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的教态行为

2020-08-06 来源:步旅网
教师的教态行为

默认分类 2007-10-14 16:35:58 阅读246 评论0 字号:大中

小 订阅

(一)教师的教态类型与德育效果

教育工作实际证明,在德育过程中能否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与教师的教育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认识教师的教态及其在德育中的影响,以及如何确立正确的教态,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所谓教师的教态,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所具有的认识、情感、能力、行为特征等各个侧面的比较持续的倾向。教师对学生持什么样的教态,决定他的世界观、教育思想、个性心理品质和教育经验。教师的教态对学生自觉性的培养、学习效率的提高、优良品德的形成、班集体的建设以及对学生的个性、品格、意志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不同类型的教态有着不同的影响。当前,教师的教态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1)民主指导型

表现为用民主的、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这类教师注意研究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相信学生的能力和他们要求上进的愿望。学生最欢迎这

种教态。在这类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身心健康,求知欲望和社会参与意识强烈,能力得到充分培养,步入社会后成才率高。 (2)挚爱感情型

表现为热爱学生,重视用真挚的爱去感化学生。这类教师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表现出爱学生与爱教育事业的一致性。这类教师关怀、爱护、尊重、信任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出奋发向上的力量和信心,并能吸取相应道德经验,培养起关心人、尊重人、对人诚恳友善的品德。学生,特别是低龄学生很喜欢这种教态。 (3)控制教育型

这类教师对学生管得多、教得少,习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忽视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批评指责多,因而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以致怨恨的心情。这将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容易形成抑郁孤僻或凶狠暴躁的性格,对人对事采取漠不关心或是疏远仇视的态度。学生不欢迎这类教师及教态。 (4)放任自流型

这类教师责任心不强,在管理教育上是放手式的,“乱班”往往就出于他的手下;在师生关系上是冷漠的,互不了解,感情隔阂。这种教态,决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相反会

使学生形成自由散漫的作风,染上不良风气,对人对事采取不负责任以致敌视的态度。学生最反感这种教态。

教师的教态在德育中的影响已不容置疑。怎样才能自觉地确立正确的教态呢?达县文教局叶武贵老师总结为三点: (1)端正教育思想,正确评价学生

教师要端正教育指导思想,以培养素质全面的合格公民为己任,既重视“传道”、“授业”,更重视“解惑”。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辩证的、客观的看法:要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个人家庭条件,认识其思想倾向性;从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生理特点、个性特点,认识其心理状态;从他们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认识其行为动因,分析他们的独立倾向和要求,认识他们的长处与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因势利导,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

(2)努力完善自己,不断提高素质

教师的教态与他的世界观、道德风貌以及对事业的认识、感情、能力、行为方式密切相关,而且每时每刻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自觉地确立正确的教态就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高政治素质;重视知识修养,懂得教育科学,提高文化素质;重视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它不但表现为一种教育才能,直接影

响着教师教育工作的成效,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每个教师都必须努力完善自己,培养自己具有高尚的情感,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有了对党的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真挚、深沉、持久的爱,教育中出现的矛盾就易解决,教育效果就能趋于最大值。 (3)加强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要求教师努力发展和完善从事教育事业活动所必须的个人品质,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推动作用。教师应成为学生做人的楷模,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做到师德高尚,慎独律己,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使自己的行为不仅在心灵如一张白纸的小学生面前成为当之无愧的榜样,而且在选择性很强的中学生面前能享有令人羡慕的威望。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二)教态三忌

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姿态、动作,与课堂教学效果关系很大。 (1)忌呆板枯燥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批发者和施舍者,课堂教学是教师运用教育教学艺术教书育人的过程。如果教师伴以之以

良好的教态,就会增强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反之,教师在学生的众目睽睽之下,动作呆板,神情失落,手脚失措,就势必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枯燥、委顿和死寂,自然干扰学生学习的情绪,降低学习的兴趣。 (2)忌严峻清冷

