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指在质量(Quality)、 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在ISO 9001标准、ISO 14001标准、GB/T28000族标准和SY/T 6276 《石油天然气工业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共性兼容、个性互补的原则整合而成的管理体系。
QHSE管理体系建设思路
QHSE管理体系建设应本着“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原则,借鉴先进的HSE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生产实际,对现行的HSE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基层单位是HSE体系建设的执行主体;基层单位应强力执行HSE管理制度,并融入日常生产管理;基层领导应切实做到有感领导,促进全员参与,通过不断提高员工HSE意识,纠正不安全行为,从而有效控制过程风险,预防事故发生。
QHSE管理的需求和目标
满足顾客的需求、保证员工的 安全、保护周边的环境。 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需求, 做到无事故、无伤害、无损失。
特性
四个特性:整体性、层次性、持久性、适应性,是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体系。
QHSE工作方法与重点
(一)工作方法
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改进 (1)整个体系的循环 (2)某项管理业务的循环
(二)工作重点
1、通过过程识别和控制规范管理 --职责落实(职能分配) --制度建设(体系文件化) 2、通过风险控制避免各类事故 -- 不合格品 -- 安全隐患 -- 环境污染
QHSE体系八大原则
1、以顾客、员工和社会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员工和社会。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员工和社会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员工和社会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员工和社会期望。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8、与相关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相关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QHSE系列标准
一、标准构成
三个标准构成:
1、基础和术语(Q/SY 2.1—2001):《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Q/SY 2.1—2001)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QHSE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给出了QHSE管理体系所使用的105个术语和定义 2、要求(Q/SY 2.2—2001):《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要求》(Q/SY 2.2-2001) 是QHSE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核心标准,明确了建立和实施QHSE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及要素要求。该标准共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的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3、实施指南 (Q/SY 2.3—2001):《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指南》(Q/SY 2.3—2001)
是对《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以指导组织建立并保持QHSE管理体系。其基本结构和章节划分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要求》(Q/SY 2.2—2001)类似。
二、标准主要特点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Q/SY 2.1)是系列标准的基础性标准;《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指南》(Q/SY 2.3)是对体系的指导和说明性标准;《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要求》(Q/SY 2.2)是系列标准中的核心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系列标准的特点和要求,其主要特点包括:
(1)以GB/T1900l-2000的结构为基本框架,对GB/T2400l、GB/T28001、SY/T6276等标准的要素及结构进行了有机融和。对于通用的要素如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文件控制、记录管理、信息沟通、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不符合和纠正预防措施等相应的要素条款进行了整合,对于个性要素如环境因素、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监测及分析改进等要素进行了补充。
(2)突出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特性部分,强诃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在Q/SY 2.2的第7章的第7.1~7.6条按GB/T 19001第7.1~7.6条编写;而第7.7条以GB/T24001、GB/T28001和SY/T6276为主,因此在第7章中质量管理与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要求是分别表述的,而在其他章节中是整体表述的。
(3)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模式,每个过程都有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等阶段(PDCA循环)。分析每一个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策划,是否有实施,是否与规定文件相符合,评估过程结果是否达到策划要求,是否有效等,不论是单一过程还是整个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都体现了按照PDCA循环做到闭环管理,过程的每一次循环,都包含着处置和改进。
(4)以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管理原则为理论基础,综合考虑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内容,以活动和过程为核心,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5)强调管理业绩的持续改进提高,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它包括提高过程有效性和效率所开展的所有活动,从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解决办法、评价解决办法、实施解决办法、测量实施结果,直至文件化等一系列不断的循环。可以适合不同类型企业的需要,不论其管理水平高低,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持续改进的管理平台,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6)减少了强制性的“形成文件的程序”要求,强调了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实和效果,而不只是用文件化来约束组织。采用了较为系统的管理方法和实施步骤,将各种体系的共同要求进行了合并,减少了管理文件的层次和数量。
安全标准化
释义
释义 安全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是企业基础工作和基层工作,是全员、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
原理
PDCA循环
依据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①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③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Act)——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应用
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
因为各个单位都是根据自己单位的特点而制定安全标准,所以各个单位安全标准化基准数会有所不同。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定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
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主要内容
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13个方面。
安全标准工作的重要性
2006年6月27日,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会上表示,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安标委)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专家队伍初步建立,安全标准工作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他指出,要充分认识安全标准工作的重要性: 一、安全标准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安全标准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规范。
三、安全标准是安全监管监察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行政执法中,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认定评判,除了要依据法律、法规,还需要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根据。
四、加强安全标准是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所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就是市场准入必须具备的资格,是必须严格把住的关口,是不可降低的门槛。
目录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1
4.1 原则... 1 4.2 建立和保持... 2 4.3 评定和监督... 2 5 核心要求... 2 5.1 目标... 2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2 5.3 安全生产投入... 2
5.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2 5.5 教育培训... 3 5.6 生产设备设施... 4 5.7 作业安全... 4 5.8 隐患排查和治理... 5 5.9 重大危险源监控... 6 5.10职业健康... 6 5.11应急救援... 7
5.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7 5.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8
