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男权文化铁蹄下的失语者——《菊香》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021-11-15 来源:步旅网
2011年10月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t.2011 第28卷第5期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I.28 N【,.5 男权文化铁蹄下的失语者 ——《菊香》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陈瑜明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和自然有天然的联系。贬低女性和贬低自然之间存在重要联系。劳伦斯的《菊香》 是一部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品。在小说中,劳伦斯揭示了自然与女性被边缘化的他者身份,批判了工 业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对人性的异化。同时,揭露了代表文明势力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和漠视,表达了他对女 性自我意识崛起的美好期待。 【关键词】劳伦斯;生态女性主义;菊花;女性;男权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1 1)05—0067—05 The Eco-feminist Implications of Odour of Chrysanthemum CHEN Yu—m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 1,Fujian,China) Abstract:The eco—feminism holds that nature and woman can CO—exist harmoniously and there exists the cri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aluation of femininity and of nature.Lawrence’S novel Odour of Chrysan— themums presents his advanced consciousness of eco—feminism.In the novel,he explores the loss of iden- tity on the part of nature and women,criticizing the destructive effect of industrializ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human creativity.Especially,he reveals the men’s superiority over women and expresses his ideal of developing the female self-consciousness. Key words:Lawrence;Eco-feminism;Nature;Women;Patriarchy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当代西方由生态 迫。”ll_l7。它的目的是要颠覆对自然与女性双重边 运动和女权运动汇流而成的一种文化思潮。它始于 缘化的传统观念,并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 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崛起于英美文学界。1974 之间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 年法国学者F・奥波尼在其女权著作《女性主义・ 英国二十世纪初伟大作家D・H・劳伦斯 毁灭》中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名词,这被 (1885—1930)在对英国工业文明观察和思考的基 视为西方生态女权主义理论研究的开端。生态女权 础上,超时代地意识到了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困 主义的理论核心是,女性和自然界在被压迫和被统 惑和痛苦。他将抨击的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工业化文 治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认为人类对自然的蹂躏与 明以及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男权体制。他的早期短篇 男性对女性的统治是一致的 !态女性主义尝试寻 小说《菊香》就是一部极具生态女性主义意蕴的作 求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贬低 人 贬低自然之间一 品。