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一、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成因
所谓信息技术学困生,顾名思义是信息技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是指那些学习没兴趣,基础比较差,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明显缺陷的学生。信息技术学困生一般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所造成。 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又分为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家庭因素:虽然现在计算机越来越普及,但少数家庭还没有计算机,学校所学知识无法在家里得到巩固与发展,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学生的上机操作仅限于学校的每周一节课。其次家长对于信息技术学科不重视,认为信息技术学科只是副课,对学生将来的升学没有任何影响,学好学坏无所谓。某些家长认为学生只会用计算机玩游戏和看电影,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限制或拒绝学生使用计算机。学校因素:某些学校设备投入不足,无法保证一人一机;学校主课教师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经常\"照顾\"主课学困生留在办公室进行辅导功课,使这些学生无法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2、内部因素
某些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控能力差,进入机房就千方百计的想着玩游戏,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随意讲话,上课不认真听讲;某些学困生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有畏难情绪,生怕操作错误被老师说,被同学笑话,不敢大胆的上机尝试操作;还有部分学困生性情懒惰,依赖心理很强,老师、同学怎么做,只会机械的模仿,不肯多加尝试与探索,限制了其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转化信息技术学困生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学困生就是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如果学困生自暴自弃,缺乏学习动机,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心,长此以往,他就是一个不可教育的人。他认为教育学困生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呼唤他们沉睡的思维。转化信息技术学困生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转化信息技术学困生是信息技术教师业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付出相当多的精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调动积极性,帮助树立学习的信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内驱力 ,是转化的切入点。
信息技术学科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的一门学科,学生从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更应该保护和保持好学困生的这种学习兴趣。课堂多创设些有趣的教学情境,多设计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让学困生始终保持热情的学习状态。同时课堂上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行为,见到学困生好的表现要及时的表扬,哪怕是输入一个汉字,画出一个圆形,学困生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激励,成功的体验。见到操作一直错误的学困生,教师应该多些耐心、多些爱心、多些鼓励,不要随意的指责甚至谩骂,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让
..
.
其产生自卑心理。当学困生得到教师及时中肯的评价,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
(二)注重培养信息技术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通过强化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突破口。学困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分心,随意的讲话,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这些自控能力差的表现也是所有学困生的共性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或者把学困生安排在离老师较近的座位,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通过长时间的强化,提高了学困生的自控能力,逐渐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使其跟上课堂节奏,掌握所学知识。 (三)尊重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化归能力以及志趣特长等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尝试,兼顾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分层教学,基本上消除了学困生\"陪读\"的现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不但让学生在学科上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让学困生达到起码的合格水平,腾出时间和精力,扬长避短,发展自己的特长。可以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望又可及的奋斗目标,又可以使学困生逐渐达到\"爱学\",\"乐学\"的境界。例如在教四年级《制作演示文稿》时,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初级目标:能根据视觉效果选择合适的幻灯片版式,并正确插入和编辑文本;对中级的学生而言,可掌握学困生目标以外,熟练掌握图片插入,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鼓励学生达到精益求精。高级目标:在初级中级目标都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修改色彩搭配、位置协调等,同时还要掌握好\"叠放次序\"调整;并尝试声音视频的插入。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很好。 (四)开放机房,对信息技术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对于学困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你无法保证学困生每节课的内容都可以消化,每节课的操作任务都可以完成。因此教师可以开放机房,让学困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到计算机,完成课上未完成的任务。教师对于学困生的操作应该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恰如其分地分析,深入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耐心教育,真正促使学困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只要教师对学困生怀着真诚的爱,充分尊重信任学困生,善于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能找到启迪学困生心灵的金钥匙,使他们不断进步,成为健康、蓬勃发展的一代新人。
..
.
初中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成因及有效性策略
做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总有这样的感受,上课时当大部分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时,始终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有个别学生每一小步都跟不上节奏。而且当他们碰到问题时,不懂得该如何求助。结果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该如何去教学?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还要首先揭开“学困生”这个“结”。那么怎样认识“学困生”?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让“学困生”一同前行呢?本文就从初中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成因作深入探究,并提出转化“学困生”的一些有效性策略。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学困生”的认识
信息技术“学困生”是指一个智力水平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信息技术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学生。
扫描一:“学困生”自身不良心理的主要表现:
(1)消极心理。学困生由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差,动手能力弱,经常尝试着学业上的失败,导致对自己失望,索性不努力学习,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缺乏学习主动性。
(2)从众心理。学困生由于平时长期受同学帮助,甚至同学的包办代替,使其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满足固有的思维模式,缺乏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的意识。
(3)焦虑心理。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常担心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因此人变的胆小孤僻,在学习中不能大胆的冲破阻力去设想、去探索、去克服困难。
(4)自卑心理。学困生由于缺乏必要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由此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渐渐思想不能集中,影响正常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不恰当的提高教学要求,超过了学困生心理接受能力,使其对学习悲观失望。
(5)厌学心理。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使之感到信息技术知识的枯燥,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讨厌学习。
扫描二:“学困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消极表现:
(1)任务应付型。表现对问题探索没有主动性,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是在外力的约束下“要我学”而非内在的“我要学”。如学习活动只有在老师或组长安排、督促下,才勉强去完成的。
(2)茫然无措型。面对电脑,学困生表现为动手能力弱,畏手畏脚,甚至惧怕电脑,不敢入手。
(3)袖手旁观型。学习中学困生的表现边缘化,如在动手实践中默默无动——不动手;在独立探索中默默无思——不动脑;在合作交流中默默无闻——不倾听,默默无声——不发言。
..