全文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首次发布。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可参照执行。
有关行业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已经制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优先适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标准。
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生产标准化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2 安全绩效 safety performance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与企业的安全绩效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3.4 资源 resources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 4 一般要求
4.1 原则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4.2 建立和保持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3 评定和监督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企业应当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则,对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定级进行监督管理。 5 核心要求
5.1 目标 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5.2.1 组织机构 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2.2 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5.3 安全生产投入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5.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5.4.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 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5.4.2 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5.4.3 操作规程 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5.4.4 评估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4.5 修订 企业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5.4.6 文件和档案管理 企业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 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 5.5 教育培训
5.5.1 教育培训管理 企业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5.5.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的,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5.5.3 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新入厂(矿)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5.5.4 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
5.5.5 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5.6 生产设备设施
5.6.1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按规定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规范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
5.6.2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企业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 企业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5.6.3 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企业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 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 5.7 作业安全
5.7.1 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企业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
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企业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5.7.2 作业行为管理 企业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
5.7.3 警示标志 企业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企业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5.7.4 相关方管理 企业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 企业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5.7.5 变更 企业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5.8 隐患排查和治理
5.8.1 隐患排查 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企业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应依据: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 ——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等。
5.8.2 排查范围与方法 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5.8.3 隐患治理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5.8.4 预测预警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 5.9 重大危险源监控
5.9.1辨识与评估 企业应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5.9.2登记建档与备案 企业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
5.9.3监控与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5.10 职业健康
5.10.1职业健康管理 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企业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企业应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5.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企业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5.10.3职业危害申报 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 5.11应急救援
5.11.1应急机构和队伍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企业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无需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
5.11.2应急预案 企业应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
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应急预案应定期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5.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5.11.4应急演练 企业应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5.11.5事故救援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5.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5.12.1事故报告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
5.12.2事故调查和处理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 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5.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5.13.1绩效评定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 企业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
5.13.2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为了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国家也在制定和执行产业升级战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制造业除了需要加大科技投入,还面临劳动力、能源成本上升压力,并且需要在QHSE(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环保)体系管理方面的提升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作为QHSE体系的核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国内也普遍得到认可,但在具体执行上尚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
对于一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那么多的证书我怎么记得住哪个过期了?
那么多的设备我怎么记得住哪个该检测、哪个该保养了? 这么多施工作业,我怎么知道工程部门在进行高风险的施工? 劳防用品如何才能做到精确发放?
隐患排查做是做了,排查的标准不统一怎么办? 哪个隐患快到期了还没整改?
这个月哪些人需要参加取证培训?
每天做那么多具体工作,还得做台帐、整报表我的工作价值如何体现?…………
对于企业管理者:
我是企业第一责任人,工人们在干什么我都不知道,怎么负责任? 老张退休了,最近安全管理明显混乱,怎样才能避免管理水平波动? 安全目标制定了,执行情况如何? 今 天我有空,我想知道今天有哪些特种作业,想去现场了解下情况安全管理工作有哪些不到位的情况?
