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guì论战
《左传》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实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1、十年 春, 齐 师 伐 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公 将 战。 曹刿 请 见。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 请求拜见(庄公)。
其 乡人曰:“肉食者 谋 之,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 会 谋划 这件事的, (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又 何 间jiàn 焉?” 刿曰:
(你)又 何必 参与 呢?” 曹刿说:
“肉食者 鄙, 未能 远谋。” “大官们 目光短浅,不能 深谋远虑。
乃 入 见。
于是 进宫廷去 拜见(庄公)。
问: “ 何 以(何) 战?” 曹刿问庄公:“ 您 凭 什么跟齐国 打仗?”
(何以战:倒装句,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公 曰:“衣食 所安,
庄公说:“衣食这种 养生的东西,
弗敢 专 也,必 以(之)分 人。” 我不敢 独自占有,一定 把 它 分给 别人。
对曰:“ 小 惠 未 徧。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 遍及 百姓,
(徧:通“遍”遍及)
民 弗 从 也。” 老百姓 是 不会 听从 您的。
公 曰:“牺 牲 玉 帛bó, 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绸等,
( 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弗 敢 加 也,必 以 信。”
我不 敢 虚报 ,一定 做到 诚实可信。”
对曰:“ 小 信 未 孚fú, 曹刿说:“这点小小的诚意不能使人信服,
神 弗 福 也。” 神灵 是 不会 保佑 您的。”
公曰:“小大 之 狱, 虽 不能 察,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
必 以 情。” 对曰: 但 一定 根据 实情 处理 。” 曹刿说:
“ 忠 之 属 也。 “这是 尽本职 一类 的事
可 以 (之) 一 战。(省略句) 可以 凭 (这点)去打一仗。
战 则 请 从。”
如果作战,就 请允许我跟着您去。”
第一段:写战前准备。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2、 公 与之 乘, 战 于长勺。(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 作战。
公 将 鼓 之。 刿曰: “未可。” 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 不行。”
(之:助词,无意义。)
齐人 三 鼓。 刿曰:“可 矣。”
齐军擂了三次鼓后,曹刿说:“可以进军了。
齐师 败绩。公 将 驰 之。 齐军 大败。庄公 正要 追击,
刿 曰:“ 未可。” 曹刿说:“还不行。”
下 视 其 辙zhé,
(他)下车 察看 齐军 的车印,
登 轼 而 望 之,
又登上 车前横木 远望 齐军(的队形),
曰:“可 矣。”遂 逐 齐师。(这才)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3、既 克, 公 问 其 故。 已经打胜之后,鲁庄公问 他 取胜的原因。
(本句为过渡句。)
对曰:“夫fú战, 勇气也。 曹刿答道:“打仗, 靠的是勇气。
(夫fú:句首发语词,引发议论,无意义。)
一 鼓 作 气, 第一次 击鼓 能 振作 士兵们勇气,
再 (鼓) 而 衰,
第二击鼓时 士兵们的勇气 减弱了,
三 (鼓) 而 竭。
到第三击鼓时 士兵们的勇气已经消失了。
彼 竭 我 盈, 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 旺盛,
故 克 之。 所以 战胜 了 他们。
夫fú 大国 难 测 也,
(齐国是)大国,难以 推测(它的情况),
惧 有 伏 焉。 担心 他们 有 埋伏,
吾 视 其 辙 乱, 我 看到 他们的 车印 混乱,
望 其 旗 靡mǐ, 望见 他们的 军旗也 倒下 了,
故 逐 之。” 所以下令 追击 他们。”
第三段:曹刿总结(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本文中心)
《惠子相梁》
惠子 相(xiàng)(于)梁,(省略句) 惠子 在 梁国 当宰相,
庄子 往 见 之。 庄子 去 看望 他。
或 谓 惠子 曰:“庄子 来,
有人 对 惠子 说:“庄子 到梁国来,
欲 代 子 相。”
想 取代 你 做宰相。”
于是 惠子 恐, 于是 惠子 非常 害怕,
搜 于 国 中(搜)三日三夜。(倒装句)
在 国都 里 搜捕 三天三夜。
庄子 往 见 之,曰: 庄子 前去 见 他,说:
yuān chú
“南方有 鸟, 其 名 为 鹓 鶵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 鹓 鶵,
子 知 之 乎? 你 知道 它 吗?
夫fu鹓鶵发 于 南海,(发) (倒装句)
鹓鶵 从 南海 起飞
而飞 于 北海, 飞 到 北海去,
非 梧桐 不 止, 不是 梧桐树 不 栖息,
非 练 实 不 食, 不是 竹子的果实 不 吃,
非 醴(lǐ) 泉 不饮。 不是 甜美甘甜 的 泉水 不喝。
于 是 鸱(chī) 得 腐 鼠, 在 这时,一只猫头鹰 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鹓鶵 过(于) 之,(省略句) 鹓鶵 从 它 面前飞过,
仰 而 视 之 曰:„吓 (hè)!‟
(猫头鹰)仰头 看着 它 说: 吓 (hè)!
