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手术室资料

2020-12-18 来源:步旅网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2 提高用药安全。

3 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4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5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6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7 防止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8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9 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0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目标一:对病人识别的准确性:

措施: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至少对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首先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

目标二:提高门诊与病房用药的安全性

主要措施:

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

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钾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空气消毒剂、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室存放管理。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认真遵循。

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

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

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液流速,执行对输液病人最高滴数限定告知程序,预防输液反应。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主要措施:

1、紧急抢救急危重症的特殊情况下,对医生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复背诵述,在执行时护士、医生双重检查核核对药品(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2、对接获的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四;建立临床试验室“危急值”报告制 主要措施:

1、临床试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就医患者情况,制定出适合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2“危急值”报告有规定的可靠途径,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等。

4、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规定,并认真落实。

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

主要措施: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六:严格遵循手部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规范。 主要措施: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培植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摔倒,压疮事件的发生。 1认真实施有效的跌倒与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2建立跌倒与压疮的报告与认定制度。

3做好基础护理,要配好用好护理人力资源,开放床位与病房,上岗护士配比为1;0.4。如果人力配备不足,管理者应及时进行人力危机值报告制度。

目标七;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

主要措施:

1医院要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有鼓励医务人员报告的机制。 2积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为行业的医疗安全提供信息。

3形成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环境、有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措施。

4医院能够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上,从运行机制上、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医院每年至少有两件系统改进方案。

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

作者:仁和医学论文网 来源:未知 日期:2010-8-11 11:20:35 人气:30 标签:手术室;交接流程;不安

全因素

导读:【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安全措施。方法分析总结200例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手术患者交接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安全措施。方法 分析总结200例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手术患者交接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规范并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结论 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

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 手术室;交接流程;不安全因素

临床科室与手术室在交接患者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是差错事故的苗头。如何交接患者,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200例,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8~91岁,平均44.8岁;其中普外科81例,胸外科25例,泌尿外科31例,骨科33例,神经外科30例。麻醉方式:全麻66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26例,神经阻滞麻醉8例。

1.2 手术患者在交接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2.1 患者术前准备交待不清

①术前禁水禁食时间、肠道清洁准备、手术野皮肤准备、有无皮肤破损或感染、术前功能训练情况,如术中姿势的准备训练。例如:1例患儿急诊入院,接诊护士嘱禁水禁食,其家属表示理解,但术前私自给患儿饮牛奶150ml,致患儿术后半小时呕吐窒息,经抢救脱险。②术中所需物交接不清,如X片、药物等。③患者贵重物品交接不清。 1.2.2 护理文件相关内容书写不规范

①体温单上手术时间记录不准确。患者手术时间一般是医嘱拟定的手术时间,即患者离开病区的时间,实际工作中有时不准确,这对危重患者尤为重要。此外体温单上手术及手术时间在手术结束后补写,如术后直接转往他科,不能真实反映手术时间。②护理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术前治疗措施未及时记录或时间不准确、或漏记错记。如心肺疾病患者,术前补液量的记录不准确,不能为术中用药补液提供有效的证据,甚至造成不良影响。③术前临床护士不能逐项认真填写患者交接记录单。 1.2.3 病区护士与麻醉师未能详细交接患者病情

①麻醉情况:如麻醉方式,麻醉是否顺利,术中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情况,麻醉中用药情况、新用补液量,有无术后注意事项等。②患者补液通道是否通畅,有无肢体肿胀,未用的新带溶液及药物;胃管、引流管留置情况,如引流管的种类与数量、引流管的名称有无明显标记、引流是否通畅、负压引流情况;是否留置导尿管,术中尿量情况。如有1例患者

术后静脉补液连接管松动,接诊护士未能及时检查,患者活动时致连接处脱落,血液外流达50ml,患者家属十分不满。③手术切口,患者皮肤是否受压,肢体活动以及末梢循环情况,尤其是神经阻滞麻醉者,切口是否需加压。④患者神态、情绪及心理反应情况。医护人员常重视患者技术指标和治疗、护理措施的交接,而忽视患者心理需要的交接。这是护理交接中最容易忽视,或认为可交接可不交接的内容。不能适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疏导,尤其对十分恐惧、行姑息治疗等恶性疾病或肿瘤患者,漠视了特别需要关照的这一部分患者的交接。 1.2.4 有时无医护人员接送危重患者

