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组织行为学

2022-05-14 来源:步旅网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2010年 4月组织行为学总复习串讲资料

多选、简答、论述

1、 人的行为的特点:P4

2、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P9 3、 组织行为学的组成部分:P14

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P24 5、 组织行为学研究过程的四个步骤:P26 6、 知觉过程:P42

7、 X理论和Y理论中关于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X理论和Y理论的区别:P45 8、 归因理论:P46

9、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P67 10、 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P70 11、 创造性行为的特点:P79 12、 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P96 13、 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P121

14、 群体发展阶段的五阶段模型:P122 15、 群体规范的形成:P137

16、 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P138 17、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P143 18、 沟通的类型:P156 19、 人际关系的作用:P176 20、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180 21、 影响群体间协作的因素:P197 22、 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P200 23、 冲突的过程:P205 24、 处理冲突的策略:P216

25、 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P224 26、 奖惩的运用和原则:P239

27、 为何领导班子的发展趋势是年轻化:P255 28、 领导行为方格论:P260 29、 权变因素分析:P265

30、 途径——目标理论的观点:P269 31、 决策的特点:P276 32、 领导决策的原则:P279 33、 领导决策的程序:P286

34、 可行性分析内容中方案评估的方法?两因素的作用?P290 35、 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关系:P296 36、 行为的共同特征:P300

37、 优势动机及动机的分类:P301 38、 需要的分类及特征:P304

39、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基本论点与不足:P315 40、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P320 41、 成就需要理论与ERG理论:P322 42、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要点:P345 43、 7S::P351

学习提升能力 第 1 页 (共 1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我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P351 海尔OER模式:P360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P371 事业部制的优缺点:P377 组织运行的有效化:P385

管理者开创变革局面的方法:P402 组织变革的对策:P404 克服组织老化的对策:P408 组织变革的程序:P411

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内容:P425 组织文化理论的地位和作用:P430 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P439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结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为及其活动,狭义的的行为是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二、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P5

2、组织行为学具有对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P10 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P12

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虑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5、在人类学的各分支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

6、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行为交叉性。P4 7、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变现在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8、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

9、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一般说来,在这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是一个独立的观察员。

2、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静谧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测试者有关智力、能力趋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二、选择题

1、我们要研究班组工人士气的高低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观察和实验的条件就必须排除实验组和对比组这两个班组之间在生产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劳动强度、工资报酬、职业培训等方面对生产率的影响,这说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 2、成本较低,而且调查覆盖面又比较大的调查法是电话调查法。

学习提升能力 第 2 页 (共 1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3、面谈法是一种研究人员通过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优点之一就是信息的回收率,高达80%——95%.

4、用数量指标对每一种情况中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抉择分析。 5、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叫相关分析。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的基础,它的特点是只反应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知觉是比感觉更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比感觉更全面深刻。 3、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念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趋向,一般说来,态度由三种因素组成:认知、情感、意向。

5、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趋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6、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性格对能力和气质的影响很大,因而使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成为一个整体。

7、能力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性格对能力和气质的影响很大,因而使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成为一个整体。

二、选择题

1、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2、我们常常觉得同一个人穿上横条纹的衣服就会显得胖一些,穿上竖条纹衣服就会显得瘦一些,这是因为知觉对象与背景对象的不同配合。 3、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常被称为首因效应。

4、有些人往往以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别人也是这么想的,而实际上别人不是这样想的,这是一种主观主义的错误知觉,在组织行为学中,它的术语是投射。

5、常年在工地上工作的人,对于工地机器的声音往往不是很敏感,而几乎听不见,这是由于错误知觉的知觉防御。

6、归因论属于社会心理学。

7、根据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者的稳定心理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这属于归因论所研究的社会推论问题。

8、在1992年以来,企业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使经营活动适应市场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这种经营管理价值观就是经营价值观。

9、当员工能够主动维持组织的声誉,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在组织行为学中称这种状态为组织认同感。

