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公众号丰⽔湖畔主要服务对象为⽼师、⾼中学⽣及其家长,但由于特殊的疫情时期,现阶段主要服务于⾼中学⽣,发⽂主要为⾼中语⽂线上同步课程学习资料及其配套练习,也会兼发⼀些⾼招及教育类⽂章。也请各位同学邀请家长关注,开学之后适合家长阅读的家教类、
⾼招类⽂章会逐步增加,谢谢!上⼀节说到羁旅⾏役诗常⽤的意象及其内涵,那么这类诗歌有哪些常见的思想情感,表现这些情感通常会使⽤哪些表现⼿法呢?我们这⼀节将从下⾯三个⽅⾯来进⾏梳理: ⼀.字词⽅⾯
羁旅类诗词中有⼀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如晏⼏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寇准的《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也是关键信息,如冬⾄、除⼣、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常常引发旅⼈的思乡怀⼈之情。如⽩居易的《邯郸冬⾄夜思家》、⾼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元代词⼈魏初的《鹧鸪天·室⼈降⽇,以此奉寄》写于妻⼦的⽇⼦,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情感⽅⾯
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或感时⽣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或⽇暮思归,“⽇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崔颢的《登黄鹤楼》);或因梦寄情,“夜来幽梦忽还乡”(苏轼的《江城⼦》)。
羁旅思乡诗常见思想情感:
1、主要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的孤独,凄凉,次写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2、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次写羁旅漂泊之苦。如孟郊的《游⼦吟》、温庭筠的《商⼭早⾏》等。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怀才不遇,报国⽆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之情。例:《征⼈怨》 三.⼿法⽅⾯
⼈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情;中秋望⽉;重阳登⾼;除⼣;伤春悲秋;⽇暮思归 托物传情。⽉、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王昌龄《闺怨》。 具体来说: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羁旅思乡诗⼀般是从旅⼈⾝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中所闻勾起⼼中所感,进⽽触发诗⼈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的思念,对温馨家庭⽣活的憧憬。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类诗常⽤的表现⼿法。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青花欲燃。今春看⼜过,何⽇是归年),当时诗⼈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所以有“今春看⼜过,何⽇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青花欲燃”却勾画出⼀幅浓丽的春⽇画⾯,极⾔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
反衬诗⼈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3)对⾯落笔(⼜叫“对写”)。诗⼈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的思念之情,⽽是从对⽅着笔,想象对⽅思念⾃⼰之深,借以烘托诗⼈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如杜甫的《⽉夜》:“今夜鄜州⽉,闺中只独看。遥怜⼩⼉⼥,未解忆长安。⾹雾云鬟湿,清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诗⼈设想了⼀幅妻⼦望⽉怀远的画⾯,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写得娇美动⼈,也衬出诗⼈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
(4)细节描写。如张籍的《秋思诗》(洛阳城⾥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临发⼜开封)中摄取“临发⼜开封”这⼀细节进⼀步将“意万重”“说不尽”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尤能表达诗⼈对这封家书的慎重和对故乡深深的思念,细节典型,⽣动感⼈。
(5)因梦寄情,虚实结合。羁旅思乡诗中的许多悲情都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的。悲情起于理想的追求和失落,明知不可能,却还要坚持这种虚幻的梦境,以求⼀丝慰藉。然⽽梦境破灭之后带来的是更⼤的悲情甚⾄是绝望。即便如此,诗⼈还是惯常使⽤这种虚实相⽣的⼿法来倾诉⾃⼰的离情别绪。
(6)对⽐ 衬托等修辞⼿法, 想象、以景结情等技巧也应重视。
(7)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式之⼀,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情胜有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韵味⽆穷的艺术效果。形象含蓄、耐⼈咀嚼。如王勃《⼭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