小说以劳伦斯极为熟悉的一个矿工家庭作为背 种特殊关系,旨在解放 殳 j 然 并围绕自然、女 景,讲述了一个下班后经常在外酗酒的矿工的妻子 性等主题,“从性别的角发 入 态问题,批判人类 何以应对丈夫的这种状态,并最终如何面对他惨死 中心主义和父权制中心文化,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 井下的故事。劳伦斯以敏锐的眼光窥视到自然和女 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对女性与自然界的压 性共同的生存困境,并详细解构了文明与自然,男人 收稿日期:2011—05—27 作者简介:陈瑜明(1975一),女,福建泉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68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8卷 与女人之间的二元对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劳 伦斯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 一在感悟自身生命的律动。纵观小说文本,伊莉莎白 的菊花情节总是和她生活的变奏紧密相连。每次菊 、女性与自然的亲密融合 花的出现都标示着她生活的极大转折。她告诉女 儿:“我和他结婚时,正开着菊花;我生下你的时候, 菊花也正开放。”_4 J5 在开篇里,当丈夫第一次喝醉 后回家时,“他的纽扣眼里也插着棕色菊花”_4l5 。 最后,丈夫发生矿难被背回家时,她屋里的菊花也凋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和自然界之间在 创造生命方面有着本原的联系”_2J2。。自然赋予生 命以生存的根基,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同样的, 妇女孕育生命、哺养后代的性别角色使她们被称为 “大地之母”、“万物之母”。因此,在天性上,女性比 男性更容易接近自然,女性细腻感性的心灵更适合 于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女性的盟友。当 女性受到伤害时,她们常会投奔到大自然中,寻求精 神的安慰。女性与自然在精神上存在着某种神秘的 亲和关系。著名的生态女性主义者苏珊・格里芬 (Susan Griifn)就曾经这样来描述自然和女性间的 天然联系:“我知道我们自己是由大地构成的,大地 本身也是由我们的身体构成的,因为我们了解自己, 我们就是自然。我们是了解自然的自然,我们是有 着自然观的自然。” 劳伦斯作为一位具有十足浪漫主义气质的作 家,一向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 感。他总会不遗余力地展现那些尚未被污染的自然 之美。在他的笔下,自然是可以治愈人的精神创伤, 并净化人的灵魂的。而他的作品又常把女性放人美 丽的大自然中,让女性在自然中释放自己,感悟人 生。在他的小说《菊香》里,这种自然与女性的一体 关系有着极突出的表现。菊花,作为一种象征,是大 自然的一部分,体现了自然之美。这一意象贯穿了 整个故事,并与女主人公——伊莉莎白的人生命运 息息相关。自然的特征和女性的命运在作品中得到 了很好的融合。 小说一开头,菊花就首先出现在一片冬季凋零 的植物之中。而女主人公天生就特别怜爱这些菊 花。在她焦虑地等待丈夫归来的日子里,是菊花一 直陪着她。她把菊花插在围裙上,形影不离。在她 住宅花园的“小径旁边,点缀着一些纷乱的粉红色 菊花”_4J4。,她总会“爱怜地摘下一根带着三四朵疲 软花的细枝,把花贴在自己脸上”_4J4 。即使在她那 间狭小的寒冷而潮湿的起居室里,也装饰有两个插 着淡红色菊花的花瓶。从伊莉莎白的这一系列行为 表征看来,她似乎对菊花特别地亲近,并怀有一种近 乎亲人般的感情。她在感触菊花的清香的同时,也 零了,失去了往日的幽香。伊莉莎白作为女性,她的 婚姻、生育、家庭困恼都与菊花这一大自然意象密切 相关。从开始的对生命的热望,到最后对丈夫的失 望,及至对理想婚姻生活憧憬的幻灭,菊花的香味、 颜色、开放、凋零都暗含这种自然与女性之间特殊的 关系。通过对菊花的盛放和落败的描述,作者完美 地把菊花和女主人公起落的情感命运交织在一起。 在作品中,伊莉莎白对菊花也是倍加爱护。当她五 岁的儿子“扯着一簇簇高高低低的菊花,把花瓣大 把大把地沿小路扔下”[4]49,即遭到她训斥“别这样, 这太可恶了”l4I49。当有人碰翻了她的菊花,她会毫 不犹豫放下一切,无限爱怜地去拾起打破的花瓶和 那些菊花。在这里,自然受到了尊崇,女性同情和怜 爱着自然界的生命。这点也与劳伦斯一直倡导的建 立人和自然和谐关系的理想相契合。他认为人类与 自然界的一切生灵都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不存在统 治与被统治,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人类只有和自 然和睦相处,回归自然,融人自然,才可以体会生命 的价值和意义。 二、自然与女性——被边缘化的他者 生态女权主义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西方文化 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 象征性的和政治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父权制的世 界观” 。