今 子 欲 以 子 之 梁国 而 吓我 邪?” 现在你 也想 用 你 的 梁国 来 吓我 吗?”
写作手法:以物喻人
评析: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鹓雏——庄子 鸱—— 惠子
腐鼠——功名利禄
《庄子与惠子游与濠梁》
庄子与惠子 游 于 濠hao 梁之上。(游) 庄子与惠子 在 濠水 的 桥上 游玩。
庄子曰:“鯈tiao鱼 出 游 从容, 庄子说:“白鱼 在河水中游得 多么悠闲自得,
是 鱼 之 乐 也。”(判断句) 这 是 鱼 的 快乐啊。”
惠子曰:“子 非 鱼,安 知 鱼之乐?” 惠子说:“你 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曰:“子 非 我, 庄子说:“你 不是 我,
安 知 我 不知 鱼 之 乐?
怎么知道我 不知道 鱼 的 快乐呢?”
惠子曰:“我 非 子,固 不知 子 矣; 惠子说:“我 不是 你,固然 不知道 你 了;
子 固 非 鱼也, 你 本来 就 不是 鱼,
子 之 不知 鱼 之 乐 全 矣!” 你 不知道 鱼 的 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曰:“请 循 其 本。
庄子说:“请 从 我们 最初的话题说起。
子曰„汝 安 知 鱼 乐‟ 云者, 你说„你 哪儿知道鱼 快乐‟ 的话,
既已知 吾 知 之 而问我,
(你)已经知道我 知道鱼快乐而来问我。
我知 之 濠 上也。”
我知道鱼快乐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评析:全文重在一个“辩”字上,反映出两个人敏捷的思维与睿智的辩论。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课文标题的意思:
邹忌用暗示、比喻的方法规劝齐威王接受自己的进谏主张。讽,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规劝。
1、邹忌修 八尺有余,而形 貌 昳 丽。
邹忌身高八尺 多, 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朝 服 衣冠,窥 镜,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
谓其妻 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对他的妻子说:“我 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其 妻 曰:“君 美 甚, 他的妻子说:“您 更 漂亮 ,
徐公 何能 及 公 也!”
徐公 哪里 比得上 您呢?”
城北 徐公, 齐国 之 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 的 美男子。
忌 不自信,
邹忌 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妾曰:“徐公 何 能 及 君 也?” 妾说:“徐公 怎么 能 比得上 您 呢?”
旦日, 客 从外 来, 与 坐 谈,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
问 之:“吾与徐公 孰 美?”
邹忌又问 他:“我同徐公比,谁 漂亮?”
客 曰:“徐公 不若 君 之 美 也!” 客人说:“徐公 不如 您 漂亮。”
明日, 徐公来, 孰 视 之,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 看 他,
自 以为 不如;
自己 觉得 不如 徐公漂亮;
窥 镜 而 自视, 再 照 镜子 看看自己,
又 弗如 远甚。 又觉得自己远远 不如徐公漂亮。
暮 寝 而思 之, 曰: 晚上 躺着 想 这件事,说:
“吾 妻 之 美我 者, 私 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的原因,是偏爱我;
妾之美我 者, 畏 我也;妾 认为我漂亮 的原因 ,是害怕我;
客之美我 者, 欲有求于我也。客人认为我漂亮的原因,是想有求于我。””
第一段:写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2、于是 入朝 见 威 王,曰:
于是邹忌 上朝 拜见 齐威王,说:
“臣 诚 知 不如 徐公 美。 “我 确实知道自己 不如 徐公 漂亮。
臣 之 妻 私 臣,臣之妾 畏 臣, 可是我 的 妻子偏爱我,我的妾 害怕我,
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 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今 齐 地 方 千里, 百二十 城, 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城池一百二十座,
宫 妇 左右 莫 不 私 王, 宫中的妃子、近臣 没有谁不 偏爱 您,
朝廷 之 臣 莫 不 畏 王, 朝中 的 大臣 没有谁 不 害怕 您,
四境之内 莫 不 有求于 王: 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 有求于 您:
由此观之,王 之 蔽 甚 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 受蒙蔽 很深 啦!”