10、个性中最活跃的成份,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个性趋向性特征。 11、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价值观。

12、在个性形成中家庭影响是最初的根源。

13、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第四章 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学习提升能力 第 3 页 (共 1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2、组织管理型创造性行为时扩散思维与关联性思维的产物,要在组织管理方面产生创造性行为,就要把组织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又要在不断地扩大市场和服务对象上下功夫,开辟新市场,建立新体制,提出新战略,运用新方法。

3、群体结构指的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群体结构是否合理,人员搭配是否得当,对群体的工作效率和创造性的发挥影响极大。

4、弹性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说组织结构的框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变的,创造性的活动如果是在固定不变的刚性结构中,往往就会受到限制,如果是在组织结构中比较灵活的新产品试制车间就允许各种创新活动的尝试,有利于发展新产品,研制新成果。 二、选择题

1、作为扩散性思维与关联性思维的产物是创造性行为的组织管理型。

2、科学发现3的创造性行为,在发展过程中,智力结构中认知因素起更重要的作用。 3、形象的创造与技术的发明和科学发现相比较,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 4、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室创造性行为。 5、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关系是正相关。 6、创造性行为的起点是发现问题。

第五章 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事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负担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理。 2、事业生涯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负担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与计划的过程。

3、事业生涯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4、职业锚即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著的一种价值观关注焦点。 二、选择题

1、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是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2、事业生涯管理的宗旨是职工个人与组织计划于目标的协调统一。 3、招聘与选择的目标在于确定合格的组织成员。 4、事业生涯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

5、一个人事业生涯的主观方面有价值观、态度、个性、动机。

6、事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的设计、规划、实施、监控的过程。

7、霍兰德认为个人的个性特征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由六种基本的个性定向决定找人们从事职业的种类,其中有现实操作型,调查研究型、社会型、常规型、管理型。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 正式群体是指有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显的群体。 3、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 二、选择题

1、对许多人来说,满足情感需要的基本的途径就是工作中的人际互相作用。

学习提升能力 第 4 页 (共 1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2、根据间断-平衡模型,决定群体发展方向的是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 3、所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4、我们往往认为大学教授的社会地位优越,举止高雅,这事组织行为学中的角色期待。 5、某一群体的内聚力很高,绩效规范很低,那么他们的生产率则低。

6、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外部条件因素包括:组织战略、权利结构、正式规范、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

7、决定群体绩效和群体成员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群体成员的能力,群体的规范,群体所从事的工作类型 ,群体领导的行为方式,冲突的水平。

8、群体规范的主要功能有: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群体行为的评价功能,群体行为的测量功能。

第七章 群体内部互动行为

一、名词解释

1、群体促进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的现象。 2、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4、沟通是信息的传送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感情的交流过程。

5、群体思维与群体规范有关,它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出不客观的评价。 6、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趋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容易向冒险转移。 二、选择题

1、三个和尚没水吃,体现了社会惰化效应。 2、住处事实上是经过信息源编码的物理产品。

3、按照沟通的确良表现形式来划分,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4、人际关系中最普通的形式是口头沟通。

5、在一般人际沟通中,非言语的沟通传递了多少的沟通信息是30%左右。 6、体现组织有序特征的沟通是下行沟通。 7、组织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正式沟通是Y式。 8、保密程度教高的正式沟通形式是轮式。

9、利用产生观念的过程,创造一种进行决策的程序,群体成员只需畅所欲言,不许别人对这些观念加以评论的群体决策技术称为脑力激荡法。 10、允许群体成员正式的聚在一起,又不像互动群体那样限制个体思维的群体决策技术称为命名小组技术。

11、匿名,可靠,迅速的群体决策技术是电子会议。

12、参照性群体的特点:个人了解群体中的其他人;个人认为自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或渴望成为其中一员;个体感到群体中的成员对自己重要。