师生间爱护与尊敬的相互关系,建立在信任、理解基础上的情谊,以及和谐、默契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会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反之,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幅冷若冰霜的面孔,使学生对教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以致形成师生间的心理隔阂。这种教态自然会妨碍教育效果。

(3)忌活泛失度

“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会把经过严格过滤或处理后而形成的风趣、诙谐、洒脱的教学风格,辅之以教学的全过程,这自然会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如果教师的教态带有随意性,出现了滑稽性的活泛,使课堂失去应有的郑重与严肃。学生会思无所从,哗然难止,真理与知识会像浮萍一样随着这种气氛而被冲走。理应机动而不失分寸,活泛而不失严谨。 (三)课堂身姿语的运用

身姿语是指人体躯干的动作所发射的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如何运用自己的身姿语呢?形体上庄重但不故作姿态,神态上自信但不盛气凌人,潇洒利索,自然得体,是对教师身姿语的基本要求。古语有“站如松,坐如钟”的说法,这句话时于教师授课来说也同样适用。具体说来:如果站着讲,站立要稳,但不可总站在一处,给学生一种呆板的感觉;不要左摇右晃,给学生一种心神不宁的印象;不能长时间手撑讲桌,使学生以为你疲惫不堪。如果是坐着讲,坐势要正,不可趴在讲桌上,使学生以为你精力不支;不可手托下巴,使学生以为你漫不经心;不可如坐针毡,前仰后合,使学生以为你心不在焉;不可坐在凳子上转过身去板书,使学生以为你懒散懈怠。如果手执教鞭,不要以教鞭拄地,像是老人拄拐杖,使学生以为你暮气沉沉。坐着讲久了,应当站着讲一会儿,站着讲久了,或者坐下讲,或者自然地移动脚步,变换一个位置,调节一下课堂的气氛。都是在讲台上授谭,众目昭彰,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教师决不可忽视自己的身姿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的体态,实际就是教师的风度的外在形式,郭沫若说它是“文化的表征”、“思想的殉”,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在行为举止姿态方面的外部表现,是教师的思想品质、知识修养以及情感的表达。 教师的体态总的来说,应该稳重端庄,但也不能强求一律,应因人而异男教师年龄大些的应着力于老成持重,有学者风度;年轻

些的应该潇洒自如,充满青春活力;女教师则要端庄、慈祥、亲切,这样就会给学生以人格的示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体态,尤其是站、走都要得体,要给学生以挺拔、轻松的印象,不要左右摇摆,或者把手插在衣袋里,站的位置,一般地应该潇洒自如,充满青春活力;女教师则要端庄、慈祥、亲切,这样就会给学生以人格的示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体态,尤其是站、走都要得体,要给学生以挺拔、轻松的印象,不要左右摇摆,或者把手插在衣袋里,站的位置,一般地应该站在讲台的“黄金分割”点,但也不能总是站在一个地方,固定不变的位置使人产生疲劳的感觉。让学生朗读、听写、演算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慢慢走动,一方面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促使部分精力分散的学生集中注意力。 可是,有的教师带些不良的习惯到课堂上,比如上课时不停地眨眼睛,有时还掏耳朵、抠鼻孔,站没有站相,常斜靠在桌子上,更有甚者,半椅半坐在桌子上,把脚蹬在学生的椅子上,这些不良习惯动作,都会给学生不好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嘲笑和反感,影响教师的威信,影响上课的效果。 (四)影响课堂体态语的主要因素

体态语言,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它与行为主体所具有的修养、习惯有关,与身体、情绪状况和其它外部因素有

关。我们仅就影响教师课堂体态语的几个主要因素做一粗略分析:

首先,教师的课堂体态语与其对教学事业尤其是本门学科的热爱程度有关。一个热爱教学、热爱专业的教师,走向课堂所获得的是一种“职业快感”,这种职业快感表现在体态语言上就会是积极的、热情的和生动活泼的;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对所教学科存有“厌倦”情绪,那么,反应在体态语言上的将是懈怠、马虎、随便。

