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外省市声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27小题) 1.(2013?自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2013?淄博)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 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 D.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3.(2013?资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 B. 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 C.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D. 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2013?镇江)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波是一种电磁波 B. 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响声来判断的 D. 调节MP3音量是改变了音调 5.(2013?宜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6.(2013?扬州)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 不能传播声音 B. 吸收了声波 C.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7.(2013?徐州)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8.(2013?厦门)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而不高声喧哗,这是文明的表现.这里“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9.(2013?潍坊)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m/s C. 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10.(2013?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 A. 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 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11.(2013?威海)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D. 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2.(2013?绥化)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利用B超检查身体 B. 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C.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 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 13.(2013?十堰)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 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 B. 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 C. 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D. 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14.(2013?沈阳)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15.(2013?庆阳)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6.(2013?南充)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B. 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C.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7.(2013?内江)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一种波,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 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 C.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18.(2013?梅州)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19.(2013?泸州)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20.(2013?柳州)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 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 21.(2013?葫芦岛)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 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 C. 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 D. 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22.(2013?哈尔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吉它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B. 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 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 23.(2013?德州)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定向远
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波具有能量 B.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24.(2013?成都)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B. 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 C. 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 D. 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 25.(2012?资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我们能够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它们的音调不同 B. 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 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不但美化了城市而且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D.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利用了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26.(2012?烟台)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 改变薄塑料尺划过梳子的速度 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27.(2012?仙桃)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雨天打雷时,我们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见闪电 B. 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 C. 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 D. 燃放鞭炮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二.解答题(共3小题) 28.(2012?昆明)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 _________ ;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_________ . 29.(2011?常州)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2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 ① 20 0.3 钢 ② 钢 ③ ④ ⑤ 40 0.5 钢 30 0.5 尼龙丝 40 0.5 尼龙丝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_________ 、 _____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_________ 、 _____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_________ . 30.(2010?湖州)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_________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_________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