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论民歌的发掘与传承

2024-02-19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塾 No.2 TIM_E EDUCAT10N February 2008 浅论民歌的发掘与传承 曾莲春 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以天津地区的民歌收集为研究个案展开。 天津民歌因历史上长期与江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显具有南北交融的特色。在当前强调提高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让民歌走进中小 学课堂,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音乐教育3-作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关键词:民歌 发掘整理 音乐遗产 素质教育 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8181(2008 Jo2-oo8o-ol 据古籍记载,距今约3000多年的周朝就已开始了民歌的集 成工作。当时的采集民歌的制度叫做“采风”。各诸侯国专设“采 诗之官”,又叫做“行人”,每年春、秋两季收集民歌,再呈献朝廷 后交乐官保存。除供天子了解“民意”外,每逢祭祀、朝会、宴食、 迎宾等场合,还用于演奏、演唱。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所编的《诗 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其中“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大多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这时期南方的民歌因 未得到全面的集中整理,散失很多。得到系统地集中和整理是在 《楚辞》中经屈原加工整理的楚国的《九歌》,以及由孙光钧博士 参与研究的《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后者是一部我国 现存古代音乐最完备的乐谱,全面反映了从唐代到清代中叶近 个“偏音”的六声.以及四声、二声等。(其他形态的音列,我们都 不称之为音阶,这是因为音阶中的音级应当具有固定的性质,否 则就会产生无数的“音阶”形式,这就会使音阶的概念失去了意 义。按照中国传统文献的称谓习惯,我们称之为“声”,即“九声”、 “六声”、“四声”等。)由于历史上长期与江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 流密切,天津民歌在音阶、调式方面具有明显的南北交融的特 点。即:北方民歌多采用七声音阶,南方民歌多采用五声音阶,而 天津民歌中采用了大量的五声音阶。如天津静海的《江南调》(C 宫调,这是民歌中最普遍运用的宫调形态)以极其简单的音阶构 成了琅琅上13的旋律,便于演唱、流传。天津民歌的体裁是多种 多样的,包含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花会歌、叫卖调、儿歌、吟诵 调。其中大多数的民歌是土生土长的,但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各种 形式流人天津后,为了适应当地人民的喜好而融合当地民歌的 特点形成的具有同宗性的民歌。如民歌《走西13》、《绣荷包》、《茉 千年来中华民族声乐的历史积淀,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乃至世 界文化丰富的宝藏,同时也是当代音乐家认识民族音乐文化传 统、研究古代音乐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传统乐学理论、借鉴 古代音乐创作的重要资料。 笔者以天津地区的民歌收集为研究个案展开。早在明清时 期,民歌就成为天津人民音乐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音乐界 人士就开始从事民歌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如《霓裳续谱》就 莉花》、《孟姜女》等,在流传的过程中带上了浓重的天津色彩,为 天津人民接受并喜爱。除此之外,各民族的歌舞音乐,都与民歌 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许多民族的民间器乐曲或直接来自民歌, 或根据民歌加以不同的变化加工而成:戏曲、曲艺音乐,也是在 民歌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当然,它们之间也有相互影 响、相互吸收的关系 是其中一部代表性著作。该曲集出版于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 辑曲人是天津三和堂曲师颜自德,由王延绍点订。全书共八卷, 内收曲调约30种,共计622曲。内容极为丰富.前三卷都是“西 调”,后五卷是“寄生草”和“岔曲”等各种曲调。它们都是乾隆年 间流行于北方,特别是天津地区的民歌小曲。从内容看,大多是 音乐家吕骥同志曾指出,各地编辑的民歌集成.实际上可以 说是一部音乐的地方志。仅从民间歌曲集成的一些表现题材为 例,便可见一斑。当然,这些现象不仅存在于民间歌曲体裁,在戏 曲音乐、曲艺音乐及民族民间器乐曲体裁中亦如此。这些反映历 史深度和生活广度的民间音乐品种,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地区, 一情歌,它为我们研究清代前期天津民歌小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也为研究我国这个历史阶段的民间音乐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史 料。 个民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歌集成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具 有非凡的意义,既让我们了解过去,又为后人研究留下了宝贵的 天津民歌的搜集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十年动 乱而中断,到了七十年代末又重新开始。民歌在人民的生活中有 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 天津民歌 主要是天津人民自己创作的,其搜集研究区域除市内六区外,还 包括四郊五县,溏、汉、大等地。天津民歌凝聚着天津人民在音乐 资料,堪称是我国文化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谓世界文化史上 的丰碑,并为我们留下了永远探索不完的世界。正如德国学者恩 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所说,民间文化“具有自己的生命,具有 某种不朽性,由此它们得以在人的短暂的生命结束之后依然存 在 ” 上的创作智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丰富多彩,绚丽多 姿的,充分体现了天津人民特有的性格以及南北交融的风土人 情。 参考文献: 传统的天津民歌歌词大多以记实为主.反映了在特定的历 史时期人民的思想,揭示现实生活,宣扬惩恶扬善,歌颂美好爱 情。其歌词风格大多粗犷豪放,诙谐泼辣.与天津人民的性格密 切相关。如宝坻县民歌《正月十五闹元宵》以简练纯朴、生动幽默 的语言描述了人民群众盼望八路军的热切心情。虽然这些民歌 的创作者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没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但他 们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 从音乐方面看, 民歌大多短小,精致,蕴含着独具中国风格的创作手法,形成了 多种结构形式与表现手法,包括五声音阶、七声音阶,五声加一 —[1】周青青 中国民歌[M】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南北春秋 以]. [3]孙光钧.词曲宫调探gg[M].京华出版社,2001. [4]天津文化史料,第二辑fMJ.天津市文化局文化史志编委会. [5]、童忠良,崔宪,胡志平,彭志敏,王忠人.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 程f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6]冯光钰.音乐的地方志地方的音乐志『M1. 作者简介:曾莲春州311258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初级中学.浙江杭 8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