其次,教师的课堂体系语言,也受着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情感因素的影响。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上充满友爱,教师的体态语言就会显得大方、自然,具有美感;如果教师嫌弃学生或总是担心学生在课堂上出自己的“洋相”,那么,教师将表现得局促、警戒冷漠、

消极。

另外,一个教师课堂体态语言的基本格调或模式,还受到所在学校教风的影响。在教风良好、教师工作态度认真严肃的学校环境里,教师会把课堂看成是一个神圣的阵地,以良好的姿态出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相反,有的学校由于管理的松懈或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走进教室或俯身于讲台之上,或坐着进行讲课。因此,一个学校中教师们的课堂体态语言,往往彼此影响、互相效仿,产生“趋同”,或形成积极的学校课堂体态语言模式,或形成

不良的学校课堂体态语言模式。

(五)课堂中的人体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人体语言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保持这两个方面的相互适应性和在相互适应前提下的同步增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学生的人体语言在“说”些什么,依据学生人体语言反馈的信息,适时地调整讲授的内容、方法和速度,以达到在学生信息接受系统允许的限度内,尽可能地增大信息发射量。但是,教师的有用信息发射量也不能无限度地增大,如果信息发射量过多,大大超过了学生信息接受系统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学生信息接受系统功能的紊乱,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境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不使学生“吃不饱”,又不至于使其“撑破肚皮”呢?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注意随时“倾听”学生人体语言的“诉说”,并且依据课堂上学生人体语言反馈的信息,将自己的信息发射限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在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下,人体语言是学生内心状况和意向的唯一表露途径。一般来说,当教师的信息发射超过了学生信息接受系统的承受能力,他们往往就下意识地挠头、皱眉,有的还会情不自禁地发出遗憾的“啧啧”声,当教师的信息发射不能满足学生信息接受系统的需要时,则又会以手指轻扣桌面、东张西望、面部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有的甚至故意弄出声响等等。如果教师无视学生通过人体语言向自己发射的这些讯号,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事,其教学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人体语言不间断地刺激学生的视觉系统,才能使学生的视觉系统保持经常性兴奋,进而使听觉系统和整个信息接受系统的摄取信息功能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不允许学生随时有声语言干扰教师的讲授,如“请你讲得慢一点”,“讲得太快了”、“我没听清楚”等等。如果听课的每一个学生都随心所欲地向教师发问,毫无约束地自由发表演讲,课堂上的混乱状况可想知。这也是课堂纪律所不能容许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声语文信息发射功能完全受到了压抑,从而影响学生的听觉系统和整个信息接受系统的功能。要提高学生对教师发出的有用信息的接受量,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人体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视觉系统,较之于单纯地运用有声语言作用于学生的听觉系统显然是高出一筹,对于引起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学生信息接受系

统的摄取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的人体语言运用,必须遵循生活中人体语文的含义和规则,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人体语言,它应当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化的人体语言。就是说,它必须以生活中的人体语言为基础,与课堂教学的实际相结合,创造出适宜于

自身特点的人体语言艺术。 (六)体态语言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是交流师生感情,沟通知识信息的另一种重要语言。教师的体态语言伴随着教学全过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从知识、情感、意念三方面塑造着青少年的灵魂,在交流感情、反馈信息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体态语言包括眼语、脸语和手语。

眼语对于教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具有特殊的功能,可表达只能意会不易言传的最微妙的感情。目光能强化对正确的肯定,也能加深对错误的否定。眼语和口语的适当配合,有利于师生感情的交流,获得及时反馈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把明亮、坚定、灵活的眼神撒向每个学生。脸语具有极强的表达情感的功能。教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会对学生直接产生刺激作用。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思维潜力,保持学习兴趣,教师不应把忧愁和烦恼带入课堂。教师的脸语要做到自然、大方、亲切、严肃。 手语是教师表情达意的辅助手段。适宜的手势能增强口述语言的传递效果。课堂教学的手语要注意三点。①自然明确。手语必须适时配合知识内容,自然、形象、准确地传情达意。②大小要有分寸,不仅要适时,而且要适度,要求落落大方,避免手舞足蹈。③静动结合。动作不宜过多,应动则动,该静必静。防止做作与

