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海藏族传统生态伦理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2024-05-18 来源:步旅网
八面来风・国内透视I 一 青海藏族传统生态伦理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李晗卿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西宁摘810007) 要:生态文明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十七大报告中被正式提出,在十八大报告中更是着重强调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 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对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逐步意识到生态问题对我们 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影响。藏族的传统文化中对生态珍惜和保护有着自己的特有的生态伦理思想,青海,是藏族群众主要的聚集区之一,青 海的藏族在保持其民族特性的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所以本文主要探讨藏族传统 生态伦理基本内容,整理分析青海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来源,研究青海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在当代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宇:青海藏族;传统生态伦理;现代价值 一、青海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是重要的内容,由于对于自然神灵的敬畏逐步形成了一些特有的 青海藏族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中的自然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 生活禁忌,这些生活禁忌逐步被大多数各个社会阶层的藏族群众 括以“神灵崇拜”为基础的原始的自然生态伦理思想和藏传佛教中 接受,形成了他们的基本道德伦理规范,制约着人们行为,随着习 的善待自然生态伦理思想两个方面。 惯逐渐养成逐步成为了一种意识的伦理思想。如青海藏族生活禁 1.以“神灵崇拜”为基础的原始的自然生态伦理思想。恩格斯 忌中对神山的禁忌:禁忌在神山上挖掘、在神山上打猎;对神湖的 说:“一个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自然产物,都 禁忌:禁忌将污秽之物扔到湖(泉、河)里,禁忌捕捞水中动物(鱼、青 被搬进了它的宗教里”。神灵与青海藏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有 蛙等);禁忌食用鸟类肉,坚决禁止猎捕神兽(兔、虎、熊、野牦牛等)。 这自己庞大神灵体系,神灵的思想在每个藏族群众的心中根深蒂 这些生活禁忌逐步形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并逐渐上升到意识层 固的,从小就会耳濡目染。在科技远不发达的过去他们对变化莫 次的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观念,也就也就是青海藏族传统生态伦 测,难以捉摸的大自然敬畏,都表现在了对于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 理思想。 的河流,湖泊,森林,大山等神灵的崇拜。正如藏族民谣中唱到:“拉 2.部落法规。青海藏族部落式的生活方式,注定了部落的法规 索一住在雪峰上的山神,住在江河里的水神,住在峭壁上的崖神, 行为规范成为了其传统生态伦理中的重要来源。部落式生活生产 还有斧头把子那么小的树上,住着树神呵!”青海湖地区的藏族人, 方式也形成一些必须遵守的部落法规行为准则,为部落的管理起 顺应蒙古人,崇拜圣湖“措温波”与神山,19世纪以来,藏族汪什代 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部落成员对于自然生态起到重要保护作用。 海部落迁到青海湖西北部的天峻、岗察地区,他们以巍峨高峻的扎 正是部落法规对与部落成员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限制作用,逐步形 嘎天峻山作为崇拜的神山。他们常常祈祷这些神灵的保佑给他们 成了他们对自然的爱护,对生态的保护习惯,进而形成一种意识上 带来健康、平安。山神、神山、神树以及以动物为代表的神灵等等,正 伦理思想。如青海藏族部落法规中的封山禁令规定:“禁止狩猎,如 是因为青海藏族对于山神、树神等的崇拜,使得有很多青海藏族生 发现随便狩猎者,没收猎物枪支,然后鞭打或罚款。”这些部落法规 活区域的山草树木河流以及许多动物植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正是 规范人们生活行为同时造就了青海藏族群众对自然的谦恭态度, 对于这些神灵的崇拜造就了青海藏族原始的自然生态伦理思想,使 同时也造就了青海藏族群众的生态意识。 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这种观念已经逐步在他们潜意识中形成。 3.风俗习惯。青海藏族在民族生存迁徙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 2.藏传佛教中的善待自然生态伦理思想。青海藏族是一个全 己的一些风俗习惯也逐渐形成了生态伦理思想,如丧葬习俗,民俗 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藏传佛教中的“天人合一”生命观和一些 文化和生活观念都是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的来源。如青海藏 价值观念生活原则及善恶标准,形成了他们的独特的善待自然生 族认为,“为了生命安全,必须把灵魂移出体外,秘密地寄附于某些 态伦理的思想。如藏传佛教中认为,世间众生平等,从人到飞禽走 自然物上,以防受到损害而危及生命。因此,孩子出生以后,一般要 兽,到虫鱼花草,无不拥有自身的生命价值,并且都能够成就“佛 与家庭、部落有联系的自然物,如山风、湖泊、树木、岩石以及猛兽、 道”,在给人们传统平等观念同时让也讲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 牛羊、马匹,还有家传的饰物如松石等结成共同体。这样,孩子的灵 然自然界之间相处之道,人作为自己生物不比任何一种有生命生 魂就依附于这些自然物上,除非自然物被毁灭,否则孩子的命、魂、 物高一等级,没有权利随便剥夺自然界赋予其的生命。我们知道藏 识将稳妥无忧。 传佛教中有“五戒十善”,五戒第一个就是“不杀生”,不仅体现对人 三、青海藏族传统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 的生命的敬畏,也表现对于自然界一些生命的尊重,也正是他们对 于这些戒律的敬畏,可以限制大家猎杀动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 1.为青海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思想基础。青海藏区绝 自然界生态平衡具有一定意义。正是这些基本道德标准,这些价值 大部分地处青藏高原,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 观念等逐步形成了他们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 展落后,近些年来生态问题愈发严重,草原退化、沙化,鼠害、土地 流失等系列生态急需解决。