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传承发展地域文化
作者:姚利忠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5期
摘 要:地域文化以自身特色丰富拓展着中华文化。研究、挖掘地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精华,可以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丰富的素材,是促进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梅李镇;地域文化;孝爱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4-0199-02
梅李是世代闻名的“孝子之乡”。据《常昭合志》载:“世俗所传二十四孝,吾邑竟其三,又皆在梅李。”这三大孝子分别是“扇枕温衾”的黄香;“哭竹生笋”的孟宗;少年丧母,刻母为像,事之如生的丁兰。
自清代以来,有史料记载的梅李孝子还有乾隆旌表的入海飘流,千里寻父,哭树生桔,治愈母病的方焕先;咸丰年旌表的母病三年未见笑容,为救父命而被贼人所杀的钱亮灿;秉性孝友,曾割股愈亲疾的温文毅;只身乞食抵陕寻父,因父已故,乃检遗骸,囊负而返的管宝;父殁,束草卧棺侧两载,母病,割股煎药的张润;闻父病,星夜归里,途中遇盗,砍伤左手,仍力疾侍奉的邓开洲;母病,亲尝汤药,为其洗涤溺器的邓裕明;母严冬被薄,为其温衾,母患疽溃,晨夕吮其毒的吴长生等。
“我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十三岁撑起一个家的“全国孝爱之星”薛馥华;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放弃高考,科学种田,带领方圆几里百姓奔小康的好儿子殷健;三十三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好媳妇唐静宝;真比亲生儿子还亲的好女婿王建华;用自己朴实无华的本色,书写普通妇女平凡人生的朱新云;善良无私众口交赞的好媳妇吴淑英;“谁言寸草心,报答三春晖”坦坦荡荡男做女工的孙幼康;孝心、爱心、责任心于一身的著名企业家季丙元;“用情去做,真心实意”任劳任怨的好媳妇徐云华;“母亲生活好了,我才安心工作”的新常熟市民张文凤。他(她)们是梅李镇首届十大孝星。 一、“孝爱文化”的内涵
“孝爱文化”是梅李特有的地域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孝爱文化”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形态,既有地理环境意义上的自然属性,也有历史传统意义上的人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这就告诉我们,文化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和睦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文化馆既是群众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龙头。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一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社区文化活动的兴起,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扩大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外延,无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表现出与以往文化娱乐活动完全不同的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是社区的主体,面向大众,为人民服务,是文化馆的职责。那么,担负着群众文化工作任务的文化馆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一、面向社区是文化馆工作的基础
发展社区文化是文化馆的重要工作内容和职责。社区文化主要是通过社区活动来体现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已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积极开放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居民的居住模式也由零星分散到相对集中,文化馆工作面向社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人们赖以生存的聚居地“社区”,当然就应该成为文化馆开展文化工作的首选对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文化馆要切实发挥组织、示范、指导、研究职能,根据社区文化特点,树立创新意识,探索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工作途径。要突破传统封闭以条条为主的工作格局,不断开拓社区文化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研究社区文化工作的方法。
文化馆工作只要坚持面向社区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找准定位,开展群众迫切需要的文化活动就会受到社区领导和群众的欢迎。实践证明,文化馆作为社区群文工作起龙头作用的单位,在指导社区文化活动既要搞好组织、指导、辅导,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这样既有利发展社区文化,也有利于发展自己。近年来,文化馆在工作实践中注重了自身建设,他们立足于创业、创新、创优,充分发挥了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一是深化文化思想工作的内涵,发挥文化馆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的特殊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文化部门始终强调文化活动的宣传教育作用,组织参加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演出、比赛、展览等活动,使社区群众潜移默化地受教育和激励。各种文艺活动的开展,不仅宣传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而且为增强社区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是强化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几年来,文化馆立足于本职,胸怀全局,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群文活动,实现了文化育人的最佳社会效能,使一批批艺术新人在艺术的阳光里沐浴成长,为社区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 二、文化馆积极发挥骨干作用,牢牢扎根于社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成为各级文化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城市高楼林立、道路拥挤的今天,文化馆的群文工作者应深入到社区工作中去,以现有的文化设施为载体,配合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以适应各层次群众的文化需要,开拓新的文化服务项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馆的职能是通过开展多样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满足群众艺术欣赏、娱乐和文化消费的需求,通过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和指导群众参与文化艺术实践,提高文化活动质量和艺术表现能力。
