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穷村怎样变牛村7.8

2023-11-06 来源:步旅网
穷村怎样变“牛”村(走转改·一线调查)

本报记者 戴岚 袁振喜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8日 06 版)

核心阅读

一个穷得吃不饱、选不出村委会、经常上访的村,四、五年以后,变成一个家家有楼有车,年收入千万、百万都不新鲜的村。这个变化的关键,正在于有匡国明、张士勋这样的基层干部。

说来让人哭笑不得,喀巴克克勒希村,这个65户、220人的小穷村,从2001年到2011年,10来年愣没选出过自己的村支书,大家斗来斗去,谁也不服谁,一选举,连个过半票的人也没有,所以村支书向来都是乡党委往下派。

越穷越斗,越斗越穷,这简直是铁律。巴里巴盖乡党委对着这个村直发愁,可还得硬着头皮想办法。

贫穷根源在哪里?

摸透情况、理顺思路,调查研究很重要

2008年,阿勒泰市村两委第七次换届,喀巴克克勒希村和往常一样,照旧选不出自己的书记和主任。这一次,乡党委派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张士勋来村任职。张士勋黑脸,大眼,体型粗壮,声音洪亮爱激动。

2009年1月,年轻的匡国明到巴里巴盖乡任书记,他个子高挑,白白净净,一身书卷气,讲话斯文有条理。

匡国明和张士勋,是个奇妙组合。但有个共同点,两人都不信邪,不相信这小村就发展不起来。他们不约而同,都想到要调查研究。张士勋挨家走,民情日记记了几大本。匡国明也几次三番在村里调查。渐渐地,他们搞清楚了状况。

其实,这村禀赋不错。它紧挨着216国道,交通便利。村里土地也不少,每人有15亩,全村近3000亩,周围还有大片的撂荒地。土壤虽有些盐碱,但经农业专家测土配方,其成分和气候非常适宜种瓜果。村里的人不团结,但有几个能人。这几个能人年轻,有想法,渴望致富。但致富的激情被一场豪赌浇灭了。

2001年左右,村里人结识了一个收甜瓜的河南老板,人种他收,当年村民瞿世超和王文喜就各种了20亩,收获了上万块。村民看在眼里,纷纷与这位老板签订单。2002年,种甜瓜400亩,又获丰收。随后,甜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2005年,村里还派几个人去上海、广州进行考察,最终在广州的里水市场站稳了脚跟。

好日子似乎触手可及。2007年,村里的地全都是甜瓜,加上承包的撂荒地,全村共种下15000亩。可就在甜瓜的成熟时候,老天毫不留情地整整下了一周大雨,甜瓜全军覆没。押宝不中,喀巴克克勒希村再次一贫如洗,人心又乱了。

反复调查摸底之后,匡国明们理清了头绪:村民们都想富,但一没生产资金,二没有效思路,三不能对抗大风险。要兴旺致富,仅靠农户单打独斗,没戏,得主动介入,扶持引导。农业最主要的风险,说穿了就是小生产与大市场、家庭承包与规模化经营之间的矛盾。资金他们可以跑,思路他们可以找,关键是村里有能人,这很重要。如果能借助这几个能人,吸引大家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局面应该有所不同。 想清楚容易,做成功难。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发展关键在哪里?

“要做好服务,让能人先飞。你不是觉得你能吗,好,你去闯,我支持!”

2009年,匡国明跑到自治区农业厅,要来一个1300亩的标准化试验样板区的建设项目。 先去找能人王文喜,愿不愿意接这个项目?王文喜30多岁,从安徽搬迁过来,黑、瘦、精明,从2000年开始,一直在种甜瓜。他不但擅长种,也擅长销,讲诚信,市场上认。匡国明派人去广州里水市场调查过,在那里,王文喜的脸就是招牌。 但王文喜不理这茬,“跟政府搞有啥好处?我原来觉得他们玩儿虚的多,哄骗欺负老百姓的也有,所以不想沾。”匡国明不气馁,请客,聊天,交朋友,最终说服王文喜种了100亩样板田。当年王文喜净收入8万块,十分开心。2010年,这个标准化试验样板区项目扩大到3000亩,主要由王文喜来种,当年净收益200多万元。从此,王文喜三句话不离匡书记,有什么想法都跟匡书记谈,匡书记说啥他都信服。

