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要点分析]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黄河颂》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从热爱祖国语言方面来反映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散文,它以倾诉的形式抒发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
在第二单元的教学全过程中,师生都要共同关注“黄河文化大巡视”的研究性和拓展性活动。前面五课的学习,应为本项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单元教学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加强语感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诵读,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培养语感,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阅读感受,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一步把握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应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
精品文档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接受健康的情感教育。
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讨论,学习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重视语言的积累、品味和应用,旨在一课一得。
4.组织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搜集好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活动。
第一课时 单元总览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 2.讨论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交代本课时的任务(初步感知本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
2.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内容。
3.思考本单元内容的联系,自订单元教学目标。 4.小组讨论本单元学习目标。
5.小组代表发言,统一认识,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见单元设计)
第二课时 黄河颂
教学目标:
精品文档
1.反复朗读,理清诗歌层次;
2.体会诗歌中体现的英雄气魄,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3.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设想:
1.《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可诗意化,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2.教学流程上安排三个板块:话说黄河历史,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吟诵黄河颂歌,进入课文情感的波涛,感受体会诗中颂扬之情——学习黄河精神,激发黄河情爱国心。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所描绘的黄河波澜壮阔的气势。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视频显示黄河照片和录像,播放歌曲《保卫黄河》) 大家都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呢?(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黄河两岸)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
精品文档
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生谈) 二.研析新课:
1.简介作家,音乐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诗歌。
3.联系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的感情诵读本诗。 4.指导朗读诗歌。
① 明确本诗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② 序曲点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特点,读时要显出一种磅礴的气势。(一生试读)
③ 主体主要歌颂黄河,找出描绘黄河的语句,明确表现黄河雄浑、磅礴的特点。(全体男生读)
④ 找出诗人直接抒发内心深处的黄河情的明显标志。(“啊,黄河”)共出现三次,也就把颂黄河分为了三小节。 朗读时注意: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分配:第一节由女生读,第二节男生读,第三节齐读) ⑤ 尾声号召学习黄河精神。(小组竞选读此部分) 5.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读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⑴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⑵把握好诗词的节奏、重音。⑶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⑷调节自己的感情。 6.再次齐读整首诗歌。
精品文档
7.自由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谈理由。(生谈)
8.点出诗歌主旨。(明确: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诗人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三.拓展延伸:
1.自古以来,不少文人骚客赞颂了我们的母亲河,你能不能也说出一些关于黄河的诗句。 (播放《黄河大合唱》)
2.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黄河的精神永远激励着祖国的儿女前进。同学们,爱黄河,爱祖国,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咏唱黄河歌曲,想想你自己如何来表达这份爱。 四.总结。 五.作业:
以“由黄河想到的”为题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
附:板书设计 黄河颂
黄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舒缓深沉 河 主体:望黄河、颂黄河 坚强有力 颂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高亢激昂
第三、四课时 最后一课
精品文档
教学目标 :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
4.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揣摩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诵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 教学用具:录音机 幻灯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了解本文三要素并初步感知主题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 字词积累 1.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课》,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板书:《最后一课》)
精品文档
2.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3.出示幻灯片,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注音:哽( ) 赚( ) 踱( ) 捂( ) 惩罚( )
祈祷( ) 诧异( ) 宛转( )
解释:宛转 懊悔 祈祷 哽咽 诧异 二.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了解。
小结: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
精品文档
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默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交流讨论后明确: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到校时感受到的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三.体味语言 理解思想
(一) 品读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特别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当时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的现实。 (二)品读小说中人物描写的语句。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形成书面笔记,准备下节课交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 四.布置作业:
参看课后练习第二题,思考各段文字后括号里的问题。
精品文档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思想 教学步骤:
一. 体味语言 理解思想 (继续上节课内容) 1.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从三方面发生变化: 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小结: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板书:语言 动作 心理)
2.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集中讨论、学生评析、教师小结归纳。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a.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b.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c.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
精品文档
小结: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细腻的表现。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心。 二.指导诵读 加深理解
1.指名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关于人物描写的语句进行诵读。 2.学生评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3.教师选精彩片段,进行范读。 4.学生散读。
三、激活思想 迁移运用 1.激活思想
(1)小结全文: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法国沦陷时“最后一课”中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在写作上,我们要学习本文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2)提问:同学们学习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示例:失去国土的法国人民这样热爱他们的民族语言,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我们要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2.迁移运用
精品文档
(1)如果小弗郎士真有其人,而《红岩》中的小萝卜头还活着并读到这篇课文,请你以小萝卜头的口吻给小弗郎士写一封信,以安慰和鼓励他。
(2) 当你到烈士陵园凭吊并聆听园长讲革命英雄事迹时,当你观看世锦赛中国乒乓球队艰难迎战外国名将时,当你看到中国的体育健儿刘翔取得110米跨栏冠军及我国国旗伴着国歌徐徐升起时,当你……你心情怎样?你的心情为何会这样呢?你是否意识到这是一种爱国表现?