13、影响从众行为的个人因素有:智力水平,情绪的稳定性;自信心;人际关系。

14、管理学爱莱维特认为组织的正式沟通网络的形式有;轮式,Y式,链式;圆式;全方位式。 15、小道消息的目标有;构建或绶解焦虑;使支离破碎的信息能够说得通;把组织成员甚至局外人组织成一个整体;表明信息发送者的地位或权力。

第八章 群体的人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

学习提升能力 第 5 页 (共 1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1、人际关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之间的经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血缘,心理等关系,其中经济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2、人际反应特质是人际关系中自己独特的持应趋向。

3、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应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4、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二、选择题

1、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经济生产关系。

2、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 3、交换论的原则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多的报酬。

4、人们在人际关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反应趋向,这种趋向就是人际反应物质。

5、心理学家舒兹认为希望在权力上和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人具有控制的需求。

6、一个外向,喜欢与人效,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人,往往是包容动机很强而又表现主动者。 7、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就是合作。

8、人际关系可能会影响到;工作绩效,员工满意度,员工的身心健康,员工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9、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因素包括;容貌,智慧;体态;热情;能力。 10、影响人际吸引的效因素包括有;邻近;相似;互惠。

11、测量人际关系的三种主要方法是;社会测量法,关系分析法;参照测量法。

第九章 群体间行为

一、名词解释

1、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起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2、功能正常的冲突是指一些冲突支持群体的目标,并能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它们是功能正常的,具有建设性的冲突。

3、功能失调的冲突是指一些冲突阻碍了群体的工作绩效,它们是功能失调的,具有破坏性的冲突。 二、选择题

1、集中反映出组织中群体与群体之间互相作用的行为特点的是群体间互动行为。 2、群体互动的基础是某种群体关系。

3、当两个群体的功能相对独立,但它们共同的产品会为组织的总体目标作出共享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属于联营式的互相依赖关系。

4、群体之间交换它们的产出和投入的互相依赖关系属于互惠式互相依赖关系。 5、在管理群体间互动上,最简单,花遇也最低的办法是规则与程序。

6、在管理群体间互动时,如果程序和规则不够充分,那么首选办法就是层次等级。 7、特别工作组来自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它是一个临时性的群体。

8、在发生冲突时,冲突双方各自放弃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解决冲突的方式叫折衷式。

9、高规格化的任务一般来说;任务的不确定性低;标准化要求高;信息要求高;与其他群体的相互作用较小;规范性高。

10、冲突的过程包括;潜在的对立与失调;认知与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结果。

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

一、名词解释

1、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的领导活动。

学习提升能力 第 6 页 (共 1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3、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力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二、选择题

1、领导活动三要素中的关键要素是领导者。

2、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3、领导活动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4、有将领导的基础是领导的权威。

5、权力的使用效果有赖于下属对权力拥有者的尊重和信任程度,体现了权力的依赖性。 6、有效领导的步骤是计划,委派,贯彻,评价,奖惩。 7、有效领导行为的关键是良好的计划。 8、效益评价的标准常常采用价值标准。

9、出勤率与满意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10、所谓的领导三要素是指客观环境,领导者,被领导者。 11、作为正式领导,主要的功能确定目标和使命,建立组织结构,对下属实施奖惩,沟通上下关系。 12、非正式领导所要承担的主要功能有1)满足组织中某些局部的、特殊的需要;2)为组织进行决策分析;3)沟通领导与下属的矛盾。

13、创新作为领导活动的主要功能包括组织领导方式的创新,组织成员的创新活动。 14、领导威信的特点有持久性,内在性。

15、下面属于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有;工和的效率;人员的满意度;人员的流向。

16、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跳槽率高就以为着有用人才的流失;招募费用的提高;选聘的成本增加;培训费用的成本增加;组织的效率降低。

第十一章 领导理论

一, 名词解释

1、领导行为二元四分图是从关心工作和关心人两个维度,用四分图的形式把领导行为分成四个区域,以鉴别领导方式的模式,现代管理提出要以工作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

