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豆芽实验报告(共10篇)
发豆芽实验报告
篇一: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 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
问题的提出: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
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过程:
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
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附表一
篇二:豆芽实验报告总结:(根据几天种豆芽的经历,写写自己在这个过程的心得,体会与收获, 班级: 姓名:
评分:篇三: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 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
学生:李欣睿 资料查找:关于豆芽的生长原理
首先,黄豆在萌发到产生第一片幼叶之前没有光合作用,只有
呼吸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黄豆种子无含叶绿体的细胞,只有叶片或植物幼嫩的绿色的茎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存在叶绿素,故有叶绿体存在的细胞是绿色的)
第二,第一片幼叶产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有呼吸作用(如果是我们吃的黄豆芽的话,没有这个阶段,黄豆芽白色的,我们吃的部分是伸长的胚轴) 以上是大概过程,下面详细说一下,黄豆萌发过程的变化:
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贮存在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的胚芽,胚轴,胚根(此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逐步减少的,但是豆芽重量比黄豆重量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黄豆吸收水的重量)。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形成茎和叶,胚轴形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同样是食用豆芽的话,胚芽还没有形成茎和叶)。
如果是自然界中,胚芽形成茎和叶后,便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样有机物的含量又逐渐升高,同时植物体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植物体需要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实验记录:
先将豆子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起放入20至30度的温水中20分钟,捞起稍滤一下水分,放在干净的盆或其它容器内,表面用在水中浸湿的干净毛巾盖上,放在温度约15至25度的地方,毛巾水分不足时再浸水,等一天后将水倒掉,黄豆变大了,把黄豆放进一个
碗里,盖上一块湿布。开始的豆子很小很硬,第二天豆子就变大了, 皮业泡开了。
2月15日,黄豆长出根来了,选定一颗黄豆,每天在下午5时30分的时候测量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第一天黄豆的根长出7毫米,第二天长到15毫米,第三天长到30毫米,第四天长到60毫米,第五天我发现黄豆的根两旁长出许许多多细细的根须,又长到110毫米,第六天长到了115毫米,我发现黄豆的生长速度变慢了,第七天才长到120毫米,我看见黄豆经过7天终于长出了两片嫩嫩绿绿的芽。
反思:在此次实验中,我出现了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如实施方案完成得有些拖沓;实验前
的准备也有些磨蹭;未考虑到豆芽生长的气温问题,导致部分黄豆未发芽;种黄豆非要等到最后才急急种下,导致没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现象或者重做。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的分工与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也能自己动手完成一项实验(虽然这个实验有些简单)。研究性学习,对我来说又是一次磨练。 总结与反思: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实验态度不够严谨,未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观察日记的记录,导致在最后对具体生长期的确定就出现了偏差。这是十分不应该的。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基础的,这是我们所有学习任务的基石。我们相信我们会在后面的研究中做得更好。
篇二: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 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
问题的提出: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
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过程:
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
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附表一
篇三:豆芽实验报告
总结:(根据几天种豆芽的经历,写写自己在这个过程的心得,体会与收获, 班级: 姓名: 评分:
篇四: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 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
学生:李欣睿 资料查找:关于豆芽的生长原理
首先,黄豆在萌发到产生第一片幼叶之前没有光合作用,只有
呼吸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黄豆种子无含叶绿体的细胞,只有叶片或植物幼嫩的绿色的茎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存在叶绿素,故有叶绿体存在的细胞是绿色的)
第二,第一片幼叶产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有呼吸作用(如果是我们吃的黄豆芽的话,没有这个阶段,黄豆芽白色的,我们吃的部分是伸长的胚轴) 以上是大概过程,下面详细说一下,黄豆萌发过程的变化:
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贮存在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的胚芽,胚轴,胚根(此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逐步减少的,但是豆芽重量比黄豆重量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黄豆吸收水的重量)。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形成茎和叶,胚轴形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同样是食用豆芽的话,胚芽还没有形成茎和叶)。
如果是自然界中,胚芽形成茎和叶后,便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样有机物的含量又逐渐升高,同时植物体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植物体需要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实验记录:
先将豆子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起放入20至30度的温水中20分钟,捞起稍滤一下水分,放在干净的盆或其它容器内,表面用在水中浸湿的干净毛巾盖上,放在温度约15至25度的地方,毛巾水分不足时再浸水,等一天后将水倒掉,黄豆变大了,把黄豆放进一个
碗里,盖上一块湿布。开始的豆子很小很硬,第二天豆子就变大了, 皮业泡开了。
2月15日,黄豆长出根来了,选定一颗黄豆,每天在下午5时30分的时候测量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第一天黄豆的根长出7毫米,第二天长到15毫米,第三天长到30毫米,第四天长到60毫米,第五天我发现黄豆的根两旁长出许许多多细细的根须,又长到110毫米,第六天长到了115毫米,我发现黄豆的生长速度变慢了,第七天才长到120毫米,我看见黄豆经过7天终于长出了两片嫩嫩绿绿的芽。 反思:
在此次实验中,我出现了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如实施方案完成得有些拖沓;实验前的准备也有些磨蹭;未考虑到豆芽生长的气温问题,导致部分黄豆未发芽;种黄豆非要等到最后才急急种下,导致没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现象或者重做。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的分工与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也能自己动手完成一项实验(虽然这个实验有些简单)。研究性学习,对我来说又是一次磨练。 总结与反思: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实验态度不够严谨,未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观察日记的记录,导致在最后对具体生长期的确定就出现了偏差。这是十分不应该的。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基础的,这是我们所有学习任务的基石。我们相信我们会在后面的研究中做得更好。
篇五:绿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绿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班级 :学前教育2班 学号:120452012095 姓名:林丹 实验的目的:证明水是绿豆发芽必要因素
实验的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编号为A B)、六颗绿豆种子、水和纸巾 和一 点点的土壤
实验的方法: 1、我往准备好的两个盒子,然后把纸巾弄成跟盒子一样大小并放入纸盒中
2、在纸巾上各穿三个洞,把绿豆放进穿好的洞里面
3、往A的盒子里放入一点水,淹没过种子,并且使其保持湿润 B组盒子里面则不放一点水,放一点土 ,使绿豆一直保持 干燥
4、接下来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的过程: A组有了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三颗种子都茁壮成长
B组只有空气和适宜的土,没有了水,三颗种子就不会生 第一天,A组的纸巾变色了;B组没变化。
第二天,A组的绿豆长出了白色的芽儿;B组没变化。 第三天,A组的芽儿越来越长;B组依旧没变化。