第二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婉劝齐王除蔽纳谏。
3、 王 曰:“善。”乃 下 令: 齐威王 说:“好!”就 下了 命令:
“群臣吏 民 能 面 刺 寡人之过者,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
受上 赏; 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 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人,受中等奖赏;
能 谤讥于市朝 (谤讥),
能够 在公共场所 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闻 寡人之耳 者, 受下 赏。” 并能传到我 的耳朵里的人,受下等奖赏。
令 初 下, 群 臣 进谏, 命令 刚 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
门 庭 若 市;
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 集市一样;
数 月之后, 时时 而间 进;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
期 年 之后,虽 欲 言, 满 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 进谏,
无 可 进者。 也没有什么可以 说的了。
”
燕、赵、韩、魏 闻 之, 燕、赵、韩、魏等国 听说了 这件事,
皆 朝 于 齐。 (朝)(倒装句) 都 到 齐国来朝见齐王。
此 所谓战胜于 朝廷。(战胜)
这 就是所谓 在 朝廷上 战胜别国。
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愚公移山》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本文是《列子》中一则有明的寓言故事。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也表明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和征服
自然的决心和勇气。
1、太行、王屋二山, 方 七百里,高 万 仞。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本 在冀州之南, 河 阳之北。阳:水之北 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 的北面。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作铺垫。
2、北山 愚公者,年 且 九十,
北山 愚公, 年纪 将近 九十岁了, 面 山而居。 惩cheng山北之塞se, 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 山北 交通阻塞,
出入之 迂yu 也, 聚 室 而 谋 曰: 进出要 绕道, 就召集全家来 商量说:
“吾与 汝(ru)毕 力 平 险,
“我和 你们 尽 全力 挖平 险峻的大山,
指 通 豫 南,(指:通“直”) 一直 通到 豫州 的南部,
达于 汉 阴, 可 乎?” (阴:水之南。到达 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杂然 相 许。
(大家)纷纷地表示 赞同 。
其 妻 献 疑 曰:“以 君 之 力,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 你 的 力气,
)
曾 不能损魁父 之 丘。(曾:连···都) 连 魁父那样 的 小山都不能削减,
如 太行、王屋 何?
又能 把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如···何?:把···怎么样?)
且 焉 置 土 石?”(置 焉)
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 放置到哪里去呢?”
杂 曰:“ 投 诸 渤海 之 尾, 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 渤海 的 边上,
诸:相当于“之于”( 之于之于:扔它们到)
隐土 之 北。” 隐土 的 北面。”
遂 率子孙 荷he担 者三夫, 于是 率领儿孙中 能挑担子 的三个人,
Jiben
叩 石 垦 壤, 箕 畚 运于 渤海 之 尾。 凿 石 挖 土,用箕 畚 运到 渤海 的 边上。
邻人 京城氏 之 孀shuang妻 有 遗男, 邻居 京城氏 的 寡 妇 有个 孤儿,
始 龀chen,跳 往 助 之。 刚 换牙,也蹦蹦跳跳地 去 帮助 他们。
寒 暑 易 节,始 一 反(通“返”)焉。 冬 夏 换 季,才 往返 一趟。
第二段:写愚公发起移山的经过和移山过程的艰苦劳动。
3、河曲 智叟sou 笑 而 止 之 曰: 黄河 湾上的智叟 讥笑 并 劝阻 愚公 说:
“ 甚矣,汝之不 惠。(惠:通“慧” 聪明) “你 太 不 聪明了。
(倒装句,应为:汝之不 惠,甚矣。) 以 残 年 余 力, 凭你在世上这剩下的几年,剩下的力气,
曾 不能毁 山 之一 毛,
连 山上的一棵 草 都 拔不掉了,
其 如 土 石 何?”
你 又能 把 泥土 石头 怎么样呢?”
北山 愚公 长 息 曰: 北山 愚公 长长地 叹息 说:
“汝 心 之 固,(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你 思想 太 顽固,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固 不可 彻,
顽固 到了不能 通达事理的地步,
曾 不若 孀妻 弱子。
连 寡妇 孤儿 都 不如。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焉; 即使 我 死了,还有 儿子 在呀;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儿子 又 生 孙子,孙子又 生 儿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儿子 又 有 儿子,儿子又 有 孙子;
子子孙孙 无 穷匮kui也, 子子孙孙 是 没有 穷尽 的。
而 山 不 加 增, 可是 山 却 不会再 加大 增高,
何 苦 而 不平?” (倒装句:“苦何”愁 什么 挖不平呢?”
河曲 智叟 亡wu 以 应。(亡:通“无”)
)
河曲 智叟 没有话 来 回答。
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批驳,以显示愚公的决心。
4、操 蛇 之 神 闻 之
拿着 蛇 的 山神 听说 这件事,
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告 之) 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帝 感 其 诚,
天帝 被 愚公 的 诚心 所 感动,
命 夸娥氏 二 子 负 二 山,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
一 厝cuo朔东, 一 厝 雍yong南。 一座放在 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自 此,冀 之 南, 汉 之 阴, 从 此,冀州 的 南部,(直到)汉水 的南岸,
无 陇 断 焉。 再没有 高山 阻隔 了。
第四段:写愚公感动天帝,太行、王屋两座山被神搬走。(以神话作结,的浪漫色彩。)
更加强了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