我想来督促下最新的法规对我们的企业有哪些影响?
成天不在办公室,如何及时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信息? 企业效益与安全投入总是矛盾 …………
也就是说,企业需要一种执行力提升工具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将国家法规、企业制度落到实处。
上海阳关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软件以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十三个A级要素为业务指导,结合企业管理实际进行了大量的灵活性设置,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管理需求。
实时反映企业安全现状
以数据为依据进行决策支持
以安全标准化为基础,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
集成专家经验,体现咨询价值最大化
固化管理模式,避免管理水平波动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软件 软件价值体现 系统具有功能易用化、操作简单化、提示自动化、界面个性化、业务合规化的特点以保证快速部署上线应用。
1、目标 目标指标 安全考核 2、组织机构与职责 人员管理 安委会管理 职责管理 3、安全生产投入 费用管理,费用类型设置、月度安全费用预算登记、安全费用投入、预算与投入图形分析 4、法律法规与安全制度管理 法律法规 安全管理制度 5、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 文化活动 6、生产设备设施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7、作业安全 生产现场和过程控制 动火作业证、受限空间作业证、盲板抽堵作业证、高处作业证、吊装作业证、断路作业证、临时用电作业证、动土作业证、设备检修作业证九类作业证申请过程的管理 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的过程管理,系统提供JHA、SCL和HAZOP三种风险辨识的方法 警示牌的台账和检查 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评审、考核等管理,建立相关方名录和档案 设备建设安全三同时材料收集过程的管理和设备变更的管理 从安全角度对设备进行管理,主要包括设施类型、台账、检查(专业和管理)、检测、保养、维修、停用、恢复、报废,以及设备台账导出和设备相关情况的统计分析 培训计划、管理人员培训、入司培训、日常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等 安全相关活动的展示、总结 新法律法规识别过程的管理,法律法规库的建立、评估和台账的管理 安全制度的台账的管理,包括其台账的建立和修订、评估结果的登记 企业人员基本信息的管理 安委会成员、会议、责任书、方针目标等方面的管理 职责定义和组织的划分 目标指标类型、目标指标管理、年度目标指标以及目标指标检查 公司内部、公司对分厂、分厂对车间的考核以及考核模版的设置 作业行为管理 警示标志 相关方管理 8、隐患排查和治理 隐患排查 排查范围与方法 隐患治理 预警分析 9、重大危险源监控 重大危险源台账管理 危险源的检查 10、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管理 巡检见过程和全员观察的管理 检查标准、频次和模板的设置、检查记录的管理 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整改过程的管理 对检查结果和隐患治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危险源信息、危化品、设备、消防器材、安全监督人、相关应急预案等 检查模板的设置和检查过程的管理,以及问题的处理 职业卫生监测结果的管理,超标数据整改过程的管理,防护用品的管理 职业危害申报 11、应急救援 应急机构和队伍 应急预案管理 危害因素库,危害因素申报文件审批过程的管理 应急机构和队伍台账的建立 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和演练结果的评价管理 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事件的登记和事故的管理,事故的管理包括事故快报、事故报告、事件管理、工伤申报、工伤认定、工伤报销等。 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包括自评标准库、自评信息单,企业依据安全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 信息化建设效果 管理的固化
通过信息化把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固化,其实就是安全管理方法的固化,管理的固化好处有两点,一是避免员工的思想不同,造成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解的产生偏差,从而避免人为隐患的产生;二是避免因岗位的变动或人员的流动造成管理水平的波动。
实现透视化管理
企业决策者通过该系统可全面的、实时的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抓手,即实现了安全管理的透视化,又实现管理者对安全生产方面的过程管理,而不是被动的听取下属员工的结果汇报。
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落地
