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3-03-04 来源:步旅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劳动教育的实施路

径研究

摘要:人类创造社会价值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劳动则是创造价值的必要途径。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的当今时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成为了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希望可以从多层次提升学生的劳动精神,让学生能够真正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也能够于个人角度得以不断发展,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在新时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了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环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当中也明确指出,在进行劳动课程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借助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社会实践过程,相关教师也应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要以劳动教育为核心内容,使学生在相关实践活动课程当中能够真正改善个人的综合素养,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劳动体验感。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概述 (一)两者之间的关系

劳动教育的本质是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一种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拥有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这种教学内容具备极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和有效体验。无论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还是教育方法上,这两种教学板块都具备着极强的契合度和兼容性。

(二)劳动教育的价值

劳动教育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劳动视域下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能够丰富个人认知,了解社会环境,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从事相关职业和不断成长奠定基础。在劳动视域下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可以使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对于劳动价值的认知度,同时也可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使学生拥有正确的劳动态度,能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状态之下拥有美好品格[1]。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

通过认真分析在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劳动教育的改革模式,找到现存的一系列不足之处,希望使学生在参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收获更多的体验和感悟,拥有更多技能和认知。

(一)缺乏重视度

虽然素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人心,然而许多教育者在教学过程当中仍旧更加关注一些主要学科知识的改革教育,而非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改革。然而文化课程教育虽然非常重要,但如果学生缺少劳动能力、自理能力,则无法实现长远发展。因而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避免缺乏对劳动教育重视度,以至于学生的实践水平较差,身体基本素质不达标,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形式过于单一

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都具备着极强的实践性。在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有效丰富教育内容,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但当前许多教师在展开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过程当中未能丰富活动类型,让学生在更多的实践活动当中提高技能水平。单一和灌输式的活动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同时也无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当中真正改善劳动素养,拥有正确的劳动意识[2]。

(三)家校脱节

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活动,它需要学生可以真正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劳动技能水平。当前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中缺少家庭的配合,

以至于各项教育活动难以真正落实。学生在学校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劳动,获得了一些技能,然而在家庭中却仍旧是亲人溺爱的对象。劳动教育绝对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学校内期间,而要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但当前许多家长对学生的保护意识过强,且家校之间就劳动教育未能取得充分联系。以至于许多教育环节仍旧存在问题,无法真正深入人心,落实到学生的灵魂深处。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在实践活动当中拥有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在教学中还应当真正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度,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更多的劳动技能,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得以长远发展。

(一)提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当》中明确提出,只有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中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或命令学生完成某项任务,而要让学生成为参与者、促进者,甚至是组织者,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参与积极性。虽然小学生的年龄层较低,各项认知水平有限,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思想和技能的成熟度,学生才能够拥有正确的劳动观念。教师必须找到相关活动连接学生趣味的方式,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真正拥有兴趣的去参加各项实践活动,改善个人的劳动技能水平[3]。

比如,我校在展开“‘七彩农田’小农夫”主题的劳动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此次活动是为了增强学生对生产劳动的认识,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可以掌握简单的种植技巧,并且在种树的过程当中提升个人的劳动技能水平,拥有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以劳动视角设计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清楚农作物对我们人类发展史的作用,也感受到收成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拥有参与劳动的兴趣,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宣传。另外,教师也可设计以“大侦探:绿植与温度”为主题的实践考察活动,让学生到校园中观察

不同区域的温度,通过实地测试,得出最终的数据结果,从而了解绿植对地球温度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拥有爱护绿植的思维。

(二)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环节,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要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精神渗透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让劳动教育的思想内涵可以真正的深入人心。对学校而言,更应当在劳动教育时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让学生能够养成劳动观念,拥有劳动思想。在相关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够积极参与,勇于改变自我,提高个人的劳动技能水平,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劳动意识[4]。并以此作为推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在实践劳动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认知度,改善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