琐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态语言有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第一,能替代有声语言。

教师向学生发射、传递信息,是使用有声语言还是使用无声语言,往往受客观情境的制约。有时适于用有声语言,有时则适于用无声的体态语言。例如,同学们正安静地做作业,一学生悄悄站起来用手势表示他要外出一下;教师如果允许,只稍点点头(体态语)就可以了,而不宜使用有声语言,以免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再如,教师讲课时,一学生左顾右盼,这时,教师若使用有声语言制止该生,会干扰整个教学过程,如果用一个恰当的暗示动作即使使用无声的体态语言,不仅不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而且会比严厉的批评、训斥或其它揭示性的有声语言效果更好,更能使学

生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

第二,能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教师讲述感情浓厚的观点或事件,或分析感情浓厚的课文时,如果教师平平板板,言而无情,难免学生怀疑教师讲的是否出自内心,是否具有真理性,因而使讲授内容的可信度下降,减弱教学效果;如果仅仅希望通过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的同时,伴之以或憎恶、鄙视,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从而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能扩大教师教学信息的发射量,增加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

受量。

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受量成正比。要扩大学生对教师所发出的有用信息的接受量,就必须增加对学生信息接受感官的刺激。而在保持教师有声语言发射量的同时,恰当地使教师的体态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视觉系统,这就较之单一地用有声语言作用于学生的听觉系统,不仅扩大了教师教学信息的发射量,尤其扩大了对学生感官的刺激面,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他们信息接受系统的摄取功能,从

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气质和人格,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

增强教师对自身的约束力。

有声语言可以修饰,有时并不一定反映教师的真实心理和人格特点;行为动作则不然,由于它受大脑的支配,是教师内心活动的直接显示,因而学生能通过教师的人体语言看到老师其人的气质、性格和品行涵养,形成学生对教师的种种评价,并对教学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这就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自己的角色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动作,从而提高体态语言的表达效果。 由于体态语言能起到不少作用,因此,教师上课过程中应尽量多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口头语言,充分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并非运用体态语言越多越好,应认识到,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为此,

在运用体态语言过程中须注意:

第一,和谐。即体态语言应与教师口头语言相和谐,每一种体态必须与口头语言所述的情、景、形相统一、相协调。只有谐调,

才能使体态语言的辅助作用体现出来。

第二,适度。即用体态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时,应本着能用则用的原则,不能过多过滥,否则会成为一种无用功或画蛇添足。 第三,生动。教师所做出的体态语言,应生动、形象,在备课时,就应有所考虑、有所选择,体态语言只有做到生动形象,才能确

实起到好效果。

综上所述可知,教师除了要在有声语言的传递上下功夫,还必须加强课堂上自身行为动作的修养,努力掌握体态语言的表达艺

术,提高体态语言的积极效能。 (七)教师体态语言的五种表达方式 课堂教学体态语言大致有如下一些表达方式:

(1)空间语言

教师和学生空间距离的变化往往具有特定的表达含义。如学生分神时,教师适当地走近他,表示提醒注意;当教师提出比较疑难的问题让大家思考时,教师可能会来到那些成绩好的同学跟前,表达了对他们的较多期望。我们观察到,一般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并不老是停留在教室的某一个地方,也不仅仅偏向于几个人,

而是时常潇洒地走到教室的行间去,以控制整个课堂。

(2)姿势语言

课堂上教师的不同姿势会向学生发出不同的信号。有的姿势给人的感觉是随便、懒散、漫不经心,对课堂教学的气氛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姿势可能专注于教材,但课堂上采用这种姿势久了,就显出呆板,不利于对课堂的控制;有的姿势则显得比较亲切认真。有些教师不大注意讲课的姿势,但学生往往很注意这一点,哪一个教师爱用什么习惯姿势,会成为学生课后闲谈的话题。讲课姿势不仅表现教师的风度,还与教学密切相关。虽然教师各有各的个性,但一般来说,无论是站着还是走动,无论是讲述还是板书,课堂上的姿势语言都应当表现出精神饱满、认真负责。 (3)手势语言