匡书记适时提出了进一步的想法:成立合作社吧,吸收更多的农户,创立自己的品牌,搞标准化农业大生产。

王文喜点头称是。村里、乡里立马去跑各种手续,一条龙服务。2011年4月,金和甜瓜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理事长为王文喜。当年吸收村里农户46户,他们分散种植,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合作社聘有专门的技术员,具体指导各农户种植。 他们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巴里巴盖”甜瓜,在自治区申请了绿色无公害和原产地认证,建立了自己的生产标准。

乡里帮他们争取到了自治区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项目,甜瓜的种植信息在信息标签中一目了然。为了让他们不但能种、销,还能运、藏,乡里出面和邻居阿苇滩镇商谈,在216国道边上为合作社协调了50亩土地,又联系银行找贷款,跑工商、水利、交通、税务等各部门,总投资1000多万元,为合作社建了一个甜瓜交易市场,内建有交易平台、储藏库、保鲜库、办公楼等。

2011年,金和甜瓜合作社种植甜瓜6000余亩,在广州销售15000吨,王文喜获得1200万元的纯收入,入社农户获得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不等的收入。

去年又是一场大雨。合作社在对抗农业风险上的力量显现了出来。这一年,金和和周边130户农民,以每亩2000元的保底价签订了3000亩甜瓜购销合同,加上合作社前置预防措施,不管雨怎么下,订单农户毫无损失。绝收风险,一去不复返了。

今年,金和合作社已辐射到3个乡镇、7个行政村,标准化种植甜瓜10000亩,长势良好。乡党委同意依托金和合作社成立乡产业党总支,全面协调周边乡镇的农户。除了广州的老市场,与北京物美、永辉、沃尔玛等也签订了10000吨甜瓜意向性订单。 如何引导才科学?

“干部,就要站得高、看得远,看到大家看不到的风险,并想办法解决,这样大家才信服你”

其实金和并不是村里成立最早的合作社,最早的是阿山草原养殖和惠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它们成立于2009年,理事长分别是村里的能人范巨财和付文利,阿山经营奶牛养殖、肉类深加工和育肥,惠农经营油葵脱壳、膜下滴灌设备等各种农资。成立最晚的是2011年4月由村民蒋涛任理事长的金鸣特禽养殖合作社,经营朗德鹅、野山鸡、鸵鸟、孔雀等特色禽类养殖、育雏。

喀巴克克勒希村的这4个合作社,主营各不相同,又能互相支持,之间有一种循环经济的隐约思路。这种布局也是匡国明、张士勋们深思熟虑过的,他们懂得以多样化分散风险,也懂得互相促进科学发展。

而所有这些合作社,无一不是在匡国明们的鼓励、“诱导”和所有手续全给跑的贴身服务下促成的。现在,村里的65户村民几乎都同时参加了这4个合作社,在每个社里都有不菲的收益。

2011年,这个村各合作社经济效益大爆发,总产值达到1.5个亿。村里老百姓年收入在

30万以下的只有1户,其他达到千万、百万、大几十万,大家人心振奋。这个时候,匡国明们异常清醒。他们知道这个村子在现代农业之路上刚刚起步,依靠种植、养殖和初加工,产业链短,风险高,还很脆弱。

比如种甜瓜。老天爷不可能年年遂人愿,订单种瓜固然有保障,还须有万全之策。2011年丰收一过,匡国明带上人去了南疆,引进了瓜体套袋技术:透明、通风、可伸缩的袋子,在甜瓜麻纹未成之前套上,不影响光照和生长,但能防雨,防止雨水太大炸瓜、烂瓜。 2012年,阿勒泰市委书记王仕斌批了80万元支持这项技术,金和合作社又配套了20万,投入100万元给甜瓜套上了袋。当年的连绵大雨没能对喀巴克克勒希伤筋动骨。

除了科学布局,前置预防,在对抗风险上,匡国明们还有更多的考虑,比如正在积极争取的农业保险,比如整合4个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园区,还比如更长远的考量——拉长产业链,在种养和初加工之外,他们的目光放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上,对此,他们已盘算许久,胸有成竹。

匡国明们,越来越令村民信服。几个能人,包括原来对政府有点成见的王文喜都争着抢着入了党。喀巴克克勒希村带动了周围一片村庄,并辐射到整个阿勒泰草原,远近闻名。现在,巴里巴盖乡有23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都是在党组织的引导服务下建成的。

2011年12月到2012年3月,喀巴克克勒希村进行换届选举。这一次,他们终于选出了自己的支书、村主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