第四天,A组的芽儿四周长出了毛似的东西,变成了根;B组还
是没变化。 这时候A组种子总数量为3颗,已发芽量是3颗,未发芽量是0颗。
B组:种子总数量是3颗,已发芽量是0颗,未发芽量是3颗。 A组和B组的数据的不同之处是:A组的种子已经全部发芽了;而B组的则一点变化都没有
这说明了 种子发芽的条件 阳光 空气 和水分 缺一不可。同时,谁也是绿豆发芽的必要条件。 篇六:绿豆芽发芽生长观察实验 绿豆芽发芽生长观察实验
新洲区邾城街第二小学六(1)班周格 研究课题:绿豆种子发芽及生长过程 研究人姓名: 周格
学校及姓名:新洲区邾城街第二小学六(1)班 指导老师:雷银风
下面的内容就是我的实验和观察记录:
一、实验目的:了解绿豆芽的发芽、生长的过程,掌握做绿豆芽的办法,为以后自己动手制作绿豆芽打下基础。 二、实验过程与观察结果:种植绿豆苗的观察日记 播种
10月27日 天气:晴
今天,我拿了一个杯子,先往里面装些土,再拿几个绿豆的种子摆放在杯子里,然后再放上一厘米厚的土,浇上一些水,把杯
子放在露台的向光处。 绿豆长根须了 10月28日 天气:雨
今天中午,我发现杯子里有些白色的根须,但种子的芽并未冒出来。我有点着急。 绿豆发芽了 10月29日 天气:阴
今天,我看见绿豆芽破土而出,吐出了浅绿色的嫩芽,差不多有一厘米高,叶子还没有展开,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我看了真高兴。 绿豆长出叶子 10月30日 天气:雨
绿豆苗的茎又长高了二厘米,叶子微微张开,中间的小芽很小。茎都朝阳光比较多的地方倾斜,有的小芽背着太阳,是因为小芽还没长成。 绿豆苗快速长高 10月31日天气:雨
哇!长得可真快啊!绿豆苗像打了气似的,一下子猛长到九厘米左右,底部长着细细的白生生的根毛。窄长的叶子完全展开,没有枝干。茎上有一些胚芽,而且有的茎上长了两个不是朝向一个方向的两颗胚芽。 11月1日 天气:多云
今天,绿豆苗一下子又长高了四厘米,绿葱葱的叶子,青翠欲滴。前几天倾斜的茎恢复了过来,笔直地朝上,叶子向两边叉开。 绿豆的胚芽枯萎掉落
11月2日 天气:多云
绿豆苗已经长到十六厘米高了,墨绿色的叶子舒展着。胚芽一天天消瘦了,有些枯萎。 三、收获与体会:
经过几天的观察实验,我收获不小,在爸爸的讲解和启发下,我得到下面这些收获和知识:
1、体会了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水份和空气这些知识(爸爸说,如果是夏天,绿豆生长速度还要快);3、经过爸爸的指导,我还了解了黄豆、蚕豆、赤豆发芽、生长的情况,学到了实验以外的新知识(万岁!)。 篇七:初中实验系列-生物002-发豆芽 课外实践“发豆芽”
都说发豆芽很难,其实真的真的真的是很简单的事。看我们真实的发豆芽过程,真是又快又好! 篇八:黄豆芽微核实验报告 生态工程学院
遗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题 目: 黄豆根尖微核技术 系 别: 生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生物科学2012级 组员姓名: 孟 迎、罗廷、何忠平 蔡国宪、丁琴
姓 名: 罗 廷 学 号: 28111201029 指导教师:蹇黎
完成时间:2015 年 6月11日 黄豆根尖微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诱变物对微核产生的原理。 2、掌握微核试验技术。
3、了解毒理遗传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
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微核是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不能向两极移动而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可在它附近看到若干个圆形的结构,游离于主核之外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到1/5,这就是微核。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微核产生的概率可与诱变因子的剂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增加,废水排放总量增长迅速,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水环境容量,尤其在一些人口密集、企业密布或重污染企业分布较多的区域。 水质恶化问题已经比较突出;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日渐严重,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显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利用毕节市流仓河道河水以黄豆萌发的芽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一方面可准确的显示各种处理诱发植物畸变的效果,另一方面可用于当今发展地区对河道污染程度的间接反应和监测。 三、实验器具、药品 1、实验材料
黄豆种子(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供给) 2、实验器材
光学显微镜、试管(10ml)、烧杯、镊子、手术刀、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等。 3、试剂
1)NaN3(叠氮钠)
2)卡诺氏固定液(乙醇和冰醋酸按照体积比3:1混合配制) 3)卡宝染色液(Carbol fuchsin)又称改良石炭酸品红,改良苯酚品红。
4)6mol/L盐酸:
配制:取49.5ml 37.5%的盐酸,再加入50.5ml水稀释至100ml容量瓶. 四、实验步骤 1、种子处理:
黄豆种子洗涤干净,室温(25℃)下用蒸馏水浸泡发芽24小时,此间至少换水两次,所换水应预温至25℃。种子吸涨后,移入铺有干净纱布的托盘内,在25℃温箱中催芽培养(4-5天),当初生根长到2cm时,选取发育良好的,大小与根长相似的芽,进行进一步实验。