手势语言其实是姿势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手势的作用与合作频率尤其突出。教师用手指向黑板,可以引起学生充分注意,手臂的挥动表示着重或强调,甚至可以用手势来解释教学当中的某些问题。但是,手势语言如果使用过多、过乱或者使用一些不地教学的手势语言,会产生分散注意力,甚至阻碍教学目的的不良效果。我们曾看到一位初次上课堂的实习老师,他讲课时把眼镜一会儿摘下,一会儿戴上,这告诉人们他内心的紧张。因此,手势语言的使用应当做到目的明确,干净利落,节奏明快。 (4)目光语言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也常常运用自己的目光来沟通学生的心灵。信赖的、鼓励的、赞扬的、批评的、否定的,这些目光的信号会使学生心领神会,从而受到教育,往往有这种情况,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常常受到教师的青睐,而一些差生则往往被教师的目光语言所忽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良的体态语言习惯。教师应当常常以热情的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同学,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感到自我的被认同与被重视。对那些课堂表现不良或答错问题的学生,不能使用鄙视与嫌弃的目光刺激他们,而应当 从目光语言中,表达出对他们的恳切希望和积极鼓励。 (5)表情语言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课堂情况的变化,所流露的不同的表情,也会产生一定的表达作用。为了创造亲切愉快的气氛,教师用和蔼的微笑做引导;为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的钻研研讨,教师以严肃深思的表情做传达。在语文等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的表情还会把学生引入教材所提供的那种意境之中。课堂教学中,并不要求教师像演员那样善于表演,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无视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变化,总是刻板的一副面孔,势必使学生在学习 时感到压抑。

不言而喻,上述这些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八)运用体态语言的四种方式

把体态语言巧妙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 (1)目光注视

目光的注视有多种含义,如亲切、赞赏、鼓励、监督、鄙视、讥讽等。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教师对他所喜欢的学生注视的时间比不喜欢的学生注视的时间长。所以,为了取得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常常将目光投向那些差生或中等生身上,多对他们进行体态交流,鼓励他们多想问题、多问为什么、多回答为 什么,防止他们做与学习有碍的“小动作”。 (2)面部表情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含义比较丰富的体态语言之一。据体态语学者分析,人们仅仅发现只有几种有限的特殊的非语言交流信号具有普遍的含义,这些又大部分局限在五种或六种面部表情上,比如高兴、严肃、愤怒、惊讶、悲伤等。教师要随时把握课堂上出现的不同情况,恰当地运用表情语言,对积极思考努力学习的学生表示赞赏;对扰乱秩序、违反纪律的学生表示气愤;对偶发事件和反常情况表示惊讶……,用这种非语言信号组织教学,既可以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

(3)姿态变换

姿态变换是教师最常用的体态语言,姿态变换可分为俯身、直立、面对、背对、侧身五种方式。“俯身”是不拘礼节的表示,含有亲切、关怀和鼓励的间义。这种方式适合情绪易波动、性格内向的学生。当他们在认知、思考、识访上遇到困难,心情沮丧时,教师如能够及时地俯下身去,再伴之以目光上的亲切询问,学生一定会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与课堂气氛的和谐与相融、与课堂教学目标相一致。“直立”体态表示严肃、威势和制止,这种方式适合那些性格外向而顽皮的学生。讲课时,当他们精力分散,干扰其他同学学习时,只要教师适时地笔直立着,用目光注视着他,他就会望而生畏,从而教师可顺利地进行组织教学。“面对”学生的体态,这种方式可以使目光随时注意到教室内任何一个学生,便于随时觉察全班学生的一举一动。“背对”学生的体态,这种方式是常在板书、挂图以及贴、钉教具时使用,但有经验的教师不是完全地背对学生,而是一个肩头稍向后倾,这样想利用此机会捣乱或做“小动作”的学生,唯恐教师这样的体态,随时都能方便地把头扭过来,把他们的劣行尽收眼底,而不敢乱做“小动作”。“侧身”的体态,咱方式往往是教师在带领学生展开想象时,或提出问题带领学生思考时使用的姿态。教师昂首、挺胸、侧身注视着前方,可以激发学生无拘无束的想象,或想象欢乐美好的情景,或想象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以上这五种姿态方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对象,适时进行交换,以