附:板书设计
爱国
精品文档
: 环境描写
课前、上课、下课
故事情节
小弗郎
士 人物形象
(动作 心理描写)
韩麦尔先生
(语言 动作 神态 外貌描写)
第五课时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准确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会文章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精品文档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准确感悟雄健的民族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国歌》,精心导入
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它如战鼓般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先生在20年代,也是我国处于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同样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 2.课前热身
(1)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他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2)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部分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入了迷惘之中。应该如何面对这种艰难的国运,作者在文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二)感悟内容
精品文档
1.如果别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和雄健国民这两种情况时,该如何把握课文标题的重读?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都重读)
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膛来战胜困难,标题中哪个词语该重读?(“雄健的国民”重读) 2.国民为什么能“雄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采集信息,以“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____ _______
_ _ _”的形式各抒己见。
3.文章充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选取你喜欢的比喻句,读给大家听,并谈谈理由。 师投影: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引导归纳:作者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生动形象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具有说服力。
精品文档
4.品味句子“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结合课文内容,试阐释“雄健的精神”的含义。
明确:遇到艰难险阻,如果退让、妥协是无法通过的,只能成为失败者。而“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指的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具有这种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朗读体味
1.分别请五个学生一人读一段,生自由发言:哪个同学读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
2.男、女各一名担任领读,读第一段。第二段由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读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轮读。第五段由领读来读首句,后几句由男女生齐读。注意把握语言的铿锵有力,读出文间磅礴激越的情感。 3. 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有感情朗读这段名言。) 师投影: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 二.质疑交流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李大钊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是否已经过时了?
精品文档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每个人,每个国家,乃至每个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靠雄健的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直前。 四.延伸作业
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附:板书设计
精品文档
壮
精品文档
美 趣 味
精品文档
神 雄健精
艰难国运 雄健国民
第六课时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展示反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画面,让学生畅谈看完画面的感受。教师总结导入:是的,看完图片后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
精品文档
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了解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 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三.浏览全文,勾画出你不懂的字词。师出示整理后的幻灯片。 炽痛(chì ) 嗥鸣(háo ) 怪诞(dàn ) 亘古(gèn )谰语(lán )
蕻(hóng ) 镐头(gǎo ) 默契(qì) 污秽(huì) 蚱蜢(měng )田垄(lǒng )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思考课题《土地的誓言》是何意思?
2.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师指导朗读后,全班齐读全文。 五.研读、揣摩语言
1.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代表发言)
让学生将划出的语句反复品读加以揣摩,以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2.一般而言,文章的人称应该是统一的,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精品文档
明确: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情感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地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六.反思归纳与拓展
1.让学生谈谈学过本文后的感受,教师总结。 2.你还知道哪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文章或歌曲? 七.布置作业: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附: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故土沦丧→依恋故土→收回失地
第七、八课时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理清故事情节,练习复述课文,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精品文档
3.情感和价值目标
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及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了解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七 课 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同学们,说到“巾帼英雄”,我们脑海中便不禁想到:穆桂英、秋瑾、刘胡兰……在古代,还有一位奇女子,她就是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领略这位英雄的飒爽英姿。 2.板书课题。 3.解题。
精品文档
二.学习新课
(一)文本疏通 整体把握
1.听录音朗读课文,师投影正音,生齐读字词二遍。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溅溅(jiān) 燕(yān)山 胡骑(jì) 啾啾(jiū) 戎(róng)机 朔(shuò)气
金柝(tuò) 红妆(zhuāng) 霍(huò) 著(zhuó) 云鬓 (bìn) 傍(bàng)
2.生齐读全诗,师投影指导学生积累文言字词。
(1)惟:只。 忆:思念。 戎机:战争、战场。 度:过。 朔:北方。 策勋:记功。 百千强:有余。 不用:不愿做。 郭:外城。
著:穿。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傍地走:并排跑。 (2)
东市买骏马:集市。 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
市 帖
愿为市鞍马:买。 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
(3)十二卷、百战死、十年归、十二转、百千强、十二年 (虚数,形容多。不是确指。)
精品文档
3.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故事情节划分结构。 (二)互动对话 品读体验 1.散读全诗