2、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与方法的总和。 3、集权型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管理方式。

4、民主型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中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做出决策的领导方式。 5、放任型领导方式是指管理者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不加干预,下级爱干什么,想干什么,都可以,是完全自由的管理方式。

6、领导权变理论又称为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领导是一种动态过程,领导的有效性除了领导者个人素质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之外,还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这就是权变的观点。

7、途径,目标理论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艾文斯于1968年提出,后来豪斯教授在1971年给于补充和发展而形成的,基本含义是领导的管理行为应该以关系下属和组织指引为基本出发点。并以此帮助下司建立起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其中还要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选择题

1、代表战国是期儒家领导思想最好成就的是荀子。 2、决策一词首先出现于《韩非子》

3、在我国现代的普遍观点中,企业家的核心能力就是决策能力

4、企业家设计组织结构,配备组织成员以及确定组织规范的能力就是企业家素质中组织能力。 5、传统素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生而具有的。 6、领导素质的核心是能力。

学习提升能力 第 7 页 (共 1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7、对于各级领导者来说,技术能力与一般与领导者所处的组织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8、对于基层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能力

9、对人高度关系,友善待人,很少关心工作控制,监督和规章制度的领导行为类型是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10、领导者有效性中,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领导的情景。 11、领导有效性评价的核心是领导权变理论。

第十二章 领导的决策行为

1、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2、决策的原则是指决策形成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

3、系统分析原则是指把决定对象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它在整个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系统中各部门,各层次的主次关系,先后关系,达到系统完成,系统平衡。

4、方案选择就是要在既定的来自不同方面的几种方案中进行利弊,优劣比较,然后选取其一或是综合成一 二、选择题

1、管理过程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是决策。 2、提高领导效能的基本措施是科学决策。 3、决策科学化的基础是信息健全的原则。 4、一个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主客观备件下能够啧利实施,这个原则是领导决策的可行性原则。 5、任何一项决策都不是孤立的,都会牵涉到其他的因素和方面,因此领导者在制定决策时,必须坚持系统分析原则。

6、企业决策的有效与否的前提是决策目标的正确与否。 7、发现总是的关键是得到要决策的问题。

8、领导决策的有效与否的前提是决策目标的的正确与否。 9、方案选择的先决条件是对备选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

10、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决策者是追求“适当的利润”,也就是长期的利润最大化。 11、进行组织决策可行性评估的首要一条就是法律因素。 12、决策民化的的先决条例决策的法制化。 13、领导有效决策的根本是决策科学化。 14、提高决策水平的关键是选准决策目标。

第十三章 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

一、名词解释

1、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是在多数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效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而优势动机是指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优势动机。

2、激励首先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的刺激,使人兴奋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3、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选择题

1、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有其起因,这是源于动机的因果性。

2、管理人员能否对员工行为有预见性,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了解员工的优势动机。 3、胜任工和,好奇,对事物的操纵掌握,爱好活动以及情感指的是一般动机。 4、权利,成就,情谊等这些后天学习得来的衍生性动机由称习得动机。

学习提升能力 第 8 页 (共 1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5、人的行为的共有特征有自发性,因果性,目的性,持久性,可变性。 6、按照心理学分析,下面是动机技能的有始发机能,选择机能,强化机能。 7、影响人的动机和优势动机的因素有爱好,兴趣,价值观,抱负水准。

8、动机是导致个体产生行为的原因,引起动机的主要来源有内在条件需求,外在条件刺激。 9、需要是动机的重要来源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指向性,再生性,交替性,转称性,发展性。

第十四章激励理论研究

一、名词解释

1、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龙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

2、双因素理论是赫兹伯格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或者对激励而言,存在着两类不同类型的因素,它们是彼此独立,且发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一类为激励因素,相应地称另一类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为保健因素,此即双因素理论。 3、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的,是麦克里兰理论的核心,他将成就需要定义为根据适当的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一种内驱力。