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所谓的“二元对 立”思维方式。在西方认识论的二元结构中,男性 总与“理性,精神,文化,自主性,自信和公众领域相 联系”,而女性则与“情绪,身体、自然、相关性,被动 性和个人领域相联系”l5I6 。这种阳尊阴卑的观念 正是等级制的男性价值体系和控制欲望的起源。在 这种父权制意识中,女性总是被视为属于自然界的, 被动的,受情感支配的弱势群体,并和自然一起被排 斥在主流文化外,遭受严重的贬抑。生态女权主义 者的一个普遍共识就是,“男性家长制文化(patriar— chal culture)对女性和自然的压迫和统治是一致 第5期 陈瑜明 男权文化铁蹄下的失语者——《菊香》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69 的”[61198。自然和女性一样,都被视为统治压迫的对 象,从属于男性的统治。男权统治者在压制“女人 化的自然”l2l2 的同时,也以微妙的心理定势压迫着 “自然化的女人”_2】26。生态女性主义力图对这种 滞的光线里”_4j4 ,受惊的小马,惊慌失措的小鸟,瘦 骨嶙峋的大葡萄藤,沾满烟尘的杂草,这些都代表了 在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中自然所遭受的蹂躏。美国著 名环境生态批评学者布依尔在《环境想象》中指出, “自然和非人类生命是需要代言的沉默,受压迫的 阶层”_lI_ 。在男权文化的铁蹄下,自然“被视为没有 “父权制”世界观进行批判。在《菊香》中,自然和女 性都丧失了主体性,被无情地排挤到了他者的边缘 地位。劳伦斯充分地展现了这两种形式的压迫。 (一)自然——被践踏的非人类生命 著名生态文学家雷切尔・卡森认为,人类统治 自然的思想根源是基于西方父权文化的重要源 头——犹太一基督教的教义所提倡的人类中心主 义。她指出,犹太一基督教教义把“人类当作自然 之中心的观念”驱使“人类将自己视为地球上所有 物质的主宰” JJ 。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 是高于自然界的,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自然界应该为 人类的利益服务,它们只有工具价值,而本身没有价 值。” 丑在这种思想基础之上,以男性为主导的人 类社会把对自然界造成的损失看成是合情合理的。 最终,自然资源的被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英国就是一个典 型的例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有了巨 大的发展。然而经济繁荣导致的严重后果却是人类 和谐家园的丧失。大量煤炭的使用使得英国的上空 弥漫着灰色的尘雾。原有的田园诗般的生活被破坏 了。正如雷切尔・卡森(Carson)所说:“我们冒着极 大地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但 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令人痛心的讽刺。”_9】2 作为一名矿工之子,劳伦斯深刻地体会到了资 本主义工业化对自然的破坏。他曾明确地表示过, “我认为英格兰真正的悲剧是丑陋所形成的悲剧。 乡间多么美啊,人造的英格兰却丑陋得出奇”¨ m。 作者在故事开头就通过一系列的形象组合表现出了 机械文明和自然物体的冲突。“旷野里,火车头喷 出的黑烟落了下来,沾在乱草丛上。田野里一片荒 凉冷清。在通向矿井绞盘的沼泽地带的一片长满芦 苇的池沼里,家禽们早就放弃了它们在灌木丛里走 熟了的小路,全都进了涂过柏油的鸡窝”[4]47。劳伦 斯大胆地披露了一切工业化、机械化的东西,为我们 呈现了一派受到严重摧残的萧败的大自然景象。 “灌木丛中,枯萎的橡树叶无声无息地落下 来” 。收工回家的矿工像“幽灵”似地没精打彩 地走着。“矿井井口隐隐约约地显现着,在下午呆 发言权的他者和被开发与征服的对象”¨ 。代表 着人类文明的男权社会只看到自然的功用性和工具 性,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对其肆意地侵占,破坏,使其 失去了往日美丽的景色。与此同时,作者也刻意地 描绘了菊花这一自然意象的悲怆意味。菊花在文中 的首次出现就是焉了的,“如粉红色的碎布挂在矮 树丛中” 4 。这如碎布般毫无生机的菊花暗示了 被蹂躏和践踏的失去活力的大自然。菊花本该是瑰 丽的,可是在作者的笔下,菊花是褐色的、纷乱的、疲 软的、破碎的、失去生命力的形象。菊花作为大自然 的一部分也被工业文明摧残了,呈现出衰败的景象, 失去原有的清香。当女儿告诉母亲她围裙上的菊花 真香时,伊莉莎白没感觉到它的香味。而当丈夫要 被抬回家时,她闻到了,“屋子里有一股冰冷的、死 亡般的菊花香。”故事里,淡淡而阴郁的菊花的幽香 始终是代表着死神的阴影,充满了感伤意味。这一 切凋敝灰暗的毫无生气的景象也为主人公的悲剧命 运作了很好的渲染。 (二)女性——被压抑的边缘角色 与自然在人类的文明中被边缘化相仿,女性代 表了父权统治下人类社会中的他者。男权社会对自 然的开发直接导致了对女性的压迫,“男性对于女 性和自然的蔑视是紧密相连并互相加强的”。_2_2 在 父权制的二元对立模式中,女人与自然一样被认为 是低级的存在。就像“自然必须屈服于机械化的农 业和文明社会的主宰一样,女性也必须服务于男性 的利益。”【12159男女的对立等同于文明和自然的对 立。男性是文明的代言人,女性则是被压抑的边缘 角色。她们长期被迫缄默,失去了话语权。