青海藏区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十八大提 二、青海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来源 出生态文明建设决策为指导,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1.生活禁忌。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中生态伦理行为准则也 对策制定是一方面,对策的实施的情况才能决定最后的效果。所以 252人才资源开发20;曩 八面来风・国内透视 青海地区在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青海藏族传 生存。 统生态伦理思想做为助推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追求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 首先,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青海藏族传统生态 注重自然再生能力,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环境,而青海藏族传统生态 伦理中的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公民生态意识的增强是 伦理思想中原始自然生态思想和善待自然的思想,使得他们长期 生态文明建设成功推行的最基本的保障。其次,要充分利用青海藏 的游牧,逐草而生的生活模式中,以付出最小破坏生态为代价带来 族传统伦理思想中的行为准则,充分与生态文明建设基本要求寻 最大的效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懂得如何以最小的消耗自 找契合点,这样对藏区的群众会有更好、更强、更普遍的约束力和 然资源来获得效益,懂得如何维护生态的平衡,这些丰富的经验都 更好执行效果。最后,要充分利用青海传统生态伦理在保护环境, 给我们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保护自然方面起到的实践中经验效果,作为我们现代生态文明建 设宝贵经验借鉴。 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思想和观念,同时也是一种行为的结果。 四、结语 总之,青海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不仅为青海藏区生态文明 可以说,生态行为才是真正的生态文明。没有保护生态的行为,生 建设提供重要思想基础,也为青海藏区实践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模 态文明的意识和生态文明的制度就无从体现。而生态行为又是在 式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青海藏族传统价值伦理思想必 一定的生态伦理思想的指导下,由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 将给青海藏区在现代化进程提供宝贵思想源泉,必将随时代的演 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因此藏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必须以生态 进而体现出巨大的精神价值和实践价值。 伦理思想为指导,加强生态文明的行为建设。 2.为青海藏区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提供经验。青海藏区 参考文献 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想要实现青海藏区社会可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 持续发展面临着众多的困难,构建属于自己的特有发展模式势在 社.1972:63. 必行,不能搞大量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快速增长, [2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族文学小组.2]藏族民歌 社会进步模式,我们必须探寻出一条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可 选 v1】.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特有模式。如近几年来,由于对冬虫夏草的大 [3】张济民.青海藏族部落习惯法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 量贸易需求,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大量的流动人口在夏季涌入青海 社。1993:60-69. 玉树和果洛的草原进行挖掘,其直接后果是成片的草皮被翻开,大 [4]桑才让.藏族传统的生态观与藏区生态保护和建设 ,中央 面积草场遭到破坏。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只能在短期带来 民族大学学报,2003(2). 经济快速增长的效果,但是带来生态环境破坏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不仅对后期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带来影响,甚至会影响当地人的 编辑黄玲 平安县三十里铺龙王信仰研究 张丽莎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 摘要:龙王信仰是汉族村落三十里铺的主要宗教信仰。当地有许多和龙王相关的传说,例如有关龙王滩和药水池的。近几年随着村 落的发展和变化,村民的龙王信仰发生很大变化,许多仪式活动渐趋消失,引起这些变化的相关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价值观念的变化、缺 乏保护传统文化观念、缺乏地方精英支持等。 关键词:龙王信仰;三十里铺;仪式活动 龙王信仰是汉族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里铺作为青 空综合经济园区两城的结合部。 海省一个典型的汉族村落,龙王信仰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龙王信仰的内容和形 二、龙王信仰 式有所变化,而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也是多样的。 村民信仰统一,共同信奉龙王,尤其是黑龙王信仰。村里只有 一个龙王庙,村长说在《平安县志》中有这座龙王庙的记载,是明 一、三十里铺村落概况 朝时期建造的,但内容不多。笔者查阅《平安县志》,在介绍平安县 三十里铺,明称石峡铺,清称西沟堡,因西距西宁市三十里而 的寺庙建筑时只一笔带过。当地老人知道有关村庙的历史或者传 得名三十里铺,是西宁到平安沿途最大的一个汉族村落。村落地处 说,年轻人对之的了解也仅限于从老一辈那里听说的。原村庙已于 平安县小峡镇西部,甘青公路(109国道)、兰新铁路、兰西高速横穿 2013年9月份被拆除,新庙于2014年3月份开建,于9月份建成。 该村,是平安县进入省会西宁市的咽喉,也是连接西宁市与海东临 1 有关龙王滩的史料传说。原龙王庙位于龙王滩南边,坐南朝 0一人才资源开发2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