4、目标效价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既重要程度,也是个体对目标有用性的主观估计,效价值可以为正值,可以为零。也可以出现负值。

5、综合激励模式是指工作激励水平任务内在激励+任务完成激励+任务结果激励 二、选择题

1、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双因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赫次伯格。 2、麦克里兰理论的核心是成就需要。

3、期望理论把工作绩效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定义为关联性。 4、在企业中决定工具性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分配制度。 5、根据期望理论,反映报酬与满足需要之间的关系是效价。

6、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的根据是认知失调理论。 7、某一行为每出现一次就给予强化,这种强化就称为连续强化。 8、激励理论可以分为内容模式和过程模式。

9、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期望理论,综合性激励理论,公平理论。

第十五章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

一、 名词解释

1、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论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2、职业生活质量是美国的激励机制,指的是员工喜欢他们所在的组织,而组织也具有能够满足员工自我成就需要的工作方式,总而言之,职业生活质量就是,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觉。

3、企业形象是指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全部行为从总体上给社会和消费者所留下的总印象。 二、选择题

1、职业生活质量的核心是劳动报酬。

2、职业生活质量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是内容型激励理论。 3、JK活动的基本概念不包括为解决问题职工献计献策。 4、宝钢五大激励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综合激励理论。

学习提升能力 第 9 页 (共 1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5、全方位激励的理论更多的接近ERG理论。

6、全员塑形法的理论基础是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7、7S模型包括战略,结构,制度,人员,作风。

8、定钢五大激励包括关怀激励,榜样激励,支持激励。 9、海尔的OEC模式理论基础有期望理论,综合激励理论。

第十六章组织结构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连接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2、组织内部结构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它是组织根据其目标和规章而采用的各种组织管理形式的统称,通常用组织结构图表示。

3、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4、事业部制是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成。 5、无界限组织是发被授权的多功能团队取代各种职能部门,取消组织垂直界限使组织趋于扁平化,极大地降低等级秩序的现代组织模式。 二、选择题

1、一名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就是管理幅度。

2、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是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

3、行为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种心理的,社会的系统,重视组织结构哪个因素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人的因素。

4、行为结构理论认为组织的主宰是人。

5、组织结构设计或调整的前提是实现组织目标。 6、组织结构设计的根本性宗旨是实现组织根本目标。

7、判断组织的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性的基本标志是组织目标的合理性。 8、科学化决策体制的核心部分是完备的组织决策体系。 9、工作压力激励行为可能不属于有效激励行为的内容。 10、组织心理合理性的主要标志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

第十七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组织发展是指任何一个组织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运用科学知道进行的有计划和全局性的,旨在提高组织效能,使其健康运转的组织更新过程,包括合理地确定战略目标,设计组织结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各项活动,以期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组织的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来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

2、计划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统筹兼顾,进行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之后做出全局规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将变革与组织政策,工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的调整和人员培训同时进行。

3、改良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进行结症性分析,调整或修补,是为维系组织健康运行的一个常采取的变革方式,与计划变革相比较而言其优点是变革所受到的阴力较小。

第十八章组织文化

学习提升能力 第 10 页 (共 1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一、名词解释

1、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看,文化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的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强文化就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而深刻的认同。 3、主文化是由大多数组织成员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二、选择题

1、组织对人的精神世界管理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是组织文化。

2、美国组织文化理论的代表作是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3、组织文化的整体优势,使得组织中的个体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相一致,这是组织文化的目标导向功能。

4、当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强烈而广泛的认同,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很强的行为控制范围,这种组织称为强文化。

5、只有工作纯净才是确定报酬唯一标准的组织文化是棒球队型。

6、组织文化一般来说具有这些特征:阶级性,民族性,整体性与个体性,历史连续性,创新性。 7、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有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组织传统,个人文化。

学习提升能力 第 11 页 (共 1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