传统的模式是以纸质介质呈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方案,真正的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首先需要对方法的研读,其次要整理出大量的台账、表格进行支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开展,这样就会占用大量的精力。另外可能会因人员的理解不同,造成对安全生产标注化的误读。该系统通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固化,企业按照系统进行开展工作,一方面减少为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避免理解方面的差异,可快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促使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快速落地。
EHS
EHS是环境 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缩写。 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整合。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简称EHS管理,EHS是环境 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缩写。 EHS管理体系只是EHS管理的必须的一小部分
什么是EHS
EHS方针是企业对其全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的原则与意图的声明,体现了企业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的总方向和基本承诺。因此可以说EHS方针是企业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原则,也反映最高管理者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的一个总承诺。EHS方针也是企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领域一切活动的驱动力,涉及到全体员工和其他相关方,每位员工应理解并遵照执行。
什么是EHS EHS方针是企业对其全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的原则与意图的声明,体现了企业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的总方向和基本承诺。因此可以说EHS方针是企业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原则,也反映最高管理者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的一个总承诺。EHS方针也是企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领域一切活动的驱动力,涉及到全体员工和其他相关方,每位员工应理解并遵照执行。
一个积极的、切实可行的EHS方针,将为企业确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准则,并为建立更加具体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提供一个总体框架。 EHS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是针对重要的环境因素、重大的危险因素或者需要控制的因素而制定的量化控制指标。目标指标可以是保持维持型的指标,如,控制年度工伤率在千分之几以下。也可以是改进提高型,如,将某种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多少个百分点。管理方案是指实现目标指标的具体行动方案。
EHS管理体系、EHS的含义
EHS管理体系、EHS的含义
答: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整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称EHS管理体系,EHS是环境 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缩写。
为什么要建立推行EHS管理体系
为什么要建立推行EHS管理体系 答:建立推行EHS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保护环境,改进我们工作场所的健康性和安全性,改善劳动条件,维护员工的合法利益。它的推
行和实施,对增强工厂的凝聚力,完善工厂的内部管理,提升工厂形象,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般来说,目前在企业应用较多的EHS体系为ISO14001及OHSAS18001,这两个体系有不同的版本,如1997版、2004版、2007版等。每个版本的要求会有所不同,通常是越新的版本其要求越高。 ISO14001是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是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认证这两种体系除了上面所说的作用外,其实很重要的是提高工厂的管理水平,因为国际认证体系的PDCA(Plan, Do, Check, Act)的循环对于实施体系的策划、实施、检查与衡量及行动、纠正、预防方面从体系方面做出要求。如果将其认证落实,一个工厂不愁有好的EHS表现。
EHS方针、其作用
EHS方针、其作用
答:EHS方针是企业对其全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的原则与意图的声明,体现了企业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的总方向和基本承诺。因此可以说EHS方针是企业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原则,也反映最高管理者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的一个总承诺。EHS方针也是企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领域一切活动的驱动力,涉及到全体员工和其他相关方,每位员工应理解并遵照执行。