.
(4)浅尝辄止型。表现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进程中,学困生偶有点滴收获就停止了探索,停止了思考。
(5)机械模仿型。学困生没有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方式是“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学习进程中,学困生表现为不愿经历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不想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等待着教师或同学给出答案,给出结论。对于学困生来说:关注的更多的是信息技术任务完成,而非任务完成的“过程”;他们更愿意做的是记忆与模仿,他们习惯于机械训练。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探究
一种现象的产生,总是有其原因。学困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及学习行为从何而来?分析起来,其来源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为外在因素,一为个人因素。
1.外在因素 (1)社会环境
游戏厅、网吧、各种带有色情的卡通画册、录像带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不学、弃学等。
(2)学校环境
①学业的压力。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上,他们无疑是一群落伍之雁。但是他们也有自尊,也怕难为情,也希望自己的成绩一天天好起来。于是,在学习上出现了种种焦虑情形:在学习成绩不好时,总是提心吊胆;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之前,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现在大部分学校信息技术课每周两节,学困生由于基础差,一节课下来好多内容没掌握,到第二节课又有新任务,两节课积累的知识还没消化,已经一星期过去了,而且信息技术课又没时间补课。久而久之,学困生的学习就越来越艰难了。
②同学间的竞争。长期的在学习上不如同学,特别是信息技术课,更容易导致学困生丧失学习信心。信息技术课是门操作性很强的课 ,一学期3/4的课都要求一人一机上机操作,这就使得学困生“滥竽充数”也难,这种情况下,学困生更易造成自卑心理,他们常常会自责。
③教师的差异。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宣传不够,学生就会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玩游戏、聊天。或者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复杂性,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从而不敢碰其他的软件。另外,上课时某个环节面向的只是较高水平的学生,将会人为导致在课程上出现大面积的“学困生”。如果学困生得不到及时关注,就有可能出现弱者更弱的恶性循环。
(3)家庭环境
由于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有的学生在小学时未接触过电脑,有的学生家里就有电脑,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差异。同时由于家长素质差异,有些农村家长不了解信息技术教育课的重要性,常把电脑与游戏机连在一起,找要影响孩子学习、影响孩子视力等理由,让孩子远离计算机。而有些城镇家长却认为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是一门必修的功课,平常还常常教孩子电脑知识。
..
.
2.个人因素
个人生理因素有差异。由于遗传的因素和各种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能力、记忆、理解、性格等都因人而异。学生的个性往往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其它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更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平时性格活泼、好动、大胆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得尤为活跃,他们大多敢于操作电脑,敢于尝试,求知欲强。而那些性格内向、胆小、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面对电脑畏手畏脚,小心翼翼,生怕弄坏电脑,不敢操作。个性的差异,同时决定了他们对学科中内容的不同的兴趣。有的学生对搜集资料、多媒体制作感兴趣,有的学生对网页制作、软件编程感兴趣,更多的学生对上网打游戏、聊天感兴趣。学生对各种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不同,就会在学习某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产生一部分学生泛趣的现象。同时在学困生中一般以内向型的学生居多。他们即使自己听不懂,也不会求助同学,更不会举手问老师,因为他们怕难为情、怕其它同学笑话他。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性策略 策略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
尊重学生人格是热爱学生的重要表现之一。叶澜教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而且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的头脑中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好生、差生的概念,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性迥异的生命。作为教师,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正是有了这些差异,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也更多了创造和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生命价值,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原动力不仅仅是法的规范,更源自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和对学生的爱,同样,这种爱也会有反馈、有回报。记得,在学习《电子邮件》一课时,主要信息技术是收发电子邮件,在我收到的学生邮件中,有的同学说:“天气越来越凉了,你要注意保暖,我们小组为你挑选了几款漂亮的秋装,老师你喜欢吗?”有的同学说:“国庆节放假我们去旅游吧,你看我们地方都选好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爱。因此,唤起学困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信心,建立情感合作的基石,鼓励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前提必须是尊重、信任每一个学困生,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
策略二:让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伙伴教学”
具体做法是:开学初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挑选出那些学习成绩好、学有余力、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由他们作为教师的小助手,即学困生的“伙伴教师”。
“伙伴教师”选定之后,对他们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培训包括两个方面:是对态度和行为的培训。在态度上,不要产生自满、得、高人一等的情绪;对待被辅导的同学要耐心细致.不要看不起他们;能够体谅同学,为他人着想;要有奉献精神,不能由于怕影响自己的学习而放弃对同学的辅导,能够认识到如果处理好这种“师生关系”,能使自己的学习产生更上一层楼的效果。二是对教学内容和辅导方法的培训。伙伴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操作上的一些问题,对那些容易使大部分学生产生操作上问题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课前最好对“伙伴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有一些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在对同学的辅导方法上,也应进行一定的培训,如怎样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怎样帮助同学克服困难;如何观察被辅导者的
..
