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甘肃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

2024-08-22 来源:步旅网
甘肃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

【篇一:(新甘肃)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关问题

答复 word 文档】

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及大数据系统 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答复 一、大数据

1.大数据平台建设能否做成15个不同的模块,由行业部门去填? 答:不可以。这次大数据平台信息录入是以2015年100万预脱贫人口数为基数,是以户为单位填写,行业部门的信息都在这一户中体现。填表问题,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填写。 2.国家建档立卡数据系统和大数据系统平台能否对接? 答:可以对接,需要请示国务院扶贫办允许后才能实现。 3.大数据系统中入户调查表格复杂,能否简化?

答: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与行业部门协商,简化表格。

4.2015年预脱贫100万名单,能否调整?建议把2015年的预脱贫人口100万,不能关死,要能进能出。

答:2015年100万实名制,总规模不变,不少于100万人,具体名单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可以进行调整。

5.省办能否专门成立部门,具体协调精准扶贫工作,设定政策解释人,公布其电话,各县区有问题可以随时进行咨询?

答:我们向扶贫领导小组汇报,建议由相关行业部门尽快确定联络人,负责解答。 二、建档立卡

1.贫困县、村、人口的脱贫标准、如何验收不明确。 答:目前国家还未制定明确标准,我省正在制定过程中。

2.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和五保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条件这概念不明确;金昌市低保户实行城乡一体化,低保的标准提高了,低保户是否可以不全部纳入。五保户、低保户中一二类是否绝对从系统中剔除。审核脱贫指标2800元,而一二类低保收入超过了2800元,有一定的冲突,建档立卡工作怎么处理?如果三四类低保进入建档立卡,人数就会超,这些人数省上认可吗?敦煌市民政上下达了9800人低保人数,但没有等级区分,而我们扶贫口下达的贫困人数是2800人,这个数字悬殊比较大。怎么解决?民政上下达五保户和低保户人数比我们贫困人数还多,现在又说要控制规模,为

落实进多少出多少的制度,就会出现五保户和低保人数把我们贫困人数顶出现象,怎么处理?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一、二类低保户享受政策后,实现了政策性脱贫,但这部分农户仍然属于乡村内最贫困的群体。是否可以按照返贫处理? 答:建档立卡农户

的纳入不分一般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贫困户属性,只要在这个村中是最贫困的群体,由民主评议选出纳入;系统中的低保户、五保户的人均纯收入按实际情况录入。实现政策性脱贫的五保户、低保户可以退出建档立卡系统,户中有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特殊情况,暂不退出;但不能搞“一刀切”全部进入或全部退出,因为

我们系统中大部分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是人为压缩到2736元以下的。所以贫困户的退出、农户的返贫不要管是何属性,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一切权力交给本村的群众去评议选出。 3.国务院扶贫办的系统能否24 小时开放?

答:根据阶段性任务的需要,省办与国务院扶贫办协调开放, 数据不能随意调整,系统不能随意开放。

4.扶贫户和贫困户在政策上概念的如何区分?

答:贫困户的定义国家还无任何解释。目前,建档立卡中贫困户包括一般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贫困户。扶贫开发对象是指《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概念:“国家扶贫标准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有发展意愿的农村人口”。

5.返贫人口的重新识别与统计如何调整?

答:请认真参阅甘扶领办发〔2015〕19号文件中关于返贫的具体要求。

6.国家统计局下发的脱贫数据与我们掌握的实际脱贫数据不一致,造成这个被脱贫的局面怎么办?2014国家统计局给敦煌下的扶贫计划比我们的2013年多出了3000人,国家统计局下的这个人数与我们的计划人数接不上,我们工作下一步怎么延续,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答:以2014年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核定的数字为准 。

【篇二:精准扶贫信息系统】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 一、项目简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可实现全省贫困户信息的全面、准确统计;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的全面公开、监督管理;对扶贫过程进行有效

跟踪、管理;对扶贫结果进行实时查询;为扶贫工作的更进一步开展积累有效的基础数据,为全省扶贫的大数据趋势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省级、市级扶贫主管部门对扶贫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统计,扶贫信息的精准推送,为扶贫工作提供互动沟通的平台,实现对扶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三、功能简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贯穿贫困户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帮扶成效评价、意见反馈、大数据分析等整个扶贫全过程;在贫困户精确识别阶段可实现扶贫信息公示、评选结果反馈、建立贫困户档案和数据库等功能;在帮扶阶

段,可为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包括贫困户信息管理、阳光操

作管理、扶贫事权管理;在帮扶成效评估和意见反馈阶段,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评价和网站在线反馈功能;通过对系统运行积累的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提供对贫困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效果、贫困户分布等的关联性分析,趋势分析、预测,综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领导辅助决策,统计报表等功能。

具体来讲,基于“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全省四级一体(省、市、县、镇)的数据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外网网站、各级人员使用的手机app客户端、扶贫事权管理系统和扶贫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主要内容,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3.1精确识别

在此阶段,“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可提供如下功能: 3.1.1信息公示、结果反馈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所有档案信息录入“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数据库,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

村委工作人员可通过“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包括pc端网站和手机微网站)、手机app等新方式结合传统纸质文件公示“贫困户”名额、发布申请评选须知、公示申请人名单等信息;在网站上公示、公布结果;提供网络留言反馈功能,方便对评选结果有异议的民众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反馈自己的意见。