一个积极的、切实可行的EHS方针,将为企业确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准则,并为建立更加具体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提供一个总体框架。
EHS方针的三个承诺
答:一是对遵守适用EHS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二是对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承诺;三是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EHS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EHS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答:EHS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是针对重要的环境因素、重大的危险因素或者需要控制的因素而制定的量化控制指标。目标指标可以是保持维持型的指标,如,控制年度工伤率在千分之几以下。也可以是改进提高型,如,将某种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多少个百分点。管理方案是指实现目标指标的具体行动方案。
管理评审和EHS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和EHS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答:管理评审是指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应依据自己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到必需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评价。管理评审应根据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方针、目标以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要素可能需要进行的修改。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并将有关结果向负责体系相关要素的人员、员工及其代表通报,以便他们能采取适当措施。
EHS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企业对其自身的EHS管理体系所进行的审核,是对体系是否正常运行以及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等所作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是EHS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和监督机制。
EHS管理者代表
EHS管理者代表
答:EHS管理者代表是指在EHS管理体系中主管该体系的高层管理人员
EHS员工代表、其职责和作用
EHS员工代表、其职责和作用
答:EHS员工代表,是指员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惯例选举或指定的在作业场所EHS问题上代表员工利益的人。其职责和作用是代表员工就员工所关注的EHS管理体系运行及相关事宜和合理化建议向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参与方针、目标的审查,参与管理评审;并负责回答和解释员工的问题。
GE公司EHS的21个元素
GE公司EHS的21个元素 健康与安全框架元素环节 描述: 1. 现场健康与安全方案 2. 健康与安全预期及表现评估 3. 危险分析和遵守法规要求 4. 员工参与 5. 健康与安全专家
6. 事故调查 7. 健康与安全培训
8. 健康、安全和车间整洁检查
9. 个人劳保用具(PPE) PPE(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即个人防护设备。 主要用于保护雇员免受由于接触化学辐射、电动设备、人力设备、机械设备或在一些危险工作场所而引起的严重的工伤或疾病。 个人防护设备包括面罩、安全眼镜/护目镜、安全帽、安全手套、安全鞋、听觉保护器、呼吸器和安全带;以及大量的呼吸防护设备、防护服等。
10. 承包商的健康与安全 11. 应急准备及防火
12. 工作岗位安全分析 (JSA) Job Safety Analysis
1. INTRODUCTION (介绍) 作业安全分析(JSA)是一种常用于评估与作业有
关的基本风险分析工具,以确保风险得以有效的控制。JSA 使用下列标准的危害管理过程(HMP):识别潜在危害并评估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消除危害)、计划恢复措施(以防出现失误)、这个过程适用于任何作业任务。 2. Approach步骤 JSA一般在控制房或作业现场进行。对于大型或复杂的任务,初始的JSA 可以作在办公室以桌面练习的形式进行。其关键是JSA 应由熟悉现场作业和设备的、有经验的人员进行作业安全分析。
JSA 通常采取下列步骤: 实施作业任务的小组成员负责准备JSA。将作业任务分解成几个关键的步骤,并将其记录在作业安全分析表中(参见下表)。 JSA 小组成员成员(通常3-4人) ,要求有相关的经验。建议:有1位了解作业区域和生产流程设备的操作人员,有1位负责实施作业小组的成员和1位安全专业人员。 审查每一步作业,分析哪一个环节会出现问题并列出相应的危害。JSA 小组可以使用由专业人员针对具体作业任务而制定的危害检查清单(根据具体作业而制定)。 针对每一个危害,应对现有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对于那些需要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的危害,可通过提问“针对这项危害,如何预防于控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以将风险控制在更低的范围?”,考虑在分析单内增加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审查完所有作业步骤后,安全主管或协调员或经理应将所有已识别的控制措施在安全分析工作表中列出,包括:作业危害、控制要求、在作业期间谁负责实施执行等。 安全主管或协调员或经理应将所有JSA 文件存档,如果某项作业任务以后还可能进行,应考虑建立JSA数据库,以备将来审查时借鉴和使用。 负责该项作业任务的监督应确保在审批该项作业许可证时,作业安全分析表应和作业许可申请单附在一起。 作业任务的负责监督负责向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介绍作业危害、控制措施和限制(通常通过作业前安全会),确保所有控制措施都按照JSA的要求及时实施。
