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2007年/6月/28日/第012版 军事科技
创新——军事通信发展的助推器
孙海成
今年是人民军队建军80周年,也是人民通信兵诞生80周年。回顾80年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伴随通信兵成长、推进通信事业发展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创新。创新,使通信兵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创新,使通信事业快速推进,跨越发展。
理论创新推进军事通信跨越发展。战争年代,以武装斗争为中心的革命形势,决定了军事通信在保障军队指挥的同时,保障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通信的主导地位。周恩来“中央委员加电台就是党中央”的生动比喻,就是对当时军事通信地位作用的真实写照。建国初期,军队依托国家干线建立起了长途有线电通信网络,但六七十年代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迫使军队又开始独立建设庞大的军事地缆网。这个时期的军事通信发展快于民用通信。然而,8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开始了干线光缆化的网络换代高潮,面对挑战,我国奋起直追,短短几年,就建起了覆盖全国的光缆干线网络,并研发出多种新型通信业务。而此时,我军通信却仍然盘踞在地缆网上,如何破解“打电话难”?是拼家底再铺自己的“路”?还是借国家路跑军队的“车”?军事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辩论。结论是实行军民结合方针,走一条依托国家资源跨越发展军事通信的快车道。在这一方针指导下,短短5年时间,就利用国家光缆网建起了军队干线网,实现了军事通信网的跨越发展。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充分肯定并进一步明确了军民结合发展军事通信的方向,我军通信事业又跨入一个全新的大发展时期,创新出“民建民管、军用军控”、“平战结合、军民联管”的模式,国家负责原始创新、军队负责应用创新的通信技术互补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了军事通信的跨越发展。
技术创新推进军事通信快速发展。南昌起义,通信兵靠电话机、口哨保障了作战指挥;红军时期,靠半部电台起家逐步发展壮大。战争年代,在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中,自购器材制作通信设备保障前线急需;建国初期,在国家一穷二白情况下自研电台应急抗美援朝作战指挥。70年代,军民联合攻关,2年多时间提前研制成功“中国造”卫星地球站,9年时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通信卫星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竞争的日益加剧,技术创新更是我军事通信快速发展的动力源。1996年,“科技兴通信”战略的提出,全面掀起技术创新高潮,加快了软件无线电、宽带通信、短波接入、综合集成、网络互联、最低限度通信、网络安全监测与防护、军用安全操作系统等难点技术的连续突破。实践证明,我军的通信现代化,战争年代,敌人不会给;和平时期,掏钱买不来。惟有依靠自身创新,才能快速发展。
管理创新推进军事通信科学发展。军事通信结构复杂、涉及面广,组织管理难度大。近年来,全军通信官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军事通信工作实际进行管理创新,加速了军事通信的科学发展。首先,抓住决策创新,把握好军事通信科学发展的源头。先后成立了军事通信发展、通信装备体制论证、电磁频谱管理等领域的决策咨询机构,实行不经专家咨询不上会制度,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组织开展了2010年前通信兵建设转型和2020年前通信发展战略等重大课题研究,为首长机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其次,扭住体制创新,把握好军事通信科学发展的关键。先后在全军建立了新型的通信网络值勤维护、通信装备联勤保障和电磁频谱等多级管理体制,为军事通信科学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再次,把握机制创新,为军事通信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制度是机制的载体,机制是军事通信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近年来,根据军事通信变革实践,适时进行机制创新,如,根据通信技术创新发展规律,创建了需求拉动、技术推动,建用互动、整体联动的发展机制。根据军民结合发展军事通信需要,建立了军地联席会议机制、军地资源数据
第1页 共2页
交互机制、军地通信装备联合攻关机制、军地信息动员合署办公机制等,为军事通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第2页 共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