在《菊 香》中,劳伦斯不仅鞭笞了父权制所代表的机械文 明对自然的迫害,更重要的是要批判其对女性精神 的奴役。 劳伦斯认为,物质机械化的人类文明实在是一 个巨大悲剧,它不仅“严重摧残了自然,同时也严重 摧残了人类美好的天性” “‘。更是直接导致了女 性生存境遇的苦难。生态女性主义者大多认为, 70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8卷 “以男性为主导的人类社会对自然的压榨和男性对 体制下,男性主导着主要的社会发展历程和社会经 济条件,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是无权干涉男权社会 的。她们只能长期被压抑在社会的边缘地位,成为 无助的失语者,并最终失去自我。 女性的压迫是有着统一性的,而这种统治和压迫在 工业化社会中达到了顶点。”I 6_ Ⅲ女主人公伊莉莎白 代表的就是这样一个工业文明中弱势的性别角色。 实际上,她受着工业文明和男权势力的双重压迫。 她原本是个高傲,容貌漂亮的女人,也曾对生活充满 了美好的憧憬。后来,恶劣的,远离人群的矿区生活 小说中,丈夫对妻子的疏远隔绝,无形中进一步 加深了妻子精神孤独感。久而久之,曾经和谐的夫 妻关系消失了,他们变成了两个孤立的灵魂,他们如 环境逐渐剥夺了她女性阴柔的一面。终日与矿坑卷 扬机的急促刺耳的噪声为伴,使她变得烦躁、易怒、 不安,总是斥责孩子,抱怨生活。她不再关注自然, 关注菊花。她的生活因此变得很枯燥单调,文明的 倾轧使她失去了女性原有的天性和生机。另一方 面,高度发展的工业文明更是严重地影响到了她的 家庭,婚姻状态。而这种最直接的重创来自于代表 男权文化的丈夫对她的压制和漠视。因为不断扩大 的机械化导致的工人低工资及死伤状况的频繁发 生,很多煤矿工人不堪忍受单调,艰苦,高压的矿区 工作,开始酗酒不归家,工业文明最终把他们异化成 没有生气活力的废人。诚如劳伦斯所指出的:“在 现代机械文明的重压下,人类变得毫无生气,残缺不 全,精神崩溃。” 伊莉莎白也被迫成为了丈夫异 化直接的受害者。虽然在小说中,沃尔特始终没有 正面地出现过,丈夫的形象是缺失的。但读者感觉 到,他作为男性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一直在主宰 着其妻的主观世界。可以说他虽然不存在,却是无 处不在地决定着伊莉莎白的内心走向。 作为矿工妻子,伊莉莎白所有的生活就是围绕 着丈夫和孩子,丈夫就是她生活的中心,是家庭唯一 的经济来源,她需要他挣钱回家维持生计。但沃尔 特却总是任意放纵自己,“走过自己家门也不进来, 要去酒店喝酒” 。“一回来,就会抱怨说,他浑身 汗水从矿井底下回来,总是连个火都没有” 。她 觉得丈夫除了他自己外,对什么都漠不关心。在这 里,男人对女人的态度,就像人类对待自然一样,是 随意征服、占有、不平等、自私的。在强大的男权社 会控制力面前,女性的声音软弱无力,甚至是沉默 的。而这种女性话语的缺失正是根源于男权制社会 的压制。我们看到,作为妻子的伊莉莎白,终日被无 形的父权制枷锁禁锢在家里,怀着身孕还要照顾孩 子和家务。面对丈夫的恶习,她显得很无奈,唯一能 做的就只有无止境的等待。她始终是无力改变丈夫 终日酗酒的生活状态。这又进一步说明了,在父权 同两条“水渠”,生活流过的唯一见证是孩子。劳伦 斯通过这种异化的两性关系,指责了资本主义工业 化使世界变得单调、乏味、机械化,人性被无情地扭 曲和压抑,人际关系僵死,男人和女人心灵上互相对 立,只剩肉体的结合,而没有精神的交流。男女两性 的爱情婚姻永远不可能达到一种真正和谐、平等的 两性生存关系。故事最后,伊莉莎白等来的不是丈 夫的回家而是他喝醉酒死于矿难事故。这是对她的 另一次沉重打击,她开始不知所措,精神支柱近乎坍 塌,妻子最终是完全地失去与丈夫平等对话的权力。 她之前所有的委屈和抱怨也找不到发泄的对象了。 在丈夫的生前,她无法按自己的意志去改变他。现 在,他死后,她还得跪在地板上认真地为他清洗身 子。这时候,她觉得丈夫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她曾 试图“去倾听、询问、想和他取得某种联系” ,然 而她被驱逐出来了,无法与他沟通。她深切地感受 到“他对自己成了一个多么陌生的人” 。可以 说,这死亡如同一道人为的屏障,把女性和男性世界 彻底地隔离了,再一次呈现出男性和女性明显的对 立。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觉来看,对女性的控 制和对自然的控制都是由男权制这一共同观念决定 的。在男权文化体系中,自然被人类破坏地满目苍 夷,与此同时,女性的精神世界也萎缩了。劳伦斯在 小说中正是展示了自然和女性这一共同被边缘化的 命运。在男权文化铁蹄下,女性就如同自然一样一 遭受压迫和歧视,深陷于男权社会无望的境地。她 们想挣扎、挣脱这种奴役,但那微弱的声音终究是被 男性的强势力量给吞没了。 三、亲近自然。寻求自我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指出,在自然与人类的关 系中,最重要的是女性与自然的关系。而女性在关 注自然命运的同时,更容易联想到自己生活的不幸。 女性往往凭借自身与自然的对话,领悟到生命的真 第5期 陈瑜明 男权文化铁蹄下的失语者——《菊香》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71 谛,找到真实的自我。苏珊・格里芬指出:“我们能 够战胜那些贬低自然、物质,身体和女人的思想;但 只有女人学会自己和自然讲话才行。” 在亲近自 然和保护自然的同时,女性也开始反省自己的生存 困境,并积极寻找在男权社会中的立足点。 