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护理药理》实验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3-10-17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护理药理》实验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柳弯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32期

摘 要:笔者现就高职《护理药理》实验课“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与同行共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护理药理 镇静催眠药 说课设计

《护理药理》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学基础课,改进《护理药理》实验课的教学形式与效果,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为学习后续护理专业课程提供有效帮助[1-3]。

笔者现对《护理药理》实验课“镇痛药的镇痛作用”,从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等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与同行共同探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目标 1.课程分析

《护理药理》是以药理学理论为基础、以护理合理用药为切入点,阐明药物作用、用途、影响药物作用因素及护士在临床用药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的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一门必修基础课。

2.内容分析

本次课选自实验七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安排在理论课第十三章镇痛药之后实施,学生具有基本知识储备。但学生对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把握和临床应用理解尚不深刻。结合她们善于运用网络,擅长形象思维,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本次课设置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实操训练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期巩固镇痛药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3.学习目标

根据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和认知特点的分析,以及《护理药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了以下三个维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哌替啶、罗通定的镇痛作用特点。(2)能力目标:①能规范地完成小鼠腹腔注射药物的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②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能准确说出哌替啶和罗通定镇痛作用区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③通过病案讨论,能将哌替啶和罗通定的镇痛作用的特点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3)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②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爱之心。 4.设计思路

本次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观摩,课堂以实验探究结合临床案例为主线,以一系列问题为导向,借助云班课、QQ等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展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①器材:1ml注射器、体重秤、计时器;②药品:0.4%哌替啶溶液,0.2%罗通定溶液,生理盐水,0.9%醋酸溶液;③动物:小白鼠3只/组。

2.学生课前准备:复习镇痛药理论知识,完成云班课实验视频学习及预习题,根据成绩分层分组。

3.教师准备:预实验(动物、试剂、器材和实验报告)。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在实验楼药理实验室进行,教学过程包括,操作示范,分组实验,结果分析,病例讨论,学习评价五个阶段。

1.操作示范,明步骤(10min):⑴小鼠的称重、编号、标记;⑵小鼠的腹腔注射的操作要领,包括取药剂量、捉拿方法、给药部位、角度和深度,提醒学生注意规范操作,保持实验环境安静;⑶疼痛表现(扭体反应)的特征:小鼠腹部内凹,躯干及后肢伸张,臀部歪扭或者抬高,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扭体反应出现时间,程度和消失时间,并做好实验记录。

2.分组实验,学技能45min:以预习检测题的答题情况,将不同成绩段学生分层分组,每组合作完成哌替啶、罗通啶和生理盐水对疼痛的作用实验,并派组员拍视频记录小鼠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反应,上传至班级QQ群。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各小组轮转,鼓励并指导学生注意操作规范性,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分组实操,团队合作,加深了学生对镇痛药哌替啶与罗通定的药理作用特点理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结果分析,训思维15min:各组实验完毕,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刚刚上传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结果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4.病例讨论,练应用10min:教师发放不同难度的病案讨论题目到各组,并组织学生讨论解答,并将小组讨论结果上传至云班课。全班对各小组结果进行打分点评,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学习评价,强综合5min:课程内容学习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在网络平台完成学习评价表(课前预习成绩+课中小组实验操作成绩+小组案例分析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并以此作为学生本次课的学习成绩。

实验结束,提醒学生做好实验室清洁,养成卫生整洁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用到的教学方法如下:

1.示范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消除对实验动物的畏惧感。

2.讨论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灵活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

4.分层教学法:教师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培优补差;给每组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5.信息化手段:利用手机录像,实验后观摩并找出不足,网络平台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馈

1.成功之处:⑴尝试分层教学,效果较好;⑵学生的互助学习效果较好。

评估方法:完成实验的时间、操作的熟悉和顺利程度。实验结果分析及病案分析准确度 2.问题或不足:⑴结果易受环境影响(温度、通风会影响试剂);⑵扭体反应评估有误差(反应出现时间、程度可能因动物个体差异有别);⑶少数学生基本操作不熟练。

3.建议:⑴改善实验条件(如实验动物体重不均一);⑵实验课分小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指导不全面)。 参考文献

[1]俞淑芳,朱宁伟.《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设计[J].科技视界,2016(27):305. [2]庄宝祥,王丽娜,王岱君,刘建明.基于岗位胜任力提升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8,27(04):389-39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李苗,惠建萍.深化解剖实验课改革,提高解剖实验课教学效果[J].教育现代化,2018,5(31):107-1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