(一)构建稳固、长效的“文化进社区”工作机制,确定“文化进社区”工作目标。文化馆在深入社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根据各街镇的不同情况及需要,分别确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各具特点的年度工作目标以及具体事项。如可以组建一支团队、举办一期文化展览、组织一场活动、培养一批明星、赠送一份文化资料等。
(二)建立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进行文化挂点。文化馆对派出的指导员基本要求是:联系一个点,辅导一个片。即由文艺活动部和辅导部业务干部每人深入一个街道、镇进行蹲点,负责联络和指导该街镇的社区文化活动,并以个人专长,辅导多个街镇的群文活动。根据制度,文化指导员每年下社区的次数不少于50天,年终进行考核。通过制度,做好文化指导员的管理工作,使他们尽心尽职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使文化馆的业务辅导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切实下的社区,指导帮助所在街镇把社区文化工作搞好。
(三)协助街镇组织策划重大社区文化活动。近年来,各街镇每年都会开展有主题的社区文化活动,文化馆应从活动创意设计、专业指导到宣传报道及解决难点问题等尽可能参与并给予支持和帮助,以作用于提升街镇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品味。
(四)会同街镇联合举办重大特色文化活动。以联办、协办的合作形式,文化馆可以联合一个或多个街镇共同举办重大特色文化活动。我市著名群众文化活动“欢乐珠城 温馨蚌埠”是我馆面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2005年以来,我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欢乐珠城 温馨蚌埠”广场文艺演出为载体,多次走进社区,开展演出活动,受的社区居民的一致欢迎。 (五)送戏、送展、送作品到社区。将文化馆的特色优势项目、活动及节目下社区展示,结合社区广场文化活动,为街镇社区文化活动壮大声势,增色添彩,并提高欣赏品味。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我馆面向全市书画摄影爱好者公开征集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发生的巨大变化书画及摄影作品。通过评选把获奖作品制作成展板走进社区进行巡回展览,一幅幅特色鲜明的作品,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驻足观看。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我馆都会通过展览用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介绍了分布在我市各区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精美的图片,有趣的内容吸引了很多居民前来围观,有的市民还要手机将展板上的图片拍下来。通过展览,让社区居民了解我市的非遗文化,增强大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送戏、送展、送作品到社区的同时,还要求文化馆创作干部多下社区采风,发掘和抓取社区创作题材,更多地为群众提供和表现社区风貌的作品。
(六)对文化站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帮助街镇文化站干部在群文活动的组织、业务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提高。例如,为帮助文化站干部在基层实践中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群众文化发展的规律,提高文化站干部的群文理论水平,举办群文讲座、理论研讨会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七)定期召开文化站长例会。及时通报群文工作信息动态,布置、检查重大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轮流请各街镇领导介绍街镇社区文化工作情况,交流各文化站工作经验等,从而检查、落实社区文化工作,促进各街镇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 三、文化馆培养业余艺术力量,全面服务于社区
文化馆是政府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综合性、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培养群众文化艺术骨干是文化馆群文工作的职责。
送文化下乡不但要经常化、多样化,更要变“送”为“种”,使其生“根”发“芽”。群文业余骨干是活跃于社区文化工作中的中坚力量,群文活动是文化馆的生命所在,也是群文业余骨干成长的沃土,没有群文活动,就不好有群文业余骨干。群文业余骨干是在群文活动中产生和涌现的。因此,我们要放手让群文业余骨干走向舞台,要让他们唱主角,让他们的作品进入艺术的殿堂。这些骨干,有的是业务上有一技之长的居民,有的虽无一技之长,但是热心为社区文化工作奔波的居民。他们最熟悉社区的情况,最了解居民的需要,是社区文化活动的领头羊。是文化馆工作上的得力助手。文化馆要花力气去发现这些骨干,团结好这些骨干;从工作方法上、业务技能上去培养这些骨干,提高这些骨干。
文化馆要对群文业余骨干进行针对性强,见效快的辅导,从提高群文业余骨干文化艺术修养、素质、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着手,办班培训,对一些“热心型”的核心骨干,重点辅导,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对一些社交能力强,组织活动范围大的演员多让他们在社会各界进行文化广泛活动联系,大胆地让他们去组织、管理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然后,通过他们去凝聚广大居民。形成一支支如合唱队、舞蹈队、曲艺队等等,使社区文化活动兴旺起来。有了这样的基础,再经过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的反复积累,形成了某种特色,使它成为本社区的文化品牌。使他们在社区、在自己工作的单位、在文化站、文化室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文化馆应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名副其实传播、弘扬先进文化的真谛,立足区域特点的丰富土壤,在时代的高处迎接八面来风,不断研究社区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对当今文化前进方向的认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创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属性,包括民风民俗,传统习惯,生态环境等。梅李孝文化的形成是在这基础上传承发展起来的。如今梅李所创的“孝爱文化”、“孝廉文化”、“孝和文化”、“孝德文化”等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其中也包括了宗教信念,风俗习惯,道德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内涵。孝文化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文化概念,虽说有的已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但包含着梅李数十年来的民风民俗,民族心理等所谓的“俗文化。”梅李的“孝爱文化”是在梅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积淀传承发展的,并在这过程中对江南水乡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它对当前梅李三个文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它是吴文化中“聚沙文化”的精神核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二、“孝爱文化”的特征