因临床需处理的事情较多,一时抽不出人手,故无医生或护士护送,途中发生病情变化时无法实施抢救,无法真实记录病情变化。 1.2.5 病区护士未做好接待患者的准备

包括床位准备,如未改麻醉床;用物未准备,如氧气、吸引器、多功能监护仪、麻醉盘、呼吸机、电源等。 2 原因分析 2.1 交接意识不强

对交接内容不清楚,尤其是工作经验不足的年轻护士,往往忽视小环节、小问题的交接。局限于机械地交接术前医嘱、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而忽视术中用药、麻醉情况、术后管道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的交接。 2.2 交接责任心不强

①麻醉师未等护士交接好匆忙离开;患者术中血压偏低或偏高,为早送患者回病区,麻醉师推注升压药或降压药,隐瞒了术中患者的真实血压,造成患者术后情况稳定的假象。②临床护士匆忙接患者,只重点关注生命体征及相关医嘱的执行,或忙于科内其他治疗措施的执行,忽视对手术患者的连续监护;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 2.3 交接制度执行不力

部分护士未养成良好的交接习惯,只注重某些数据的测量如血压、脉搏等,而缺乏全方位的护理质量观,不能按交接班制度和护理操作规范来执行每一项护理措施;有的因碍于情面,发现问题不当面指出,如补液不通畅、留置管固定不牢固等。 3 护理管理对策

3.1 加强质量安全、道德规范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①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点,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通过实例、查房、讲座和质量控制会议,提高护士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典型事例中汲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②加强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尤其重视对年轻护士的教育,保持慎独精神,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安全第一为重点,本着对患者负责、对医院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好各项工作。③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使护士在行医过程中学法、懂法、用法。重视护理文件的真实记录,学会用循证护理进行交接,在工作中用直接证据证明自己的工作。④加强“三基”和专科护理培训,掌握本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防止因理论知识不扎实、业务不熟悉、技术操作不过硬而导致的差错事故。 3.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中国医院协会于2009年2月发布的《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将“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纳为患者安全目标之一[1]。要达到这一安全目标,必须以严格执行查对交接班制度、护理安全制度等核心制度为基础和关键。做好手术患者的身份识别,如“三查八对”、腕带标识等,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和交接工作。同时做好急救药品器材的交接、急救措施的执行与交接、应注意事项的交接;各项交接内容要有交班与接班者签名,落实责任,严防因交接不严、环节疏忽而发生差错、错失抢救时机。 3.3 规范细化手术患者交接流程

流程必须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包括交接用语、交接内容、交接顺序细化到每个环节、每个步骤。规定交接的时限,规范交接的流程,建立交接核查签名制度,抓好手术患者身份、手术日期和时间、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患者皮肤手术情况等,携带药品和术中特殊用物种类与数量、必要的医疗文件资料、患者携带物品情况等的交接工作,确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不发生错误。 3.4 完善手术患者交接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是处理护理纠纷的重要举证依据。保证护理记录的原始性、科学性、完整性是防范护理纠纷的要素[2]。我们使用 “住院手术患者交接记录”,详细记录择期住院患者手术前后的相关情况及携带物品情况。病区护士、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必须认真填写。在接送手术患者的多环节中职责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环环把关,多次核对,记录详实,较为有效地避免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士与患者、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或ICU护士之间的矛盾和疏漏,成为护理纠纷和投诉时重要的举证倒置依据。 3.5 健全护理安全质控网络,实施全程质量控制

质控小组每日巡查、抽查手术患者的交接情况,每周进行质量查房,做好考核与质控。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倾听病区与手术室医护人员对患者交接流程与医护效果的反映。掌握患者对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和效果的评价,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与问题,尽快予以指导与纠正,提高护理质控尤其是手术患者交接过程的质控效果。 4 小结

手术患者的不安全因素,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做好手术患者交接核查等应对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患者手术前后的交接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对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安危。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而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病区护士、手术室护士要始终关心患者,严格执行交接流程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达到持续维持患者手术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S].北京:中国医院协会,2009.

[2]闫淑珍,侯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防范护理纠纷[J].护理研究,2004,18(12B):2236

《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②提高用药安全;③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④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⑤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⑥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⑦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⑧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⑨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⑩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