2、检测液采集与处理
采集流仓桥不同河段河水,沿河道周边从梦溪湾到泰丰源,从泰丰源至毕节技术学院,从碧阳湖至毕节师专大桥,这三个河段可的上、中、下游三个不同位置的河水混合。瞬时采样吗,采集三个样本,每份两升以上,水样暂存于矿泉水 瓶或水壶,并做好标记。 3、实验处理
每一处理选取6-8粒生长良好、芽长一致的种子,放入盛有待
测物溶液的培养皿中,浸没发芽种子。用被检测液处理种子,用蒸馏水作阴性对照,处理种子6~24h(处理时间可视实验需要和被测液浓度而定)。 4、根尖细胞恢复培养
将处理后的种子用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2-3min。将洗净的种子再放入铺好滤纸的托盘内25℃温箱中恢复培养22-24小时。 5、固定:
吸取5ml的卡诺氏固定液于10ml试管中,用刀片或小剪刀切取经过处理的长约0.5-1.0cm的黄豆芽10-20条,放入试管内,用试管塞盖紧,室温下固定20-24小时,固定液的用量为材料体积的15倍以上。固定后如果不及时制片,可换入70% 的乙醇中,置4℃冰箱内保存备用。 6、酸解:
取出固定好的黄豆芽,用蒸馏水冲洗3min,洗净蒸馏水,加入6mol/L盐酸将芽浸没,室温下酸解10分钟,待芽软化即可。 7、染色:
解离后材料水洗3min并吸干,挑取1个芽的尖部分生组织于载玻片上夹碎捣烂,滴加1~2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15min,压片。 8、压片
在经染色的材料上加一滴染液,盖上盖玻片,覆一层吸水纸,用带橡皮头的铅笔垂直敲打,或以拇指垂直紧压盖片(注意勿使盖
片搓动),使材料分散压平,便于观察。 9、镜检及微核识别标准
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均匀,分裂相较多的部位,再转高倍镜观察。 微核识别标准:
(1)在主核大小的1/3以下,并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2)小核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3)小核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型。
每一处理观察3个根尖,每个根尖计数1000个细胞中的微核数并进行记录。
10、微核率及微核指数计算
(1)计算微核率(‰): 微核数微核率?溶液染毒根尖观察到的?1000 溶液染毒根尖观察到的细胞数 (2)计算微核指数(MI):
用微核指数作为判断实验样本是否致黄豆芽细胞突变的指标,以直观反映实验材料是否致突变及其严重程度。
污染指数在0~1.5区间为基本没有污染;1.5~2区间为轻污染;2~3.5区间为中污染;3.5以上为重污染,将样本的黄豆芽微核指数大于1.5 定为开始产生致突变作用。 五、实验结果
1、实验进程记录(包括预实验) 1)实验进程及处理
(1)从碧阳湖至毕节学院河段河水处理种子前后发芽情况(处理1)
从以下记录可知:种子用检测液处理后种子芽生长伸长,且芽的直径变得膨大。但种子及芽的颜色有一定的变黑,甚至有的种子出现了溃烂。
微核指数(MI)?样本的微核率阴性对照的微核率
从碧阳湖至毕节学院河段河水处理前 从碧阳湖至毕节学院河段河水处理后
篇九:发豆芽的过程实验 七年级上 生物 发豆芽的实验
2016/2/2 晚 8:00 气温: 4°C 材料:一个不透明的容器,适量的绿豆。
步骤:将绿豆放入容器内,并加入适量的温水,静置20小时左右。
2016/2/3 下午4:00 气温:5°C 材料:2块无纺布,旧衣服,菜篮。
步骤:将泡好的绿豆倒入菜篮内,沥干多余水分。将润湿的无纺布铺在深色容器内,再将泡好的绿豆倒入容器内,然后用旧衣服包裹好容器,做好遮光步骤。 2016/2/4 气温:3°C
上午8:00,由于气温较低,浇绿豆的水我选择用了40°左右的温水,进行了第一次浇水。
下午6:00,继续用温水浇灌绿豆,保持湿润。 2016/2/5 气温:1°C
今天继续在2个时间段对绿豆浇水,气温越来越低,我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2016/2/6 气温:3°C
今天继续在2个时间段对绿豆浇水。 2016/2/7 气温:4°C
今天继续在2个时间段对绿豆浇水,我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悄悄地打开容器的一角,瞄了一眼,哈哈,绿豆们好像开始了萌动,赶忙用相机记录下这个春天的象征。我心里有些小骄傲。 2016/2/8气温:7°C
今天继续在2个时间段对绿豆浇水。气温开始升高,我放心了许多,也多了一些期待。 2016/2/9气温:10°C
今天继续在2个时间段对绿豆浇水。由于气温升高,浇绿豆的水我改用了35°C左右的水。 2016/2/10气温:11°C
今天继续在2个时间段对绿豆浇水,根据资料,豆芽大概7天就成熟了,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容器,,哈哈,绿豆们一个个挺着身子,我赶忙用相机记录下这几天的成果。我心里有些小激动,在我的精心培育下,绿豆们没有让我失望! 2016/2/11气温:10°C
我把这些绿豆芽炒来给爸爸妈妈品尝,爸爸妈妈都对我做的这道菜赞不绝口。我心里也甜甜的。是啊,自己发的豆芽与在超市
的味道没什么两样,可心情就不一样了啊 !
篇十:豆芽实验和米饭实验 豆芽实验
公司开展豆芽实验,分为三个组,分别是赞美、批评、忽视。每一组的豆芽都是相同重量,相同的豆芽,但经过七天的赞美、批评、忽视,它们出现了不一样的变化。 豆芽实验的第一天: 赞美 忽视
豆芽实验的第三天: 批评 赞美 批评 忽视
豆芽实验的第五天: 赞美 批评 忽视
豆芽实验第五天对比照: 豆芽实验的第七天: 赞美
批评 忽视
豆芽实验的第七天对比照:
通过豆芽实验我们知道了,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因该多赞美我们的家人,最可怕的不是批评,而是对我们家人的忽视。 神奇的米饭实验告诉你生命的真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