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技成果——塘-湿地系统水质改善及生态修复技术

2021-07-05 来源:步旅网
科技成果——塘-湿地系统水质改善及生态修复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适用范围

适用于河湖水质和水生态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净化、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

成果简介

该技术是融合传统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生态塘、景观水体结构功能于一体兼具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功能的生态工程集成技术,在北方低温地区越冬运行、防淤堵、高效脱氮除磷、大流量低能耗水体循环、大型水体藻华防控、生态景观构建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其水质净化基本原理主要是基于人工湿地的基质-微生物-植物净化系统和生态塘的基质-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生物净化系统,基质填料为微生物提供固定化载体,通过微生物降解、动植物吸收转化移除、以及污染物物理截留、矿化沉淀等生物、物理、化学作用实现水质净化。

该技术是在传统人工湿地和生态塘基础上,通过模块化功能分解、系统性集成优化、并针对不同环境特征设置越冬运行、深度除磷、循环控藻等工艺,确保水质改善和水生态修复。

工艺流程

河道低污染来水或农村生活污水首先进入预处理区进行沉淀、过滤预处理,截留大颗粒及悬浮颗粒物,根据来水特性采用间歇流或连

续流进水潜流湿地净化,去除目标污染物,潜流湿地出水由缓释除磷填料进行深度除磷经表流湿地调节后加入景观生态塘/景观水体;景观水体滞留时间太长将引起水华暴发,工程设计中通过低能耗大流量水体循环净化技术,促进景观水体的水动力改善,并通过表流湿地实现截留净化。

低污染来水 预处理 潜流湿地单元 (好氧/缺氧) 表流湿地单元 (深度除磷/截留净化) 景观生态塘 低能耗水体循环

关键技术

1、高效人工湿地技术

2、大流量低能耗水体循环净化技术 技术效果

该技术主要针对水生态环境修复设计,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功能,适合公园景观水体水质改善、再生水利用、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等。

知识产权情况

发明专利:北方低温地区复合型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ZL200710130663.5)、大流量环型水槽(ZL201110377953.6)等

应用情况 1、典型规模

日处理量:10-100000m3/d

2、主要用户名录

(1)官厅水库黑土洼湿地系统,日处理量为8-24万m3/d; (2)通州区于家务源头湿地公园,日处理量为6000m3/d; (3)顺义区后沙峪镇罗马东湖湿地公园,日处理量为3400m3/d; (4)昌平未来科技城滨水公园水质保障,日处理量为7000m3/d; (5)昌平南口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湿地净化,日处理量为10000m3/d;

3、投资情况

吨水处理建设成本:1500-3000元/m3,出水维持地表水Ⅳ类标准。 吨水运行费用:0.1-0.15元/m3。 典型案例

一、官厅水库黑土洼湿地系统,由前置库、人工湿地、退水生态塘构成,总面积115万m2,2004年建成,日处理量为23万m3/d,工程总投资为3800万元,湿地出水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目前已连续运行12年,运行成本仅为0.075元/m3,为官厅水库水质保障做出了显著贡献。

二、顺义后沙峪镇罗马东湖湿地公园,由潜流湿地、湖区景观水体、水体循环构成,日处理量为3400m3/d,潜流湿地面积5800m2,工程总投资约为500万元(水质保障部分),景观水体维持地表水Ⅳ类标准,目前已连续运行8年,运行成本约为0.1元/m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