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共计两课时)

2023-01-28 来源:步旅网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共计两课时)

【课前解析】

《古对今》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自然之美,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关注韵文的结构特点:课文有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以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的基础上,反复诵读韵文,达到熟读成诵。

关注插图:

课文中的插图对应了对韵歌中的部分景物,并采用了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在学生诵读理解韵文的辅助其感受自然之美。

关注识字:

本课12个生字。“暑、晨、朝”是翘舌音,“圆、严、寒”带有前鼻韵母an,“凉、杨”带有后鼻韵母ang,重点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互查正音;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关注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7个生字,1个独体字,3个上下结构的字,3个左右结构的字,教学时归类书写,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关注词语:引导学生运用借助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定位联想等方法,认读词语“严寒、酷暑、杨柳、和风、细雨、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重点在“严寒、酷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

2.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语”等7个字。

3.通过朗读儿歌,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谈话导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对韵歌》,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一读。

教师过渡:《对韵歌》读起来真是朗朗上口,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新的对韵歌——《古对今》。

2.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古”字放在田字格中)

(板书:6 古对今)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熟背的对韵歌入手,将其带进新的学习情境中,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发

展和认知规律。)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1. 教师引导:学习《古对今》这首对韵歌,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请你先来听老师读一读吧。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你觉得这首对韵歌听上去怎么样?

预设:好听;有节奏,押韵。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请你翻开课文第56页,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节检查认读,随文识字学词。

(1)学习第一小节。

全班齐读、指名读带拼音第一小节。

学生自由读去拼音第一小节。

教师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

认识“酷”字左边的酉字旁。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看酉字旁像什么呢?你还知道哪些酉字旁的字呢?说一说吧。

教师相机正音:“暑”是翘舌音,“凉”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区分“圆”与“园”。

教师引导:读音相同,意思有所区别。我们来给它们分别口头组词吧。

预设:圆,圆圈、圆饼、圆形;园,幼儿园、动物园、植物园等。

教师小结:“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圆、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教师引导:让我们把第一小节再完整地读一读吧。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小节。

学生自由读带拼音第一小节。

全班齐读、指名读去拼音第二小节。

教师指名学生认读词语:早晨、细语、朝霞、夕阳。

教师强调:“晨”是前鼻音,“朝”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认读。

学习多音字“朝”。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词语和短语:朝霞、朝阳;朝起早,夜眠迟;朝着东方。

教师明确:“朝”有两个读音“zhāo”和“cháo”,在本课的词语“朝霞”中读“zhāo”。

区分“夕”和“西”。

引导学生为这两个同音字组词。

教师小结:“夕阳”指的是傍晚,太阳落的时候;“西”指的是方向,太阳落下去的一边。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拍着手把第二小节再来回顾一下。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全班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同桌互读加拼音的第三小节。

教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第三小节。

教师指名生认读字词:李、杨、鸟语、花香。要求:读准字音。

教师引导:之前我们在《识字2》中的《姓氏歌》就认识了这两个字,“李”和“杨”是人的姓氏,

在对韵歌中我们知道“李、杨”与树木有关,“李树”、“杨树”;“鸟语”“花香”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一起去看看吧。

预设:画面上,盛开的鲜花散发着迷人的香味儿,小燕子、小黄莺也被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多么美丽的景象啊!

过渡: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这美丽景象的第三小节吧。

全班齐读第三小节。

4.巩固认读,强化识字。

(1)巩固学生认读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认读本课生字。

(2)观察生字,交流方法。

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教师指导:“朝、杨、酷、凉、细”是左右结构,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夕”与“外”比较,少了一个“卜”。

(3)再读韵文,读通读熟。

教师过渡:有了生字朋友的帮助,我们就能把儿歌读得更加顺畅有节奏,请你和同桌一人读一行,一起读读吧。

同桌对读:一名学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名学生读每句的后半句。

学生同桌两人自主练习。

指名一对同桌进行朗读展示。

注:教师还可采取男女生对读、拍掌伴奏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朗读练习。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韵文的形式和生字的特点,采用语境识字和图文对照、定位联想、形近字区分等方法相结合,在识字学词中熟悉韵文,在朗读韵文中识记生字。)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教师引导:在这首充满节奏的对韵歌中,我们认识了十余个汉字朋友,接下来我们要投入到汉字的书写中感受汉字的美了。请你看!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2.关注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教师范写,讲解:“细、语、凉”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尤其是“细”字,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结构的字,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书写伸展,盖住下半部分;“古”字书写时,注意横要写的够长,“夕”为独体字,第三笔的点不