13. 高风险操作
14. 设施和设备审查 15. 工业卫生 16. 化学品管理
17. 人机工程学(工作环境改造) 18. 机动车辆安全 19. 医疗服务 20. 方案评估 21. 锁定/加标(LOTO)
22. 公司的环境承诺:1, 遵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2, 评估新活动和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3, 减少不友好运了使用和排放 、4, 确保环保为整体经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化学品管理-储存要求 :1, 指定存放区兼容存放 、2, 受训授权人员收发和库区管理 、3, 容器标识及MSDS 、4, 泄漏预防和控制 、5, 剧毒品特殊要求 、6, 泄漏应急处理套装及化学品应急用品配置 。
化学品管理-使用要求 :1, 批准的化学品清单 、2, 容器标识 、3, 指定区域使用/路线运输 、4, 受训人员操作、 5, 有效的MSDS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是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用来阐明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的危害的一份文件。】 6, 泄漏预防和控制。
审核所需的基本文件清单 :1、 有效版本的管理体系文件、 2、 营业执照复印件或机构成立批文需要时、3、 组织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明、 4、 生产工艺流程图或服务提供流程图、 5、 组织机构图、6、 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7、 地理位置示意图、8、 厂区平面布置图 、9、 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 、10、 重大危险源清单 、11、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12、 守法证明等资料。
火灾安全要求 :1、“三同时”具体要求和实施 、2、组织架构 、3、消防器材的点检、4、火灾预防、初期火灾扑救、逃生技巧的教育培训、5、消防演习、疏散演习等、6、火灾安全制度的建立 、7、火灾之紧急预案、8、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EHS-危险、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答:1、危险源产生原因分析:
(1)存在能量及有害物质: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害物质能损害人员健康、破坏设备、物品性能。
(2)能量、有害物质失控:设备故障(缺陷)、人员失误、管理缺陷、环境因素。 2、危险源来自:
(1)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3)管理缺陷及环境方面的因素。 环境因素是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废弃物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对社区的影响及其它地方性环境影响。
推行EHS体系需要做的95件事情
推行EHS体系需要做的95件事情
推行OHSAS18001:2007&推行ISO14001:2004(EHS)应完成的95件事项 前期工作
1、动员大会——召开OHSAS18001&ISO14001(EHS)推行动员大会,最好是全厂人员参与,包括老总。
2、任命管理者代表——最好是企业第二或第三负责人,这样在执行时会事半功倍,管理者代表任命书应由老总签发;存档并公布。
3、任命员工代表——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员工代表,最好每个部门、每个车间都有;存档并公布。
4、确定EHS体系管理组织架构及其职责——确定各部门在推行体系中应扮演的角色及职责。
5、安全生产委员会——确定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架构及职责。
6、推行小组的成立——每个部门应指派一个代表,成立公司体系推行小组,并起到联络本部门的作用。 各类图纸的绘制
7、工厂地理位置图——包括周围居民区、道路、工业设施、江河、溪流和保护区域等。 8、各部门运作流程图——各部门日常工作的一个流程。 9、生产工序流程图——指生产工序的一个流程图。
10、厂房平面图——便于掌握认证范围,及相关工作的展开,并应统计厂房尺寸、面积;化学品储存位置;地下储罐位置。
11、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排放管道图——管道从哪里进,哪里出(现场管道设置流向标志),并标出相关井盖,化粪池、污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位置。 12、动力管线图——体现工厂动力管线位置。 政府相关资料的收集 13、职业卫生影响评估报告(表)及卫监局批复。
