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染绿大青山 造福老百姓——呼和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巡礼之新城区篇

2023-02-20 来源:步旅网
染绿大青山 造福老百姓——呼和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巡礼之新城区篇

作者:暂无

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第1期

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覆盖范围广,涉及人群多,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其中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范围内有12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

新城区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把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作为近几年全区的中心工作来抓,制定了从2012年到2017年,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巩固提高,四年再上台阶,五年展示成果”的奋斗目标。围绕打造环境、改善民生、谋划发展的建设思路,最终确定了生态修复绿化、污染企业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绿色产业发展等六大块工作。

一是通过大规模生态修复绿化,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效应。按照大青山前坡80%以上的土地实施绿化的规划要求,新城区对前坡砂石地、撂荒地、弃耕地等不适宜耕种土地和生态路、G6高速公路等道路两侧空闲地进行流转,流转回来的土地种植景观林、经济林、育苗林和部分草场。截至目前,累计流转土地约10万亩,栽植各类乔灌木1300余万株丛,建成沿路生态景观林、哈拉沁生态主题公园、呼和塔拉草原、雅玛图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绿化项目。

二是通过下大气力进行的“两违一污”整治,从根本上消除破坏生态环境的污染源和人为因素。2016年底,新城区关停取缔大青山前坡所有污染企业共268家,拆除违法建筑近60万平米。特别是结合去产能、去库存、消除污染源等,下大力征拆了原鹰翔水泥厂及其周边区域棚户区。

三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真正实现村庄环境的大改观。新城区结合精准扶贫,采取整村迁建、原址重建、修缮整治等几类方式,对31个村庄进行新农村建设,其中6个村拆旧建新,25个村全面整治,消除危房,硬化街巷,有了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及便民超市、休闲广场、水冲公厕等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当前正加紧对30个自然村实施生态移民。

四是通过多方面的基础设施完善,为村民生活条件提升、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前坡的路网、水网、天然气、排污等基础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完善建设。累计改造、新建道路20余条,形成“两横九纵”的路网布局;建设应急供水和引黄供水管网,铺设管道总长达1000余公里;沿新建的呼和塔拉大街等地段铺设天然气管道,水磨、乌兰不浪等村已经连接使用;实施哈拉沁河道、水磨沟河道等兼具防洪、景观的河道治理和奎素沟改道工程。目前正规划实施各村铺设的排污管网与市政管网连接工程,彻底解决沿山污水集中排放问题。

五是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奠定发展绿色生态、体育休闲等产业的良好基础。新城区一方面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利用大青山古迹遗址、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民俗节庆等旅游资源,完善提升现有景区景点;一方面配建体现草原文化、马文化和足球竞技等元素的重点项目和综合旅游服务项目,形成辐射范围广、带动力强的旅游发展大格局。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呼和浩特会议中心已经建成使用,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六是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沿山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受益很大。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取收益,不少人就近从事苗木管护、环卫保洁,通过观光采摘、农家乐等三产服务创造

收入,通过环境的提升也实现了房屋等固定资产增值。新城区还为大青山前坡全部行政村村民办理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历时5年推进的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一是生态环境得到彻底转变。10万亩绿化,1300万株苗木的栽植,让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的首府后花园呈现出勃勃生机,新城区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34.3%提升到现在的44%。二是农村面貌发生历史巨变。农村房屋统一修缮美化,白墙灰瓦与优良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各类基础配套设施健全,让农村生活更加舒适便捷,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三是农民精神面貌极大改观。生活环境提高、居住条件改善的农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越来越贴近城市,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素质水平普遍提升。四是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8920元,是2012年的1.5倍。通过新型生产方式释放传统劳动力,多种收入渠道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

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让新城区的干部更加敢于担当,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做群众工作,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各项治理成果不仅让农民直接受益,也让首府市民有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大青山前坡成为新城区一张响当当的亮丽名片。2016年9月,新城区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考核验收,成功创建为自治区首个城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