在小说《菊香》中,当丈夫死亡时,伊莉莎白感 到心力交瘁。这时候,她家里的菊花也因此变得 “寒森森,死一般的”l4 ,绽开的朵朵菊花已失去了 往日的芬芳。仿佛那菊花也通人性,理解她悲凉的 处境。由此,女性依恋于菊花,菊花也哀痛于女性, “女怨与物哀的精神相互交融”lIⅢ。,产生共鸣。难 得的是,劳伦斯在深入细致传神地刻画女性悲剧性 命运的同时,也以比较明朗的态度赞扬了新女性独 立自主的精神。小说不仅揭示了女性被边缘化的客 体身份,还通过伊莉莎白最后的顿悟,表现了其女性 主体意识的复苏。而促发她自我意识觉醒的转折点 则与一瓶被碰翻的菊花有天。 故事的最后,当丈夫被抬回家时,起居室里仍饰 有两瓶菊花,在这间屋里,作者似乎想通过菊花让这 对夫妻进行最后的一次对话,但这也是徒劳的。他 们已经闻不到菊花的幽香了。伊莉莎白望着死者 时,她的心冰凉,冷漠。当某个矿工在难以转身的房 间里不小心碰翻了一瓶菊花时,伊莉莎白并没有立 即去望她的丈夫,而是“一进房间,就去拾起打破了 的花瓶和那些菊花”。_4lJ6 在这里,菊花的被碰落也 象征着男权社会对自然的漠视和倾轧。而令人惊讶 的是伊莉莎白冷静的反应。在她心里,菊花之神圣 已经盖过她对丈夫暴亡的悲痛。在长期默默忍受了 被冷落,受压迫的生活后,她终于勇敢地站出来,与 自然的力量一起,主动构建女性自我的主体意识。 在生态女性主义看来,“女性个体或群体的力量,常 与大自然融为一种惨淡的空漾的意境。女性在男性 社会中的惨淡与失意唯有在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应 和。从而强化了女性与自然精神体验上的相知。” …” 女性是大自然细心地呵护者,而当女性受歧视 和压迫时,大自然则是女性的避难所,自然可以抚慰 女性失落的心情。我们看到,菊花无形中使伊莉莎 白获得了安慰和振作起来的力量。她们是相互慰藉 和相互依赖的。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劳伦斯的自然 观,即人类只有融人自然,完善与自然万物间的关 系,才能拯救自己的灵魂。伊莉莎白的这一潜意识 的举动让她重新反省自己与丈夫的关系。她开始觉 醒,并自问,“我是谁,我一直在干什么?” 。她反思 着过去的婚姻生活才发现,“她从来没有看清他,他 也从来没有看清楚自己。他们相遇在黑暗中,又在 黑暗中争斗着。”l4 。她也终于忉门,“在热腾腾的 生活掩盖下的是绝对的,完全的孤独”l 。。她意识 到,“做一个妻子是多么可怕”I ,过去的生活让她 感觉羞愧,是没有自我的存在。面对曾经依赖的男 权社会的倒塌,伊莉莎白最终选择了坚强。她相信 她人生的方向并没有迷失,她还有孩子需要照顾,她 坚信她可以自己挣钱来维持生计,毕竟“她并没有 死” ,一切还是有可能的。所有这些,都强烈地 标示着女主人公主体意识的觉醒。虽然这样的觉醒 有些晚,但却预示着一个新时代女性的即将诞生,蕴 含着作者对改变女性命运,建构和谐两性关系的期 待。 : 四、结语 劳伦斯对自然持有一种生态整体观的论点,即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 质基础,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因此人类必须寻求一 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同时,他敏锐地洞 察到了自然和女性的天然联系,注重女性的心声,关 注女性的诉求。《菊香》充分地表现了劳伦斯对自 然和女性的热爱,具有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蕴。 他以小说中女主人公为视角,批判了工业文明对自 然地摧残,以及代表文明力量的男权制对女性的统 治和压制,揭示了因自然与女性话语权的缺失而造 成的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另一方面,劳伦斯试图唤 醒女性潜在的自我意识,呼吁赋予自然与女性该有 的话语权,恢复其主体地位,寻求与男性同等的权利 和地位,而不是受制于男权社会的统治。表达了他 希望人与人之间,特别是男女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 和谐关系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罗婷,谢鹏.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J].求索, 2004(4). [2]关春玲.西方生态女权主义研究评述[J].国外社会 科学,1996(2) (下转第102页) l02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8卷 能力与素质,创造或更新自身文化,把我们由过去较 为封闭的心态引向开放,由过去机械的交往联系转 尺度上的真善美。“真”,指文化信息的真实性; “善”是道德价值,所传播的文化信息对于社会具有 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必须符合人们的人格追求;“美” 是所传播的文化信息能否使传受双方产生一种精神 上的愉悦体验,文化产品的形式与内容是否和谐统 是否具有文化个性,是否有创新和发展。三是价 一变为内在有机结合,达到文化信息与文化传播效果 上的双赢与互惠,增强双方的共同存在感。 三、英语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审视 ,仅有语言文字的教育与传播是仅属于技术性的 较低层次的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高层次是美学意 义与价值观念意义上的传播。