14、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检测报告——作业现场(车间)空气质量,包括粉尘、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噪声、高温等。
15、职业卫生验收报告(表)及卫监局批复。
16、安全评价——按法律要求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17、安全生产许可证——按法规危险较高的企业须办理,如化学品生产、煤矿、建筑等。 18、安全守法证明——由环保局、安监局开出,证明公司最近二年从未受过处罚。 19、消防设施验收合格意见书——由公安局消防大队对公司的消防设施进行验收并开出的合格意见书。
20、剧毒物品使用许可证——如所使用的氰化钾。 21、防雷设施合格证——公司防雷设施需每年监测。
22、收集第三方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信函、邮件、罚款通知、整改通知单等。
23、收集以往所有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审核报告(包括内审或第二、三方审核)。 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及环保局批复。
25、废水、废气、噪声检测报告——废气、废水排放浓度;厂界噪声数值。 26、“三同时”(竣工)验收报告(表)及环保局批复。
27、工业废水排污许可证——由环保局颁发公司的废水处理设施允许排出的一个资格证;排污登记表;排污费用记录。
28、环保局定期监测报告——环保局定期对公司的废水处理设施进行监测的结果 体系培训
29、EHS体系知识培训和记录(记录表、考试卷)——包括体系的产生、意义、构成;标准条款等。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
30、收集公司适用的EHS法律、法规,制作清单,并评审其符合性。
31、收集客户、监管部门等相关方的要求、投诉,制作清单,记录处理结果,并评审其符合性。 危险识别评价
32、危险识别评价培训——对推行小组成员进行危险识别培训。 33、各部门识别评价其危险源——填写部门危险识别评价表。 34、编制危险识别评价汇总表;不可接受风险一览表——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存档并发各部门。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35、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培训——对推行小组成员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培训。 36、各部门识别评价其环境因素——填写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37、编制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汇总表;重大环境因素一览表——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存档并发各部门。 方针目标的制定
38、EHS方针的确定——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39、EHS方针对内宣传——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内宣传,制作标识牌、卡片等。 40、EHS方针对外宣传(供货商、客户等)——由采购/销售部等相关部门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外宣传。
41、EHS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依照上年的数据制订经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存档并发相关部门。 文件的编制
42、EHS手册的制定(一级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制订EHS手册,应包括工艺流程图,EHS组织架构图,工厂地理位置图,管理者代表任命书等附件,并包括公司简介,EHS方针,对程序文件指引等内容。
43、EHS程序文件的制定(二级文件)——由推行专员或各部门负责人制定,可与质量体系共用个别程序文件。EHS管理程序包括:特种设备管理;危险作业管理;化学品安全管理;个人防护用品管理;消防管理等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废水;废气;废物;噪声;能源等程序。
44、各部门相关运行控制文件的制定(三级文件)——对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对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MSDS;对能源消耗的管理;对水电设施的管理等。 45、记录表格的制定(四级文件)——相关二级、三级文件的表格。
46、体系文件的发行(一、二、三、四级)——将体系文件发行,并对各级人员进行培训,执行文件。
47、文件控制与记录控制——可由质量体系统一管理。 危险化学品管理 48、整理公司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清单,并向供货商收集化学品MSDS——由采购部依照公司化学品清单向供货商收集化学品的MSDS(包括,但不限于:溶剂、油类、气体等)。 49、化学品存放点安全配置——在生产现场化学品临时存放点设置安全标志/MSDS/防泄漏容器/吸附棉/灭火器/防护用品。化学品存储应遵守酸碱/固液体/氧化剂还原剂/易燃品助燃品
分开放置原则;通风/防爆灯/防爆扇/防泄漏装置/消防砂/温湿度控制/安全标识/危险品标志/增加防护用品/灭火器放在门外/开关插座装在门外/MSDS/专人持证管理。
50、危险化学品消耗量——确定单位时间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年或月消耗量。
51、制作内部化学品MSDS——由技术部制定内部化学品的MSDS。 52、消耗臭氧层物质和石棉的情况记录。 沟通、参与和协商
53、内部沟通——与公司内部员工的沟通与协调资料,如员工满意度调查等。