2.思考、讨论、交流(问题导读)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假如你就是木兰,请说说你代父从军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忧虑——反复思考——下定决心)
(3)战场上的木兰表现如何呢?(用文中相关诗句来回答) (4)木兰为什么辞官还乡?请结合自己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
(5)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你认为木兰是怎样一个人?是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7)这首诗的情节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么安排? 3.诵读鉴赏
(1)诵读全诗(教师作诵读指导)。 (2)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来朗诵。
4.当堂练习背诵古诗。师点拨诵读要点,指生试背段落。 三. 课堂小结
(师投影古诗《题木兰庙》,生齐读。)
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很多地方还保存着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希望同学们能将木兰爱国家、爱亲人的精神发扬光大,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精品文档
四.布置作业
1.木兰英勇善战,有胆有识,可以说“巾帼不让须眉。”请你从生活中或文学、影视作品中再举几个与木兰相类似的例子。
2.通过阅读本诗,我们已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白作者感情、价值取向。反复品读课文,说说你对本文的主题还有哪些新的感悟。(整理成书面笔记)。
附:板书设计
十年征
战 团聚
第 八 课 时
教学内容:
朗读背诵全诗 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精品文档
还朝辞官 回乡 代父从军 赞颂木兰
品味诗歌语言。一.背诵、复述课文 1.全班齐诵 2.复述故事情节
3.个性背诵(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单一的背诵形式,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各种形式表演诗歌的某些片断,可以配加动作、配上音乐、改编成小品等)。
二.关于乐府诗的了解(重点品味语言特点)
三.拓展延伸:诗歌主题的发现创新(以交流形式检查前节课作业1、2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1.展开想像,以《木兰在战场上》或《木兰到家第二天》为题编一段故事。
2.选读2—4首乐府民歌。
第九、十、十一课时 综合性学习
黄河、母亲河
——黄河文化大巡视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河文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精品文档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分析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活动设想:学科渗透、课内外结合安排活动。
课时安排:3课时(活动指导1课时、成果展示1课时、活动评价1课时) 活动过程: 1.指导 2.课外准备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方案由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来设计,教师作指导)
4.课后习作:写一则周记,总结一下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 5.评价:
(1)活动过程评价。 (2)活动收获评价。
第十二、十三课时 单元小结与达标
知识整合
1.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2.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诵读,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精品文档
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4.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历史的兴趣及习惯,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激发学习的热情。
5.了解中华民族极具象征性的文化载体,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体验来提升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能力整合
1.整体感知诗文的思想内容。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揣摩关键字词的作用与意义。 4.学会品析精彩段落。 5.能背诵一些经典名篇。
单元达标: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气魄pò 扮演bàn 澎湃bài B.哺育fǔ 惩罚chéng 懊悔ào C.屏障píng 山巅diān 滋长zī D.惨白chǎn 泛滥fàn 镐头gǎo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澎湃 懊诲 浩荡 胡涂 辱 云鬓
精品文档
)(2分) 哽住gěng 逼狭xiá 炽痛chì 胡骑jì 2分)
B. 炽痛 体魄 耻 )( C.雄伟 呻吟 斓语 祈祷 D. 胳膊 渲闹 誓言 鞍鞯
3.名句填空(8分)
(1) ,寒光照铁衣。 (2)《木兰诗》中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
句: , 。
(3)《木兰诗》中夸张地形容行军迅速的诗
句: , 。(4)把你所知道的描写黄河的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写3句)
。 4.句式仿写。(6分)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丛山叠岭,回环曲折。有时流到 , , 。有时流
到 , , 。 5.找出下面一节诗中的错别字,订正在方格内。(4分)
精品文档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凄凄,十分错 悠寂,/显得更秀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字 路口,/很少留下族人的足迹。 正 字 二.阅读理解:(78分)
(一)(16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呜啾啾。
6.根据原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语句。(2分)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句诗的作用
是 。(3分)
7.“军书十二卷”中的“十二”是 的意思,请结合所学内容再举两个类似的例
子: , 。(3分)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表现了木兰
的性格。(2分)
精品文档
9.第三段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开头四句表现了木
兰 (4分)。
10.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对刻画木兰形象的作用。(4分)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
(二)(17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1.“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这一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精品文档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表示声音的停顿
C.表示声音的断断续续篇 D.表示解释说明 12.从描写方式上看,这里是对韩麦尔先生
的 和动作描写。(2分) 13.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4分)
14.写粉笔字本不是十分吃力的事情,韩麦尔先生为什么“使出全身的力量”?(4分)
15.小弗郎士为什么会“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5分)
精品文档
(三)(11分)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_______ _ ,____________。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16.在文段中的空白处续填两个句子。(2分)
17.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2)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
精品文档
18.最能概括文段内容的一个短语是什么?(2分)
19.作者在文段中抒发的最真挚、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3分)
(四)乡心(18分)
巴金
我不想睡,趁大家酣睡的时候,跑到舱面上去走走。
我上了舱面就感到一股寒气,不由得扯起大衣的领子来。四周没有一个人,只有吵人的机器声时时来到我的耳边。
浪很小,船也平稳,风并不大。一轮明月照在万顷烟波之上,蓝色的水被月光镀上了银色。①月光流在波上,就像千万条银鱼在海上游泳。我这时真想拿一根钓竿,把它们钓几尾上来。
我默默地在舱面上趟着。明月陪伴着我,微风轻抚着我。有无涯的大海让我放观:有无数的回忆尽在我思量。人生难得儿良宵。是乐么,还是痛苦?