就是说,当某种传播 值认同,通过英语教育的文化传播,使得受众与原文 化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的道德价值。同时,通过 受众的文化参与,通过所传播的文化信息透视当时 英语国家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实现他们各自的 价值整合,指导他们调适与修正各自的文化心理和 社会行为方式,以确保社会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而进的文化使他人感受到了真善美,感受到了心理 上的愉悦与和谐,获得了价值理念上的认同或提升, 那么,这种文化的传播是成功的。 综合前面的论述,通过英语教育传播英语国家 文化的过程就是英语课程的相关者通过各种象征事 物的选择和加工,将涉及英语国家的社会事物加以 “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英语国家文化的 [1儿2]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50,38. 信息符号总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相关, 对英语课程的文化传播,则是教师或学生通过接触 课程内容,并对之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我们 目前的英语教育中的文化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往 往是按照支配合乎我们国家教育政策的价值体系为 事物赋予其意义的,传播内容的符号化过程与文化 意义赋予过程也必须以此为基本坐标。为此,英语 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的实现务必要包含三个层次, 一[3] 尚宏.文化传播与翻译[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167. [4]姚君喜.传播与意义的构建[J].当代传播,2009(2): 22. [5] 霍尔.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范式:语境与意义[M]// (美)莫滕森.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关世杰,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44. [6]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陆兴华,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3:3 [7]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夏镇平,译.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1994:11. 是提供有益的文化知识,实现认知共识,建构起相 互理解,逐步走进的文化信息空间,表达出意义的文 化性。二是英语教育的文化传播要崇尚并追求价值 [8]姚君喜.传播的意义[J].现代传播,2006(5):7—1I. (上接第71页) [3] Susan,Griffin.Woman and Nature:The Roaring Inside Her[M].New York:Harpen&Row Press,1978. [8] 陈喜荣.生态女权主义评述[J].武汉大学学报,2002 (5). [9]Carson,Rache1.Silent Spring[M].吕瑞兰,李长生,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4] 劳伦斯.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M].北京:中国文联 出版社,2007. [10]伍厚恺.寻找彩虹的人:劳伦斯[M].成都:四川人 民出版社,2000. [5] 查伦・斯普瑞特耐克.生态女性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 献.[J].国外社会科学,1997(6) [6]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M].上海:上海 大学出版社,2007. [1 1] Buell,Lawrence.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Thor— eau,Nature Writing,an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M].Cambridg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P, 1995. [7]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2]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