54、外部沟通——对承包商、参观者等外来人员关于公司安全、环境事项的告知。接受、处置、回复外来文件,并保存记录。 垃圾处理管理
55、垃圾分类标准培训与实施——全厂实施垃圾分类,检查、纠正其正确性。 56、内部危险废弃物清单、交收记录——各部门危险废弃物与行政部的交收记录。 57、危险废弃物回收商的资质证明——危险废物处置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
58、公司与回收商签订的回收协议——公司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必须与回收商签订回收协议。 59、与回收商的交收记录——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可回收废弃物的变卖记录。 应急准备与响应
60、各种应急措施的制定——火灾;化学品/油品泄漏;中毒;生物危害;伤害事故;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缺水;断电等应急措施。
61、消防演习方案策划与实施——策划消防演习并组织全厂人员参加实施。
62、化学品泄漏演习方案策划与实施——策划化学品泄漏演习并组织仓库/生产等相关人员参加实施。
63、其它应急演习方案策划与实施——相对容易发生,且易造成严重后果的意外风险。 64、消防设施的管理——统一编号,清单制作,检查保养记录(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火警铃,安全指示灯,应急照明灯、消防泵房、烟感、火灾控制柜等);制作平面消防疏散图。 65、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与有资质的维护保养单位签订合同,定期保养,保存保养记录。 对相关方EHS要求 66、与供货商/回收商/工程合同方签订EHS协议——由相关部门与其相关方签订EHS协议。 67、采购部对供货商的安全要求施加——采购部依据客户的环保要求对原材料进行采购并要求提供相关检测报告。危险品运输人员有证件,并按规定申报。对供应商调查评估中,设置EHS方面的要求;供应商告知书应包含EHS方面的要求。 相关统计
68、公司上年用水、电、纸、液化气、煤、柴油、天然气、煤气等资源能源的统计——收集上年相关数据,不用太复杂,看得出每月用多少就可以了,或单位用量。 69、公司上年每月出货的统计——每月出货总数的统计。 70、公司上年产品报废率的统计——每月产品总报废率统计。
71、主要原辅材料清单——制作主要原辅材料清单。 证件、考核
72、对特殊岗位资格证明的收集——企业负责人资格证书、安全员证书、消防控制室操作证书(五级消防员)、消防管理证书、司机、急救人员、废水处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锅炉工、叉车工、起重机操作工,电梯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电工、焊工、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电梯安全管理、锅炉安全管理等)、化学品管理、内部审核员等。 73、公司年度、月度目标考核方案,其中有EHS方面的内容。 职业健康 74、入职职业病体检;职业病年度体检报告(如发现职业病,需采取相应的措施);离职职业病体检;个人职业病监护档案。 设备设施
75、设备管理——有设备维修计划,定期检查保养,保存记录。
76、特种设备证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证,年度检测报告;压力表、安
全阀附件的检验报告;叉车年度检验报告;起重机年度检测报告;电梯使用登记证,年度检测报告。
77、高压配电房——符合法规、标准要求。通风;防小动物;绝缘鞋与绝缘手套的电气与绝缘半年检测报告;绝缘杆、绝缘垫等防护工具齐全。
78、水、电、纸、油消耗设施的管理——各种管道标识名称、流向箭头,机器漏油漏水用桶接住,设施定期检查保养,保存维修计划及维修、检查记录。
79、现有环保设施及运行状况——确定现有的环保设施,运行记录。
80、大宗物料存储详情——大型储罐存量和存储内容;储罐使用年数、吞吐量;大型储罐相应的警报、通风等保护措施;大型储罐装卸书面程序。 安全、环保事故、职业病 81、事故——完整的事故(如:伤害事故、中毒、溅出、泄漏、大气事故性排放等)处理报告,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经过;落实防范措施;教育相关人员;处理相关责任人。
82、工伤保险——是否按法律要求购买,缴纳费用。 相关人员面谈 83、面谈人员不限于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安全部门负责人、人事行政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工程设备负责人。 运行、审核
84、EHS体系试运行——全厂进行EHS体系试运行。
85、内审员培训——对EHS推行小组成员进内审员培训,合格发证。
86、内审方案及执行EHS体系内部审核——制定内审方案;在培训合格人员里选取审核员/确定审核组长执行EHS体系内部审核。
87、跟进内审不符合的改善——对内审不符合项进行由点到面的改善。
88、管理评审——由总经理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各部门提供相关报告,检讨运行以来工作情况,并提出下次需跟进事项。
89、认证前的培训——对各部门负责人,推行员进行认证前的培训,提醒大家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回答问题。
90、三个月体系运行记录——至少保存体系三个月的运行记录。 91、认证公司预审——提请认证公司预审。
92、跟进预审的不符合改善——对预审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由点到面的改善。 93、认证公司正审——迎接认证公司的正审。
94、跟进正审的不符合改善——对正审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即刻改善关闭。 95、认证审核通过发证——由认证公司发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