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主体间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2021-02-10 来源:步旅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Joum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1 1 2013 主体间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申秀,徐文婷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这一主要方式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本文从主体间 性理论出发,分析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点及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实效性的新路径 关键词:主体间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3)11-0182—02 作者简介:申秀(1990-),女,江苏人,江苏大学(江苏镇江212000)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 育;徐文婷,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3—05-27 一、主体间性理论内涵及其教育学意义 主体地位和单方面的主体性l4]269。由于教师是主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地支配力与权威性,学 生只能被动接受和服从,被当做为教育的“客体”。教 师主体性过多.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思 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提高。 主体间性作为主体问关系的规定,是指主体与 主体之间相关性、统一性:主体间性是两个或多个主 体的内在相关性,它要以个人主体性为基础E1]凹。同 时,主体间性又不等同于主体性,主体间性不同于传 (三)学生主体性缺失。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包含 两方面原因:一是学生被当做教育教学的“客体”,是 一统“主体一客体”两极关系,它所建立的是“主体一主 体”交互关系。主体间性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 论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主体间性理论把 “人”从“主客二分”和“主客二元”的思维方式所导致 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客体”对立的思维观念 种被动的缺失;二是学生自身主动放弃“主体性”, 于教师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学生不理解所学知识。学 是一种主动的缺失。学生主体性被动缺失的表现在 生主体性主动缺失的表现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需求被动化,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 利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学习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J】∞。 (四)师生关系淡漠。在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拯救”出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主 体一客体一主体”的新思维方式[zI鹌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之处 (一)教学方法陈旧。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只是单纯地“教”与“学”的关 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课教师在工作方法上做出了诸多尝试和努力,做了 很大的改进。但是灌输式教育的特征仍然明显,主要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我说你听”式的单向输出、单 向影响的方法;另一种是“我打你通”用权威来征服、 互动交流很少。课外,师生几乎无交流。一些教师平时 对教学投入不足,忽视教育教学环节,把精力集中到 科研、论文写作方面,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 重视,备课不充分,上课按部就班,课堂气氛沉闷,缺 改变受教育者的方法_3 3367。这些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乏吸引力。部分学生迟到早退,无故旷课,课堂上睡 觉、聊天、玩手机,容易失去教师的信任和重视。如此, 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因时制宜”,不 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易 师生之间关系逐渐疏离,认同感不强,互信度下降。 使课堂显得枯燥无味。 (二)教师主体性过强。现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赫 尔巴特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 三、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创新的新路径 (一)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 一为典型代表。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教育必须通过教学 来实现,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以直接的道德教育为 中心进行道德教育,势必会过分注重和强调教师的 是由单向灌输教学转向平等对话教学。在平 等对话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交流、 对话、理解是师生之间的“会晤”。在交流、对话、理解 学生都具备独立完整的人格,思想和肉体都是完全 的交互关系中,教师不是作为知识的占有者和给予 者,而是通过交流对话来启迪学生。 二是重视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媒介。教师在课 自由平等的。学生可以向教师敞开心扉,完全自由地 表达意愿。同时,教师也真诚地走进学生内心,理解 学生、尊重学生,使得师生间的对话变成人格间的对 话;同时,“我一你”型师生关系也是教学相长的关 堂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运用课件、教案、音像资料、 历史资料、视频等现代教学媒介,把握学生的心理. 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直观地反映教材内容,吸引学 系。师生在对话、理解、合作的基础上,学生专心学、 教师用心教,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真正建构 “我一你”型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首先,师生角色转变。教师要从“独奏者”向“伴奏者” 转变,不断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传授知识.要与学生 互动讨论,通过教师的“引”,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同时,学生要从“接收器”向“放射器”转变。学生要主 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地责问.才能 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其次,师、生观念转变。教师要树 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所 思、所想,把学生的需求融人思政课教学中来。与此 同时,学生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要把学习当成自己的 事情,把教师当成朋友。 二是通过经验分享与优势互补构建良好的师师 关系。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是所有教师共同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之 间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比 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 接受的状况,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是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开辟第二课 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 实践相联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教育案例,让 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积极参 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可以通过走访企业、农村,深 入调查事件的真相:或让学生们亲自参加社会公共 生活,体验社会活动,使之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二)教师与学生自主学习,巩固双主体地位 教师提高个人素养,更好地发挥主体性。首先, 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 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才会产生情感共鸣,彼此敞开 心扉,达到“视界融合”。其次,教师要加强理论修养。 教师要真信、真懂马克思主义,真正理解其内涵,吃 透理论.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掌握最新动态.形 成自己的认识。最后,教师要加强综合素质修养。思 政课的教学内容广泛,与社会实际、学生思想密切联 如,采用集体备课形式,集思广益;组织思政教师认 真聆听优秀教师的精品课程,学习并分享经验:经常 组织年轻思政课教师讲课比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 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 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所学知识。首先,学生要端正 评相结合。 三是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培养健康向上 的生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该是平等的主体, 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有的只是能力上的差别。不 能因为学习成绩好就觉得比别人高出一筹。蔑视、不 尊重他人。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总是优点和缺点 的结合体,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别人。学会欣赏别 人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学生之间要互助合作,而不 是“你死我活”的竞争。通过合作。实现双赢、多赢,最 终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11). 自己的学习态度,自觉认真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为日后学习、生活提高方法论指导。其次,学生要“会” 学习,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与工作、生活的关 系;会“选”方法,能够因地制宜地运用不同的学习方 法,甚至是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不死 学知识。具有创新精神。最后,学生还要具有学习热 情,要把学习当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不是负担。 (三)增进师生、师师、生生合作。达到教学相长 境界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是“主体一主体”间 【2】王淑娟.从“主体间性”看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J].教学与管 理,2009(6). 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关系。所以创新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需要加强师生、师师、生生的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合作。 一【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是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建立新型的“我一 [5]杨唐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及对 策[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5). 你”型师生关系。在“我一你”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 一18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