比如,在进行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我校教师以设计“劳动添彩,富丽人生--社会服务劳动”的劳动主题,让学生能够实地考察校园的绿化情况,并且通过记录表格的形式汇总相关信息内容,也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在实地调查后提出关于校园绿化的建议,了解校园绿化中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常规性的护理监督队,使各班学生能够轮流到校园进行巡视,展开监督管理任务,了解校园中是否存在草坪被乱猜、树木花草被破坏等的情况。当发现有不文明现象时,也能够及时制止和处罚,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劳动风气,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可以成为更加热爱自然、讲究规则和懂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三)连接自然,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当前社会正在不断发展,各项信息疯狂涌入,不同的文化也在相互冲击间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环境不断变化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下的重要教育目标,它强调要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当中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养成热爱学习、勤于劳动的生活习惯和态度。因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要提高相关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教

师可以借助各种自然资源,带领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亲身参与机会和实践体验机会,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劳动能力。在劳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更具劳动素养,可以深层次改善个人的劳动精神,拥有热爱劳动的美好品格[5]。

比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一些文化常识,并将其与农业生产劳动等等知识进行串联。教师可以以“种植小能手”作为活动主题,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科学规律,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相关农作物的种植体验过程,并且调查二十四节气中绿植的生长习惯和规律。这种寓教于乐的劳动实践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劳动的快乐,同时也能够以科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植物不同阶段的成长情况。在实践活动当中也可改善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以及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达到综合教育的目的。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拥有劳动责任感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教师也能够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联系家庭,帮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可以在进行实践过程中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且拥有勤劳勇敢的美好品格,也能够在拥有劳动成果的基础之上获得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愉悦感和满足感。除了在校园的劳动教育外,为了使学生真正拥有劳动意识,还应当创建家校联合教育的模式。相关教师应当多多与家长交流沟通,就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达成一致。同时也可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家庭劳动,从而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拥有劳动意识。除此之外,也能够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更加有爱的家庭环境下健康成长。

比如,教师可以以开展家长课堂的形式,丰富劳动实践活动,让家长可以到校园中和学生一起完成劳动实践过程。另外,家长也要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多多传授关于劳动的经验,让学生可以参与一些农活和实践活动中,了解松土、播种、施肥等等环节的实际操作形式,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劳动技能。学校也可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亲子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家庭为单位,让学生参与到种植活动当中,从而让学生和家长间可以相互配合,拥有更多默契来种植小树苗或者培育花草,并完成后续的成长记录过程。学生在种植后需要定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和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在家长的引导下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之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劳动水平,让学生可以拥有热爱劳动的美好品格。

(五)有效的进行评价,深化劳动效能

当前在小学劳动教育过程当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评价环节中的相关方法过于简单化,评价主体十分单一,在评价时相关内容并不准确、功利性极强。劳动教育是持续性的过程,劳动评价是对学生劳动结果的一种肯定以及对劳动中各项不足之处的指出。所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为了更好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必须重视科学评价过程。小学综合实践劳动活动在开展时可以通过动态、静态两种评价形式了解学生在劳动过程当中的变化情况以及所获得的成果。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在学生进行劳动后及时展开正确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更具劳动技能水平。

比如,教师可以设置“劳动实践学生成长记录本”,在记录本中应当详细记录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劳动情况。当每项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就要在记录本上写下心得,了解学生在该活动当中的表现情况。在记录时也要丰富记录形式以及评价主体,可以以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维度展开评价过程。这几个维度的评价能够直接决定最终的评价结果,活动结束后就可以以星级方式了解学生的劳动情况,看看学生在不同劳动阶段获得了几颗星。这种直观性的评价方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劳动参与欲望,让学生能够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感,也拥有更加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拥有更强的自觉性。在相关劳动活动当中也能够逐渐改善个人的劳动技能水平,提高个人参与劳动实践课程的内在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下拥有美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念,学院还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也能够在相关活动中提高个人的劳动意识。小学教师应当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劳动教

育过程,真正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在家校共育的前提之下进行各项活动,提高劳动评价的准确度,改善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敬圣.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J].教育界 ,2021(49):58-60.

[2]樊小梅 . 谈劳动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路径[J].教师,2021(18):59-60.

[3]闵慧祖,娄丁一.儿童劳动教育的价值、困境及路径[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6).

[4]江晨,赵峻岩.劳动即游戏、儿童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9).

[5]程婷婷.新时代儿童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创新研究[J].家长,2021(27).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劳动教育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立项号(2022-PYKY154)的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