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
道我爱你。
一开始知道《归来》是因为听过韩磊唱的《跟着你到天边》,这首曲调是《渔光曲》中的原曲的歌,第一次听便让我的心里对《归来》这部影片有着期待。音乐往往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所要看的这部影片的情绪基调。所以,听完了那首歌我明白了这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也许它不仅仅只是一个爱情故事。
其实我不太喜欢看有关于文革这段历史的影片,心里总觉得这种拍摄中国的这一段最令人揪心的历史的影片,会让我在这个年纪会思考到我不想去想的一些沉重的东西。但是这部在那段最扭曲的时代中表现旷世之恋的电影,让我知道爱情这种最纯粹的东西,即使是在那个最扭曲的时代,它仍然是纯粹的。所以,我爱上了《归来》。影片的大概内容是因为文革导致相爱的一对夫妻思念却不能相见长达20年,而等到相见时妻子却已经失忆,不能认出站在眼前的是自己的丈夫,丈夫唤醒妻子的记忆失败,最后只是默默的守护在妻子的身边,陪着她等着那个妻子记忆中的自己。 最初的我是因为这部影片的音乐被吸引,在声音的体会上也会比画面要敏感一些。虽然影片从头至尾也没出现那首让我潸然泪下的宣传曲,但是其中的一些音乐,也是直指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落泪。《归来》的声音指导师被誉为“中国第一录音师”的陶经,他在影片的声音中有着
自己最细腻处理,所以《归来》的成功中,声音的成功也占据了很大的功劳。
影片中声音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三处,第一处是陆焉识去冯婉瑜家里调过琴后在冯婉瑜家里弹奏《渔光曲》来唤醒冯婉瑜的记忆,阳光下陆焉识弹奏着《渔光曲》显得格外的温情。《渔光曲》在这部影片中的份量极重,《渔光曲》是1934年同名电影里的曲子,影片反映的是但是底层社会人民的悲惨生活,《渔光曲》本质上来说是一首悲伤的歌。1934年所作的《渔光曲》在文革结束之后通过陆焉识的弹奏想起,一方面反映了《渔光曲》代表的是陆焉识和冯婉瑜的爱情,他们之间的爱情就像是《渔光曲》中弹奏的海面起伏的波浪,充满着曲折。音乐是悲伤的,他们的感情最终也只能是无疾而终。可望而不可及,相见却只能怀念。
另一方面,文革之后重新弹起的《渔光曲》预示着文化重新开始发展,《渔光曲》填补的是文革时期的那段伤痛。双重意味,让这首《渔光曲》变得格外的厚重。这首曲子在观影者的心里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不同的观影年龄层的人会通过这首《渔光曲》产生不同的情感。也许只有经历过文革岁月的人,才会知道这首曲子,对于他们有多么深刻的时代意义。而我听出来的是陆焉识和冯婉瑜两人之间那波澜四起但是却无可奈何的爱情。
第二处是片中出现过三次的火车站出站口站闸门打开和关闭的声音,“嘎-嗞”“咣”。打开的是冯婉瑜的爱,关闭的是陆焉识的不归。陶经在处理这个声音的时候明显是考虑过电影的情景的,当闸口的人们蜂拥而上,踏上回家或者离家的路途时“嘎-嗞”一声,打开了人们心里的思念和期盼,而闸门“咣”的关上,对于别人来说是回家的声音。但是冯婉瑜因为“心
因性”失忆永远等不到自己心爱的陆焉识的时候“咣”的一声关闭的是冯婉瑜和陆焉识的爱情。
一种声音出现在影片中3次,这是这种声音在影片中有着重要意义的表现。当文革结束后,陆焉识在火车站下车的时候,走在人群的最后的他,显得是那么的沧桑,但是他充满了对即将开始的幸福生活的期盼。他没有预料到他的爱人会遗忘了他,当他第一次跟着冯婉瑜去火车站,闸门一开“嘎-嗞”打开的是他对爱人能够想起自己的期盼,而冯婉瑜没有,所以“咣”的一声砸碎了陆焉识的期盼。第二次,同样的是“嘎-嗞”一声,陆焉识装扮成刚刚出火车站,那时候的他心里想的大概是这次冯婉瑜终于能够记起他,而事实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是我就是你等待归来的人,所以“咣”的一声,再一次砸碎了陆焉识的心。第三次,陆焉识明白自己的妻子也许永远记不起他,但是不管是记忆中的陆焉识还是现实中的陆焉识,都是爱着冯婉瑜的。所以他扮演起一个妻子朋友的角色,用三轮车去接那个记忆中5号回家的陆焉识,“嘎-嗞”“咣”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屈服。
第三处,也是影片里最具有时代感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主题歌。它在影片中也出现了3次,开场的出现让我们知道影片发生的年代是在文革时期交代了背景。在文革时期,几乎所有的文化都被摧残,但是《红色娘子军》在当时却是人们心中最美的代表。 对于我而言,我并不知道《红色娘子军》在那个年代引起了多么大的轰动,影响了多少的舞者。但是因为父亲是逃跑的右派,所以剥夺了其实在舞团中跳舞最好的女儿跳吴清华的资格,在那个年代显得格外的正常,这是一种社会心理的扭曲。歌词中写到“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但是在那
个年代文化在不断的受到摧残,在不断地后退,妇女的丈夫被抓去批斗,妇女的女儿因此无缘梦想中的主角。有着那么一丝讽刺的意味。这段画面乍一看是在交代剧情的发展,这段音乐乍一听是在配合时代的背景,其实老谋子也许是花了心思在里面的,这不是单单叙事抒情的音乐,有它的时代讽刺意义。
伴随着结束的《渔光曲》看完了整部片子。觉得《归来》也许不单单只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冯婉瑜会一直等待着记忆中要回家的陆焉识,而陆焉识也会一直陪伴在冯婉瑜的身边,这样的爱情真的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同时,影片也是文革时期无数受到迫害而妻离子散的人们在现在能够找到的时代的回忆,具有一定的社会讽刺意义,警示着我们要反思历史。那个年代太沉重,真的不是我能体会的苦痛。但是我想用爱情来表达那个年代的无情与残酷,也许是让我能稍微懂一点的方式。想的简单一点,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记忆最深处。得一影片教我什么是长情,我已知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