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12-02 来源:步旅网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高危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很多。根据发病机理开发了各种临床治疗方案。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机制;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LL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慢性胃肠道疾病,是指胃内容物流回食道,口腔(包括咽喉)或肺部的症状和并发症[1],可分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 及 Barrett 食管3 种类型,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胃酸反流,胃灼热,伴有上腹痛,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2],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胃食管防治研究进展近年来的反流病概括如下。 1GERD流行病学

GERD是一种常见疾病, 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势,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0~60岁为高发年龄[3]。世界不同地区的患病率也不同,西方国家的患病率较高,但中国的GERD患病率逐年上升[4]。最近的一项综述报道北美的GERD发病率高为27.8%,而欧洲为25.9%[5] 。中国一项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周至少一次胃灼热症状的患病率为1.9%至7.0%。最近在中国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约有3.1%的患有GERD症状的患者[6] ,这引起了临床的极大关注。

2GERD的发病机制

一般包括: 下食管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压力降低、一过性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transient LES relaxation, TLESR)、食管裂孔疝、食管清除,食管粘膜屏障,防御功能下降,胃十二指肠功能障碍,食管内脏超敏反应和发作胃酸,胃蛋白酶和十二指肠反流等[7-11]。其中主要原因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和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3临床治疗 3.1药物治疗

主要作用有防止胃酸分泌, 改善下食管括约肌功能, 促进食管及胃的排空能力以及强化食管黏膜的功能等。法莫替丁为组胺H2受体阻滞剂,对胃酸分泌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并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12]。达立通颗粒由柴胡、鸡矢藤、蒲公英、六神曲、陈皮、焦槟榔、枳实、延胡索、焦山楂、木香、清半夏及党参等制成的中药制剂, 具有清热解暑,降胃,通利止滞的作用[13]。薛国丹[14]在探讨达立通颗粒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食管动力,减少胃酸反流。枸橼酸莫沙必利可以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激发胆碱能神经元,刺激肠胃蠕动,避免食物反流等, 但是不能抑制胃酸的分泌。作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 抑制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 提升治疗效果[15]。陈华在研究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主要是针对发病机制, 使用促动力剂联合抑酸剂来进行治疗, 在两种药物共同作用下, 不仅可以减少胃酸分泌, 并且可增加胃动力, 最大化地减少反流, 减轻对食管黏膜的损伤[16]。

3.2内镜治疗

原理是通过改变胃食管交界处解剖或组织结构上的异常来减少反流频率和反流量。首先, 内镜热射频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内镜治疗GERD的方法。射频治疗针经活检孔道送达齿状线附近, 刺入食管下端的肌层进行热烧灼, 使肌层纤维化, 增加食管下端张力, 起到抗反流作用, Leeds等[17]指出, 热能射频治疗可有效改善GERD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食管酸暴露。吞咽困难、吞咽痛、胸痛及胃轻瘫风险, 但胃黏膜损伤等是热能射频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次, 目前应用较多的无切口胃底折叠术 (endoluminal gastroplication, ELGP) , 内镜经口咽入路, 将贲门附近胃或远端食管黏膜缝合使之形成皱襞, 达到减少反流的目的[18]。

3.3中医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内关、足三里、中脘、太冲为临床报道中最常用穴位, 这些穴位联合使用可有效地疏肝理气、降逆和胃[19]。针刺对消化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可增加黏膜血流量, 加快黏膜的修复, 调节幽门括约肌的功能, 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20]。针刺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条款途径来调整肠胃功能, 其增加食管LES静息压力、抑制一过性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增加食管酸清除能力、降低内脏敏感性从而达到双向调节[21],Dickman等[22]研究显示与单纯加倍PPI剂量相比, 针刺联合PPI可有效缓解症状。 4展望

近年来,GER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中国的一个主要疾病问题。GERD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因此,该病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GERD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已经认识到对GERD的治疗效果。目前世界公认GERD发生机制为食管的抗反流作用减弱, 胃内容物混杂胃酸反流进入食管, 食管黏膜暴露于胃酸中被腐蚀而致。GERD治疗方法很多,但现代西医治疗这种疾病仍有许多问题,传统医学副作用小,可有效降低复发率,缩短疗程,安全性高。本文期望对GERD的治疗方法方面进行归纳, 为防治GERD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真,李延青.2013 国际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5):57-63.

[2]李岩,陈治水,危北海.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S]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31( 11) :1550-1553.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 2014, 34 (10) :649-661.

[4]马克.胃食管反流病知多少[J].糖尿病天地•临床刊,2011,5:88-95 4.

[5]尹霞.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10-2111 .

[6张澍田.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J].北京中医药,2008,27:165-166 . [7]郑洁.胃食管反流病[J].中国水电医学,2003,3:191-19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