出头。

学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3.重点指导“夕、语”的书写。

(1)指导“夕”书写。

教师引导:“夕”在书写时注意,竖中线起笔,在左上格起笔写撇,撇和横撇基本平行,横撇的横要短,横撇的撇从左上格起笔,写至左下格,注意倾斜角度,点在撇和横撇连接点的下面。

学生描红一写二,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展示书写成果。

(2)指导“语”书写。

教师引导:“语”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竖正对,右半边的“五”的最后一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学生描红一写二,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展示书写成果。

4.学生自主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熟练地朗读了课文,初步感受到这篇课文朗朗上口的节奏之美,而且还在课文中认识了许多汉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有趣的课文。

四、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自然之美。

3.在诵读中体会语言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趣味复习,活动导入

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韵歌》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让我们拍起手来回顾一下吧。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再读韵文,感受理解

教师过渡:同学们读出了节奏,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认真听。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之美。

学生模仿教师读,读出节奏。

2.关注韵脚,体会韵律之美。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来读一读第2、4、6、8、10、12行的最后一个字,“方、凉、霜、阳、杨、香”,它们的韵母是什么?

学生试着表达。

教师小结:这几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有“ang”,它们让整首韵文读起来更有韵律,更加美妙和谐。

全班拍手齐读全文。

3.自主选读,领悟画面之美。

教师引导:请你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美美的读一读,试着找出这一小节意思相对的词语吧。

(1)选读第一小节。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板书: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教师补充: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圆对方”指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古、今”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的是形状;“严寒、酷暑、春暖、秋凉”是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的;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着重理解词语“严寒”“酷暑”。

教师引导:“严寒”描述的是哪个季节?“酷暑”描述的是哪个季节?在这个季节中时,你有怎样

的感觉?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自主表达。

教师小结:这一小节带领我们感受了广阔的时空和轮回的四季,展现了大自然的气势之美,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吧。

学生有节奏地朗读第一小节。

(2)选读第二小节。

学生自由朗读、交流第二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板书: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图片,借助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自然现象。

教师适时引导:

“晨、暮”分别知道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呢?(早晨和傍晚)

请你来认一认,图片中哪个是“雪”?哪个是“霜”?

请你给“和风”和“细雨”找到意思最相近的词吧。

“朝霞”和“夕阳”也是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观,分别出现在早晨和傍晚。

教师小结:这一小节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学生齐读第二小节。

(3)选读第三小节。

学生自主朗读第三小节。

呈现“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美丽的景色。

教师引导:谁来说说这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板书: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4.回顾全文,全班有节奏地练习背诵。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对韵歌》,老师说“古”,同学们对“今”,老师说“严寒”,同学们对“酷暑”,所有的“对”字我们用击掌来代替,好吗?

师生共同诵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中,为达到带领孩子理解韵文内容的目的,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形象直观,易于学生认知和理解。)

三、活动实践,拓展提升

教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古对今》,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其实汉语中这样的词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填一填,对一对,好吗?

学生试对,轻声朗读,并与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于学生创编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只要能体会到对偶的手法,是同类事物即可。

教师小结:同学们,其实古代的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也要学习对对子,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到七字对,越对越长,而且对子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位大学问家叫李渔,编了一本专门对对子的书,叫《笠翁对韵》。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对对子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在学生熟读韵文、识字学词的积累之后,展开的语文拓展实践活动。在积累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及巩固课堂学习中所获,又进一步鼓舞了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热情。 )

四、板书设计

6 古对今

古—今 晨—暮 桃—李

圆—方 雪—霜 柳—杨

严寒—酷暑 和风—细雨 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 朝霞—夕阳 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识字的过带领学生关注自然、回归生活。每个汉字的形成,都来源于自然,起始于我们的祖先对自然、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因此,我们带领学生认识学习汉字的过程,需借助图片和调动记忆回归学生的生活即可,不需要花哨的方法来刻意粉饰。

诵读韵文到文化传承。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感受队资格的音韵美、节奏美,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