(一)梅李“孝爱文化”对中华文化具有从属性
文化在广义上指的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就是这总和文化中的子文化,那么,梅李“孝爱文化”就是地域文化中的分支文化,它尊崇了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思想观念。孝文化只是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将它的普遍性和区域的特殊地理环境相结合。(梅李自古以来就有“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之美誉),所以梅李的“孝爱文化”与其它地域的孝文化的理解而显示出它的特色。 (二)梅李“孝爱文化”的长期性
梅李“孝爱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定时间的持续与沉淀,它的形成过程是长期性的,就是生活中一个个典型的孝子形成的。(这已在背景材料之一作了说明)是梅李早在开埠一千一百余年历史之前,在东汉、三国时期,就有孝子黄香、丁兰和孟宗闻名于世,是常熟区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吴文化的一个沉积点。孔子以为,孝是先王的“至德要道”,它不仅是德性的根本,同时还是政教之根本。 (三)时代赋予梅李“孝爱文化”新的内涵
孝的初义,大概就是善待父母。时间渐近,发展至今,包含了文明礼貌、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家庭和谐、尊师敬贤、尊长爱幼、扶危济困、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等美德范畴。它们不仅能够容纳而且能够不断吸取其他地域文化的有益因素来发展自己。梅李“孝爱文化”的发展史,呈现了薪火相传(背景材料之二已作了说明)。梅李首届十大孝星评比,首届十佳好婆媳评比,首届十届好男人评比,梅李孝廉灯展,孝廉在梅李系列活动,孝和在梅李系列活动等地域文化,已在梅李人民心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每年5月12日母亲节,它是梅李党委政府确定的——梅李孝爱日,这是梅李孝爱文化的里程碑,“孝爱”成为了梅李一种文化现象。 三、孝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注重投入,加强孝爱古文化的保护力度
传承与发展优秀的地域文化,离不开对其的发掘、保护和弘扬,划定保护区域,制定各项保护计划,把天字村重建的“丁兰”亭,聚沙公园内以流传的十四孝子事迹制作的“孝爱长廊”和公园内的“孝廉”广场、梅李历史文化博物馆、梅李颐年苑作为梅李“孝爱文化”主要传承基地。加强孝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梅李成立了“孝爱文化研究会”,组织有关学者组成调研队伍,创办了《梅李孝爱文化研究》半年刊。梅李“孝爱文化”是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人类历史长河里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历代孝子辈出的梅李,孝址众多,孝俗浓郁,虽说有些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但多是不可“复制”的珍贵文化遗产。 (二)开展活动,增强“孝爱文化”的渗透力
五年前,梅李镇党委、政府把每年的“母亲节”命名的“梅李镇孝爱日”和传统节日与“孝爱文化”相结合,推出“和谐梅李”、“人文梅李”工程,以“孝爱在梅李”、“孝廉在梅李”、“孝和在梅李”、“孝德在梅李”为主题,开展“十大孝星”评比,“十佳好婆媳”评比、“十佳好男人”评比,树立了新时期的“孝爱和谐发展”之风,编写的《孝道歌》在全镇6所中小学和外来子弟学校传唱,音像出版《福地梅李》11首歌,连续三年编辑出版了《孝爱在梅李》、《孝廉在梅李》、《孝和在梅李》三本系列丛书,每年的元宵节和八月十五的“梅李灯会”家喻户晓,在常熟城乡有一定的知名度,进一步丰富了“孝爱文化”的内容。 (三)“梅李孝爱日”的立意
梅李镇首届“十佳好男人”、梅李镇首届“十佳好婆媳”。自2009年开始,梅李镇把每年的5月12日“母亲节”定为“梅李孝爱日”,把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成为全镇人民的节日,以传承文化感动人,以传承文化启发人,以传承文化塑造人,以我们的节日,宣扬父母,子女以“孝”、“和”为核心的“孝爱文化”。在传统的孝爱文化基础上,糅合全镇人民的世俗生活内容及其文化价值理念、倡导“孝爱文化”中的人格平等性和义务进行的互益性,提倡子女尽孝于父母,而更加重视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与教育,以孝爱促和谐,共建和谐大爱精神文化家园。 (四)实现“孝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孝,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梅李传统的孝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了现代性的转化。优秀的地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需要具有强烈责任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来推动,梅李镇做到了这一点。近五年来,梅李围绕“孝爱”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是最好的证明,让“孝”的力量传递的更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肯定。2009年,“孝爱在梅李”获评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十大新事,2010年被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江苏省孝爱文化之乡”称号,在召开的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孝爱在梅李”活动被省文明委授予“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2011年11月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家学会决定命名梅李镇为“中国孝爱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孝爱文化传承基地”,于2012年6月正式授牌。
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的号召,担当起“孝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梅李的“孝爱文化”已成一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已成为当代梅李地域文化建设生机勃勃的组成部分,为“福地梅李”添砖加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