错误”在班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这样的错误,我们教师更 应视其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要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设计 些对比练习、辨析练习等,使大部分同学达成纠错重建的目的。 三、开展适当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的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育实践证明, 在竞赛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增,因而大部分学生在比赛 的情况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会刻苦困难。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根据需要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竞赛。同时也要特别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避竞 赛的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 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准又快”,“看谁的解题的方法 最多”,“看谁的方法更简便”等,都能使学生各自表现自己的长处。我在 课堂教学尽可能地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 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读得有快 有准”的比赛,我预先准备好卡片,在每张卡片写上一些比较大的数,每 举出一张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并且大力地表扬读得又快又准的同 学,评选他们为优秀的学习标兵,奖给他们一些小礼物。比赛效果很好, 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读错的只是个别。这样,使同学们在紧张的竞赛 中掌握了知识。使他们在竞赛中获得了新知。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 全班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 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获胜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 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 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 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让学生觉得:数学,想说爱你也容易。 一一有效的教学时机,是他构建和完善自我数学认知结构的契机,学生的“错 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纠错是我们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才有可能以一颗平常心,用一种建设性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的错误, 方法,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批判、敢于质疑的精神,有 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 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 差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2.肯定学生的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独特性是指发散思维的新 奇成分。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对某个题有超常、独特、非逻辑性 的见解。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及时肯定,为他们以后的 发散性思维提供良好基础。 3.适当进行“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题多解”等教学活动,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变是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 的背景,提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新课中,可以以简单题人手由浅人深, 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在习题课中,把较难的题改成多 变题目,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产生兴趣。同时要让学生自己尝 试改变题目中的某一条件,对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 题,培养学生多思多变的能力。 4.激励学生“联想”、“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家发 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往往是先有一个猜想,而后对猜想进行验证或修正 的过程,而猜想又往往是以联想为中介的。在新课程标准下,联想和猜 想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时常显现,作为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 师,应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和方式,加强学生对联想和猜想的数学思维方 法的指导。 联想是由来源材料分化多种因素,形成的发散思维的中间环节。善 于联想,就是善于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对一类型的题能联想到多种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古县渡镇中心小学333100) 方法。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却 与工程题目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又如多 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学习探讨,就可以从三角形、四边形等特殊 图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探讨人手,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顶点画对角 线,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三角形然后再进行内角和的讨论;再从外角与相 邻的内角的关系出发探讨外角和,从而得出猜想。在这里,三角形,四边 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探讨方法便是参照,通过类比猜想得出正确结 论。这类题目不仅题型新,而且扩大了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通过题目 所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总之,发散思维是多方向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它同单一、刻板和 封闭的思维方式相对立,它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生动性,在联系 和发展中把握事物。发散性思维仿佛具有众多条的“触角”,不拘泥于一 个方向、一个框架而向四面八方延伸,可使学生的思维纵横交错,构成丰 富多彩的、生动的“意识之网,而这张网可以迅速、灵活地“编”出多种多 样的”意识产品。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昊立宝.数学中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J].临沂师范 学院学报,21304(6). [2]高雷阜.创造性思雏与创新教育[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0(3). [3]刘旭.中学数学解题中思雏能力的培养[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 (2). (作者单位:江西鄱阳县三庙前第一初级中学・333100)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