.
反应能力,如通过他的眼睛、言语、表情等来确定他是否懂了、会了。在“伙伴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也要随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伙伴教师”每两月有考核制,考核由他的“伙伴学生”和教师评价,如果考核优秀,教师可适当给予精神奖励(口头表扬+锦旗等)。这样下来,“伙伴教师”辅导“伙伴学生”就更加努力了。
“伙伴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减轻了任课教师同时面对众多学生需要帮助而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问题,从而起到缓解教师的压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改善“师生”双方的学习成绩。
策略三:把信息技术教学实验“分层”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这一策略的正确实施,势必有利于新课标中“关注全体学生”教育理念的落实。“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特别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对于“学困生”,教学目标不要求太高,内容的容量也要相应减少。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让“学困生”乐于学且学得会。注重学生的小组学习形式,合理安排优差生的结对互助,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群体势,以强带弱,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帮助“学困生”前进。
如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网上安家》---------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我课前根据学生基础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层次,从高到底依次为A、B、C层。课堂中除了分层辅导外,还设计和布置了分层练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在网页中加入文字并作相应的修饰; 图片、水平线的插入并作相应的修饰; 文件、图片超链接的设置; 表格线的设置; 文件的保存;
制作并发送电子邮件的链接; 背景音乐的设置; 字幕的设置; 背景的设置;
网页中表格的嵌套应用; 网页过渡的设置;
思考并查询:该如何在网上安家?试一试!
以上练习题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而是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学困生(C层)要求完成第1-5题,完成后可继续完成下面的题;B层要求完成第1~9题,A层要求完成第1~12题。对于学困生来说,老师布置了1~5这些任务,这些任务主要
..
.
涉及基本网页制作的操作,操作相当简单但任务又比较完整,全体学生只要完成这些操作,就能制作出一个相对实用的网页,保障全体学生能体会初步的成就感。通过分层实践,不但照顾了全体学生,而且给学困生发展也提供了空间,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
策略四:改变方式,转平面的教学为立体的教学
因为这部分学生比较内向,所以将他们的座位安排在走廊的两边,上课时的每个任务布置完,我都会走到学生的中间,对这部分学生巡回查看,并主动进行个别手把手的辅导并适时表扬。这样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老师的信任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改变了教学方式,变平面式教学为立体式教学,做到“亲”,做到“学高”,做到“身正”,并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进而使学生“可亲”、“可信”,才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策略五:利用情境教学,让课堂充满乐趣
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强调一个“乐”字,突出一个“玩”字。玩是孩子的天性,学困生也一样。利用计算机游戏和网络对孩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组织电脑绘画比赛,使不爱动手的“女困生”也愿积极参加,感受电脑的乐趣;组织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比赛,使爱玩电脑游戏的“男困生”在玩中得到好成绩,培养自信。又如设计任务时多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学生往往会在一节课完成任务过程中,从上课到下课还一直流连往返着本节课的知识。我还记得八年级下《能工巧匠》一节课,这节课要求学生能利用ACDSEE软件处理图片。我利用学生午休时间,每组五个人为集体,拍集体照。课堂中我要求学生先自学书本内容,然后通过闯关游戏来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第一关:把自己从集体照中裁减出来。第二关:调节自己的照片(亮度、曝光度、色彩等);第三关:给自己的照片取名;第四关:给自己的照片添加艺术效果。本课一直围绕着学生们自己的照片进行教学设计,每位同学为了让自己更漂亮,都非常认真的学习,同时课堂中从始到终笑声四溢,学困生们当然也乐在其中,谁不想自己漂亮呢!记得下课后,有个学困生过来跟我说:老师,看看我的照片,我自己处理的。这是他的第一次独立完成的一个作品。作为教师,有什么比学生的进步更能感到高兴的呢。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要学得认真、玩要玩得开心,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策略六:注重评价,开展多方位的评价活动
为了对“学困生”活动全程进行评价,我把个人评价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成长记录册。它记录了每个学生上课时的表现:辅导效果较好的一组两人都加1分/次,小组表现突出的加1分/次,探索新的技术加1分/次,作品创新度强加1分/次等等。(2)自我评价。每节课的结果保存于各班的自己的目录下,并把各班的个人的文件夹设为完全共享,每个学生设置一个自己的密码;其它学生可通过“网上邻居”查看同年级所有学生的作品;每一阶段的综合作品,我会根据学生的基础把作品进行分类,再由自我评价、同班学生投票、班外学生投票、教师评价四部分组成综合评价分。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做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分析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及“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最大努力,正视差异,承认过程,深入心灵,全力去开发
..
.
“学困生”精神世界的宝藏,找准促其进步的突破口,因势导利,相信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会更加和谐有趣,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必将会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满园春色。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