三十四天的旅行到此告了一个段落。明天太阳照眼时,我们就要踏上法国的土地了。这时候似乎又觉得船走快了些。现在对于海上的生活又感到留恋。这三十四天的生活的确是值得人留恋的。然而明天我们一定要上岸了。
“明天要上岸了”,和以前在家时,在上海时,“明天就要走了”的思想一样,激动着我的心。这种时候要说是快乐吧,自己心里又不舒
精品文档
服;要说是痛苦吧,又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这是怎样的矛盾啊!我一生就是被这种矛盾支配了的。
不知道怎样,我竟然被无名的悲哀压倒了。四周有这么好的景致,我却不能欣赏,白白地拿烦恼来折磨自己。时候不早了,明天还得走一整天的路。倘若在家时,我的大哥一定会催我:“四弟,睡得了——”现在呢,即使我走到天明,也没有人来管我。②能看见我的,除了万顷烟波之外,就只有长空的皓月一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锋镝余生的我,对此情景,能不与古诗人同声一哭!
然而过去的终于是过去了。我应该把它们完全忘掉,我需要休息。明天我还得以新的精力来过新的生活。
20.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1.划线句子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2.文中第六段的“快乐”指的是什么?“不舒服”指的又是什么?(4分)
23.画线句子②有什么含义?(5分)
精品文档
(五)民歌(16分) 余光中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①② 还有长江最母性的鼻音 从青海到黄
海 从高原到平原
风 也听
见 鱼 也听见
沙 也听
见 龙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冰成了冰河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呼啸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精品文档
③
从早潮到晚
潮 从A
④
型到O型
醒 也听
见 哭 也听见
梦 也听
见 笑 也听见
24.“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歌的内容是什么,作者并没有写,然而你能想像这该是怎样的一支歌吗?(6分)
25.谈谈你对诗中画线部分的理解。(4分)
①
②
精品文档
③
④
26.诗中说“黄河冻成了冰河”“长江冰成了冰河”“我的血也结冰”,这可能吗?诗人为什么这么写?(6分)
答:
单元小结与达标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精品文档
1.C 2.B 3.(1)朔气传金柝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略) 4.(略) 5.凄——萋 悠——幽 秀——诱 族——旅 二.阅读理解:
(一)6.南市买辔头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对
偶 写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 7.许多 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 8.勇敢果断。 9.对偶 排比 准备工作紧张而井然有序。
10.“大”突出征兵范围广,数量大,“十二”写征兵文书频繁下达。总而言之是为了表示出军情紧急,刻画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忧心国事的美好品质。
(二)11.D 12.神态、语言。 13.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是因为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 14.因为这一动作倾注了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 15.小弗朗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朗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朗士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
(三)16.略(注意与前句保持一致,语意力求连贯。) 17.(1)留下的印象之深。 (2)柳条长势很好,生命力强。 18.我不能离开她(或“不能忘记她”)。 19.对土地的热爱与怀念。
(四)20.抒发了作者睹月思人,想念家乡的情感。 2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波光荡漾的美好景色,给人以动感,富有生机。 22.“快乐”指明天要上岸了,终于到达目的地了,“不舒服”指的是离开家乡,思念故土,内心痛苦。 23.寰宇寥廓,愈发显得我孤独伶仃,只有空对共有明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精品文档
(五)24.是一首雄浑悲壮、阔大的歌,震天撼地的歌,是中华民族之魂的赞歌。 25.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惊涛澎湃,咆哮万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与不息的抗争只有它才能表现出来。②长江最温柔、亲切的“鼻音”与黄河的雄浑的声音相应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同样孕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③我的热血在沸腾,表现了诗人澎湃、炽热的民族情感。 ④中华民族的颂歌回响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头,奔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中华民族的儿女将世世代代传唱它。`
26.不可能。诗人在作品运用了假设和让步的手法。由于假设、让步的现象(黄河、长江、血液结冰)根本不可能出现,这就从反面自然推出了中华民族的颂歌将永远被传唱下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强烈、深厚的民族激情。
精品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