贫困户确定流程

3.1.2建立档案、方便跟踪及数据统计

根据贫困户评选结果,工作人员将贫困户信息录入“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为每户贫困户建立自身的贫困户档案,档案信息包括《贫困户基本信息表》和《贫困户需求情况表》。通过这两份信息表的建立,实现档案信息的全面性、系统性、规范化。通过档案的建立,实现全省范围的贫困户信息全面统计和查询,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实时的基础数据。 贫困户档案建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数据库中各类档案信息,可谓扶贫工作的“活字典”,可几分钟内生成贫困户台账,随时对扶贫工作进行跟踪动态管理,效率比过去要高10倍以上,并且更全面、更准确。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思路,可以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动态化、常态化的对基础信息进行校正。 3.2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利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对扶贫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是保障精准扶贫成功的关键。“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有pc端平台和手机app端,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优势。在此阶段, “精准扶贫信息化

平台”可提供如下功能:

3.2.1完善贫困帮扶档案、方便跟踪及数据统计

根据每户的具体帮扶情况建立《贫困户帮扶情况表》,完善帮扶进程过程及帮扶结果统计,完善“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中的贫困帮扶档案。做到对每户贫困户的帮扶过程可跟踪,帮扶结果可快速统计查询。帮扶工作可根据帮扶进展情况实时调整,为下一步帮扶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实时的数据支持。 3.2.2贫困户信息管理

通过前期采集的贫困户信息档案建立起“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全省贫困户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帮扶结果等实施动态管理。 贫困户信息数据库

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

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3.2.3阳光操作管理

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及时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预算情况、 使用情

【篇三: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2014.05.25) 一、总体要求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臵、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基本内容

1、范围精准。以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确定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片、带、村)。

2、对象精准。按照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的《甘肃省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3年底全省6220个贫困村、552万贫困人口,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3、任务精准。按照全省和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方案,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表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4、目标精准。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把实现“六大突破”的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5、措施精准。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挂钩,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每个贫困村都要有扶贫规划、脱贫计划、工作台帐;要有省、市、县领导联系、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有龙头企业带动、有科技人员指导、有金融网点覆盖。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基础台帐、帮扶计划、脱贫措施;要有增收项目、有资金扶持(包括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其它帮扶资金)、有干部联系帮扶。

6、责任精准。要紧紧依托“双联”工作平台,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的深度融合;片区县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各级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所有承担扶贫任务的部门、单位,都要把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主要扶持对象,聚精会神地实行精准扶贫。要用是否“进村入户”来衡量和甄别是否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把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增长、按期脱贫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凡使用扶贫资金的部门、单位、企业、项目,都要有到村到户到人的扶贫措施,承担相应脱贫任务,向群众交“扶贫帐”。 三、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精准化识别

通过建档立卡,把真正的扶贫对象和扶贫对象的准确信息摸清摸准,为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

1、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五清”。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标准、规模,对全省552万贫困人口,逐户调查摸底,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通过“两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农户。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做到户有《扶贫手册》,省、市、县、乡、村有接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平台。

——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

——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

——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

——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

——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2、对贫困村建档立卡,做到“六有”。按照贫困村建档立卡的标准、规模,对贫困村逐村摸底调查,通过“一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做到:

——有村情档案。包括基本村情、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贫困状况、收入水平等。

——有问题台账。包括主要制约因素、以往扶持情况和效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等。

——有需求清单。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项目清单。

——有村级规划。包括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人

力资源开发等实施计划。包括贫困户增收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计划、金融支持计划、龙头企业覆盖带动计划、科技单位和人员技术指导方案等。

——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

——有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计划、脱贫时限。 (二)集中力量,针对性扶持

各类扶贫资源要以建档立卡为依据,对准目标、选准项目,整合力量集中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的瓶颈问题。

1、专项扶贫要进一步提高精准性。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两后生”培训等扶贫项目要率先实现精准投放、精细管理,把项目、资金与建档立卡结果紧密联系。到2016年,整村推进项目要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并大力实施整乡、整流域、整产业连片开发;到2018年,互助资金加上“中和农信”小额贷款要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两后生”(“雨露”计划)培训实行对58个片区特困县和17个插花贫困县贫困家庭全覆盖;到2015年,马铃薯、草食畜、林果、蔬菜、中药材、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和增收项目要实现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

2、行业扶贫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行业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贫困村作为“项目区”,把贫困户作为“项目单位”,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

的原则,“各做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多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形成攻坚合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不仅要到村更要进村入户,重点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安排项目、投放资金、检查效益、承担脱贫任务。

3、社会扶贫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各类社会扶贫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聚集。积极协调中央国家机关定点

扶贫单位,将贫困村、贫困户作为主要工作对象,重点解决突出矛盾和迫切问题;深化和拓展东西扶贫协作,推进天津、厦门等省外发达地区的市县乡村、企事业单位与我省贫困县乡村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双联”行动的载体作用和与扶贫工作同质、同步、同向、同力的平台作用,使“双联”工作队和“双联”干部成为“精确滴灌”的管道;进一步推进企业参与扶贫攻坚,深化“民企陇上行”行动,通过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形式,大力开展“村企共建”,将贫困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扶贫,支持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与贫困村一对一、与贫困户手拉手帮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科协等各方面力量,通过爱心捐赠、结对帮扶、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等方式,参与贫困识别、扶贫调研、支医助教、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通过设立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和社会爱心捐助平台,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信息为基础,建立精准化、规范化的社会扶贫资源配臵机制。

4、金融扶贫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快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步伐,为金融服务修渠引水;通过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小额信贷保险等机制和加大贷款贴息等方式,为贫困群众贷款保驾护航,确保贫困户贷得着、用得好、还得上。金融部门要将服务网点向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延伸,确保到2015年,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家金融机构(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提供金融服务;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支农再贷款、缩小存贷差等金融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资金流向贫困地区;要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扩大扶贫小额信贷、“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农耕文明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规模的基础上,为贫困户量身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力争到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