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为目的。 (4)空间移位

教师移位是参照学生、讲台而言的。通常教师只需站在讲台上与学生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表达强有力的信息和暗示。但有时候还需要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身旁逗留等。例如,当教师感到课堂上潜伏着一种混乱时,教师就要站在学生中间加以制止;当发现教室后排有个别学生变得无所事事,教师就可以走过去并站在他 们附近,以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 (九)教师体态语言的五种功能

在论述课堂教学体态语言的特点和方式时,已涉及到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功用。为了引起对课堂教学体态语言的足够重视,兴化市教研室张吉、黄林华老师对课堂教学体态语言的功能问题 做了深入探讨: (1)审美功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一目标除了与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有关以外,同时受到教师体态语言的影响。教学大方潇洒、亲切自然的体态语言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的愉悦,并能诱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热爱。相反,如果教师的体态语言习惯不良,如萎磨、呆板、冷漠或歇斯底里等都会造成学生的压抑和恐惧心理,甚至影响他们

的学习成绩。《中国教育报》上有一篇文章叫《眼神与表情美》,文章说某校有位教师由于目光和教态缺乏美感且呆板、难看,所以有个同学上课时总不愿注视这位教师,只要看他一眼,心就凉了半截。所以,尽管这位教师很有水平,教学认真,可这位同学却怎么也学不好他教的功课。可见,教师体态语言的审美意义实 在不可小觑。 (2)感染功能

体态语言具有较强的情绪色彩,它能较好地传达教师的内心感受,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教师的课堂体态语言所反映出的对学科的热爱与否,对教学的认真与否,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态度,而且在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用体态语言流露出的对教材内容的感情,会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比如,历史课讲“岳飞抗金”的故事,教师以遒劲有力、激昂愤然的动作、表情、姿态等,表达出对岳飞爱国主义精神的赞颂与对南宋王朝苟偷安的憎恨,就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加深对 课文深刻的思想意义的理解。 (3)解释功能

准确地使用体态语言,可以起到形象化的释义作用,使一些较为抽象的词义、概念或观念变得具体,能起到有声语言所不及的解释作用。比如物理教学中的“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再如教师

发现学生作文中屡将“急躁”写成“急燥”,为了加以纠正,便在教学时用足顿地,说明“急躁”的“躁”应该用“足”旁,加深了学生的印 象。

(4)启发功能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运用适时、适当的话,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寻求分析、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黑板上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出示以后,学生一下子找不到正确的思路,逻辑思维处于紧张的闭塞状态,教师如能抓准给当时机,在图形的关键部位指点一下,这时,一条辅助线在学生的头脑中很快形成,问题迎刃而解;再比如,物理力学教学中,有关力的方向、合成、分解等问题,都可以借助教师的体态语言给学生以启迪。这种启发较之口头语言的说明,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起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 良好效果。 (5)管理功能

管理的因素伴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的体态语言,是这种管理工作的一条节时、节能的有效途径。教师走进课堂,精神振作,态度严肃,那挺直的身姿与炯炯有神的目光,无疑能起到

组织教学的作用。教学中,对积极动脑、踊跃发言的同学微微点头、微笑或者对走神分心、开小差的同学以目光注视或用手势提 醒等,都会很好地起到管理学生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